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08,28(2):20-23
对68群土法饲养、野生的中蜂蜂巢和105张自然巢脾观测结果表明:群势不论强弱,其蜂巢总体结构呈球形或椭圆形;蜂巢中央巢脾向外巢脾的面积逐次减少,递减率多为15%名左右;每张巢脾的长度和高度相等或近等,两者比值为1:1或接近1:1;不同纬度地区中蜂巢脾数有明显的差异,安徽中蜂自然巢脾群均为8.018张,巢脾少、脾面小、蜂量少,而群势小等.观测获得的中蜂生物学数据.为研制箱型和饲养管理技术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中蜂蜂箱"型效关系"要取得较理想的经济效果,其中重要一条蜂箱结构必须适合中蜂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用于饲养中蜂的蜂箱有无框蜂箱和活框蜂箱。无框蜂箱是人们模拟自然蜂巢制作的简单蜂箱,常见的的长方体蜂箱、蜂桶、空心树段和竹编抹泥蜂笼等。活框蜂箱是在郎氏蜂箱的基础上结合野生蜂群巢脾的自然形状制作的蜂箱。常见的有中标箱,高窄箱,从化式箱和GN式箱等。用活框蜂箱饲养中蜂难以维持强群是箱体空间比例造成的。这个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是否因箱体的结构不合适制约了蜂群的发展?针对具体问题,还要仔  相似文献   

3.
中蜂过箱是中蜂饲养技术上的重大改进和飞跃,它大大提高了中蜂的生产力。但是中蜂过箱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蜂的自然蜂巢结构和某些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因而使中蜂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身平衡能力,造成种性退化。尽管几十年来,养蜂人员一直在研究,试验,探索和寻找最适合中蜂生物学特性的蜂箱,但至今还没有获得十分满意的结果。各地活框饲养的中蜂普遍存在着分  相似文献   

4.
历来饲养中蜂的箱型甚多,有意标箱、意蜂12框方型箱及16框、24框卧式箱、中一式、沅凌式、高窄式、中笼式、从化式等。此外,民间还有一些型制不一的自创蜂箱存在。80年代初,中蜂箱标准化协作组对中蜂自然蜂巢结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在沅凌式蜂箱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山区蜜源丰富,野生蜂、旧法饲养的中蜂很多,利用中蜂自然分蜂季节,可以收到自然分蜂的蜂群。一、放蜂巢招收将蜂巢(蜂桶、蜂箱)内烤热立即粘上新巢脾(如果是原来养过蜂的老巢效果更好,则不需粘巢脾,只要清洗烟薰便可),用蜂箱要放2~3框有少量存蜜的巢睥在内,然后把蜂桶、蜂箱放置在背  相似文献   

6.
我们饲养中蜂已经多年 ,深感巢虫是中蜂的一大敌害 ,是成功饲养中蜂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 ,我们得出一套系统防治中蜂巢虫的方法 ,现在 ,巢虫对于我们饲养中蜂已不构成或很少构成危害了。中蜂巢虫系统防治法归纳起来 ,主要有 6个方面。1 蜂箱制作是前提蜂箱 ,本是蜜蜂的家园 ,但易成为巢虫的乐土。合理制作蜂箱 ,只应是蜜蜂的家园 ,而不能成为巢虫的乐土。中蜂蜂箱 ,除了要达到制作蜂箱的一般要求 ,如使用不易变形的木材 ,木板厚度在 2cm以上 ,尺寸规格等外 ,还要达到以下几个特殊要求 :(1)严实无缝 ,让巢虫及蜡螟成虫无隙…  相似文献   

7.
介绍浙江省金华地区活框饲养中蜂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中蜂资源及桶养中蜂情况的调查、野生中蜂和桶养中蜂蜂巢的研究,设计制作了适合金华山区饲养的中蜂蜂箱,并对中蜂过箱及过箱后的蜂群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经过活框饲养,平均每箱中蜂年产蜂蜜23.23 kg,比桶养中蜂的7.50 kg超出了15.73 kg,增产了209.7%,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论述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有关蜂巢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箱式的演变过程,并在比较国内现有各种改良箱式的基础上提出中蜂理想的蜂箱应具有的特征:其箱体应显著小于郎氏蜂箱;整体趋于方形又能方便继箱饲养的双箱体;它应综合高窄框和宽矮框蜂箱的优点,既能随气候变化和饲养要求变为暖式或冷式蜂巢,减少分蜂,保持强大群势,也能利于防水、通气、清洁蜂巢和减少病虫危害,还能有效地解决取蜜和育虫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正>中蜂爱储蜜于巢脾上层,更爱往巢脾下端造新脾,在新脾里产子育儿,这是它的生物学特性。活框组合箱从上层卸浅框摇蜜或淘汰陈脾,能给蜂巢下端增装空浅框保证蜂巢下端有足够的空间造新脾,这是适应中蜂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十多年来我以组合箱(框)养中蜂总能养出大巢脾、大子圈、大蜂巢、大群势,其群势完全可以与土法养中蜂或野生蜂巢相媲美。这是我后半生苦心追求的,希望能有一个适应中蜂的饲养蜂箱,但因用原木制作组合蜂框规格要求严格,手工制作没有多少人愿意,其养蜂方式一时又  相似文献   

