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晓雪  陈婧  黄好  陈发棣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207-208,222
以菊花近缘种属植物中耐旱的虹の滨菊和不耐旱的杭州野菊为材料,研究自然失水胁迫对其光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进行,2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下降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则一直上升;虹の滨菊的SOD与POD活性高于杭州野菊,而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小于杭州野菊;胁迫结束时,2种菊花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明显下降,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基本保持不变;虹の滨菊净光合速率较高.干旱胁迫下,较高的SOD活性、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和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可能是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旱的生理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5种湿地植物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干旱胁迫下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水生美人蕉(Canna generalis)和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等5种湿地植物叶片叶绿素、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过氧化物酶、游离脯氨酸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不断加重,5种湿地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细胞膜透性不断增大,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而后下降,叶片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除了梭鱼草和旱伞草一直升高外,其他3种植物则表现出先升高而后下降趋势。综合各生理指标,5种湿地植物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为水生美人蕉、水葱、再力花、旱伞草、梭鱼草。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秋季香樟幼苗抗氧化酶系统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的香樟幼苗为试材,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用50,100,200 mmol·L-1的NaCl和Na2SO4处理,研究秋季香樟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系统及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香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b值、SOD活性和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降低,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升高;随Na2SO4胁迫程度的增加,植物体内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b值、SOD活性和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胞间CO2浓度呈上升趋势。香樟幼苗对低浓度的盐胁迫具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而NaCl胁迫对香樟幼苗的影响要高于Na2SO4。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镉胁迫下大花美人蕉的耐受特性,以苗期和花期大花美人蕉为对象,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其生长开花特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升高,大花美人蕉的株高和茎粗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苗期叶片数变化较小,绿叶率显著降低,为对照的86.2%~90%;高浓度镉胁迫(600mg/kg)导致花期叶片数量、分蘖量和抽花量增多,开花质量降低。镉胁迫显著降低大花美人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苗期(200mg/kg)和花期(600mg/kg)的净光合速率分别降至对照的76.2%和79.9%,蒸腾速率分别为对照的76.2%和62.4%;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变化不显著,苗期镉胁迫对瞬间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花期瞬间水分利用效率随胁迫浓度升高而升高。对镉胁迫的敏感浓度花期高于苗期,相同镉胁迫浓度(200mg/kg)下,花期各项指标的降低幅度小于苗期。胁迫浓度与苗期叶片数量、花期绿叶率、叶绿素a、叶绿素b、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但与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相关性很低。因此,光合色素含量等非气孔因素的降低影响大花美人蕉的净光合速率,进而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中,以中药废水胁迫处理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研究其对再力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废水胁迫下再力花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总量均显著降低。随废水浓度的增加,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先增后降,而维生素C、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均显著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明显增加。另外,在中药废水胁迫下再力花叶片根系活力(TTC)、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再力花对中药废水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污能力,可以作为人工湿地处理中药废水的主要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红叶石楠‘红罗宾’幼苗生长与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叶石楠‘红罗宾’幼苗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测定了处理后的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钠离子(Na+)含量。结果表明,植株在低浓度NaCl(≤0.7%)胁迫下,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叶片中的Na+浓度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SOD活性则不断上升,幼苗生长未受到显著影响;植株在高浓度NaCl(≥1.0%)胁迫下,幼苗叶片的Pn、Tr、Gs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Ci和叶片中Na+含量不断上升,SOD活性先升后降,幼苗叶片萎蔫凋落,甚至死亡,而幼苗MDA含量在各种处理下均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三种湿地植物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阶段性降温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常用湿地植物黄鸢尾(Iris pseudacorus L.)、花菖蒲(Iris ensata Thunb.)及水芹(Oenabthe javanica)叶片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锻炼使湿地植物通过对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的调节来提高其机体的抗寒性.低温条件下,黄鸢尾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5℃时SOD活性是初始值的5.77倍;花菖蒲保持较高的CAT活性,5℃时其CAT活性是黄鸢尾CAT活性的8.95倍,是水芹CAT活性的3.77倍;水芹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明显提高,温度和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R=-0.755,P=-0.050).综合比较各项生理指标可以得到这三种湿地植物的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黄鸢尾>花菖蒲>水芹.  相似文献   

8.
