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生芳  刘永平 《植物检疫》1992,6(4):241-245
本文对拟步行虫科拟谷盗属有检疫及经济重要性的种进行了评述。查明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拟谷盗属的一种,国内文献中均误鉴为欧洲黑拟谷盗,实际上是同属的另一种——弗氏拟谷盗。对拟谷盗属赤拟谷盗组的4个重要种(弗氏拟谷盗、赤拟谷盗、美洲黑拟谷盗和欧洲黑拟谷盗)的区分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雄性外生殖器揭示,弗氏拟谷盗与赤拟谷盗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而欧洲黑拟谷盗与美洲黑拟谷盗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  相似文献   

2.
甲酸乙酯对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赤拟谷盗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FAO推荐的熏蒸剂毒力测定方法,测定了甲酸乙酯对4种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品系的毒力.主要结果为甲酸乙酯对4个磷化氢抗性系数分别为1、3、170和247倍的赤拟谷盗品系的LD50值相应地为17.354L/m3、18.776L/m3、20.464L/m3和21.470 mL/m3.结果表明,不同磷化氢抗性的赤拟谷盗品系对甲酸乙酯的敏感相似,对磷化氢具有明显抗性的赤拟谷盗对甲酸乙酯未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3.
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是重要储藏物害虫之一,主要危害面粉。笔者研究了气调及温度对杂拟谷盗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旨在弄清杂拟谷盗在低氧、低药(双低)环境中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为有效地控制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采用两种气调环境5%O_2、12%CO__2(CA_1)和9%O_2、16%CO_2(CA_2)以及非气调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丁香干燥花蕾粉末对赤拟谷盗卵和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对赤拟谷盗卵孵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赤拟谷盗幼虫有致死作用并且全部致死时间随着赤拟谷盗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延长,龄期越小的幼虫其全部致死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肉桂醛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各发育阶段的杀虫活性及对成虫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肉桂醛对赤拟谷盗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和成虫的熏蒸作用及24 h致死中浓度熏蒸后成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 肉桂醛的熏蒸效果与其浓度和赤拟谷盗发育阶段有关, 肉桂醛2.5 μL/L熏蒸72 h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效果最好, 幼虫次之。在24 h致死中浓度处理下, 赤拟谷盗成虫体内SOD、POD、CAT活性分别在48、12 h和36 h达到最高, 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0、1.03倍和1.96倍。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 成虫POD活性在处理36 h后低于对照, SOD、CAT活性分别在处理36~60 h和24~48 h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 经肉桂醛熏蒸处理后, 赤拟谷盗成虫体内动态平衡受到破坏, 进而产生毒害作用。因此, 肉桂醛对赤拟谷盗的生物防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 du Val。是一种世界性仓库害虫,在加拿大分布广泛,主要在面粉及饲料加工厂里。此虫对某些粮食加工品和某些谷物品种有偏嗜性,似乎还因嗅觉反应而以趋向某些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艳山姜叶挥发油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新型仓储防护剂,研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叶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仓储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杀虫活性。通过GC-MS分析了艳山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熏蒸、触杀试验测试挥发油及单体成分的活性。