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单季中稻收割后留桩萌芽再生培育成的一季水稻,是一项新的增产技术措施。我们在鸾凤乡中坊、十里铺、君山、双门等村抓再生稻示范片500亩,品种是Ⅱ优航2号、Ⅱ优明86等,头季平均亩产600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260公斤,两季平均亩产860公斤。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不仅可以一季两收,提高种粮效益.而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省本的优点。我县再生稻栽培已有10多年历史,每年种植面积约2.6万亩。再生季亩产200-300公斤。2003年以来,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5年我们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504亩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头季稻平均亩产742公斤,其中1.2亩高产田亩产达883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05.5公斤。全年稻谷平均亩产1147.5公斤。将我县再生稻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将Ⅱ优航1号再生稻丰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种植再生稻可以省工、省种、省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鉴定筛选优良的再生稻新品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再生稻品种头季稻及再生季稻的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Ⅱ优航1号的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均最大,是目前最理想的再生稻品种;其次是天优3301和Ⅱ优明86;Ⅱ优1273、谷优明占和天优673这3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也较大,均超过对照品种汕优63,也适宜做再生稻种植;江优明62与两优航2号的关联度较小,说明与目标品种相差甚远,不是理想的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选用Ⅱ优明8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研究其物质生产、吸肥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Ⅱ优明8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是一个主季生物量大、穗大粒多粒重、产量高且再生能力强的组合,适合在江西省双季稻区作再生稻种植。要发挥其高产特性,全生育期需保证供纯N 400 kg/hm2。生产100 kg稻谷,主季约需供N2.83 kg,再生稻2.11 kg。本试验条件下,基蘖肥占40%施N 108 kg/hm2、穗粒肥占60%施N 162 kg/hm2较合适;促芽肥以收割前10 d施下为好,促苗肥宜在主季收割后越早施用越好。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9,(11):10-11
为筛选出适宜贵州省正安县种植的水稻种质资源,在正安县碧峰镇碧峰村选取茂优201、中浙优1号、宜香4245、F优498、江优919和成优8319共6个品种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江优919、F优498和成优8319等3个品种的产量高,分别为577.3公斤/亩、578.2公斤/亩和578.2公斤/亩,可在当地推广种植,但在种植过程中注意控制病虫害及倒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再生萌芽期耐热性好、再生能力强、产量高、适合于右江河谷“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的再生稻品种,以满足当地农民的种植需求.[方法]以6个再生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筛选试验,比较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除信丰优008和Y两优1号“早稻+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Ⅱ优63(CK),其他4个品种“早稻+再生稻”产量均高于Ⅱ优63,其中中浙优1号、准两优1141和Y两优5867三个品种“早稻+再生稻”产量分别为138896、13836.7和13382.1 kg/ha,分别比Ⅱ优63增产9.60% 、9.19% 、5.60%;深两优5814“早稻+再生稻”产量为12849.6 kg/ha,比Ⅱ优63增产1.40%; Y两优1号和信丰优008“早稻+再生稻”产量分别为11474.2和9979.2 kg/ha,分别比Ⅱ优63减产9.46%和21.25%.[结论]中浙优1号和准两优1141两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下早播再生稻田主选品种;Y两优5867和深两优5814两个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下中、迟播再生稻田主选品种.  相似文献   

7.
科技博览     
中国超级再生稻单产再创最高纪录上海旱稻研究又出新品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邮编:201106,电话:021-52230526-福建省农科院(邮编:350013,电话:0591-7883658)谢华安院长培育的航天育种超级再生稻“Ⅱ优航一号”,前不久在福建尤溪种植的6.73公顷示范片内,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干谷928.3公斤,最高干谷产量达971.9公斤,湿谷产量达1191.9公斤,创超级再生稻问世以来最高纪录。(福建杨金发)油菜新品种通过国审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邮编:621002,电话:0816-2622106)选育的丰产优质油菜杂交种“绵油12号”,前不久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系甘蓝型弱冬…  相似文献   

