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石榴蓟马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2008年对云南甜石榴和酸石榴两种石榴上蓟马种类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标本采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为害石榴的蓟马有10种,分别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丽花蓟马(F.intonsa)、黄蓟马(Thripsflavus)、黄胸蓟马(T.hawaiiensis)、棕榈蓟马(T.palmi)、烟蓟马(T.tabaci)、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和Thripssp.,其中西花蓟马是云南石榴蓟马的优势种。不同石榴品种上蓟马种类不同,甜石榴上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黄胸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和蓟马属1种,酸石榴上蓟马种类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华简管蓟马和蓟马属1种,黄胸蓟马仅在甜石榴上发生为害。在石榴不同生育时期,发生为害不同,其中成虫和若虫集中为害花,造成麻点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和发生规律?于2019年和2020年对昆明市盘龙区辣椒田的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了时间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 辣椒田蓟马种类共有10种, 优势种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黄蓟马Thrips flavus?八节黄蓟马T. flavidulus和花蓟马F. intonsa, 其中西花蓟马的优势度最高, 两年分别为0.593和0.551; 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有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二叉小花蝽O. bifilaru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其中南方小花蝽优势度最高, 两年分别为0.759和0.728?两年中, 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波动幅度最大, 在7月中上旬数量最高值两年分别为66.5头/m2和61.5头/m2, 而捕食性天敌昆虫活动高峰时间滞后于蓟马?2019年黄蓟马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 为0.80; 2020年八节黄蓟马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 为0.87?黄蓟马和八节黄蓟马同其他优势种蓟马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高, 两种蓟马在时间序列上活动情况相似?3种捕食性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相近, 在辣椒田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辣椒田蓟马发生量大且种类呈现多样性, 其中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较高, 应着重对其进行防治?南方小花蝽?二叉小花蝽?异色瓢虫是控制辣椒蓟马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 在辣椒花期前以及各种农事操作时尽可能保护其种群数量, 增强天敌对蓟马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省华坪县芒果蓟马种类进行详细调查,结果发现:为害芒果的蓟马种类主要有12种,其中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华坪县芒果园蓟马的绝对优势种.对常见芒果蓟马成虫种类编制了简明的检索表.通过5种常见药剂对优势种进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50%甲基嘧啶磷乳油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可用于西花蓟马的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4.
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Thysanoptera,Thripidae)一龄若虫为猎物组建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Acari:Phytoseiidae)实验种群生命表,获得净生殖力Ro=27.37,世代平均历期T=22.17天,内禀增长率rm=0.15,周限增长率λ=1.16,种群倍增所需时间t=4.64天等参数。将获得参数值与西花蓟马的相关参数值进行比较,巴氏新小绥螨瞬间增长率大于西花蓟马的瞬间增长率(0.14),雌成螨日取食7~12头西花蓟马一龄若虫,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可以作为控制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低剂量杀虫剂与高温结合防控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种群的最佳组合,选用啶虫脒、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灭多威4种杀虫剂的LC_(50)剂量处理西花蓟马成虫和2龄若虫18~76 h后,分别在41、43、45℃进行2 h热激处理,观察并记录每种组合下西花蓟马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药剂处理成虫或若虫18 h和28 h后再进行热激处理,西花蓟马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经4种杀虫剂的LC_(50)剂量处理后,不同高温热激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成虫或若虫种群存活率,热激后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灭多威LC_(50)剂量处理的成虫或若虫,再经高温热激处理后的存活率最低,其中45℃热激处理对成虫和若虫的存活率影响最明显,经45℃热激处理18 h和28 h后的成虫存活率为10.1%和5.9%,若虫存活率为6.1%和3.3%。研究表明,杀虫剂LC_(50)剂量与高温热激联合增强了对西花蓟马种群的抑制作用,药剂处理后选择最佳热激时间可最大限度降低西花蓟马的耐热性,进一步增强高温热激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花蓟马天敌种类及主要种类的控害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该虫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对农作物、园林园艺植物的危害日趋加重,发挥天敌对该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总结和记述了西花蓟马的天敌种类及其主要种类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西花蓟马的天敌约有60种,其中天敌昆虫50种,昆虫病原线虫5种,虫生真菌5种。同时,对主要天敌种类小花蝽、昆虫病原线虫和虫生真菌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寄生及控制潜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西花蓟马是危害蔬菜、花卉等植物的世界性入侵害虫,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入侵后银川设施辣椒上的蓟马种群动态,为深入了解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种群竞争关系及其发生态势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大量采集银川设施辣椒蓟马、制作玻片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鉴定,以及通过室内西花蓟马与花蓟马两个种群混合饲养和单种群饲养研究,明确了银川设施辣椒上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发生分布情况、种群竞争及发生趋势。结果表明:银川设施辣椒上西花蓟马种群数量明显占优势,占总量的73.62%,极显著多于花蓟马种群数量;两种群单独生存并经过一个世代,两种群的虫口数量和雌性比均无显著差异;两个种群混合饲养条件下,西花蓟马种群虫口数量和雌性比均略高于花蓟马。分析表明,共存时西花蓟马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对银川设施辣椒本土蓟马种群造成较大威胁,为做好该虫的预测预报及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世界性的大害虫,对温室中蔬菜花卉造成巨大的危害。20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而迅速地传播蔓延,近年入侵中国。西花蓟马对农药产生了广泛的抗性,使得生物防治一直作为其综合治理中的主导措施。本文综述了世界上西花蓟马生物防治的现状,以期为中国西花蓟马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尚素琴  刘平  张新虎 《植物保护》2016,42(3):141-144
