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如果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则开展混养方式。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400元。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2004,(6):15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如果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则开展混养方式。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400元。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有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于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混养黄颡鱼具有: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可以提高池塘净产量;二是黄颡鱼可以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  相似文献   

5.
《农家顾问》2014,(1):49-50
<正>藕塘养殖黄颡鱼,是利用莲藕和黄颡鱼互相补充、相互利用、同塘共生优势的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它利用藕塘的自然环境,既栽植莲藕又放养黄颡鱼,藕塘的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等被黄颡鱼利用,荷叶遮光为黄颡鱼在弱光下摄食生长创造有利条件;黄颡鱼的残饵和排泄物为莲藕增加了有机肥,鱼类活动松动了塘底,为莲藕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藕塘中养殖黄颡鱼是荷藕和黄颡鱼相互利用、互相补充、同塘共生的一种生态套养模式。它是利用藕塘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栽植荷藕又放养黄颡鱼,使藕塘内的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被黄颡鱼所利用,荷叶遮荫挡光.还为黄颡鱼在弱光下摄食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黄颡鱼的残饵和排泄物为荷藕增加了有机肥.鱼类的活动还可松动塘底.为荷藕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黄颡鱼养殖技术的提高及消费市场的成熟,养殖黄颡鱼的效益逐步提高,各地区对多种混养黄颡鱼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主要对几种常见的黄颡鱼混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分别介绍其养殖概况及技术要点。1 5种常见混养模式1.1与加州鲈的混养模式一般在5月中下旬,水温达到18℃时,放养主养品种加州鲈鱼苗2000尾/亩;6月份放养3~5cm黄颡鱼苗1200尾/  相似文献   

8.
<正>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嘎牙子、江黄颡、瓦氏黄颡鱼、莫丁、盎斯鱼、黄角、嘎鱼、黄刺鱼、黄牛枯、草枯、黄颊鱼、黄刺、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要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  相似文献   

9.
黄扬富 《福建农业》2010,(11):32-33
<正>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姑、黄腊丁等,属底栖性鱼类,耐低氧,喜欢集群和在弱光条件下摄食与活动,杂食性,其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现以国内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依据青虾、黄颡鱼、塘鳢等品种与河蟹共生互利、优势互补的生物学特性,适当降低蟹种放养量,提高青虾、黄颡鱼、塘鳢等优质鱼类放养量,发展蟹虾、蟹虾鱼高产高效生态混养,可较大幅度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产出率和综合效益。一、蟹虾高产高效生态混养1.池塘清整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留淤15cm,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修护池埂池坡,使坡比达到1∶2.5以上。池塘冻晒1个月后,  相似文献   

11.
加州鲈主养池塘混养黄颡鱼,有助于解决黄颡鱼单养病害增多、饲料系数上升等问题。现从池塘选择、预前处理、鱼苗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捕捞收获等环节,对加州鲈混养黄颡鱼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供相关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嘎牙子)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适于各种养殖方式,既可单养,也可套养;既适合于池塘养殖.也适合网箱养殖.近年人工养殖逐渐兴起。黄颡鱼属杂食性底栖生活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生活水温为0.38℃.摄食水温5~37℃.最佳生长温度18~28℃.要求水体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华倒刺鲃、黄颡鱼和华鲮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sinensisBleeker)、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和华鲮(SinilabeorendahliKimura)各消化器官消化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黄颡鱼>中华倒刺鱼巴>华鲮,表明食性不同,摄食能力不同,蛋白酶活性也不同;3种鱼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中华倒刺鱼巴>华鲮>黄颡鱼,其酶活性与鱼类的食性有关;消化酶在肠道分布,不同鱼表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本文从黄颡鱼养殖方式、黄颡鱼苗种培育、黄颡鱼成鱼培育、黄颡鱼养殖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华倒刺Ba、黄颡鱼和华鲮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和华鲮(Sinilabeo rendahli Kimura)各消化器官消化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黄颡鱼>中华倒刺鱼巴>华鲮,表明食性不同,摄食能力不同,蛋白酶活性也不同;3种鱼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中华倒刺鱼巴>华鲮>黄颡鱼,其酶活性与鱼类的食性有关;消化酶在肠道分布,不同鱼表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一种重要的特种淡水养殖品种。为探索黄颡鱼养殖新模式,在黄颡鱼主养池塘,混养一定比例鲌鱼,以取得健康高效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在黄颡鱼放养8 000~10 000尾/667 m~2池塘中,混养鲌鱼500~600尾/667 m~2,不仅养殖水体水质良好、鱼病发生几率低,而且黄颡鱼品质好,上市售价高,投入产出比高,池塘整体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种植藕的水域中富含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等生物资源,可作为黄颡鱼的天然饵料;藕叶的遮阴挡光作用,又满足了黄颡鱼喜欢在弱光下摄食生长的需求;黄颡鱼的粪便、残饵还可作为藕的肥料,其在塘底层的活动松动了底泥,又可为荷藕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藕塘内套养黄颡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结合、相互利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可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嘎牙子、江黄颡、瓦氏黄颡鱼、莫丁、盎斯鱼、黄角、嘎鱼、黄刺鱼、黄牛枯、草枯、黄颊负、黄刺、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属名特优品种。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要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又名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二年,湖泊、水库少量放养黄颡鱼,一般经过两年即可养至商品鱼。  相似文献   

20.
依据青虾、黄颡鱼、塘鳢等品种与河蟹共生互利、优势互补的生物学特性,适当降低蟹种放养量,提高青虾、黄颡鱼、塘鳢等优质鱼类放养量,发展蟹虾、蟹虾鱼高产高效生态混养,可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综合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一、蟹虾高产高效生态混养1.池塘清整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留淤15厘米,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修护池埂池坡,使坡比达到1∶2.5以上。池塘冻晒1个月后,上水4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250公斤化水全池泼浇,消毒杀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