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鳖     
[品种来源]中华鳖原种场,或经过亲鳖选育、卵的优选、稚幼鳖选育等几个环节选育而成的中华鳖纯正品系.日本品系中华鳖从日本引进,经6代12年定向和适应性选育、提纯复壮.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主要养殖鳖种类有中华鳖和台湾鳖,而中华鳖又又细分为湖南鳖、江西鳖、黄河鳖、黄沙鳖、日本品系中华鳖等。主要养殖区域为江浙一带,以及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品种方面,据介绍,浙江温棚养殖多以台湾鳖为主,外塘则以日本品系中华鳖为主;广东中山、顺德等地以台湾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鳖,又名中华鳖日本品系,与现在本地所养的中华鳖、台湾鳖、杂交鳖比较,其特点为生长快、病害少、体形好、裙边宽厚、肉质结实、胶质多等,但日本鳖口感较差。中华鳖相对日本鳖生长速度慢、抗病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3种品系中华鳖肌肉品质的差异,选取淮河品系中华鳖、黄河品系中华鳖和日本品系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分别对其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及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黄河鳖肌肉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淮河鳖和日本鳖(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黄河鳖肌肉中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最高。淮河鳖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黄河鳖次之;淮河鳖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3种鳖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均是牛磺酸;3种鳖肌肉蛋白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TEAA/TAA)均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TNEAA)均远高于60%,淮河鳖的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 AAS)、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 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EAAI)均显著高于黄河鳖和日本鳖(P0.05)。日本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含量最高,淮河鳖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含量最高。淮河鳖肌肉的硬度、弹性显著高于黄河鳖及日本鳖(P0.05)。结果表明,3种鳖的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相对平衡,均属于优质蛋白源,富含多种呈味氨基酸、牛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本研究通过对3种品系中华鳖肌肉品质的综合评价,可为中华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日本鳖,又名中华鳖日本品系,与现本地所养的中华鳖、台湾鳖、杂交鳖比较,其特点为生长快、病害少、体形好、裙边宽厚、味道鲜美、肉质结实、胶质多等。2003年以来我们从种源着手,引进日本鳖进行繁育及养殖,探索其繁养特性,总结一套日本鳖的繁养技术,以逐步提高我县鳖的良种率,促进养鳖业发展。现将日本鳖的繁育技术和繁育试验结果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鳖属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有一定要求,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适宜于鳖摄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2℃,15℃以下鳖停止摄食、活动呆滞,12~10℃鳖进入冬眠。  相似文献   

7.
正鄱阳湖品系中华鳖,又称江西鳖,主要分布在湖北东部、江西和福建北部地区,出壳稚鳖腹部橘红色无花斑,与其他品系中华鳖共同组成我国中华鳖重要原种种质资源。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华鳖市场主要以日本品系、黄河品系以及部分杂交品系为主;而鄱阳湖品系中华鳖依托鄱阳湖作为一种特色的区域物种资源,长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并不高。为此,笔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以期为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群体DNA指纹分析中的RAPD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4种不同区域代表性群体黄河鳖、太湖鳖、台湾鳖和日本鳖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反应条件(如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对RAPD扩增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条件优化后(退火温度为38℃,循环次数为40次)有20个RAPD引物在4个群体中均有扩增条带,其中随机引物S105能将黄河鳖群体和太湖鳖、台湾鳖、日本鳖群体区分开;随机引物S327能将日本鳖群体鉴别出来;而随机引物S474可将台湾鳖群体与其他群体分开.由此表明,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优化有利于中华鳖RAPD鉴定技术的建立.本研究旨在为中华鳖的种质鉴定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三个不同品系中华鳖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量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淮河品系(3龄)、黄河品系(8月龄)和日本品系(8月龄)的10项形态参数,对不同品系和性别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品系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5%,其中第1主成分是中华鳖的体型因子,贡献率最大,3个品系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体型上。通过逐步判别法建立了3个品系的判别函数,淮河、黄河和日本品系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1.7%、75.0%和73.8%,淮河鳖的形态与其他品系的中华鳖存在较大的差异。3个品系中不同性别的判别分析显示,淮河品系中华鳖雌雄判别准确率也较高,综合判别率为88.3%,判别效果最好,建立的判别函数可初步用于不同品系不同性别中华鳖的鉴定。中华鳖形态特征的差异分析为今后中华鳖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乌鳖     
《海洋与渔业》2011,(1):32-32
中华乌鳖是一个新的中华鳖品系,原产于太湖流域,为浙江省特有地方品种:野生乌鳖十分稀少,在几万只野生鳖中也难得找到一只。经过当地养殖专家连续五代的选育,其遗传性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雷思佳 《水利渔业》2006,26(3):31-33
温度对稚鳖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最大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转化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1),3指标均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31℃时湿重、干物质和蛋白质的特定生长率和湿重及蛋白质的转化效率均为最大值。温度对中华鳖稚鳖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机制有2个:温度-最大摄食率-生长和温度-转化效率-生长。  相似文献   

