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5个不同种源杉木苗造林生长差异,设置融江河流域实生苗为对照(CK),在融安县西山林场开展造林试验。初期调查结果表明:红心杉造林1年成活率最高,为94.5%,最低的是贝江1.5,为84.0%;造林后3年保存率最高的是西山1.5,为92.0%,最小的是CK,为81.0%。6个参试的种源4年生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平均树高大小依次为西山1.5>贝江1.5>咸水2>糠杉>红心杉>CK;平均胸径大小依次为贝江1.5>西山1.5>咸水2>糠杉>红心杉>CK;平均材积大小依次为贝江1.5>西山1.5>咸水2>糠杉>红心杉>CK;平均冠幅差差异不显著。综合各生长性状指标,西山1.5、贝江1.5在试验当地表现最优,适宜广西北部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耐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4年3月,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的保存率与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中山杉的耐淹性。结果表明:1)中山杉在163~174 m高程范围内的平均保存率为98.1%,消落带坡度对水淹后中山杉的保存率具有显著影响,消落带原土地利用类型对其保存率影响不显著;2)中山杉在各高程上的平均树高均超过3.5 m,平均胸径均超过4 cm,水淹深度对中山杉的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对其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3)消落带坡度对中山杉树高和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但消落带原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树高和胸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中山杉极强的耐淹性为生物治理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2013年从福建省洋口林场引进杉木无性系洋林020号、洋林061号,并在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瓢里村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洋林020、061号无性系在该区域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三年生林分的保存率达95.1%,平均树高达4.4 m,平均胸径达5.9 cm,林分高生长量指标比广西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高出25.7%,胸径生长量指标与广西五年生林分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相当,建议可进一步在桂北600 m海拔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开展西南桦引种造林试验。参试品种2个,分别来源于热带林业中心、百色市西林县。通过测定西南桦树高、胸径、材积及蓄积量,观察抗病虫害能力、抗寒性以及开花结实情况,初步探索其生长适应性及丰产性。试验结果显示:17年生热带林业中心西南桦林分平均胸径20.10 cm、平均树高23.10 m、平均蓄积494.51 m3/hm2、年均蓄积生长量29.09m3/hm2;10年生百色西林县西南桦林分平均胸径14.63 cm、平均树高14.40 m、平均蓄积163.15m3/hm2、年均蓄积生长量16.32 m3/hm2,超过南方阔叶树速生丰产林指标(15 m3/hm2),表明在三门江林场该2个西南桦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速生丰产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陈山红心杉是国家级林木良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土壤肥力状况影响林木的生长,根际是植物与土壤物质直接交换的场所,研究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养分含量、酶活性及综合肥力状况,可进一步了解土壤养分状况随林龄的演变规律,为陈山红心杉的养分管理和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为试验对象,测定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 (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 含量和酶活性 (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分析了根际效应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 林龄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仅碱解氮、全氮和全磷在根际和非根际间无显著差异。养分和酶活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中随林龄变化趋势一致,反映了根际受植物根系和林地土壤的共同影响。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质、氮素养分 (碱解氮和全氮)、钾素养分 (速效钾和全钾)、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总体以 10 年最低;有效磷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全磷呈下降的趋势;蔗糖酶活性呈“下降 – 升高 – 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蔗糖酶相反。有机质、碱解氮和酶活性的根际效应为正效应 (RE > 0),其余均为负效应 (RE < 0,除 20 年全氮和 40 年有效磷外),有机质和有效磷的根际效应在林龄间差异显著 (P < 0.05)。