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连山圆柏大痣小蜂成虫产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 Xu et He以幼虫在祁连圆柏健康球果内蛀食胚乳,并随球果同步发育,导致球果成熟后有果无仁,造成种子质量严重下降,严重影响祁连圆柏种子生产。为准确掌握圆柏大痣小蜂产卵特性,为其监测与防控提供基础信息,通过室内观察和室外布设样地,进行了圆柏大痣小蜂产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圆柏大痣小蜂产卵行为包括交尾、产卵球果选择、穿刺及产卵4个阶段;圆柏大痣小蜂在球果不同部位的产卵量差异显著,在球果近柄部1/3处平均产卵率为70.34%、球果中部26.26%、球果脐部3.40%;在不同大小的祁连圆柏球果间其产卵量具显著差异,在纵径10.13~12.67 mm,横径9.18~10.38 mm的球果上产卵率最高(95.67%);在祁连圆柏树冠中部产卵量高于树冠上部和下部,在树冠中部的产卵数占总产卵数的53.43%,产卵量在树冠东、南、西、北方位上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57%、34.10%、21.62%、18.71%;祁连圆柏幼龄林和成熟林与中龄林、混交林及林缘球果受害程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坡位祁连圆柏林分球果受害程度差异显著(P0.05);祁连圆柏球果受害程度随着海拔升高呈逐渐减小趋势。圆柏大痣小蜂产卵行为分为4个阶段,产卵时对产卵位点、球果大小及树冠不同方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不同林龄、坡位、海拔间祁连圆柏林分球果受害程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外源营养对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 Xu et He成虫寿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给当日羽化的同批次圆柏大痣小蜂成虫饲喂清水、蔗糖水及蜂蜜水,研究不同外源营养饲喂对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喂养条件下雄蜂寿命均短于雌蜂,其中清水饲喂雌、雄蜂寿命差异显著;取食蔗糖水和蜂蜜水的圆柏大痣小蜂雌蜂寿命分别为18 d和14 d,两者均与饲喂清水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雌、雄蜂单独饲喂与雌、雄蜂混合饲喂存活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本研究为圆柏大痣小蜂生物防治研究提供虫源保障,同时也为研究圆柏大痣小蜂的生物学特点和行为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祁连圆柏林是祁连山区阳坡分布的唯一常绿针叶乔木林。利用卫片和林相图机械布设50m×50m的样地50块,进行实地调查,用种群结构、生命表和生存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冷龙岭西段山丹军马场林区祁连圆柏种群的生活史。结果表明:祁连圆柏种群结构具有明显的缺陷,小径阶个体数量偏少,属于衰退型种群,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加强保护,促进林下天然更新和幼苗幼树的正常生长;种群存活曲线符合1n Lx=-0.0056x2-0.0525x+6.8293(R2=0.9549)方程,属于DeeveyⅡ型存活曲线,有相对稳定的死亡率;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种群趋于稳定,种群的死亡率Px、消失率Kx保持相对稳定,死亡数Dx、存活数Lx、存活个体总数Tx都保持了稳定降低的趋势,生命期望Ex降低。种群的存活率和死亡密度函数随大小级增加呈单调下降趋势,累计死亡率和危险率函数呈单调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橘褐天牛幼虫种群在橘园中的空间分布特点,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研究了橘褐天牛幼虫种群在水平及垂直两个空间维度上的格局。结果表明,天牛幼虫主要集中分布在侧枝(占总数的87.76%),主干上较少(占总数的12.24%),在侧枝上又以第一侧枝和第二侧枝较为常见。无论水平分布抑或垂直空间分布,橘褐天牛在橘园中均呈现为聚集分布,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水平聚集分布在中心区域,垂直聚集分布于距离地面20~80 cm区段内。各个水平区域空间格局研究中,中心区域趋向于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个体间相互排斥,边缘区域和中部区域均趋向聚集分布。各个垂直区段空间格局研究中,40~80 cm区段橘褐天牛表现为随机或均匀分布,其他区段表现为聚集分布。空间分布结果可为橘褐天牛幼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柳杉毛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T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柳杉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柳杉毛虫在树冠上层占16.9%,中层占30.2%,下层占52.9%,且在上中下层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6.