艳山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邻伞花烃(14.86%)、桉油精(8.44%)、芳樟醇(8.28%)、氧化石竹烯(7.62%)、柠檬烯(7.29%)、莰烯(7.23%)、α-蒎烯(6.40%)和左旋樟脑(6.20%)。通过生物活性筛选,艳山姜叶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触杀毒性(LD_(50)值为6.59μg/头)和熏蒸毒性(LC_(50)为5.19mg/L)。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合物莰烯、柠檬烯和桉油精对赤拟谷盗均有一定的触杀毒性,LD_(50)分别为5.13、14.97和18.83μg/头。莰烯对赤拟谷盗还显示出较强的熏蒸活性,LC_(50)为4.10mg/L。因此,艳山姜叶挥发油及其活性化合物在应用于赤拟谷盗的防治方面有潜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体内β1-微管蛋白(β1-tubulin)基因进行了克隆,获得的基因(EU555191)全长为1573bp,包含134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根据该基因推导出447个氨基酸序列,理论分子量约为50KD,等电点为4.68,该序列含有2个氨基酸保守区:NNWAKGHY和RKAFLHWYTGEGMDEMEFTE,并且在该基因的5’端启动子调控区发现TATA-box保守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本研究扩增出的基因与其它昆虫β-tubulin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甲酸乙酯对面粉中赤拟谷盗不同虫态的熏蒸作用。通过对熏蒸期间熏蒸剂浓度检测,计算浓度时间乘积(CT)计算不同时间下甲酸乙酯对赤拟谷盗各虫态达到99%控制的处理指标(Lct_(99))。结果表明甲酸乙酯熏蒸能有效防治面粉中的赤拟谷盗各虫态,赤拟谷盗不同虫态对甲酸乙酯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卵>低龄幼虫>成虫>高龄幼虫>蛹。在23℃条件下处理6h和12h对面粉中赤拟谷盗的Lct_(99)分别为448.42和599.34mg·h/L  相似文献   

10.
设计特制的药室,评价2—乙酰—1—吡咯啉和天然露兜树(pandanus amaryllifdiusRoxb.)叶提取物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的引诱作用表明:在放有纸丸的米罐笼内,赤拟谷盗表现出寻觅安全岛的行为,但无芳香味的大米引诱的赤拟谷盗明显增多(P<0.05);而用2—乙酰—1—吡咯啉(不同浓度)处理无芳香味大米者,较不处理的多引诱赤拟谷盗35%~70%。其中1.0ppb的诱虫作用最强。研究发现,天然露兜树叶提取物的诱虫作用与0.0001~0.1 ppb的2—乙酰—1—吡咯啉的诱虫作用相当。天然露兜树提取物作为一种潜在的害虫控制工具,其价值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中药材对赤拟谷盗的致死作用及其趋避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中药材丁香、细辛、陈皮、吴茱萸、花椒、千年健对仓虫赤拟谷盗成虫的致死作用和趋避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中药材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致死效果为丁香>细辛>陈皮>吴茱萸>花椒>千年健。当丁香与其他5种药材一起同贮或分别贮存时,丁香里始终不见赤拟谷盗,在千年健里赤拟谷盗分布较多,而在其他几种药材中分布明显减少。各种中药材对拟谷盗的驱虫作用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赤拟盗是一种重要的贮粮害虫。本文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6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赤拟合盗的毒性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合成杀虫剂由于危害人类健康,故通常不能用来解决贮粮或粮食产品中害虫的严重问题。寻找廉价的、无公害的防治方法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监且不断需要比现存化学药剂更有效的、更持久的和更经济的忌避剂。 Jilani和Su(1983)曾研究过几种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害虫的植物类忌避剂;而Malik和Mujtaba(1984)曾报导Sausswened lappa根中的提取物对赤拟谷盗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种群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能显著抑制两种贮粮害虫种群的增长。雷公藤总生物碱浓度大于500mg/kg,33d时玉米象成虫死亡率高于90.83%,67d时混药饲喂的下一代(F1代),其种群抑制率在96.70%以上;其中500mg/kg处理组存活成虫在未混药饲喂条件下,其F1代种群抑制率达80.10%。雷公藤总生物碱浓度在100-1000mg/kg范围内,对赤拟谷盗成虫无明显的致死效应,但可显著抑制其种群的增殖。当处理浓度为250mg/kg时,对赤拟谷盗的种群抑制率为54.94%;处理浓度升至500mg/kg时,种群抑制率高达98.02%。  相似文献   

15.