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IFI) 介于 –1.408~2.238,不同林龄土壤 (根际和非根际) IFI 变化趋势为 5 年 (2.238、2.413) > 40 年(– 0.313、0.065) > 20 a (– 0.773、–1.019) > 10 a (–1.203、–1.408)。5 年和 40 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表现为根际 < 非根际,主要由第二 (蔗糖酶)、第三 (速效磷和全磷) 主成分得分导致;而 10 年和 20 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表现为根际 > 非根际,主要是由第一主成分 (有机质、碱解氮、全氮、脲酶和蛋白酶等) 得分导致。 【结论】 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肥力下降,尤其是 10 年前后最低,后虽有所恢复,但不能恢复到第 5 年水平。因此,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应在树龄 10 年左右适当补充林地土壤氮、磷养分。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本溪和陕西黄龙引进的2个白桦种源栽培8 a后的林木保存率、生长量、抗逆性及林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引种适应性的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陕西黄龙种源2个家系的林木保存率都达到85%以上,其中陕西黄龙种源的S_2保存率高达92.5%,而辽宁本溪种源的林木保存率最低,仅有40%,不适合在本地栽植。(2)通过2个白桦种源引种生长8 a的树高、胸径和冠径的生长量比较,辽宁本溪白桦种源的生长量远不及陕西黄龙白桦种源,而陕西黄龙的白桦种源中又以S_2生长最好;从2个白桦种源在引种地的年均胸径生长量上看,辽宁本溪白桦种源低于原种源地,陕西黄龙白桦种源与原种地相当。(3)辽宁本溪白桦种源的林木抗逆能力差,而陕西黄龙白桦种源的林木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以S_2表现更突出。(4)引种的2个白桦种源在栽培地的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显示:陕西黄龙的白桦种源远远高于辽宁本溪,尤其以陕西黄龙种源的S_2适应性强,表现良好,与种源地的表现一致,可作为当地引种白桦的首选种源。此研究结果为白桦在山东的引种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林生长过程及碳密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是黄土高原主要的水土保持树种之一,对刺槐生长过程与碳密度动态变化的研究,是正确评价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生态服务功能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山西吉县红旗林场马莲滩刺槐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面积400 m2)调查和树干解析法,研究刺槐的生长过程,提出刺槐的树高生长模型、胸径生长模型、生物量与胸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刺槐水土保持林生物量及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树龄12 a以前为刺槐树高和胸径的快速生长期,树高的平均生长速率可达0.63 m/a,胸径平均生长率为0.53 cm/a,树龄12a时树高可达6.9m、胸径5.19 cm、生物量10.18 t/hm2;2)利用建立的生物量预测模型得出,当树龄达到20 a时,刺槐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连年生长量最大,达2.99 t/hm2,树龄35 a时生物量的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成为成熟林,总生物量达72.79 t/hm2,碳密度为35.52 t/hm2,对树龄35 a以上的刺槐水土保持林应该及时更新与改造.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区杉木幼林施肥效应及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产区杉木幼林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边缘产区河南信阳杉木幼林施肥当年单施N肥、P肥效果较好 ,NP、PK、NPK肥配施效果好于单施 ;以处理 11(NP2K1)效果最好 ,比对照 (CK)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分别提高 39%~104%和 54%~136%。一般产区江西分宜杉木幼林施肥对胸 (地 )径生长的影响要大于树高 ;P肥无论是单施还是与其它肥料配施 ,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尤其以处理3(P3)效果最为显著 ,4年中杉木幼林胸 (地 )径连年生长量较对照(CK)提高 13%~ 37%。中心产区福建顺昌杉木幼林施肥对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不如河南信阳和江西分宜 ,施肥虽然表现出一定效果 ,但对杉木幼林生长效应影响效果不稳定 ;施肥第 3年效果好于其它年份 ,以处理 9(P1K1)最好。土壤条件、气候因子、苗木的树高和胸径本底值是影响杉木幼林施肥林木生长效应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海拔对种植在杉木林下华重楼生长的影响,为人工杉木林下栽培华重楼提供理论依据,以宽叶和中叶华重楼有芽头的根茎为种苗,采用320 m、900 m、1 250 m 3种不同海拔,比较不同海拔对林下华重楼2年后的存活率及生长量变化。结果表明:3个不同海拔试验区的平均存活率均较高,根茎生长量差异极显著,因此,在杉木林下种植华重楼,选择海拔在900~1 250 m的林地,更有利于林下华重楼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0.