杜仲梦妮夜蛾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杜仲的主要食叶害虫,幼虫专性取食杜仲叶片。本研究运用6种聚集度指标(m*/m、c、k、Iδ、I、Ca)和两种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和m*-m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种植园中杜仲梦妮夜蛾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幼虫种群的聚集成因。结果表明杜仲梦妮夜蛾幼虫种群呈均匀分布,而且这种空间分布型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建立了杜仲梦妮夜蛾幼虫抽样数公式N=[3.8416(0.022/m-0.152)]/D2和序贯抽样模型T(n)槡=0.1n±0.053 n。本研究为杜仲梦妮夜蛾虫情调查、害虫治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是近年入侵中国的有害生物,严重为害多种棕榈科植物。为了确定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2015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海南省儋州市对椰子树上的椰子木蛾幼虫进行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对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对聚集均数(λ)进行检验,分析幼虫聚集的原因。结果表明:椰子木蛾的幼虫主要在椰子树的中下部叶片为害,有87.17%的幼虫分布在第3层、第4层和第5层叶片上,其中第4层叶片上幼虫数最多,平均每片大叶上有幼虫(22±7.42)头,占总数的42.62%;椰子木蛾的幼虫在椰子树上呈聚集分布,理论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是由某些环境作用引起的。根据Iwao的回归关系,确定椰子木蛾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及序贯抽样公式,建立不同密度下的理论和序贯抽样数表。椰子木蛾幼虫主要分布椰子树中下部叶片上并呈聚集分布,本研究为该虫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橡胶盔蚧寄生蜂的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查与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橡胶盔蚧寄生蜂的种群结构和橡胶盔蚧及其寄生蜂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橡胶盔蚧天敌寄生蜂达10种,其中优势种2种,常见种4种,稀有种4种。优势种优雅岐脉跳小蜂和蜡蚧褐腰啮小蜂分别占整个种群数量的64.32%和11.76%。橡胶盔蚧寄生蜂在橡胶树不同方位上的分布不同。在层次上,寄生蜂在上层的平均寄生率要比下层高;在方位上,寄生蜂在南面的平均寄生率最高,而在北面的平均寄生率最低。通过Taylor幂法和Iwao的回归分析对橡胶盔蚧及其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得出结果一致,即橡胶盔蚧及其寄生蜂种群在橡胶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密度越高分布越聚集。  相似文献   

9.
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2年生幼苗为材料,用盆栽实验比较持续干旱对两者叶片水分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侧柏水势(ψ)、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叶绿素含量(Chl a,Chl b,Chl a+b)的下降幅度均大于祁连圆柏,且游离脯氨酸含量(Pro)和叶绿素原初荧光值(Fo)上升幅度大于后者,但两者胞间CO_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Is)变化相反。这些结果表明,侧柏对干旱胁迫敏感度明显高于祁连圆柏,祁连圆柏对干旱胁迫的抵抗力更高;侧柏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叶绿素组分和光合器官功能的破坏等非气孔因素引起的,而祁连圆柏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气孔因素引起的。另外,持续干旱处理后祁连圆柏仍保持较高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表明它能够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呼吸速率来减小干旱胁迫产生的伤害。这将为黄土高原区生态恢复中造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栗瘿蜂的抽样调查及林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三种栗瘿蜂种群抽样调查方法,报出了栗瘿蜂抽样调查最适抽样数。应用Iwao聚集度回归法确定栗瘿蜂在板栗林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主要分布于板栗树冠中层栗芽中,且技条上部采芽中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1.
对孪斑唇瓢虫成虫、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表明,各项聚集度指标均符合聚集分布的检定标准。聚集的原因是由其自身的行为习性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引起的。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分析法测定出孪斑唇瓢虫成虫、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是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采用Iwao方法求出了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板栗园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幼虫的调查,用昆虫分布型的4种常用理论公式分别进行配合适度的χ2检验,再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回归法对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板栗园中全部呈聚集分布,而且均符合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该虫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此外,还利用了分布型参数确定了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我国马铃薯恶性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检测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聚集主要是由马铃薯甲虫各虫态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建立了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田间抽样方法,成虫应采用大五点、对角线法;幼虫最适应采用Z字型法;卵最适应采用对角线法。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条件下以甜菜夜蛾各龄期幼虫为寄主,在大观察罩内的盆栽植物上模拟低龄(1~2龄)和高龄幼虫(3~5龄)在田间的分布特点接虫,在小观察罩内同质空间内混合各龄幼虫,分别观察斑痣悬茧蜂的寄主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大小对斑痣悬茧蜂选择寄主龄期的行为具有很大影响。在大观察罩中,斑痣悬茧蜂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1~2龄)的遭遇和放弃行为比例均大于高龄(3~5龄)幼虫,而在小观察罩内的表现则相反。虽然斑痣悬茧蜂的寄主处理时间随寄主龄期的增大而延长,但在大观察罩内斑痣悬茧蜂花费的寄主处理时间比在小观察罩内长。在小观察罩内,寄生蜂对低龄幼虫的再次攻击间隔时间(653.17s)长于高龄幼虫(171.32s),但在大观察罩内则相反。在大观察罩内低龄幼虫的被寄生率(23.24%~38.54%)高于小观察罩内(7.88%~21.43%),但是小观察罩内高龄幼虫(4龄)的被寄生率(34.65%)大于大观察罩(16.86%)。最后,就空间大小影响斑痣悬茧蜂寄主选择行为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香葱田甜菜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聚散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研究了甜菜夜蛾幼虫在香葱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甜菜夜蛾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及其混合种群在所有密度下都是聚集分布,并具聚集度的密度依赖性;低龄幼虫(1~2龄)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而高龄幼虫(3~5龄)个体间相互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6.