选取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L.)为植物材料.以不同浓度K2Cr2O7(分别含0、1、20、50 mg·-1Cr6+)的生活污水作为Cr6+染源,研究了不同浓度Cr6+及处理时间下两种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植物体Cr6+积累量及根系活力(TTC)、叶片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和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试验的初期30 d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两种人工湿地COD、氨氮去除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30 d后,随着Cr6+处理时间的延长及Cr6+浓度的逐渐升高,两种湿地系统对COD、氨氮去除率均逐渐下降.在20、50 mg·L-1Cr6+处理条件下,两种湿地对COD、氨氮的净化效果显著低于对照及1 mg·L-1Cr6+处理,对照与1 mg·L-1Cr6+处理条件下差异不显著.(2)在不同Cr6+浓度处理下,两种人工湿地对TP净化效果的能力较为稳定,同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美人蕉、芦苇体内Cr6+积累量逐渐加大.(3)1 mg·L-1Cr6+处理可提高美人蕉和芦苇的TTC、叶片的SOD、POD、Pn,而20、50mg·L-1Cr6+处理对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处理浓度、时间呈正相关.(4)MDA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可见,低浓度Cr6+能有效促进美人蕉、芦苇生长,使之能够维持正常的净化功能,因此,利用它们作为人工湿地植物来修复Cr6+亏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十种湿地挺水植物净化广州河涌污水的生理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河涌污水培养条件下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生理机制,以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os)、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等10种挺水植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污染类型河涌污水生长条件下湿地挺水植物的抗逆、光合等生理指标及净化污水的能力。结果表明,湿地挺水植物具备一定净化河涌污水的能力,其中以海芋、花叶美人蕉(Canna generali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效果最明显;污水胁迫条件下,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水葱等植物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加剧,叶绿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物叶片抗逆性;光合参数方面,黄花鸢尾、水葱等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明显降低,而细胞间隙CO2浓度(Ci)增大,表现出生长不良甚至枯死,而相同条件下,海芋、花叶美人蕉、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和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的生理活性却明显增强。海芋、花叶美人蕉、翠芦莉、风车草、花叶芦竹等挺水植物为适宜的广州河涌水体净化和景观美化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活力、大小一致的菖蒲小植株为试材,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中,研究中药废水胁迫对菖蒲(Acorus calamus)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其在水体环境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药废水胁迫下,菖蒲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根系活力先增后降;同时,菖蒲的SOD和CAT活性在中药废水胁迫下显著下降,而POD活性在高质量浓度胁迫下成倍增长。因而,菖蒲通过调节各种生理生化特性以增强对废水胁迫的抗逆力和耐受力,可作为人工湿地处理中药废水的备选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公园植物种植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人工湿地公园植物种植新模式,对4个湿地公园进行实测和问卷调查。比较得出:人工湿地公园与天然湿地公园在植物种植上的区别,分析人工湿地公园植物种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植物层次结构生硬、种类选择不当、人工痕迹明显和管养困难等问题。对湿地公园水体的不同位置提出四类植物种植设计模式,分别是观花植物种植模式、浮岛种植模式、滩涂种植模式和沿岸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讨:以上海西沙湿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湿地公园植物景现的设计方法,结合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分析其水生植物、湿生植被等主要植被的构建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湿地公园必不可少的造景要素,笔者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从规划方面对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游憩活动区、服务设施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植物实际所处环境状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水面、堤岸、浮岛、园林建筑周边、陆生、园路等生境类型,探讨了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最终以求达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生态与景观效益兼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物种比例设计、植物景观平面、立面设计及文化景观设计方面浅析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手法。探讨如何利用植物配置手法营造乡土特色浓郁、生物多样性丰富、科教、科研功能显著的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5.
娄娟  陈泽雄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82-4083
介绍了武汉市城市湿地观赏性高的植物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以呼和浩特南湖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法对南湖湿地公园24个样方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科38属43种,以禾本科(Poaceae)、蔷薇科(Rosaceae)、木犀科(Oleaceae)、豆科(Leguminosae sp)所含种类最多。其中重要值较高的植物有: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垂柳(Salix babylonica)、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沙柳(Salix cheilophila)、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等。植物群落的覆盖度为0.15~0.89,其中54%的植物群落覆盖度良好。24个样地中,典型的湿地物种较少,应补充湿地物种,提高湿地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正在稳步展开,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节能型的人工湿地无疑成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主要选择.通过对国内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归纳出常用的湿地填料和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多级人工湿地工艺和单级人工湿地工艺的运行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文中还针对实际工程,分析比较了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并对该技术下一步需关注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方面展开叙述,分析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当中植物 配置对其的影响和意义,并以江西省本土湿地公园新余市孔目江湿地公园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美人蕉、香蒲、垂穗莎草、玉带草为材料,研究了在模拟人工湿地条件下水生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种群、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根际、非根际间的细菌数量无明显差异,而真菌与放线菌的根际与非根际间差异较显著。根际硝化细菌数和反硝化细菌数最多的水生植物都是香蒲,分别为2.17×102个·g-1干土和6.17×102个·g-1干土,有机磷细菌数最多的是美人蕉为5.68×104个·g-1干土,无机磷细菌数最多的是玉带草为3.72×103个·g-1干土。4种不同水生植物的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较非根际土壤高,湿地植物的根际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系统调查了武汉市解放公园、月湖公园以及南湖等城市园林湿地植物上的昆虫群落组成,已鉴定出12目,52科,86种昆虫.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园林湿地植物的昆虫群落更替以及湿地植物害虫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