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养鸭利用鸭子采食稻田中的害虫、杂草,利用鸭粪培肥土壤,减少了农药和化肥投入,稻米和稻鸭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是绿色可持续的种养结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育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鸭子为水稻除草、除虫、疏株,并将粪便排放在稻田供水稻生长,达到稻鸭共生、节本增效、种养双赢的目的,而且生产的稻米属绿色无公害产品。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作是以生产绿色优质稻米为主,同时生产绿色食品肉鸭的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发挥出水田的种植、养殖及生态功能。为促进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对该模式在常熟市的示范情况、取得的成效及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政和县山区地理特点,因地制宜选取适宜的水稻优良品种,采用稻鸭混合种养,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的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包括水稻和鸭子品种选择、稻鸭种养时间节点、鸭子投放数量、田间日常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高该县水稻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高了稻米品质。稻田则为鸭子提供大量的昆虫、水生生物等食料,拓宽了鸭子取食链,同时又能提供美味的鸭肉。因此,稻鸭共作是同时实现水稻、水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专家介绍,采取稻鸭共作种植模式,饲养出来的鸭子叫稻鸟鸭,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省滨海县农业部门经过多年稻鸭共生栽培实践,证明稻鸭共生栽培模式是生产绿色优质稻米及肉鸭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有效生物防控途径,效益显著,可谓稻丰鸭肥,一举多得。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条件,以种稻为中心,进行肉鸭田间网养的种养生态系统,是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该系统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栖绿色大米生产技术主要是利用稻—鸭相处在一起产生良好的共生(相互有益)生态环境系统,来进行绿色大米的生产和鸭子的养殖。其主要包括:水田的选择、水稻和鸭的品种选择、水稻—鸭共栖种养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育技术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稻鸭共育是一项能帮助农民现实双赢的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有利于减少稻谷害虫,种植优质稻米,鸭子在稻田中获得天然的生长环境,养殖健康无污染鸭子。本文推广稻鸭共育技术实现农民种养双赢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提出几点合理的技术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作起源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基于黔西北山区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在借鉴前人稻鸭共作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有效微生物群EM菌的应用,经多年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适合该地区的稻鸭共作绿色高效种养结合新模式,本文将对该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该地区水稻生产和鸭子养殖的节本增效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鸭时鸭子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全国各地推广,然而鸭子死亡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推广。长沙县经遗多年的生产实践,采取清洁鸭舍、及时识水、鸭舍增温、扩大鸭舍、稻田深水灌溉、接种疫苗、改良饲料、药剂防治等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鸭子的死亡率,提高了成活率,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稻鸭种养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新生态型的种养结合技术,具有生态防病治虫、安全除草、增加肥力,消除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增加稻米的经济效益等优点。通过对富县稻田养鸭300亩示范点的试验,发现稻鸭种养结合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稻米的品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并且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环保和农民经济效益的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栖是将鸭子放入稻田中,利用鸭子的采食性取食田内杂草害虫,同时鸭子粪便培肥稻田,鸭子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从而生产无公害稻谷和鸭肉的种养结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生产技术。具有除虫灭草、增肥助长、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减少污染等优点,已纳入《江西省标准化绿色大米生产计划》。该技术在我县南新等地实施,每667平方米稻田平均增加经济效益100元左右。现将其主要特点和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模式内容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稻鸭共作技术是在传统的役畜利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役畜利用技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稻子抽穗才离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同时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采用此模式,可最大限度地使稻区环境不受污染,是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生产有机稻米和鸭肉的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一、模式内容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稻鸭共作技术是在传统的役畜利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役畜利用技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稻子抽穗才离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同时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采用此模式,可最大限度地使稻区环境不受污染,是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生产有机稻米和鸭肉的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在靖州县寨牙乡江口村和新厂镇和平村,依据现代粮油生产"稻—鱼""稻—鸭"种养技术和操作规范,进行了稻田综合生态种养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稻田综合生态种养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和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靖州县发展稻田综合生态种养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靖州县发展稻田综合生态种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绿色稻米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了宜春市绿色稻米生产技术集成的各单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成效;该套成熟的集成技术以推广4种模式为主,即稻-鸭共栖、稻-鱼共生、猪-沼-稻有机稻米生产和绿色稻米常规生产模式,试验示范结果显示,该套技术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13,(2):10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高了稻米品质。稻田则为鸭子提供大量的昆虫、水生生物等食料,拓宽鸭子取食链,同时又能提供美味的鸭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育"是以优质稻为中心、以稻鸭生态种养为重点、以频振灯诱蛾配合运用为特色的优质节本高效生态稻米生产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闽北单季稻田稻鸭共育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生产绿色稻鸭产品为目的的稻鸭种养复合新技术。即利用鸭子在稻株间捕虫、吃(踩)草、耕耘,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并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同时利用鸭子排泄物作为稻田的追肥,促进水稻健壮生育。2004年6~9月,我们在光泽县崇仁乡池湖村单季稻田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试验,面积4086m^2。  相似文献   

20.
乡村音画     
<正>稻灯养鸭生态技术模式稻田养鸭技术是以生产绿色的稻米、蛋鸭和肉鸭为宗旨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技术,其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产出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还能极大提高种养经济效益。而稻鸭共育和灯光诱虫技术的结合,则更能有效控制稻田有害生物危害,降低养鸭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那么,稻灯养鸭生态模式配套技术都有哪些呢?让我们观看视频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