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京市高淳区进行水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对照镇稻11号和常农粳7号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均为157 d。其次为武育粳23,镇稻14生育期最短,其他参试品种基本相仿。除镇稻14实收产量低于对照镇稻11外,镇稻15、武运粳24、武育粳23、常农粳7号、澄糯218和镇稻19均表现较对照镇稻11增产。其中武育粳23产量最高,为8 830.5 kg/hm2,较对照增产6.65%。  相似文献   

2.
2011年泰兴市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扬育粳2号、武运粳24(无芒)可作为泰兴市生产用种,宁粳5号、镇稻11、扬粳805、焦点313、南粳5055、镇稻671、通粳981等品种表现不理想,以期为泰兴市水稻品种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进行武运粳24号水稻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武运粳24号水稻应用机插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能够取得高产、节本、增效的效果,产量可达到10 565.3 kg/hm~2;且武运粳24号具有高产稳产、茎秆粗壮、分蘖性强等特点,是目前水稻高产栽培较理想的选用品种。  相似文献   

4.
2011-2012年进行了双季晚粳高产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镇稻11号、武运粳24号在小苗抛栽、亩播种量为5.0~5.5 kg前提下亩产量可达550 kg以上,可以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于2017年在桐城市对13个作单季稻种植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和抗性存在差异,产量为6 274.5~8 275.5 kg/hm~2,经方差分析,品种间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F=1.97,F_(0.05)=2.18)。宁粳7号、徐稻9号、武运粳27、皖垦糯1号、宁粳5号和南粳9108为早熟品种,镇糯19、镇稻18和皖稻68为中熟品种,镇稻16、当粳8号、华粳40和嘉花1号为迟熟品种。武运粳27、镇稻18、镇稻16和镇糯19适合桐城市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2011年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进行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扬育粳2号、镇稻671产量表现较好,武运粳24、通粳981表现中等,南粳5055、镇稻14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安徽省庐江县直播种植的单季晚稻新品种,于2022年选择武运粳31号、镇糯19号、镇稻18号、镇稻21号、南粳3908、镇糯29、浙沣糯188、隆两优华占、巡粳168、常农粳151、当粳8号、甬优538共12个水稻品种开展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号、镇糯29号产量高(分别为9 625.3、9 841.6 kg/hm2)、米质佳(分别达到二级、一级稻米标准)、成熟期适中,适合在庐江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2016年泰州地区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2016年在泰州地区进行了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泗稻785、盐粳1121、连粳10号、华0566、泰粳1152千粒重均高于对照武运粳27号(24.95 g),分别为31.64、28.56、28.52、28.35、25.77 g;6个参试品种产量最高的是武运粳27号,为11 161.5 kg/hm~2,最低的是盐粳1121,为10 576.5 kg/hm~2;各参试品种除泗稻785抗倒性差之外,其他抗倒性均很好;田间穗颈瘟、纹枯病和稻曲病均未发生。  相似文献   

9.
选取皖垦粳3号、盐粳15号、宁香粳11、上农粳2号、镇稻21号、镇稻18、南粳52、南粳3908、华粳8号、武运粳31及皖垦粳2号(CK)等11个常规粳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毯苗机插方式,考察参试品种的生育进程、产量以及构成因素等特征,探索适宜庐江县毯苗机插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结果表明,镇稻18、南粳3908和武运粳31的全生育期在153~156d,穗粒结构均衡,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2.85%、1.82%和3.42%,适宜庐江地区毯苗机插条件下作一季稻栽培.  相似文献   

