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城市景观大道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城市用地构成划分下的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开发区的道路景观特点,总结可实现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形式与城市用地性质相统一的一些手段,最后以重庆市水土高新园云汉大道入口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探讨城市景观大道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城市用地构成划分下的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开发区的道路景观特点,总结可实现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形式与城市用地性质相统一的一些手段,最后以重庆市水土高新园云汉大道入口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结合常德市蔡家岗镇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了城市双修理论的优势,建立了适宜湘北城镇生态修复实践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马跃  李君 《南方农业》2011,(3):46-48
木本花卉在城市绿化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能够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环境的目的。要实现具有生态、景观功能为一体的、以常绿植物为优势的城市道路绿化,木本观花植物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者通过调查重庆主城区主要的景观大道、鲜花大道、干道、支道等道路中常用的木本观花植物,应用频度(F值)分析观花植物在道路绿化上的分布特征,从而为重庆市大力发展鲜花长效植物、建设城市节约型园林、丰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岭北麓城市新兴开发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秦岭北麓典型城市区域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为研究对象,从景观格局变化、生态服务价值两方面分析城市新区建设及可持续性,以期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遥感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城市新区尺度下的景观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1)2004—2014年,浐灞生态区城乡转换特征明显,农业景观比重显著降低,建设用地景观增幅达88.2%,生态景观增幅高达201.5%以上,区域"生态含量"明显提高。(2)生态服务价值以农田、绿地和水体景观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近65%,到2014年全区85%以上的生态服务价值来自于绿地和水体景观。[结论]浐灞生态区10a间生态用地动态变化强烈且持续,城市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明显,反映该区在保障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有效且显著提高了环境质量,其生态建设政策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晨  阚曼溶 《南方农业》2022,(7):206-208,217
环城农业景观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基底.环城农业景观韧性重塑有助于耕地红线保护、公园城市建设、美丽宜居城市高质量建设、城市生态减灾等.阐述了环城农业景观韧性重塑的相关概念、意义、现状、困境与阻碍.针对郑州市农业景观特征及目前城市农业景观发展的相关理念,提出各类用地合理布局、以绿道为连接的整合方式、数...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城市广场绿化管护是市园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城市广场绿化的设计与管理工作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南宁市城市管理的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广场绿化管护水平,巩固"中国绿城"品牌形象,按照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南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打造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十分必要和迫切。笔者以金湖广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阐述了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的必要性,以供城市广场绿化工作者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8.
包头市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并具有离城区较近、景观特色鲜明等特点。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城市功能,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包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黄河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几年来,已杜绝了大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落户于沿黄大堤内外,沿黄景观大道、蓄洪区、景观风貌区、生态保护区、绿化带已逐步开始建设。但黄河湿地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为此我们就如何加快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借助新时代各种生态技术,建设符合可持续性要求的城市生态环境,改造设计公园植物景观,能够满足人们对城市审美、绿色及舒适的要求,扭转城市内涝、土地干旱等不良局面。为将植物景观所具有的生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传统的公园景观为对象,基于"海绵城市"相关理论的指导,对海绵城市的公园植物景观的改造设计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作为城市发展及环境优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介绍了当前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三合水泥厂旧址情况,分析废弃地生态修复及景观重建的具体原则,并提出了该地区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看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绿地也经历了从"见缝插绿"到系统规划的转变,涉及城市生态要素的各个方面,也包括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内容.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水土保持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共同融入城市生态建设的大环境之中.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建立,恢复受损的城市生态系统,恢复河流的自然风貌,净化、美化城市的水环境系统,完善城市景观,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创建理想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由"城市中的园林"向"园林中的城市"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揭示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生态风险空间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西部地区绿色城镇化与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选取西安市浐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2004,2009,2014年的遥感数据为基础,开展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构建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拟合区域生态风险变化,对研究区2014年生态风险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空间叠加和优化厘定,在分析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同时给出研究区生态发展优化调控对策。[结果]区域景观由原来农田景观控制的绝对状态变成多类型控制的城市景观,区域景观风险指数上升了25%,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5.5%。[结论]浐灞生态区成立10a以来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但由于该区坚持生态立区策略,区内多建大型生态项目,虽然该区在短期内呈现出生态风险指数上升的问题,但随着项目完成建设,区域风险会回落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且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表明其生态策略有利于该区生态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开封湿地景观动态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地生态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地加快,湿地景观受到了严重地破坏。