10.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08,28(8):14-16
考察中蜂大生态环境、野生中蜂巢址环境、半野生状态(桶养、树桶和墙洞内饲养)下中蜂小生态环境,了解和掌握制约中蜂发展的各种生态因子,以对用活框蜂箱饲养中蜂的管理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中蜂自然蜂巢是由多个自然巢脾组成的,把自然巢脾绑入巢框是人工巢脾,把人工巢脾经过排列组合移入新蜂箱的蜂群就是人工蜂群,这一过程称过箱。用意蜂蜜脾和中蜂人工巢脾组合而成的人工蜂巢称组合式蜂巢。1选择过箱时机的理论依据中蜂自然蜂巢大多是由5~7张带蜂的脾组成,边脾没有蜂儿(新蜂巢除外),脾面积和显现弧形的  相似文献   

12.
范华前 《蜜蜂杂志》2011,31(6):23-23
我1963年养中蜂至今,在一年一度的越夏度秋蜜源缺少,群势容易下降期间都经常发现山上泥洞里野生蜂群的群势很强。为此笔者就根据这个自然差异,制作地洞蜂箱进行定地饲养,一直以来都比木质蜂箱饲养同期效益好得多。现把地洞蜂箱结构、饲养优点和制作方法逐一分述,供广大养蜂爱好者参考。地洞蜂箱结构:箱底、箱身四周是在原泥土中挖成,支放巢框的四周、箱盖、巢门就要用水泥制作。  相似文献   

13.
中蜂由于长期不注意选种,蜂箱不合适和饲养管理的不当,特别是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危害,使中蜂的分蜂性更进一步增强,种质退化,群势下降。目前一般只能维持3~5框,有的地区仅能维持2~3框,蜂蜜产量少、质量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饲养技术,注意良种选育,采用适合中蜂生活习性的蜂箱和改革饲养技术着手:即人工培养优质蜂王;用中蜂标准蜂箱养双王;有计划分蜂,控制自然分蜂维持强群;流蜜期加浅继箱取成熟  相似文献   

14.
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是文县饲养中蜂的两大方式。传统养蜂的蜂巢——棒棒巢与现代养蜂的活框蜂箱——意蜂十框标准箱是目前中蜂养殖的主要类型,分析其不同养殖方式与不同养蜂用具饲养中蜂的特点与优势,技术难点、生产难度,对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提高中蜂养殖水平与生产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蜂种之一。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研发了1种中蜂多层小蜂箱,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中蜂多层小蜂箱蜂蜜夏季采集量略高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不显著。多层小蜂箱蜂蜜波美度和含糖量高于意蜂标准箱组,含水量低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也不显著。多层小蜂箱中蜂群势显著高于意蜂标准箱饲养组,表明多层小蜂箱比传统蜂箱更利于蜜蜂生产与繁殖。  相似文献   

16.
郎氏箱是一款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蜂箱,早在1851年就已设计面世。中国是一个养蜂大国,饲养中华蜜蜂几千年,但却没有一款具有郎氏箱意义的中蜂箱。通过对中蜂箱的历史脉络分析,尝试性对中蜂箱发展的各历史阶段进行了划分。大胆剖析了中国没有出现具有郎氏箱意义中蜂箱的各种原因,认为对中蜂蜂巢和中蜂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够,是最根本的原因。综合各方面的发展趋势看,研制出具有郎氏箱意义上中蜂箱的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是甘肃饲养中蜂的两大方式,传统养蜂的蜂巢-棒棒巢与现代养蜂的活框蜂箱-意蜂十框标准箱是目前中蜂养殖的主要类型,分析其不同养殖方式与不同养蜂用具饲养中蜂的特点与优势,技术难点,生产难度,对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提高中蜂养殖水平与生产效益具有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7,(11):40-41
<正>一中蜂新型蜂箱的设计与制作1.研制原则研制新型中蜂蜂箱的总体思路是运用"活力框+"的理念,根据中蜂生物学习性,尤其是中蜂群体表现出显著的整体的生物个性行为,即整体不可分离性,结合人工操作的便利性,确定新型中蜂蜂箱的基本结构和数据。具体在设计上兼顾了以下几个原则:(1)蜂巢整体原则(蜂巢整体不可分离——巢脾上下整体  相似文献   

19.
中蜂自然蜂巢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与周围空间位置的关系等等,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淘汰、蜂群适应自然生存和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自然蜂巢和蜂群的生活是相适应的。可以认为,由于自然选择和淘汰的结果,自然蜂巢是最适合于蜂群工作与休息的场所。人工活框饲养中蜂,改变了自然蜂巢不能变动巢脾位置的局限性,人们能主动地按照生产的需要和蜂群各阶段生长繁殖任务而灵活地改变巢脾的位置,从而改变了蜂巢的  相似文献   

20.
罗家桥 《中国蜂业》2006,57(8):26-27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优良品种。它历经千百年的自然选择,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螨能力。适应山区气候,善于采集山区的零星蜜粉源,易于定地饲养。它和西方蜜蜂一样,在主要流蜜期群势越强收获的蜂蜜就越多,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但是,中蜂的单群群势明显要比意蜂弱。如果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也可以把中蜂饲养成为强群,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