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本文探讨三眼蚕诱导剂SM一1对家蚕丝蛋白合成的调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sM-1处理后,家蚕后部丝腺DNA中~3H-胸腺嘧啶核苷的参入速率明显增快.SM一1诱导三眠蚕在四龄第2天~3H-胸腺嘧啶核苷的参入量最高,比同时的对照高近1倍;五龄第2天SM—1处理区,在五龄第3天~H-胸腺嘧啶核苷的参入速率有所增快.(2)SM-1诱导的三眠蚕,后丝腺DNA和RNA含量的高峰比对照提前4-6天出现,且其末龄(四龄)DNA和RNA含量的增减趋势与对照末龄(五龄)DNV和RNA含量的增减趋势非常相似.(3)五龄前期用SM一1处理家蚕幼虫,对后丝腺DNA和RNA含量增加具有暂时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祚忠 《中国蚕业》2011,32(2):91-94
1 大蚕省力化饲育技术要点 4~5龄蚕通常称为大蚕。大蚕期蚕儿生长适宜温度为23~25℃,大蚕期的特点是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大蚕饲养的重点是通风防闷,喂饱喂好,增强体质,促进丝腺发育成长,提高茧丝量。大蚕期一般采用条桑育,饲育形式可以采用蚕匾育、蚕台育、室内地面育或室外棚架育等。现将大蚕的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雌二醇添食可影响五龄家蚕生长发育.五龄前期处理,可显著促进蚕体生长和丝腺生长,并且后者更显著;中、后期处理对体重似乎没有影响,/中期处理对丝腺生长有轻度抑制效应;激素处理后,雌蚕全茧量低于对照,雄蚕则高于对照,茧层量除中期处理区与对照区无差异外,均高于对照水平,同样茧层率除中期处理区,余均较对照区增加,平均高于对照10%左右。  相似文献   

4.
不同饲育温度中家蚕的某些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蚕业生产中,夏秋蚕茧的产量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夏秋季节,影响蚕作稳定的因子也很多;如高温的饲育环境、叶质营养差、病原增多、多湿或干燥的气象条件等等。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常导致夏秋蚕茧生产的不够稳定和难以提高。其中温度的变化,是很重要的环境因素。本文主要报道蚕儿的消化液、血液、后部丝腺等,在不同的饲育温度中所发生的某些生物化学变化,为阐明蚕儿最佳饲育因子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STS改良法抽提家蚕后部丝腺的两类核酸(DNA和RNA),研究家蚕杂交原种后部丝腺的核酸含量与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从定量分析上证明了DNA控制RNA的转录合成,并决定家蚕的生物学产量;RNA决定丝蛋白代谢的速度和强度,并从微观上证明了多丝量品种的体弱难养,为育种实践上应用核酸分析预测产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给家蚕5龄幼虫分别添食大豆蛋白、NH4Cl和尿素后,调查家蚕产丝量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蚕体丝腺组织中丝素重链基因(fib H)的表达变化,探究适合用于提高家蚕产丝量的含氮物质。5龄起蚕连续6 d按照0.45 mg/(头·d)的剂量添食尿素后,茧层率比对照组增加15.7%,且幼虫的体质量及丝腺体积都比对照组有所增加;5龄幼虫添食大豆蛋白和NH4Cl后茧层率无明显增加。qRT-PCR检测5龄起蚕按照上述剂量添食尿素120 h后,后部丝腺中fib H的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5倍。上述结果再次证实了家蚕5龄幼虫添食尿素后可以增加产丝量,并且表明尿素可以促进蚕体后部丝腺中fib H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讨外源蜕皮激素(Moulting hormone,MH)和保幼激素类似物(Juvenile hormone analogue,JHA)处理家蚕的增丝机理,本试验分别于5龄24h注射植源性MH和5龄72h注射JHA,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R)(BmEcR-B1型)基因在家蚕5龄不同发育时期在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对照家蚕丝腺中,EcR基因的表达均在5龄前期表达量较低,中后期表达量较高,但丝腺不同部位,表达模式不同。5龄24h用MH处理后,无论是中部丝腺还是后部丝腺,EcR基因的表达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均是先上调后下降;而5龄72h用JHA处理,EcR基因的表达一直到对照熟蚕前均低于对照区;但两种处理区在对照区熟蚕之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说明外源激素可通过影响MH受体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了MH信号转导,进一步影响丝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节省饲育劳动力并提高蚕茧的生产是蚕业的重要问题。在饲育蚕中增加雄蚕比例是堤高生产力方法之一,因雄蚕的含丝量较多。找到了人工调节的方法来改变蚕儿性的比例,使蚕茧的出丝量大大地增加。桑蚕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应用孤雌生殖和雄性发育(教授阿斯塔乌洛夫,农举硕土B.A.斯托洛尼柯夫,日本哈西木太的实验遗传学)的方法原则上获得了人工调节蚕儿的性别,这些试验具有实验性  相似文献   