以1988年、1998年和2003年三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Erdas和Arcgis的支持下,通过选取和计算景观指数来分析了开封市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面积严重减少,湿地景观多样性减少,类型区域单一化,受城市化影响湿地破碎度加大,连通性降低;湿地景观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生态服务功能明显退化。最后提出了保持湿地景观的自然性,推动自然型河流建设、加大湿地连通性等景观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揭示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生态风险空间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西部地区绿色城镇化与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选取西安市浐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2004,2009,2014年的遥感数据为基础,开展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构建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拟合区域生态风险变化,对研究区2014年生态风险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空间叠加和优化厘定,在分析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同时给出研究区生态发展优化调控对策.[结果]区域景观由原来农田景观控制的绝对状态变成多类型控制的城市景观,区域景观风险指数上升了25%,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5.5%.[结论]浐灞生态区成立10 a以来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但由于该区坚持生态立区策略,区内多建大型生态项目,虽然该区在短期内呈现出生态风险指数上升的问题,但随着项目完成建设,区域风险会回落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且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表明其生态策略有利于该区生态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景观生态风险的发生机制,改善风险评估框架进而评估长三角地区各类景观生态风险,为长三角地区生态风险管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潜力-连通性-恢复力”三维视角构建生态受损概率指标体系,以生态系统服务为评价终点,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受损概率两方面综合评估了长三角地区2000年、2010年、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并判定研究区所处的风险适应性阶段。[结果](1)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指数总体表现为升高趋势,并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2)生态受损概率呈现南低北高、西低东高的空间特征,时序变化特征为围绕城市建成区先扩展后收缩;(3)景观生态风险总体较低,中低风险区域占大比例,高风险区集中在城市建成区周围,部分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态风险值逐渐升高;(4)从适应性循环阶段来看,长三角地区部分地区已开始从快速发展向稳定可持续发展转变,处于开发阶段的区域减少,处于释放阶段的区域增加。[结论]适应性循环理论能够阐明生态本底、景观格局和动态过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景观生态风险的作用机制,可以较好地融入生态风险预测框架,提高景观生态风险预测的有效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规律,以万州区为例,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地统计学和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分析了万州区2009—2018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和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1) 2009—2018年,万州区以林地生态空间为主,城镇生活空间迅速扩张,农业生产空间缩减较多,土地利用程度提高;(2)万州区景观生态安全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呈现中部高、东北—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安全区集中分布在城镇中心,呈明显的"L"型分布,不安全区主要沿长江流域分布;(3)万州区景观生态安全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城镇中心,"低—低"聚集区集中分布于甘宁镇、响水镇和龙沙镇;最佳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和线性模型;(4)万州区"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河流地区的景观生态安全在"生活—生态"空间上还未实现同步发展,城镇中心的景观生态安全在"生产—生态"空间上也处于失衡发展阶段。因此,优化布局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控制城镇生活用地的有序扩张,提高生态用地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促进三生空间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对于万州区未来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宁夏生态立区战略部署,石嘴山市于2016年开展了北武当河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是石嘴山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十大示范项目之一。项目包括河流两岸绿色走廊和生态防护林工程,水景观提升工程,园路、栈道、亲水平台、岸边护栏、公共设施及景观小品等工程,总投资4.43亿元。北武当河自四向东进入星海湖流域,全长7.2 km,贯穿全市,是连接贺兰山东麓生态屏障与星海湖湿地的生态廊道,是新城与老城沟通的纽带及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武当河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创新性地把防洪工程与生态工程、全域旅游相结合,成为连接"两  相似文献   

18.
济南绿地生态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规划布局及构建, 是城市基本生态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景观格局模式,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和内容。本研究运用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对济南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进行了规划布局与构建: 采用以核心公园为中心、放射状园林绿带为轴线、市级公园为结点、环城绿带为结合部的多绿心、环网状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 形成“一心、三环、六带、七廊、七区、多楔、多点”的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格局。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时空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景观生态风险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响应规律,为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基于2001—2017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演变情况,利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模拟2025年自然发展情景与"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约束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进而分析广州市景观生态风险状况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结果] 2001—2017年,建设用地的面积大幅增加,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均不断减少;建设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较大。相较于2017年,广州市2025年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持续扩张;而"三线"约束情景下建设用地的扩张得到制约,林地、水域等用地面积减少幅度有所缓和,耕地反而略微增加。2001—2017年,广州市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不断上升,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状结构,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减,低、较低生态风险区规模总体缩小,而较高、高生态风险区规模逐渐增大。[结论]与2017年相比,2025年两种情景下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有所提高,而"三线"约束情景下生态风险指数增幅较小,更符合广州市未来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废弃垃圾填埋场主要用于堆放与填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废弃物,是收纳与处理城市垃圾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为全面保证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城市建设工作主张针对废弃垃圾填埋场进行景观再造以及生态恢复。基于此,立足于黄岩地区景观公园建设实例,针对城市废弃垃圾填埋场的景观再造与生态恢复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