厦门坂头林场生态风景林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市坂头国有林场2007年在采伐迹地上营造香樟、小叶榕、木荷建设生态风景林,经过7年的生长观察,结果表明:香樟和小叶榕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树高0.69m、0.59m,胸径0.86cm、0.75cm,蓄积总生长量49.03 m3/hm2、36.05 m3/hm2,年均生长量7.0 m3/hm2、5.15 m3/hm2,树冠体积52.47 m3、49.5 m3,林木生长旺盛,能迅速形成景观效果,是生态风景林建设的良好树种。木荷由于种植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位置,其生长也较快,可作为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树种,除作防护林带经营外,也可作为用材林。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林地,采用不同坡位和施肥量进行马尾松幼林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对马尾松幼林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生长量大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其中下坡8年生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分别为8.7cm、7.03m;施肥量多少对马尾松的生长量有影响,生长量大小依次为:施肥2次施肥1次无施肥,但由于在造林初期施肥,对其生长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1977年冬在广西龙胜县里骆林场选三个样地采集杉木试材共10株,作为木材解剖及材性试验材料。 10株试材胸径15—24cm,树高10.6—17.4m,树龄20—23年,生长于低山坡地,坡向西南,为腐殖质山地红壤。里骆杉木管胞平均长度3159μ,直径30μ,壁厚:早材4.0μ,晚材11.0μ;长径比105。一般树木在20—30年以内,纤维以很快速度增长,过后增长渐缓,而达到最大长度,材质最佳,这是成熟阶段。里骆杉木管胞长度已接近融水成熟杉木管胞长度,这是里骆杉木解剖分子的优越性。里骆杉木材性:密度0.350g/cm~3;干缩系数(%):弦向0.289,径向0.122,体积0.427;弦径干缩比中等;生长轮宽0.57cm;晚材率24.2%。木材质量系数均值为中质量,其中因为样地Ⅱ试材密度最小,质量系数为中质量,与高质量有较大差距,以致样地Ⅰ、Ⅲ试材的高质量为均值所掩盖。由于当地杉木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影响材性偏低。总的看来,里骆杉木的材质是好的。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靖江市牧城公园和东湖公园两种种植年限分别为5 a和9 a的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人工林土壤和无林地为研究对象,对0~15 cm、15~30 cm和30~45 cm深度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土壤各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3种土壤U、V值均表现出层次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不同取样点相同深度土层U、V值为9 a林5 a林对照;单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土壤微生物可以作为评价中山杉人工林在促进林地土壤质量改善过程中的重要生物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综合得分最高的9 a林为2.993,其次是5 a林为0.748,作为对照的无林地则为-3.742,说明9 a林地土壤质量最高。可见,中山杉对林下土壤质量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人工针叶林存在生态功能不够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地力衰退等问题,研究了3种经营措施对杉木近熟林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杉木近熟林进行大强度间伐套种鹅掌楸后,林木的平均高生长、平均胸径生长、林分蓄积量、林分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只间伐和不间伐).其结果为近熟人工针叶纯林经营提供了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经营模...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杉木林改造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不同树种配置对杉木纯林改造中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南亚热带地区不同树种配置、林龄11 ~12a的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林龄13a杉木纯林的土壤化学性质为对照,比较不同林分0~ 25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并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杉阔混交林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pH值为4.15 ~4.71,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分别为81.4 ~ 152.8和0.93 ~ 2.39 mg/kg,杉木林pH值为4.06,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分别为30.8和0.76 mg/kg,前者比后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全磷质量分数除林分C(0.45g/kg)较高外,其余混交林(0.14 ~0.32 g/ks)均小于杉木林(0.34 g/kg);其他指标在不同林分间无一致变化规律.杉阔混交林的土壤质量指数介于0.25~0.64之间;其中,米老排+枫香+香樟+盆架子+杉木、米老排+香樟+阴香+火力楠+杉木、米老排+枫香+香樟+尖叶杜英+杉木3种树种配置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大于0.6,表现出较强的土壤改良能力;米老排和香樟树种的土壤改良能力较强,而海南蒲桃和大叶紫薇较差.3种土壤质量指数较大的树种配置,可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杉木纯林改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无人机图像分析的树木胸径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树木胸径是林木资产评估中的重要参数,该文利用图像分析技术预测树木胸径可为资产评估提供参考。