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凉山黄牛母牛的性成熟与配种年龄 凉山黄牛大多数性成熟较晚,一般在10~14月龄才达到初情(性成熟)期,性成熟后母牛虽能配种受孕,但母牛生长发育尚未完成,故不宜配种,以免影响母牛本身和胎儿生长发育.因此,适当配种年龄应为14~17月龄以上,发情3~4次以后,体重达到150~200 kg以上,即达到成年母牛体重的70%左右时开始配种.  相似文献   

2.
美姑山羊主产于美姑县巴普、巴古、农作等乡镇,是凉山山羊中高繁殖性能的一个类群。美姑山羊具有体格大、肉用性能好、繁殖率高的特点。大多数母羊年产二胎或两年产三胎,平均产羔率为203%。美姑山羊没有配种季节,能够终年发情配种受孕。搞好美姑山羊的后备母羊发情配种工作是发展美姑山羊的关键所在。1 母羊的性成熟与配种年龄: 美姑山羊大多数性成熟较早,一般到3~4月龄就达到初情期(性成熟),性成熟后母羊虽能配种受孕,但母羊生长发育尚未完成,故不宜配种,以免影响母羊本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适宜配种年龄应为5~7月龄以上…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黄牛改良,在现阶段主要采用经济杂交,以获得较强肉用性能和经济性能,一般母黄牛性成熟在8~10个月,初配年龄为2~2.5岁,生长发育特别好的母牛,体重达到成年母牛的70%~80%,劳役负担轻可以适当提前。饲养不良未达到性成熟年龄,没有体成熟和劳役负担重的黄牛进行配种、怀孕,易造成母牛胎衣不下或滞留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有问必答     
问:小母牛何时配种最合适?答:小母牛一般在6~12月龄初次发情,此时发情持续期短,周期也不正常,生殖系统及其机能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还不适于繁殖微牛。公、母牛在8~12月龄的性成熟期,已具备了生育能力,但此时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如果配种受孕,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及今后的配种繁殖,还会缩短利用年限,后代的生产性能也低。母牛什么时候开始配种要看它的体成熟年龄。公、母牛一般在2~3岁生长基本完成,达到可以配种的体成熟期。根据经验,初配年龄一般母黄牛1.5~2岁,公黄牛2~2.5岁,国外引进的公、母牛以1.5~2岁为宜。具体应看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以成年牛为标准,当个体的体重达到成年的65%~70%、体高达90%、胸围达80%时为初配年龄,此时开始配种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
1 家兔的配种适龄 家兔一般4~6月龄便性成熟,开始发情,但此时兔尚未达到体成熟,如配种繁殖,易引起品种退化.通常毛用母兔7~8月龄、公兔8~9月龄、体重在3kg以上开始配种;皮用、肉用母兔5~6月龄、公兔7~8月龄、体重在2.5kg以上配种;皮肉兼用母兔6~7月龄、公兔7~8月龄、体重在3.5~4kg开始配种.  相似文献   

6.
<正>一、发情配种1.肉牛育成母牛性成熟在8~12月龄,初配应在18~24月龄,具体依据品种早熟晚熟来确定,体重达到300~400千克可配种,过早会妨碍母牛生长发育,造成母牛个体偏小,过晚会降低母牛生产性能,增加  相似文献   

7.
1 初配年龄和体重 选择适宜的配种期,有利于提高公猪的利用价值.过早使用会影响种公猪本身的生长发育,缩短种用年限;过晚配种会引起公猪性欲减退,影响正常配种配种能力,且优秀公猪不能及时利用.适宜的初配期应以品种、体重和年龄来确定.我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于国外引进品种和培育品种,初配年龄为6~8月龄,体重60千克以上;引进品种和培育品种以8~10月龄,体重90千克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8.
1科学地确定初配年龄公母兔达到性成熟后,虽然已能配种繁殖,但因身体各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未能达到体成熟,此时不能配种,若此时配种(称为过早配种)不仅会影响公母兔的生长发育,而且配种后受胎率低,产仔数少,仔兔初生体重小,成活率低;但也不能过晚配种,过晚配种会影响繁殖数量,并容易引起种兔本身肥胖,生殖机能降低。确定肉兔的初配年龄,主要根据体重和月龄来决定,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公母兔体重达到该品种标准体重的70%时,即已达到体成熟,就可开始配种繁殖。一般认为,小型品种初配年龄为4~5月龄,体重2.5~3kg;中型品种为5~6月龄,体重3.…  相似文献   

9.
初配年龄是奶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母牛本身的繁殖性能,还将影响泌乳性能和生产寿命。正确掌握奶牛的初配年龄,对改进牛群质量,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和提高繁殖率有着重要意义。母牛达到性成熟年龄一般为16-18月龄,但此时并并非配种的适龄,因为性成熟期比身体发育成熟期早,当性成熟时身体还在继续生长发育。初配时的体重应达到成熟体重的70%(350㎏)。如年龄达到,体重还达不到时,则初配年龄应推迟,相反也可适当提前,总之以达到体重标准为宜。母牛初配过早,将影响到本身健康的生产发育,所生犊牛体质弱,初生重小,不易饲养,母牛产奶的能力都受影响;母牛初配过晚,饲养费用增加,易使母牛过肥,不易受胎。所以养殖户要掌握好奶牛的生理基础知识,把握好初配年龄适时配种。  相似文献   