潜蝇姬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Iwao和Tayla’s回归模型以及6个聚集度指标(C、CA、M^*、M^8/m、I、K),对蚕豆田潜蝇姬小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属聚集分布,为田间调查及保护天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苹果园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动态以及生境对寄生蜂发生量的影响,在陕西洛川和杨凌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调查统计金纹细蛾寄生蜂种类数量。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的果园,金纹细蛾的危害率在弃管园最重,达21.13%,覆膜套种幼园最轻4.76%;嘎啦品种受害最大,达10.01%,红星最轻1.56%。金纹细蛾的寄生蜂有5种,分别是瘤羽角姬小蜂Sympiesis soriceicornis、茶细蛾雕绒茧蜂Glyptapanteles theivorae、褐足光盾跳小蜂Ageniaspis testacesipes、光额羽角姬小蜂Sympiesislaevifrons、什毛姬小蜂Pnigalio sp.,其中,瘤羽角姬小蜂在无草老园寄生数量最多,达到37.44头.500片1虫疤叶,覆膜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弃管园寄生最多,达到256.82头.500片1虫疤叶,在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跳小蜂数量在杂草老园果园寄生最多,达到22.23头.500片1虫疤叶;3种蜂均在嘎啦品种上寄生最多。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跳小蜂在树冠空间分布型整体均趋向于聚集分布,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偏向于树冠内侧和下层,瘤羽角姬小蜂为北侧最多,跳小蜂为北侧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各个方位分布比较均衡。据此可知,果园生境对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的发生有密切的影响,精细的管理果园是减轻金纹细蛾的有效途径。在时空动态上,金纹细蛾优势寄生蜂中茶细蛾雕绒茧蜂又显得跟随性以及数量均高于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可以作为金纹细蛾生物防治的首选寄生蜂。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在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果实上的为害、空间分布和理论抽样技术,对云南省腾冲市9块不同腾冲红花油茶林的桃蛀螟幼虫发生量进行标准地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应用Iwao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技术,建立最适腾冲红花油茶桃蛀螟幼虫田间调查的抽样模型和抽样数。结果表明,桃蛀螟对腾冲红花油茶果实的为害率为3.07%~99.27%,适生栽培区植株平均受害率达34.74%,林间平均虫口密度0.07~2.49头/果。桃蛀螟幼虫在腾冲红花油茶林内总体呈均匀分布,虫口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而虫口密度相对较低时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是某些环境因素。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不同种群密度下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可为科学开展林间桃蛀螟虫口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胡长效  赵虎  王胜永 《江西植保》2004,27(4):145-148
金纹细蛾是苹果树重要潜叶害虫。该文利用Iwao等10种聚集度指标法对金纹细蛾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在苹果树间和苹果树内的空间分布型都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该虫在苹果树内垂直方位上的数量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在东南西北内膛五个水平方位上差异不明显。本文计算了金纹细蛾幼虫二阶抽样的理论抽样数,进行了金纹细蛾幼虫二阶抽样的序贯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观浩  梁盛铭 《江西植保》2010,33(3):122-123
运用5个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方法对柑橘潜叶蛾幼虫在化橘红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呈聚集分布,聚集与环境条件和柑橘潜叶蛾本身的聚集行为有关。在此基础上,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柑橘潜叶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2.6535/m+0.0851)。并根据Gerrard的零频率模型建立了估计该种群平均密度的零频率模型:m=1.9159[-ln(1-p)]1.01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