为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初孵若虫的捕食效应,在相对湿度RH 85%±5%,5个温度梯度16、20、24、28、32℃,光照L∥D=16h∥8h条件下选取西花蓟马的初孵若虫进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在16~28℃温度范围内,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攻击系数、捕食能力、最大日捕食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处理时间则缩短,28℃时日捕食量最高达14.471 8头,处理时间最短为0.069 1d。温度达到32℃时,捕食量下降。当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种群密度一定时,巴氏新小绥螨的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猎物密度固定时巴氏新小绥螨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食物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玫瑰花粉、茶花花粉、油菜花粉、10%蔗糖溶液4种不同食物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室内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建立和种群生态学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方法和数据.[方法]采用花粉-生物膜饲养法测定4种不同食物饲喂条件下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参数.[结果]添加花粉能显著增加西花蓟马的产卵量,玫瑰花粉+10%蔗糖溶液饲养下的西花蓟马的平均产卵量最高(114.32粒),而10%蔗糖溶液饲养下的平均产卵量最低(55.21粒).在发育历期上,4种食物饲养的西花蓟马除若虫期有差异外(F=24.01,p=0.012),其余虫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饲养效果最好的玫瑰花粉+10%蔗糖溶液连续饲养西花蓟马3个世代,编制实验种群生命表,其生命表参数为:平均世代历期(T)22.202 7~23.295 3 d;净生殖率(R0)59.0025~64.5397;内禀增长率(rm)0.177 7~0.183 7.  相似文献   

11.
入侵种西花蓟马与本地近缘种花蓟马的双基因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准确的害虫种类识别是有效筛选天敌昆虫开展靶向性生物防控的关键。入侵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与本地种花蓟马F.intonsa常同域同期同种寄主上发生,因体型小、形态相似,难以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以mt DNA COI与r DNA ITS2基因为标记对我国10个采样点的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开展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当以COI或ITS2基因为靶标时,西花蓟马与花蓟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221和0.113,是种内遗传距离的22.1和18.8倍,且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间无重叠,并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独立的分支,表明2种基因均可准确区分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此外,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西花蓟马的各单倍型聚为了2个亚分支,并分别对应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表明COI基因还可用于西花蓟马品系的识别鉴定。研究结果对近缘种花蓟马的快速鉴定、专食性天敌昆虫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在不同辣椒品种上的发生及为害规律,以5个辣椒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组建西花蓟马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从西花蓟马各个虫态的发育历期来看,‘杭椒五号’和‘太空辣’比较适合蓟马生长繁殖,其次为‘洋大帅’,‘娇龙’、‘74-82’最不适合西花蓟马生存。西花蓟马在5个品种上的存活曲线类型不同,在‘杭椒五号’上的存活曲线偏向A型;在‘洋大帅’、‘太空辣’品种上偏向B型;在‘娇龙’、‘74-82’品种上则偏向于C型。通过种群参数分析表明西花蓟马比较喜好取食‘洋大帅’、‘太空辣’、‘杭椒五号’3个品种,‘娇龙’和‘74-82’品种则不利于西花蓟马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花色菊花品种上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发生情况及种群变化规律,利用蓝色粘虫板调查了大棚种植的7种单色(黄色、橙色、白色、绿色、粉色、紫色、红色)以及4种双色(黄绿、黄红、白绿、黄白)菊花品种上不同时期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及雌雄性比。结果表明,根据四分位法得到西花蓟马的发生早期与菊花苗期重合,主要发生期与菊花开花期重合,发生晚期为切花后生长期。在所有单色菊花品种中,西花蓟马在黄色菊花品种上的种群密度最高,主要发生期虫口密度达19.98头/板;且雌雄性比最大,为5.85,显著高于其它单色菊花品种上的雌雄性比。在所有双色菊花品种中,黄绿菊花品种上的西花蓟马种群密度最高,主要发生期虫口密度达26.89头/板,显著高于其它双色菊花品种上数量,且雌雄性比也最大,为6.87。菊花开花是导致西花蓟马种群迅速上升和种群中雌虫比例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且西花蓟马偏好为害与黄色花色相关的菊花品种。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西花蓟马、花蓟马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19、22、25、28和31℃条件下两种蓟马在辣椒上的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及生命参数,以揭示温度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本地害虫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9~31℃范围内两种蓟马雌、雄成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内禀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皆是在31℃时最高,分别为0.1347和0.1822。两种蓟马的种群趋势指数及净增殖率与温度之间呈曲线关系。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在各温度下的存活率高于花蓟马,但内禀增长率低于花蓟马。西花蓟马的繁殖力、种群趋势指数及净增值率在22℃时最高,花蓟马在25℃时最高。两种蓟马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22℃是西花蓟马的最适温度,而25℃更适合于花蓟马。  相似文献   

15.