以银杏和法国梧桐为试验树种,通过拟合无人机正射图像中的单株树木树冠面积与胸径的关系预测树木胸径值。首先利用二型模糊聚类方法对无人机采集的纯林样地正射图像中的单株树冠进行分割,获取树冠像素面积,然后利用地面参照物计算出树冠的实际面积,并与测量的胸径值进行拟合,得出树冠面积与胸径的函数关系,林区中其他树木胸径值可基于该函数关系和其树冠面积计算得出。试验结果显示无人机正射图像中的银杏及法桐树冠面积与胸径均呈对数关系,且该文计算所得的银杏1.2 m处的胸径与实际胸径之间的平均误差约为0.31 cm,法桐1 m处的胸径与实际胸径之间的平均误差为0.27 cm,均在行业允许的1 cm误差范围内,该文提出的基于无人机正射图像分析技术预测树木胸径较为准确,可为中小尺度林地资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试验观测,对煤矿区矸石山人工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土壤水文生态效应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山植物群落经过9年的自然演替和生长过程,其种类及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已形成了由15个乔木树种、12个灌木树种和18种草本组成的人工植物群落.混交林群落中木本植物(乔、灌木)群体密度达到11 220株/hm2.9年生刺槐种群(密度3 333株/hm2,株行距1.5 m×2.0 m)的林木平均胸径为5.27 cm,平均高为5.15 m,平均冠幅为2.85 m;由于受立地水分和养分条件以及林分密度的制约,林木生长量明显降低;林木直径分布的顶峰极度偏左(偏度SK达0.588 9),细小林木个体数量偏多,种群密度偏大,应进行间伐调整.植物群落具有明显减小煤矸石山渗透速率、提高煤矸石山保水和持水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套种是杉木人工林经营的重要措施,磷是南方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限制性养分元素之一,但套种模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尚不明确。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表层(0-10 cm)土壤为对象,研究套种林(杉阔套种幼林、杉阔套种成熟林)和杉木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各形态磷含量差异,分析套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套种林显著改变土壤总磷、土壤总无机磷、土壤总有机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APA),大小顺序均为杉阔套种成熟林>杉阔套种幼林>杉木幼林。(2)土壤各磷组分中活性磷含量较低,其中NaHCO3-Po在活性组分中占主导;土壤NaOH-Po是中等活性磷的主要组分,杉阔套种成熟林尤为显著;闭蓄态磷(Residual-P)在总磷含量中最高。(3)与杉木幼林相比,杉阔套种成熟林显著增加了树脂提取态磷(Resin-Pi)、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和无机磷(NaHCO3-Pi、NaHCO3-Po)、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和无机磷(NaOH-Pi、NaOH-Po)、氢氧化钠残留提取态有机磷(NaOHu.s-Po)、盐酸提取态磷(HCl-Pi)和闭蓄态磷(Residual-P)含量;土壤总无机磷、NaHCO3-Po、HCl-Pi、NaHCO3-Pi、NaOHu.s-Pi和Residual-P对杉阔套种幼林的响应不敏感。(4)除含水率外不同林龄下杉阔套种林土壤磷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总碳氮、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酸性磷酸酶)呈正相关性(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磷组分的变化主要受MBP调控,且MBP与有机磷组分(NaOHu.s-Po、NaOH-Po)和HCI-Pi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套种林的土壤磷素有效性高于杉木幼林,土壤养分状况更佳。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匮乏,生态用水严重不足,生态环境条件严酷,植被恢复困难.提出了“封禁优先,先封后植;先疏后补;以灌木为主,乔灌草结合”等措施,然后从水分平衡,抗旱保墒和林木生长等方面进行了合理性认证.封禁1 a与未封禁地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8.40%和5.03%.栽植密度为1.5m×3m较1m×1.5m,1.5m×2m的杨树平均高度分别提高71.8%,17.5%;胸径分别提高91.6%,12.0%.密度为2m×4m的油松林较密度为2 m×2m,2 m×3m的高生长分别提高49.1%和13.9%;胸径分别提高59.4%,23.5%.密度为2.5m×6 m较3.5m×3.5m的花椒林平均地径生长提高8.1%,平均高生长提高13.0%.乔木、灌木最小水分营养面积分别为25 m2/株,14 m2/株.  相似文献   

20.
水氮耦合效应对三倍体毛白杨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对三倍体毛白杨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和机理,筛选有利于毛白杨生长的最佳水氮组合,于2008年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采用不同水氮组合的随机区组设计对BT17三倍体毛白杨的生长状况进行连续二年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BT17三倍体毛白杨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快慢为:7月>6月>5月>8月>9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氮处理间毛白杨生长指标差异显著,其中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施氮肥量(纯氮量)为240 g株-1时,胸径和树高的增长量最大,分别达到2.83±0.14 cm、3.40±0.31 cm。根据不同的施肥小区计算毛白杨林木的材积生长量,肥料和灌溉费用,计算出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处理W3N3的经济效益最大,超过对照处理W1N0的两倍,每公顷纯利润高出两万多元。研究为毛白杨合理施肥和速生丰产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