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空心村问题,通过调研和深入分析,对空心村给出了简明定义和清晰界定;分别从内外在驱动力关系和主客观作用力关系方面,探讨了空心村形成发展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依据空心村空心化区域的土地使用现状特征,从有利于空心村治理角度划分了空心村类型;提出了空化率概念,并依据空化率大小划分了空心村的等级;结合我国空心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目前整治的重点、模式和主要措施。旨在为空心村问题理论创新和深化研究提供借鉴,也为空心村有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空心村"是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基于对山东省禹城市农户问卷调查与访谈所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解了空心村的现状,分析了空心村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空心村问题的有效举措,将切实提高治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从具有重要学术影响论文排名、研究方向、核心机构等角度,对1996~2015年间中国知网学术资源总库中有关空心村研究的毕业论文、期刊论文、报纸文章等共计738篇文献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我国空心村相关研究的文献发表数量呈现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快速增长的趋势。(2)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整治对策,空心村整治设计及治理模式,以及涉及空心村整治的相关制度几个方面,空心村整治研究要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在整治过程中更要注重土体有机重构。(3)研究机构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集中的非均衡性分布特征。(4)我国空心村问题研究正处于发展的起步和加速阶段,随着国际化越来越快的步伐,我国空心村问题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研究将逐渐深化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孟津县空心村整理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随着孟津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点空心村现象日益突出。空心村的存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闲置浪费。通过分析孟津县空心村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各种原因,阐述了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及整理后的效益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5.
探讨城镇近郊区空心村问题对于研究区域因地制宜开展空心村整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集成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关键技术的前提。以四川省成都市5镇11个城镇近郊空心村为对象,适度选取相应指标构建城镇近郊区空心村评价体系,并引入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研究村庄空心化问题。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对村庄空心化程度影响最大,经济结构比对村庄空心化程度影响大,人口外出率对村庄空心化程度影响较大,而人均实际土地面积对村庄空心化程度影响最小。另外,产业空心化为是城镇近郊区空心村最主要的类型,其次为人口空心化与土地空心化,而地理位置靠近城镇周边、村庄空间形态外扩内空、土地利用程度低、人口老龄化加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是研究区域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的主要特点,进而提出新农村建设与整治空心村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多元化土地利用模式的建议,为空心村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农民纷纷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出现。"空心村"问题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难题,为促使乡村大力发展,治理该问题已刻不容缓。以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为例,通过分析其农村的"空心村"现状以及导致的后果,发现该现象不利于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易造成社会矛盾,存在安全风险以及阻碍村庄的发展,并研究得出其形成原因主要体现在城乡二元体制,村民思想落后,村庄规划滞后和制度法规存在漏洞四个方面,最终为解决"空心村"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空心村现象日益突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空心村修复迫在眉睫,乡村振兴势在必行。湖南省衡阳市位于湘中南,是典型的以丘陵地貌为主的传统农业产区,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用地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具有鲜明的农村空心化特征。本文以衡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走访、收集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分析衡阳市农村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空心村现象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提出了修复空心村的政策性建议。结果表明:空心村的修复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备条件,空心村修复的关键是人才振兴、前提是教育振兴、基础是资金投入、保障是政策支持、途径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空心村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获得1996—2021年间关于空心村研究发表的文献资料,并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国内空心村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结果/结论】结果显示:(1)空心村研究领域已受到国家层面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发文量总体呈先迅速上升后陡然下降的特征;(2)聚焦该领域的学者主要形成了3个研究团队,但合作密度较低;(3)该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空心村的形成与演进、空心村人口与土地问题及其治理对策;(4)该领域总体上经历了萌芽期(1996—2009年)、迅速发展期(2010—2017年)和稳定发展期(2018年至今)3个研究阶段。未来应进一步专注于空心村形成与演进技术性研究、探索人口流动和土地流转路径和分类治理模型。  相似文献   

9.
"空心村"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导致的村庄用地规模扩大而原有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不良现象。以甘肃省陇西县通安驿村为例,研究发现偏低的土地生产力、城乡居民过大的收入差距及落后的基础设施是"空心村"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宣传力度、转变村民思想观念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时间、研究内容两个层面梳理出国内外关于旅游扶贫研究的发展脉络,发现国外主要从旅游业发展对贫困人口的影响.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程度、类型、受益情况以及旅游扶贫的核心理念展开研究。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模式、效应、政府作用、社区参与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旅游扶贫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需要努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对海南省品牌农业和扶贫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归纳目前海南省扶贫的7种主要模式,并指出目前海南省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挥资源禀赋基于生态视角提出了海南省品牌农业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新空心村形成机理及其治理方略,既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效保护耕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需求,更是实践的要求。在对空心村形成及其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亳州市利辛县空心村治理实践。基于此,提出了空心村治理整治的三大方略,一是解决"法不责众"的问题,二是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三是有序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71-172
21世纪以来,在加入世贸组织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作为是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同时也带来了"空心村"这样的农村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区的空心村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为背景,结合中国山地丘陵区的特殊社会、经济等条件,探究我国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的整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旅游精准扶贫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前人关于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领域:旅游精准扶贫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旅游精准扶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路径;旅游精准扶贫的案例研究;旅游精准扶贫的其他研究。而关于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以及旅游精准扶贫的绩效考核与评估等研究涉猎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农村传统扶贫机制中,有很多问题存在,而主要问题是扶贫目标不精准,扶贫资源较为分散,同时也缺乏管理监督评估体系,扶贫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够健全,而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是难以完成全面脱贫目标的,因此,为了推进农村扶贫工作进程,必须发展农村精准扶贫战略,本文也主要围绕我国农村精准扶贫机制构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9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解决贫困问题,共享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条 件。虽然福建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带,但是由于发展并不均衡,其相对贫困的问题 依然存在。因此要推进福建省23 个贫困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本文主要针对福建省精准扶贫的现状 分析、发现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福建省精准扶贫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三大方面进 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焦作市的贫困现状,提出了农业产业扶贫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焦作市近几年在农业产业扶贫上的主要工作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制约焦作市农业产业扶贫发展的几大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强化示范引导、加强龙头企业及企业集团发展、探索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逐渐增强,社会经济飞快发展,城市化发展迅速,农村经济也随之转好,农村村民纷纷申请宅基地,建设新房,导致农村土地向外缘扩散,村镇中心出现大批量的空置与废弃房屋,出现“空心村”现象,对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造成严重危害。“十二五”之后,通过综合整治空心村问题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是构建我国城乡良好发展格局的重要对策。本文着重分析了空心村的主要形成原因,并对综合整治空心村的现代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民  倪红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82-5185
城市和农村是2种主要的人类居住聚落。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空心村问题。空心村现象不仅表现在村落的空间形态布局上,而且表现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失上。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通过广泛的调查和实地考察,总结了空心村空心化发展的3个阶段,阐明了村落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经济发展迅速和观念意识落后、新房建设加速和规划管理滞后等三大矛盾是村落空心化形成的因素。针对空心村对耕地资源、小康社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养老问题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从管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空心村"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日益显露,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才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破解"空心村"难题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剖析"空心村"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找出了导致"空心村"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阻碍、城乡收入差距大、农业自身发展困境和干部规划意识缺位。结合乡村振兴大方略找出"空心村"变"实心村"的可实现策略,为解决难题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