阿维菌素防治西花蓟马的亚致死浓度对黄瓜钝绥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可危害250种以上的植物,尤其对温室中蔬菜和花卉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多种化学药剂被用于防治西花蓟马。2003年西花蓟马入侵我国并在北京温室大棚中迅速蔓延后,国内也在努力探求西花蓟马的化学防治途径。但西花蓟马几乎对所有用来防治它的化学农药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性。  相似文献   

16.
西花蓟马传播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目前在69个国家和地区已有报道。西花蓟马能以持久性的方式传播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的病毒,所传播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所造成的损失。因此,许多学者对西花蓟马及其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西花蓟马传播病毒的种类、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结构以及西花蓟马的传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本研究采用罩笼法观察了西花蓟马对8种不同蔬菜寄主植物(茄子、甘蓝、辣椒、黄瓜、莴笋、番茄、芹菜、香菜)的选择性,并使用“Y”形嗅觉仪评价了西花蓟马对不同蔬菜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8种不同蔬菜寄主植物中,西花蓟马对茄子、甘蓝的选择性最高;对芹菜和香菜的选择性较弱,表明西花蓟马对芹菜和香菜表现出忌避性。本研究结果为了解西花蓟马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明确其在广东省的适生区域对该虫的科学监测及防治意义重大。本研究根据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气候相似距原理和ArcGIS对西花蓟马在广东省的适生性、寄主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广东省有广泛的适宜分布区,但存在地域性的差异,其中雷州半岛、韶关、清远、河源、梅州、惠州等地区的适生程度相对较高,而珠三角及潮汕地区适生程度较低。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广东省一年可发生18~24代。  相似文献   

19.
田甜  郅军锐  牟峰 《植物保护》2014,40(1):77-73
研究了二斑叶螨雌成螨的密度分别为5、10、15头/株,为害时间分别为2、4、6 d时,西花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处理菜豆的选择性,并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了相应处理菜豆的挥发物。结果表明,在菜豆上二斑叶螨密度为10头/株和15头/株时,西花蓟马均趋向于选择二斑叶螨为害4 d的植株,二斑叶螨密度为5头/株时,西花蓟马对不同为害时间菜豆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在二斑叶螨为害的3个时间段下,西花蓟马2龄若虫均趋向于15头二斑叶螨为害的植株,对5头为害株的选择性最差,表明高密度的二斑叶螨为害株对西花蓟马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在二斑叶螨不同密度不同时间为害下存在一定差异,推测1-庚烯-3-酮、新植二烯、(Z)-3-己烯 2 甲基 丁酸酯、2,6-二甲基-辛烷、3-甲基-壬烷、十三烷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1,4-己二烯-3-醇、1-辛烯-3-醇、2 乙基-己醇、反式 2,4-二烯醛、β-环柠檬醛、顺式-3-己烯醇2-甲基-2-丁烯酸酯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入侵种西花蓟马与本地种花蓟马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不同恒温条件下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btonsa)取食辣椒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并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西花蓟马、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历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直线关系:在各温度条件下各虫态的存活率均较高.西花蓟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47、7.05、13.35、12.67、13.74℃,其有效积温分别为43.13、46.09、64.26、15.57、29.70℃,成虫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18℃,有效积温为199.07℃;花蓟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92、10.36、12.84、11.88、13.19℃,其有效积温分别为44.82、26.15、40.16、15.03、22.83℃.成虫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03℃,有效积温为154.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