9.
Ⅰ研究目的我们已经报告,家蚕绢丝蛋白合成量的差异,由各品种后部丝腺RNA量决定,其RNA量又为DNA量和绢丝腺周围的生理条件所左右(仓田等,1974)。绢丝腺DNA量知随保幼激素类似化合物(以后简称JNA)的给与而增加(仓田、Daillie 1978)。进而更  相似文献   

10.
4.有关丝蛋白合成的核酸 (1)核酸与茧丝量桑蚕丝物质的生成量与丝腺细胞内核酸含量有密切关系。“产丝能力高的品种,后部丝腺DNA含量远远高于产丝能力低的品种”,“大凡泌丝能力强者,则两类核酸(DNA和RNA)含量均较泌丝弱者为高”。“两类核酸在丝蛋白合成过程中,负有主要使命”(吕鸿声等,1964)。近十多年来,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论断。重松孟等(1973)调查了13个蚕品种后  相似文献   

11.
3.作为遗传情报的DNA蚕的DNA是10~(11)道尔顿大的巨大分子,从胚子发生在器官分化开始到幼虫终龄为止,后部丝腺的染色体DNA,在现行品种(多丝量系)复制30回,到胚子反转24小时后,此间后部丝腺细胞分裂10回,以后不伴细胞分裂,核分裂的DNA复制20回,结果最后复制(5龄第3目前后)终了时的后部丝腺细胞,成为近百万的多倍体.这在形态学上似与分枝状之核对应.丝素基因在每染色  相似文献   

12.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1):52-52
七、大蚕的饲养 大蚕是蚕儿丝腺成长时期,为了增产茧丝,必须养好大蚕,才能夺取高产。大蚕饲养技术要点如下: 1.良叶饱食 饲养大蚕要选摘成熟、新鲜的叶子。由于每次采叶量很多,故要松装轻放,随采随运,及时抖松摊开,防止叶子发热变质。 大蚕成长很快,食叶也多,要适当增加喂叶量,每次喂叶厚度大约是2~3层,以下次喂叶前半小时吃光为宜。4龄起蚕后便可喂全叶,一般每天喂叶4次。夏季高温干燥时,蚕儿的生长速度加快,叶子也容易失水干燥,每天喂叶的次数应适当增加。特别是5龄期,要尽量做到让蚕  相似文献   