10.
在靖江市油砂土高肥力地块上进行水稻武运粳24"3414"完全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24最佳经济产量为618.2 kg/666.67 m2,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6 kg/666.67 m2、P2O5 4.33 kg/666.67 m2、K2O 8.79 kg/666.67 m2,氮、磷、钾配比为1:0.18:0.36。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的水稻新品种,2015年溧阳市引进了7个水稻新品种(系)进行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29、镇糯19、镇稻18、常农粳8号、武运粳30和武运粳31等品种可扩大试验示范,南粳5055可作为优质米生产的选用品种。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5种籼稻品种、5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安徽省全椒县进行水稻适应性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生育期普遍高于籼稻,粳稻品种中Ⅲ优98生育期最短,为148 d,籼稻中苏秀867生育期最短,为131 d,镇稻15生育期最长,可能影响到下茬作物播种和生长;甬优1109株高最高,为134 cm,武运粳32株高最低,为93 cm;南粳5055有效穗数最高,达到了360.0万穗/hm2;荣两优华占每穗粒数最多,为276.1个;开两优17千粒重最高,为29.0 g;粳稻品种镇稻15产量最高,为8 311.5 kg/hm2,籼稻品种开优17产量最高,为7 900.5 kg/hm2。粳稻品种武运粳32、南粳5055和籼稻品种C两优华占、开两优17整体表现较好,是适合全椒县种植的品种,建议加大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本生态区旱直播稻科学肥水管理技术,进行了直播稻肥水运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品种需肥量不同,对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来说,施纯N 270、315 kg/hm~2,产量相差不大,考虑到施肥成本,建议旱直播稻栽培施纯N 270 kg/hm~2,更易获得稳产、高产;在直播稻栽培生产中,采用基蘖肥∶穗肥=6∶4处理更科学,以群体苗数达适宜穗数的80%左右搁田效果最好,产量更稳。  相似文献   

14.
直播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直播稻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方法]选用11个直播稻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京粳1号等品种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18号、淮稻5号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机插秧栽培;连粳12号、圣稻18综合性状较差,不适宜盐城水稻生产应用。[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南粳9108最佳的施肥期和施肥量,发展高产、优质、安全和生态的水稻生产,特进行了肥料运筹试验。结果表明:南粳9108在N肥施用总量为(纯N)20 kg/亩,基肥∶分蘖肥=3∶1,促花肥∶保花肥=6∶4,基蘖肥∶穗肥=4∶6水平下,有效苗、产量、干物质重最高。由此可知,基肥(纯N)施6 kg/亩、分蘖肥(纯N)施2 kg/亩、促花肥(纯N)施7.2 kg/亩、保花肥(纯N)施4.8 kg/亩最适合本地区采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方法]选用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直播,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适宜江苏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5号适宜江苏水稻机插秧栽培;京粳1号、淮稻18号、连粳12号、圣稻18不适宜在江苏种植。[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镇稻10号原名"镇629",属早熟晚粳品种,由江苏丘陵地区农科所以镇稻99/镇稻540杂交,于2002年育成,2006年底通过审定。该品种产量潜力大,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单穗重优势明显。机插水稻700-750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667m^2有效穗21-23万,每穗总粒130-13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28g。高产栽培策略应是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4-5万/667m^2,高峰苗28-30万/667m^2。施氮总量20-22kg/667m^2,前、中、后期比例为5∶1∶4,氮、磷、钾之比为1∶0.4∶0.6-0.8。搁田始期掌握在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农业服务中心结合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的要求从江苏省溧水区 红太阳种业引进苏审稻201413早熟晚粳稻品种武运粳30号,在溧水区和凤镇群英圩、龙头水库圩区两个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中大面积示范种植,从武运粳30号优质水稻硬盘育秧、大面积大田机插的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通过与当地长期种植的对照品种武运粳23号进行比较,通过定点考察结果表明:武运粳30号具有穗型大、抗逆性强、生长健壮等特点,其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综合经济性状表现突出,虽然在生长后期易感穗颈瘟,破口期要重点防治穗稻瘟,武运粳30号是适宜当地大面积推广的水稻良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以水稻品种绥粳18为试材,研究肥密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差异施肥量,差异栽培密度这两种因素处理下,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穴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品种在施N91.0 kg·hm~(-2)、P_2O_5 46.0 kg·hm~(-2)、K_2O23kg·hm~(-2)(N∶P∶K=1.9∶1.0∶0.5)、栽培密度为30.3cm×13.3cm时,产量最高,达到9 536.7kg·hm~(-2)。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南通市通州区水稻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促进通州区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加快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12年进行了8个引进早熟晚粳稻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高产、优质和适宜通州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试验结果显示:镇稻11、南粳44、宁粳3号和镇稻15可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武运粳23和常农粳5号不宜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南粳5055和武粳14有待继续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