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铃薯生产中存在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是目前制约武威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为筛选出适宜武威南部马铃薯主产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解决武威地区马铃薯品种退化、抗病性减弱、产量低等问题,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新品种在武威南部浅山区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晚熟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中熟马铃薯品种希森6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丰产性和较好的抗病性,折合产量分别为61 239.0、55 86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分别增产21.91%、11.20%,可以作为当地主栽品种陇薯10号的替代品种在武威市南部浅山区马铃薯主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市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抗病、优质专用品种相对缺乏及产量水平相对低下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SS-35折合产量最高,为35 704.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23%;京张薯1号、陇薯20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4 784.40、34 34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分别增产12.26%、10.83%。这3个马铃薯品种(系)综合性状优良、商品薯率较高,较抗病毒病和环腐病,块茎晚疫病发病较轻,适宜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丰富北海冬季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对2016年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物候期、田间性状、块茎性状及产量等。结果表明,云薯506和中蔬N88两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产量分别为42300 kg/ha、33172 kg/ha,分别比对照增产25.1%、减产1.8%,其余品种的表现一般,需继续试种观察。云薯506和中蔬N88两个马铃薯品种在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方面均表现较好,适合北海地区冬季种植,可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合重庆市万州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促进万州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引进的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等。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下寨65号、闽薯1号三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万州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陇中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当地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抗病性弱、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宁薯19号、 陇薯11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9 245、37 35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87%、10.27%。综合分析认为,宁薯19号、陇薯11号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幅度大,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在陇中旱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Cd、Pb吸收累积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中南地区主要种植的11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马铃薯植株各部位重金属Cd、Pb含量,探讨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对Cd、Pb的吸收累积差异,为马铃薯的安全种植提供实践参考。结果表明:Cd—Pb复合污染下,马铃薯块茎鲜重、茎叶鲜重以及根、茎叶、块茎中Cd、Pb含量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11个马铃薯品种块茎Cd含量范围为0.39~0.67 mg/kg,超标率100%,块茎Pb含量为0.16~0.43 mg/kg,超标率81.8%。马铃薯各部位Cd、Pb含量均呈现根茎叶块茎的分布特点;马铃薯对Cd的富集系数为2.35~5.56,对Pb富集系数为0.11~0.22,马铃薯富集转运Cd的能力大于Pb。尽管复合重金属靶标危险系数(TTHQ)法评价显示,金湘等5种马铃薯的TTHQ值1,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但结合块茎Cd、Pb含量,建议污染区种植的马铃薯作为工业原料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秋马铃薯套种油菜是岷江流域两岸的主要栽培模式,结合岷江流域秋马铃薯套种油菜高产栽培生产实际和农户种植习惯,从品种选择与种植规格、移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秋马铃薯套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薯9号在开州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市开州区特有的山地、丘陵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但是存在种植品种单一、退化混杂严重,单产水平、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青薯9号通过重庆市马铃薯综合试验站引进,在开州区进行品比试验、多点生产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种植综合表现最好。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达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对进一步大力推广该品种,调整品种结构换好种,提高马铃薯的单产、总产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播期和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雨养马铃薯的稳产和增产对保障北方农牧交错带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农牧交错带马铃薯可播种期长且水热条件年际变异大,因此,不同的水热年型应选择不同的马铃薯播期和品种。该研究基于农牧交错带武川试验站典型水热年型(2017:暖干;2018:暖湿)的马铃薯分期播种耦合品种选型试验,选择早熟(费乌瑞它)、中熟(康尼贝科)和晚熟(克新一号)3个品种,耦合早播(04-27/04-28)、中播(05-15/05-16)和晚播(06-01/06-02)3个播期,以雨养马铃薯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为依据确定典型水热年型下的播期和品种优化组合,并揭示其互作效应对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热年型下,播期和品种变化对马铃薯生育期、产量和水分生产力均影响显著,马铃薯全生育期最短仅90 d(早熟晚播),最长达138 d(晚熟早播),早、中和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有效积温分别为1691.5、1772.6和1944.6℃·d。随播期推迟马铃薯播种-块茎形成期缩短,而块茎形成-成熟期无显著变化。暖干年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为6187.3 kg/hm^2,其中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早播和中播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耦合方式;暖湿年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为19390 kg/hm^2,其中晚熟品种(克新一号)中播的产量(23103.9 kg/hm^2)和水分生产力(6.8 kg/m3)最高。适宜的播期和品种优化组合降低了马铃薯生育期的水分胁迫。马铃薯产量和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块茎形成-成熟期的降水可以解释马铃薯产量变异的87%。研究可为不同水热年型下马铃薯种植选择最佳播期和品种组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地方品种在马铃薯微营养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以46份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之间9种矿质元素(K、P、Na、Mg、Ca、Fe、Mn、Zn、Cu)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马铃薯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PMgCaFeNaZnMnCu,且各元素在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内均存在较广的遗传多样性。栽培品种的K、P、Zn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而Na含量显著低于地方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马铃薯中K含量与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Zn含量、Mg含量与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用马铃薯可分为3类,每一类中既有栽培品种,又有地方品种,说明地方品种在马铃薯矿质元素微营养育种改良中的利用价值不大。本研究结果为地方品种在矿质元素微营养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芳  蔡会 《南方农业》2012,(4):89-90