13.
1、绢丝腺 (1) 绢丝腺的形态绢丝腺是生产茧丝的原料——液状绢的重要器官。其大部分在消食管的下方,呈特殊的形态。大致可分为前部丝腺、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其中,最粗的中部丝腺呈“S”状屈曲,由前往后,分为前区、中区和后区。吐丝口开口于最前端的蚕儿头部,接着分为两条,前部丝腺左右合并成一条的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每年生产一代杂交种2000多万张,在杂交种生产过程中,由于原蚕幼虫期要进行给桑、眠起处理、消毒防病、气象调节等,无论是蚕种场饲育原蚕还是原蚕区农户饲育原蚕,都非常重视催青期、幼虫期的工作,投入大量的劳动。但上蔟到羽化的蛰中期,蚕儿停止食桑,工作量减少,人们往往会放松对种茧的管理,特别是原蚕区饲育原蚕的农户,会利用蚕儿上蔟后的时间进行其它农业生产,而忽视种茧的管理,造成结茧率低,甚至危害蚕蛹的生理,导致种茧的羽化率下降,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正>1背景技术河南省是我国一化性柞蚕主要放养区,占一化性蚕区放养量90%以上。柞蚕稚蚕在自然灾害(霜冻、大风、雨雪)和天敌危害条件下,减蚕率通常40%以上,有些年份,在稚蚕期全部遭损。我国目前柞蚕稚蚕保护育应用较多的是纸袋育,纸袋育在二化蚕区春季有一定推广应用,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饲育中蚕儿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叶沙不能分离,柞叶易被污染,稚蚕期易于感染病原,蚕儿饲育费工,只能饲育到2龄起蚕,柞叶浪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小蚕饲育方式对蚕儿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浅塑料筐养蚕比较试验。将塑料筐养蚕分设成有饲养台区和无饲养台区,有饲养台区细分为石灰区、置换区和高架区,无饲养台区细分为覆膜区和空白区。结果表明:5种饲育方式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无显著差异;2龄眠蚕体重石灰区、置换区与覆膜区,以及与高架区、空白区有显著差异;石灰区、置换区对BmNPV的抗性优于空白区。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钼蓝定磷法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就家蚕的发育时期来说,酶的活性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每龄眠中较低,盛食期达最高峰,熟蚕期为五龄的最低值;蚕绝食处理后,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即下降,绝食后复给桑,酶的活性可恢复到一定水平,大蚕期以不同叶质饲育,此酶活性无论是嫩叶,还是老叶均比适熟叶为低,尤其以基部老叶为最低,不同温度饲育,普通适温区中肠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高温区或低温区;氟化物添食后第二天起,蚕在外表上并无明显的中毒症状,但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已趋下降。  相似文献   

18.
日本。用游离氨基酸合成的饲料饲育五龄桑蚕,对其作用和新陈代谢进行了试验。对照区的蚕儿用桑叶饲育,试验区的蚕儿用合成饲料饲育。合成饲料组成:脱脂黄豆粉45%,小麦粉44.61%,无机物质混合物3.5%(2克K_2HPO_4 5克KCl和1.0克CaCO_3),  相似文献   

19.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3,40(3):53-54
家蚕的幼虫老熟后,吐丝结茧,是它的本性,“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对这一本性的真实描述。但在生产上经常看到有些蚕不能吐丝结茧。众所皆知,丝茧育是以获取茧丝为主要目的,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希望广大蚕农朋友了解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经过笔者调查,总结有以下几种原因可造成家蚕不吐丝结茧。1蚕儿发育不良1.1温度:催青期胚子发育在30℃以上的高温或20℃以下的低温,以及饲育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蚕儿的丝腺发育造成影响,丝腺发育畸形,便可产生不结茧蚕。1.2营养:稚蚕期用叶过老或5龄蚕食下大量的嫩叶或喂叶不足,蚕儿常常处于…  相似文献   

20.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4令起蚕摘除咽侧体的幼虫后绢丝腺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弄清了由于摘除咽侧体而造成的绢丝腺肥大成长过程的超微结构的特性。又从内分泌学观点对这些变化加以分析。 1、从咽侧体摘除后24小时到72小时,后部绢丝腺细胞的核小体显著发达,核小体形态发达最显著时期,产生许多覆盖着RNP颗粒的核仁丝,RNA的合成极为活泼。2、摘除咽侧体48小时以后,粗面小胞体及高尔基体显著发达,粗面小胞体呈层状,其管腔特别膨大,另外在摘除咽侧体24小时至96小时间,高尔基液胞中丝纤朊基本纤维迅速增加。3、摘除咽侧体后经过96小时,在一部分腺细胞中可观察到含有纤维状物的巨大的槽,含有纤维状物及颗粒状物的小球。4、腺细胞的内缘和腺腔之间,可看到绢质层的厚度,从摘除咽侧体后24小时到96小时间显著增加,同时贮存在这个层内的丝纤朊纤维的分布密度也迅速增高。5、以上的超微形态的变化,是摘除咽侧体的4令幼虫发生了像未令幼虫那样的体内环境变化,结果产生了从幼虫到蛹的变态过程,随着绢丝腺的肥大成长,产生了多量的丝纤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