甘菊挥发油化学组成及其对烟草甲与赤拟谷盗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甘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烟草甲和赤拟谷盗两种常见仓储害虫成虫的熏蒸、触杀和驱避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甘菊挥发油中鉴定出了31种化合物,主要组分为樟脑(29.99%)、桉叶油醇(16.87%)、β-水芹烯(4.63%)、顺马鞭草烯醇(4.41%)和顺-β-松油醇(4.04%);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甘菊挥发油对烟草甲和赤拟谷盗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LD_(50)分别为24.09μg/头和49.95μg/头)和熏蒸活性(LC_(50)分别为28.67 mg/L和14.40 mg/L)。同时,甘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活性,对烟草甲驱避效果不明显。本试验首次研究了我国菊科菊属植物甘菊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杀虫活性,结果提示该挥发油对烟草甲和赤拟谷盗具有一定杀虫、驱避活性和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6.
拟谷盗属重要种的分布、寄主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芳  周玉香 《植物检疫》2002,16(6):349-351
本文对鞘翅目拟步行虫科拟谷盗属 8个重要种的世界分布和寄主进行了总结 ,并列出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Herbst)是一种重要的贮粮害虫。本文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6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赤拟谷盗的毒性及其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赤拟谷盗的毒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生物丙烯菊酯>胺菊酯;对赤拟谷盗的致死中时间因供试药剂的浓度而稍有变动,当浓度为1ug/ml时,其从快到慢的顺序为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菊酯>生物丙烯菊酯>胺菊酯。当浓度为4ug/ml时,致死中时间的变化顺序则为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胺菊酯>生物丙烯菊酯。适用性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氯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生物丙烯菊酯>胺菊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1,8-桉叶油醇、樟脑、马鞭草烯醇、冰片和桃金娘烯醇)对赤拟谷盗幼虫的活性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熏蒸、触杀和驱避等测试方法评价两种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对赤拟谷盗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川甘亚菊挥发油、灌木亚菊挥发油和1,8-桉叶油醇均具有一定的熏蒸活性(LC50分别为94.60、81.17 mg/L和18.42 mg/L)和触杀活性(LD50分别为216.93、100.50μg/头和52.69μg/头)。同时,在高测试浓度(78.63 nL/cm~2和15.73 nL/cm~2)时,分别处理2 h和4 h后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以及桃金娘烯醇对赤拟谷盗幼虫均表现出较明显的驱避活性,冰片驱避活性接近于阳性对照避蚊胺。因此,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的幼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色花蝽对杂拟谷盗的模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粒小麦及半碎小麦中,黄色花蝽对杂拟谷盗的控制效果较好,但在小麦粉中无控制作用。在半碎小麦中,益害比1:20时,控制效果可达97.65%;在整粒小麦中,采用益害比1:1、1:2、1:4、1:8所得到的控制效果均无显著差异,但随着容器增大控制效果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千里香杜鹃、头花杜鹃、烈香杜鹃、陇蜀杜鹃4种杜鹃属植物为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其内生真菌,测定内生真菌粗提物的抗虫活性,筛选出具有良好抗虫活性的菌株,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此初步筛选出对赤拟谷盗和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好抗虫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结果表明:从4种杜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2株内生真菌菌株,共发酵产生44种粗提物,其中LS-Y-2菌丝体粗提物对赤拟谷盗具有一定触杀活性(LD50=69.31μg/adult);LS-Y-2菌液粗提物、TH-Z-1菌液粗提物和LS-Y-4菌丝体粗提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好杀虫活性,其LC50分别为0.06、0.07、0.18 mg/m L;LS-Y-2菌液粗提物和LS-Y-4菌液粗提物在质量浓度为2 mg/mL时,对赤拟谷盗的拒食率为84.28%和73.12%。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LS-Y-2和LS-Y-4属于链格孢属真菌、TH-Z-1属于栓菌属真菌。综上,链格孢属真菌LS-Y-2、LS-Y-4和栓菌属真菌TH-Z-1对赤拟谷盗和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