12.
环境对中华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种群一样,时刻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鳖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特点,对生态因子如温度、水质、光线、声音等都有特殊要求,现总结如下。1 温度的影响1.1 摄食 自然界鳖的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摄食多,冬春季摄食甚至停食。鳖的摄食强度的季节性变化完全受水温的影响,鳖在20℃时开始摄食,随着水温升高,摄食强度增大,30℃~31℃时摄食量最大,但32℃以上摄食量反而下降。1.2 生长 鳖的生长快慢与摄食量和对饵料的吸收转换的效率直接相关。在一定的范围内,鳖对饵料吸收…  相似文献   

13.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 (实验周期为 5 6d) ,设饥饿、 1%、 2 %和饱食 4个摄食水平 ,研究了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 (2 96 6 0~ 396 0 9)g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 ,其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除湿重特定生长率外 ,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之间的关系以二次方程表述可靠性最高 ,而湿重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关系以对数方程表述时可靠性最高。方差分析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湿重和能量的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 (P0 0 5 ) ,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 ,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 2 %组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4.
正按照地方群体,可将中华鳖分为黄河鳖、淮河鳖、鄱阳湖鳖、洞庭鳖、崇明鳖、太湖鳖、黄沙鳖、台湾鳖、日本鳖等品系。研究表明,黄河鳖的生长速度优于其他品系,且体重变异系数最低,即出塘时商品规格比较整齐,是优良的养殖品系,但是不同养殖环境对其成活率影响较大(蔡  相似文献   

15.
鳖又称甲鱼,是变温动物,喜欢温暖环境,对水温变化非常敏感。鳖的摄食生长水温范围是20~35℃,以30℃为最适温度。20℃以下食欲降低,15℃便停止摄食,行动呆滞,10~12℃鳖进入休眠状态,这时的鳖便寻找水底较厚的泥沙处潜藏其中不食不动。当水温上升到15℃,鳖苏醒,开始摄食活动;28  相似文献   

16.
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病原】可能是一种嗜水气单胞菌。【流行情况】本病一般在饲养密度较高的鳖池暴发,流行季节是6~8月,有时至9月上旬,7~8月份是流行的高峰季节,流行水温是30~32℃,流行区域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和我国台湾此病流行也颇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为25%~30%,致死率为10%,病程一般只有3~7天。【症状和病变】出血是该病典型、基本的症状:病鳖的背壳和腹部底板出现直径2~10毫米大小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并常伴有化脓或糜烂症状;颈部呈水肿状,口、鼻流血,咽喉内壁及辅助呼吸器官的纤毛状小突起(亦称鳃…  相似文献   

17.
环境对中华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与自然界其他的生物种群一样,时刻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鳖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特点,对生态环境如温度、水质、光线、声音等都有特殊要求,现总结如下:一、温度的影响1.摄食自然界鳖的摄食强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摄食多,冬春季摄食少,甚至停食。鳖的摄食强度的季节性变化完全受水温的影响,鳖在20℃时开始摄食,随着水温升高,摄食强度增大,30~31℃时摄食量最大,但32℃以上摄食量反而下降。2.生长鳖的生长快慢与摄食量和对饵料的吸收转换的效率直接相关。在一定的范围内,鳖对饵料的吸收转换率随温度升…  相似文献   

18.
中华鳖养殖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鳖养殖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张廷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华鳖养殖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张廷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8001养殖水温的控制自然界的中华鳖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摄食期较短,生长缓慢。人工养鳖多采用控温养殖,养殖水温既要满足中华鳖生长的要...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与渔业》2008,(12):32-32
【品种来源】自然捕捞白仔鳗经人工培育而成,目前养殖品种主要有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 【特征特性】鳗鱼体细长,除用鳃呼吸外,皮肤、鳔、口腔、肠管等部位也能进行呼吸,离水后能活较长时间。鳗鱼是一种广盐性鱼类,在海水中繁殖,淡水中生长。肉食眭,摄食量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10℃以下停止摄食,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2℃以下会冻死。野生状态下生长较慢,一般2年才长到200克左右。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较快,一般1年可长到200克以上,2年400克以匕。  相似文献   

20.
浙江富阳渌渚特种水产养殖场2005年从浙江萧山省级中华鳖日本品系良种引进以来,充分利用生态养殖环境,按照仿生态鳖养殖、无公害绿色食品技术要求饲养,试养面积55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