10.
育成母牛性成熟后卵巢可以产生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 ,配种后可以受胎。但是 ,此时距牛体成熟还有很长时间。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 ,如此时配种受孕 ,母牛自身发育即受阻 ,产后泌乳力低 ,繁殖年限缩短。母牛初配过晚 ,易造成母牛肥胖而不易受孕 ,头次分娩难产率高 ,培育费用也增加。实践证明 ,育成母牛性成熟之后 ,体重达到本品种成年母牛的 70 %以上 ,配种效果较好。一般初配年龄和体重 :小型品种年龄 1 6~ 1 8个月 ,体重30 0~ 32 0公斤 ;中型品种 1 8~ 2 0个月 ,体重 340~360公斤 ;大型品种 2 0~ 2 2个月 ,体…  相似文献   

11.
北方草原应用印楝素生物制剂防治蝗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霞  张生合 《四川草原》2005,(12):45-46,60
0.3%印楝素生物制剂经新疆、内蒙、青海、河北等省区对多种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其防治草原蝗虫不仅效果明显,而且对人、畜安全,对非靶标动物干扰小,以每公顷用药量150ml兑水定容,不论采用常量或超低量喷雾,其防治效果均可达到各省区常用化学药品最适剂量的同等效果,可以在北方草原蝗虫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对草原蝗虫的控制效果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俊梅 《草业科学》2009,26(9):206-211
介绍了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印楝素(azadirachtin AZ)等几种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在控制草原蝗虫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蝗虫微孢子虫,是一种专寄生于蝗虫等直翅目昆虫体内的单细胞真核原生动物,防后45 d测定,感染率为50.6%,虫口减退率为73.4%。绿僵菌是一类昆虫病原真菌,防后7 d的防治效果为66.5%,防后12 d的防治效果为76.7%。印楝素,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种子中提取的高效杀虫活性物质,0.3%印楝素乳油在施药2 d后,防治效果达95%以上。应用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印楝素等生物防治技术防治草原蝗虫不仅防治效果较好,而且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有持久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作用,并可通过传播和繁殖,扩大受益面积,从而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减少虫害损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8种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4种绿僵菌、白僵菌、0.3%印楝素、1%苦参碱和森得保8种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生物农药用于大面积推广.研究表明,0.3%印揀素、1%苦参碱和森得保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5种生物杀虫剂,药后11 d防效均在90%以上.几种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药后11 d防效在65%以上,白僵菌油...  相似文献   

14.
环丙沙星是第3 代喹诺酮类抗菌作用较强的药物,抗菌谱广,对细菌、支原体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临床分离的一些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菌株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控制由敏感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肺部感染、泌乳和生殖系统感染和局部感染等,也用于水生动物和家禽的疾病防治。文章就其抗菌谱、临床应用、与其他抗菌药的联合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黏质沙雷菌在医药、环境污染的治理、化工等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适合在很多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中应用;它所具备的菌体小、分布广、生长快、营养要求低等生物学特性又使其可应用于很多实验项目中;它独特的菌落"饰变"性质更能丰富微生物遗传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对黏质沙雷菌的独特性质及其在医药、环境污染治理、化工和其他领域的应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奶油干酪是不经成熟、新鲜软质奶酪。每个国家有关奶油干酪的标准各不相同。由于其口味柔和,易被国人接受。近年我国对奶油干酪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许多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也应用在奶油干酪生产和研究中。本文对我国奶油干酪的发展现状、生产标准和一些高新技术在奶油干酪中的应用做了进展性介绍。  相似文献   

17.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has evolved over the past 50 years from a concept that was first attempted in people suffering from osteoarthritis to a commonly applied practice in veterinary medicine. Although many questions have been answered, several controversies still exist, with many implant and technical options being explored. Currently, total hip and elbow replacement a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ptions viable for use in dogs. These options are detailed in this article.Joint replacement for other canine joints (ie, knee, hock, shoulder) that develop osteoarthritis likely will be developed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8.
雍茂龙 《四川畜牧兽医》2000,27(Z1):115-116
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各种选种方法的产生及其应用特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猪的自然选择逐步为人工选择所替代。而数学、统计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的不断发展 ,带动了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猪的表型选择、遗传参数的应用、指数选择、BLUP法、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等多种选种方法相继问世 ,并在猪育种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应用中 ,各种选育方法各有特点 ,但其本质是一致的 ,即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基本个体。因此 ,选种方法的发展趋势将由表观转向微观 ,由间接选择转向直接选择 ,选择响应也相应加快  相似文献   

19.
纳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又称毫微米,即百万分之一毫米。目前,纳米技术已在多个行业得到了应用,如纳米物理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计量学和纳米加工学等。应用于药物学领域的纳米技术称为纳米药物学。纳米粒在药物学上的应用主要有纳米药物载体和纳米药物制剂2种。纳米药物的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规模大,而药物的作用也实现了器官靶向、高效和低毒等革命性的突破,并具有稳定性好、对胃肠刺激性小等优点。因此,纳米药物在国际工业领域以及医药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阐述了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卵黄抗体(Egg yolk antibodies EYAB)是指卵黄中存在的抗体,也可称作卵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 immunogbulins EYIg)。科学家在鸟类的血液循环中发现了三种免疫球蛋白,即IgG、IgA、IgM。较为特殊的是IgG会经由卵黄膜转移到卵黄中。卵黄中的IgG与哺乳动物的IgG相比,在分子量、疏水性、结合Fc受体等方面具有差异,故也将其称为免疫球蛋白Y(Immuno globulin YIgY)。免疫球蛋白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动物的营养代谢、生理调节、免疫功能发挥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