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樟子松优树子代测定林(30年生)11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示家系进行选择,选出5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2.
“七五”期间在国内自然分布区的3个亚区、9个产地选择优树采种营造子代测定林,对108株优树子代10年高生长测定分析表明,北亚区带岭优树子代最好,从9个产地中选择带岭一个产地的优树,遗传增益为20.7%,为建立红松优良种源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现已具备了建立红松带岭优良种源区的技术、基地等条件,为在短期生产红松良种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生产力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片13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5~13年生时其高、径和材积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受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年度间相关分析表明,对8年生以上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选择是可行的。利用材积指标作为丰产性测度对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的生产力水平进行评价,从参试的229个家系中评选出103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的家系,可作为一代种子园疏伐时留优去劣的依据;60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15.0%的优良家系,利用其亲本无性系开展杂交育种工作;34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25.0%的优良家系,可以直接在一代种子园中进行单系采种、造林,提高马尾松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优树自由授粉优良家系评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落叶松优树自由授粉优良家系评选李凤鸣(吉林省林科院)李学(大兴安岭林校)冯启祥,郑亨锡,官培柱(汪清林业局)在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表型选择选出的优树,必须经过子代测定,来评价其遗传品质,对亲本和家系进行选择,为提高选种效果和进一步开展多世代育种提供有...  相似文献   

5.
利用樟子松优树半同胞子代 2 8个家系 3个试点的生长性状 ,进行多点分析 ,结果表明 :家系差异及家系与地点交互作用显著。采用生产力等参数对半同胞家系进行生产力、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综合评定 ,为不同地点选出优良家系 13个 ,其中普遍优良的有 4个 ,材积平均增益 37%。分析表明 ,家系生产力、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三者的关系是多变的 ,选择家系时应慎重 ,既要有面上选择 ,也要有点上选择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半同胞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世远  王红 《四川林业科技》1991,12(1):31-37,46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田间对比试验,经多性状多层次的统计分析表明:优树子代的高、径生长性状表现能预测干形、生长势、花粉量、冠形指标,年生长期的长短对表型值影响显著。在85个优树子代中,选出23个优良家系。利用主分量值和遗传距离聚类的综合评选法,反映出子代在生长、形质两方面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早期选择适生于浙江淳安及毗邻地区的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优良家系,2019年12月,以2015年在浙江省淳安县十八坞林场营建的不同产地的柏木优树子代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48个参试家系的生长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遗传力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6年生柏木优树子代的生长性状(树...  相似文献   

8.
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及遗传增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30株油松优树子代林内829个家系(次)生长疸的测定,初步选出了较为优良的油松家系,并对不同来源的优树家系和单株的树高及地径的遗传率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9.
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和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年生46个油松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对生长、结实量和适应性等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育种值评分法、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优良家系。研究表明,油松优树家系间的各性状遗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油松优良家系各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比较紧密,结实量和适应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显著;家系树高遗传力0.68。通过综合选择,选出优良家系5个,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比对照大13.84%,42.81%和79.97%,遗传增益分别为7.42%,15.29%和36.34%。  相似文献   

10.
研究材料来源于南阳境内37株楸树优树,首先对37个楸树优树半同胞家系种子进行播种育苗,然后进行家系间选择,选出9个优良家系。又进行家系内的选择,从9个优良家系中用间比法选择出的322超级苗单株。进而连续进行一级筛选和二级筛选,选择出24个优良单株,在全国营建区域对比试验林。以期通过进一步观测,选择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通过此项研究表明:优树表型测定与子代测定相结合,来判断优树母株遗传品质的优劣,可以提高选优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齐齐哈尔地区与种源地气候条件比较基础上,进行了钻天松的引种,并针对其种子繁殖后代变异较大的特点,开展了用樟子松作砧木进行嫁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齐齐哈尔地区引种钻天松是可行的。为了尽快培育大量的钻天松苗木,可以用樟子松3年生容器苗作砧木,采集1年生钻天松嫩枝进行嫁接,平均嫁接成活率为73.5%。  相似文献   

12.
在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上,按照不同沙丘部位,选择不同造林树种进行了杨树用材林模式、樟子松杨树针阔混交造林模式、阔叶树混交造林模式、乔灌混交造林模式、针针混交造林模式等5种更新模式造林,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樟子松混交林的生长量与生态效益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在沙丘下部与丘间低地杨树的生长量明显高于樟子松.降低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造林当年不同越冬保护措施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昱 《山西林业科技》2002,(2):21-23,27
樟子松自1975年在山西省北部半干旱风沙区引种栽植成功以来,造林翌春幼树大量死亡已成为造林屡屡失败的关键,究其原因,是幼树遭受生理干旱所致。1996年-1997年进行了造林当年不同越冬保护措施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幼树当年越冬采用地膜覆土法比单纯覆土法翌春保存率提高28.5%,每公顷成本节省921元。  相似文献   

14.
彰武松蒸腾速率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彰武松和樟子松生长季各月蒸腾速率与当月的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地面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平均气温高、地面温度值高、平均风速大的月份,彰武松和樟子松的月平均蒸腾速率也大。降水量大的月份,彰武松和樟子松的月平均蒸腾速率较小。彰武松每个季节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明显不同,6月份呈双峰型,8 月份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呈双峰型,10月份呈现单峰型;彰武松的年蒸腾速率的走势呈现单峰型,全年蒸腾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7 月份;与樟子松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同样生态条件下,彰武松比樟子松有较小的蒸腾强度。  相似文献   

15.
2019年4-7月在辽宁省抚顺市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枯死、濒死树取样调查,发现树体内含有线虫,经形态学比较、测量以及核糖体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樟子松是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的变种,我国早期的接种试验表明樟子松为人工接种感病树种,但始终未见樟子松自然感染现象,此文是我国自然条件下樟子松感染松材线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遗传改良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樟子松遗传改良20多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樟子松种源选择与区划、樟子松形态类型、种子园及母树林营建技术、子代测定与家系选择及综合选育遗传增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为樟子松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修枝措施对樟子松母树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樟子松无性种子园的母树进行截顶、疏枝、截轮枝处理,改变树木的形态结构,促进树势的恢复.结果表明,疏枝处理对樟子松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及结实量均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樟子松的后续生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孟家岗林场40年生樟子松母树林不同密度疏伐处理后14个主要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疏伐处理对樟子松母树多个性状造成了显著影响,而且不同性状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法将存在显著差异性和相关性的8个性状分成3类,分别代表了生长、树冠和结实性状;通过这3类性状在各主成分上得分值的加权和比较表明,孟家岗林场40年生樟子松母树林疏伐抚育最佳密度是150株·hm-2。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在辽宁省彰武县应用Li-6400光合仪,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u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5种针叶树在8月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为双峰型,并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彰武松光合速率最高、长白松光合速率较低。通过光响应曲线的分析得出:在0~2 000μmol m~(-2)s~(-1)光强下,光合能力顺序为长白松赤松樟子松油松彰武松;赤松和樟子松的光补偿点较高,为110μmol m~(-2)s~(-1);樟子松的暗呼吸速率最大,为2.338μmol m~(-2)s~(-1)。  相似文献   

20.
在渐伐后郁闭度不足0.4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冠下进行人工更新试验,10年后观测各树种的生长状况,并对林下的土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利用这种冠下人工更新方式使樟子松纯林转变为多树种混交的复层林;色木槭等4个树种可以作为冠下更新的主培树种;冠下人工更新可以逐渐改良土壤,延缓樟子松人工林林地土壤的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