2011年,在重庆市武隆县对‘爱德53’、‘鄂马铃薯5号’、‘鄂马铃薯8号’、‘渝薯1号’、‘夏波蒂’、‘定薯1号’、‘米拉’(对照)等七个脱毒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鄂马铃薯8号’、‘鄂马铃薯5号’不但产量高,而且在武隆县半高山地区适应性、抗逆性强,推广应用效果好,经济效益高,是需求量较大的蔬菜型马铃薯品种,建议在武隆县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营养丰富、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为实现马铃薯产业对保证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法的战略目的,我国愈发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发展现状,如何有效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优化生产布局、规划生产资源配置成为目前马铃薯种植事业面临的主要话题。基于此,结合理论实践,对马铃薯种植区划和品种布局中涉及的问题做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马铃薯品种(系)产量和品质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与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关系,为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宁夏固原和甘肃定西开展马铃薯品种(系)田间试验,宁夏收集了76份品种(系),甘肃收集了83份,马铃薯试验均采用当地水肥管理技术。成熟期测定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取样分析马铃薯品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结果】两地马铃薯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将马铃薯产量分为<30 t/hm2 (低)、30~45 t/hm2 (中)和>45 t/hm2 (高) 3个等级,宁夏种植的76个品种(系)中低产、中产、高产的占比分别为27.6%、34.2%、38.2%,甘肃种植的83个品种(系)中的占比分别为15.7%、49.4%、34.9%。随着不同马铃薯品种(系)产量的不断增加,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则呈现降低趋势。无论产量水平高低,每生产1 t马铃薯块茎需吸收N 2.9 kg、P 0.5 kg、K 4.0 kg。产量与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与氮磷...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陇东旱塬复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夏波蒂作为中早熟组对照品种、庄薯3号为晚熟组对照品种,对冬油菜茬复种的23个马铃薯新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红美、14w-5折合产量分别为30 487.5、27 115.3、26 448.4 kg/hm2,较对照品种夏波蒂分别增产36.3%、21.3%、18.2%,生育期85~89 d,可作为当地油菜茬复种马铃薯的中早熟品种;青薯9号、青薯10号、陇薯7号折合产量分别为27 782.4、27 615.6、26 462.2 kg/hm2,较对照品种庄薯3号分别增产39.2%、38.4%,32.6%,生育期99~104 d,可作为复种马铃薯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马铃薯全粉理化特性的品种间差异,本研究以14种马铃薯全粉为材料,测定了马铃薯全粉的粘度特性、质构特性、糊化特性和回生特性等理化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中薯系列品种的淀粉含量较高,均高于70%。不同品种马铃薯全粉的理化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威芋5号(PT10)、中薯3号(PT34)和中薯5号(PT35)的粘度较大;PT34的硬度最高,中薯13号(PT38)的粘聚性最低,而红色马铃薯PT14的硬度最低,粘聚性最高;PT34的糊化温度较低,糊化焓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与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粘度特性的各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性,硬度和粘聚性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糊化温度(To、Tp和Tc)与糊化焓值(ΔHg和ΔHr)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马铃薯全粉的理化特性评价可以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表明,14个品种根据理化特性主要可分为两大类。本研究为马铃薯全粉加工和品种遴选提供了一定数据支持,也为马铃薯品质育种中的亲本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氮效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氮效率的差异,为氮高效马铃薯品种栽培种植提供参考依据.2016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氮(150 kg/hm2)和常规氮(300 kg/hm2)两个施氮水平,对27个马铃薯品种氮效率差异及其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施氮水平下,供试马铃薯品种各性状指标均存在差异.以低氮条件下产量平均值、常规施氮条...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之一,其适应性强,分布广泛,营养物质丰富,产量较高。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不同地区的科技工作者也在不断加强马铃薯品种引进和筛选工作,以提高当地马铃薯的品质,加快马铃薯新优品种的转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乌兰察布市2个主栽马铃薯品种在抗旱性方面的差异,以后旗红和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进行干旱处理,并测定叶片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后旗红和费乌瑞它2个品种马铃薯生长均受到抑制,SOD、POD、CAT酶活性均有升高的趋势,2个品种对比,后旗红品种的生长受抑制作用较小,同时3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幅度均较费乌瑞它更大。可见,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后旗红品种的防御机制较费乌瑞它更强。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天薯12号、定薯4号、庄薯3号、希森6号和青薯10号5个马铃薯品种的综合品质,以同一条件下生产的品种为试材,采用分级指数法对参试品种的单株块茎数、单株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等经济性状和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还原糖进行综合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同一条件生长的不同马铃薯品种其田间表现和采后营养品质均存在较大差异,参试的5个品种中,青薯10号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说明其综合品质最好;其余品种按综合评价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薯4号、天薯12号、庄薯3号、希森6号。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的贮藏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郭凤  陈松柏  罗小敏 《南方农业》2013,(Z1):126-129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1)‘渝马铃薯1号’、‘中薯3号’、‘南中552’、‘川芋4号’等品种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优选品种。(2)秋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为稻草,稻草全覆盖最佳用量为1000~1300kg/667m2。(3)稻草全覆盖栽培秋马铃薯,采用密度9000~11000窝/667m2、尿素10~15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的栽培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4)稻茬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以净作产量最高,667m2平均产量可达1236.9kg;不同间套作模式马铃薯产量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油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榨菜"。(5)稻茬秋马铃薯纯收益间套作高于净作,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榨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油菜">马铃薯净作,表明稻茬秋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十分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