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为探明重要害虫实蝇在潮汕地区的发生情况,本文于2019~2021年使用诱捕器对实蝇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3年共诱捕到实蝇8种404 613头,其中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数量最多,且以每年超30%的速度增加,占3年总量的98.78%,其次为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ibitae)、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和具条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ta),占比分别为0.60%、0.49%和0.13%。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具条实蝇已成为当地的优势种,而桔小实蝇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2002~2011年对西藏口岸实蝇的种类、发生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口岸常见实蝇共有9种,主要种类为南瓜花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ris(Bezzi))、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Walker))。其中,桃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zonata(Saunders)为西藏首次发现。目前尚未发现地中海实蝇、墨西哥实蝇、加勒比实蝇等检疫性实蝇种类。其发生高峰在每年的7、8月份,发生地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樟木口岸。  相似文献   

3.
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和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重要的橘小实蝇寄生蜂。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对两种寄生蜂触角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发现,两种寄生蜂的触角外观形态和所含感器大致相同,但由于两种寄生蜂分别寄生橘小实蝇不同的生育阶段,触角感器的形态和分布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是重要的橘小实蝇寄生蜂.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并比较了长尾潜蝇茧蜂雌、雄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触角有7种类型的感器,即毛形感器、B(o)hm鬃毛、锥形感器、板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表皮孔.雌、雄蜂触角感器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对长角扁谷盗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观察,分析了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长角扁谷盗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9个亚节组成。成虫触角上共有3类感受器,可将其分为8种,分别是:刺形感器(Ⅰ、Ⅱ、Ⅲ、Ⅳ)、毛形感器(Ⅰ、Ⅱ、Ⅲ)以及B9hm氏鬃毛。比较发现,雄虫触角每节的长度均显著长于雌虫,雌、雄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相似,类型基本相同。结合长角扁谷盗触角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锈赤扁谷盗的相关研究等,对长角扁谷盗成虫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推测。  相似文献   

6.
灰茶尺蠖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黄志嘉  朱映  温秀军 《植物保护》2019,45(6):256-258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灰茶尺蠖触角上主要存在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和栓锥形感器(sensilla styloconica, SS)。感器的种类和分布在雌雄成虫触角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岳璐  刘星月  杨定 《植物保护》2014,40(5):62-69
广翅目鱼蛉亚科 (Chauliodinae) 成虫触角形态属间差异显著, 其表面感觉器的形态和功能缺乏系统研究。对该亚科4个属的代表种的成虫触角感觉器的超微形态进行观察与比较, 发现属模栉鱼蛉触角感器共有5种; 西华斑鱼蛉触角感器共有5种; 锯角黑鱼蛉触角感器共有4种; 全色新鱼蛉触角感受器共有5种。其中, 毛形感器Ⅱ型、锥形感器、柱形感器在各种中较为常见, 而毛形感器Ⅰ型、毛形感器Ⅳ型、毛形感器Ⅴ型、纽扣形感器及刺形感器仅分别在某一种鱼蛉中特有。研究表明, 触角感器在鱼蛉亚科不同属种间无论在类型还是数量分布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且多样化, 同种雌雄两性的触角感器在具有雌雄触角二型性的物种中也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镜对南美斑潜蝇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触角为具芒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上着生触角芒.触角感器有五种,分别为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所有的触角感器都分布在鞭节上.雌雄成虫在触角形态、感器种类与分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暗黑鳃金龟触角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触角分为4部分,即柄节、梗节、鞭节棒状部和鳃状部,其中鞭节棒状部由5节组成,鳃状部由鞭节末端3节扩展构成。暗黑鳃金龟触角感器共7种,分别为板形感器、腔锥感器、腔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补和完善毛角豆芫菁Epicauta hirticornis Haag-Rutenberg雌雄成虫触角形态特征描述,并为揭示其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毛角豆芫菁雌雄成虫触角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毛角豆芫菁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差异。雌雄成虫触角共有的感器分为3类6种,即3种毛形感器(ST1、ST2、ST3)、2种锥形感器(SB1、SB2)和B?hm氏鬃毛(BB);雄虫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包括锥形感器(SB3)和耳形感器(SA);而雌虫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有钟形感器(SCa)和鳞形感器(SQ)。此外,对毛角豆芫菁成虫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讨论、分析和推测。  相似文献   