8.
2012年引进10个中籼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Ⅱ优明86为对照,从产量、抗性及农艺等性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钰优1659产量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各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当地推广种植,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9.
中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引进12个中籼稻新品种在福建省宁化县方田乡进行比较试验,以Ⅱ优明86为对照,从产量、综合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金谷优3301每667 m2产量高达670.00kg,位居参试品种首位,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适宜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野香优676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品种丰产性好,2016年在管前镇村尾村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1 370.0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43.3%,2017年在尤溪县新阳镇溪坂村示范种植平均产量9 475.5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11.2%。总结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经国内专家2005年8月12日现场验收确认,作为再生稻连片种植的航天水稻"Ⅱ优航148"6.7公顷示范片头季667平方米产量达859.28公斤,跃过了800公斤大关.这意味着继"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之后,中国超级杂交稻家族再添"航"字辈"新丁".  相似文献   

12.
邵武市是国家和福建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36万多亩,栽培的主要品种有特优175、Ⅱ忧明86.Ⅱ优辐819等组合,其中“特优175”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是该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组合之一。由于良种良法没有配套,优良品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产量一般均在450-500公斤之间。为了尽快改变该市良种良法不配套的被动局面。2004年邵武市农技中心在水北镇三都衬建立高产示范片.面积达100多亩.并取得全面丰收。  相似文献   

13.
<正>Ⅱ优62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采用Ⅱ-32A与恢复系福恢623配组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7019)。2009年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实施Ⅱ优623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百亩示范,现将种植情况简介如下。1特征特性1.1生育期Ⅱ优623在尤溪县麻洋村作再生稻栽培,当地海拔280m,种植面积205.5亩。头季稻3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水平对中籼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的9种杂交水稻组合,在4种不同施氮水平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水稻品种的最佳施肥量及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籽粒产量的影响达0.01水平,且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显示;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不同品种间均存在0.05水平差异;其中干物质生产效率在抽穗期、成熟期变异较大,以协优9019最高;氮素农艺效率以两优培九、Ⅱ优明86、Ⅱ优084、协优9019 4个组合较高;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Ⅱ优明86、协优9019较高;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以协优9019、Ⅱ优明86较低。在反映氮肥吸收与利用的6个指标中,以协优9019、Ⅱ优明86较为理想。初步认为其是“氮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15.
于2014年在福建省光泽县海拔270 m的李坊乡对Ⅱ优航2号再生稻进行8个不同留桩高度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Ⅱ优航2号再生稻最佳留桩高度为40 cm,其次为30~35 cm,5~25 cm为不适宜的留桩高度。  相似文献   

16.
以Ⅱ优明86为对照品种,选择7个适宜作烟后稻种植的杂优品种在尤溪县良种场试验田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广优3186、甬优9号表现丰产、优质、较抗病,每667 m2实际产量在630 kg以上,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10%以上,可作为尤溪县烟后稻后续主推良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石阡县种植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以当地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中优169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及抗逆性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入新品种均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其中全优785、黔优942产量分别为651.0公斤/亩和605.2公斤/亩,均显著高于对照中优169(550.2公斤/亩),且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可在石阡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选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的9种杂交水稻组合,在4种不同施氮水平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水稻品种的最佳施肥量及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籽粒产量的影响这0.01水平,且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显示;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不同品种间均存在0.05水平差异;其中干物质生产效率在抽穗期、成熟期变异较大,以协优9019最高;氮素农艺效率以两优培九、Ⅱ优明86、Ⅱ优084、协优9019 4个组合较高;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Ⅱ优明86、协优9019较高;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以协优9019、Ⅱ优明86较低.在反映氮肥吸收与利用的6个指标中,以协优9019、Ⅱ优明86较为理想.初步认为其是"氮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19.
Y两优9918水稻留蓄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Y两优9918在耒阳市小水镇四都村作"一季稻+再生稻"示范种植,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分蘖力强,群体整齐,抽穗整齐,穗大粒多,产量高,经测产,头季稻产量达8 430 kg/hm~2,再生稻产量达2 295 kg/hm~2,2季合计产量为10 725 kg/hm~2。本文总结了Y两优9918作再生稻栽培的种植表现,介绍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再生稻是利用头季收获后的休眠芽萌发成穗再收获一季的水稻,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优质、省种、省水、省工和增收等优势,能够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在温光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种植。2018年再生稻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认为,中国潜在的再生稻种植面积达5000万亩,按再生季每亩300公斤产量计算,全国能增收150亿公斤稻谷。湖北再生稻生产历史悠久,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