11.
小花尺蛾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小花尺蛾Eupithecia abietaria debrunneata Staudinger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与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小花尺蛾触角鞭亚节第50~64节的各亚节感器种类无差异, 触角长度?感器长度和数量存在雌雄二型现象?触角上感器类型为10类17种, 包含B?hm氏鬃毛(Ⅰ~Ⅱ)?叉形感器?鳞形感器?毛形感器(Ⅰ~Ⅲ)?刺形感器?锥形感器(Ⅰ~Ⅱ)?耳形感器(Ⅰ~Ⅲ)?腔形感器?腔锥形感器(Ⅰ~Ⅱ)和栓锥形感器?雄蛾触角显著短于雌蛾触角, 雄蛾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Ⅲ的长度显著长于雌蛾, 数量显著多于雌蛾, 雌蛾刺形感器数量显著多于雄蛾?在鳞翅目昆虫上首次发现耳形感器Ⅲ, 结合已有感器功能的报道, 对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比较, 并分析其功能?  相似文献   

12.
啮小蜂雄蜂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啮小蜂(膜翅目Hymenoptera啮小蜂科Tetrastichinae)Tetrastichus sp.雄蜂触角及其表面的化学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蜂触角表面存在板形感器和坛形感器两大类,两者数量和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探讨了这两类触角化学感器的形态差异以及在寄主接受和交配行为中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舞毒蛾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4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最发达.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与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幼虫在实验室2种环境温度,4种寄主及5个虫口数量比例条件下的种间竞争现象。结果显示,在温度26℃以桃和香蕉为寄主条件下,桔小实蝇存活率高于番石榴实蝇;以芒果为寄主情况下两者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以番石榴作为寄主,虫口数量较大的一方具有竞争优势。在温度33℃条件下,就所测试的各种寄主,番石榴实蝇均具有竞争优势。分析发现,温度是影响番石榴实蝇幼虫存活率的关键环境因素;虫口比例对于桔小实蝇的存活率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的寄主中,桔小实蝇与番石榴实蝇的存活率也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寄主种类与温度及虫量形成综合效应,决定了桔小实蝇与番石榴实蝇竞争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扫描电镜对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鞘翅目:象甲科)成虫的触角及感器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了雌、雄成虫触角形态、感器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7个鞭亚节组成,触角上均着生有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棒形感器、叉形感器、鳞形感器以及少量表皮孔.其中,鳞形感器和刺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叉形感器在已有的象甲科资料中尚未见报道.毛形感器和叉形感器的数量和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雄虫触角上毛形感器和叉形感器的数量显著多于雌虫.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甲虫成虫触角及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的了解与掌握马铃薯甲虫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分布,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马铃薯甲虫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特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触角由柄节、梗节及鞭节组成;马铃薯甲虫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共分为4类13种,即3种毛形感器(ST1、ST2、ST3)、7种锥形感器(SB1、SB2、SB3、SB4、SB5、SB6...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成、若虫的触角感器类型与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茶黄蓟马触角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钟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U形感器以及腔形感器。若虫与成虫在触角长度、节数、感器类型与分布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若虫触角节数比成虫少;但在感器类型方面,U形感器仅见于成虫触角,花蕊刺形感器仅见于若虫触角。雌雄感器类型与分布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由72个亚节组成,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雌蛾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乳头状感器、鳞形感器和Bhm氏鬃毛。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分布与数量各不相同,且雌雄之间存在差异。鳞形感器为雌蛾特有,雄蛾触角上的毛形感器多于雌蛾,腔锥感器少于雌蛾。  相似文献   

19.
腰带长体茧蜂雌蜂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腰带长体茧蜂Microcentrus cingulum的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腰带长体茧蜂雌蜂触角上存在三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刚毛形感器、板形感器。对触角各种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就三类触角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柚木驼蛾HyblaeapueraCramer是红树林白骨壤Avicenniamarina(Forsk.)Vierh.和珍贵树种柚木Tectona grandis L. f.等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对柚木驼蛾雌雄成虫形态及其触角感器的研究,掌握雌雄成虫快速识别技术,了解害虫主要触角感器的类型。【方法】对红树林植物白骨壤的重要害虫柚木驼蛾雌雄成虫特征和触角感器进行了描述,应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检测了柚木驼蛾雌雄成虫外形鉴别特征以及触角感受器种类、形态和分布等。【结果】成虫触角细丝状,头、胸部灰色略带红褐色。雌成虫腹部粗壮,末端有一圆形环毛。雄成虫腹部尖细,末端鳞毛较长,可见两丛分叉,呈短钳状。触角主要分布的感器有5种:腔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型感器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数量最多;腔形感器仅在雄成虫触角上发现,其它4种感器在雌雄触角上均有分布。【意义】通过腹部末端形态识别害虫技术,为快速识别害虫,及时掌握害虫种群动态、种群性比等提供技术支撑。掌握雌雄成虫触角分布类型,为开展该虫的生殖生物学、触角行为学等化学生态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