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双低油菜品种的对比试验研究初步表明:龙庭1号、渝油25、渝黄4号、中油116和油研817五个品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合在梁平县示范推广种植,尤其是龙庭1号、渝油25和渝黄4号因其生育期偏短、早熟,更有利于稻—油轮作模式种植。  相似文献   

2.
试验重点分析了双低油菜品种在湖南省祁阳县种植情况,根据种植试验结果,总结出双低油菜品种目前在湘南区域祁阳县中的种植效果相对良好。亮油9号的产量可以达到210.75 kg/667 m~2,排名第一。该品种与其他品种进行对比分析时,其自身的抗性相对较好,可将其作为祁阳县油菜推广中的重点品种。  相似文献   

3.
2016年上旬,重庆市的油菜栽培种植面积达到了24.87万hm~2,高油双低优质的新品种推广面积也较之去年进一步得到了增加,机播机耕机收等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面积也得到了大量增长,相应的油菜种植大户也得到了大量增加,总体来说重庆的油菜栽培种植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从品种选择、播种技术、土地整理及油菜秧苗移栽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施肥、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几个方面简介了重庆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产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03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高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培育高产、高产油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系)栅048和沪油16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合杂交和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039,201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油量高,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二年平均产油量1407.63kg/hm2,比对照增产15.86%;在全国油菜区域试验中,产油量1198.65kg/hm2,比对照增产3.50%;沪油039抗病性与对照相仿,品质优良,适合在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刘丽 《南方农业》2011,(Z1):62-65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薹肥施用量、摘薹高度等4个方面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油菜籽产量、油菜薹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薹肥施用量4kg、摘薹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667m2产量达136.67kg、油菜薹667m2产量达541.67kg,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667m2产值最大达1201.67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施肥对油菜产量效果、经济效益和品质效益的影响,在豫南稻-油轮作地区,以双低品种和双高品种油菜为研究对象,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平衡施肥处理(NPKB),缺氮(-N)、缺磷(-P)、缺钾(-K)和缺硼(-B)对油菜产量效果、经济效益和品质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平衡施肥处理(NPKB)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低于平衡施肥处理(NPKB)。徳油8号产量降低29%,收益减少1 290元/hm~2,施肥效益降低25%;中油821产量降低32%,收益减少2 225元/hm~2,施肥经济效益降低51%。氮、磷、钾、硼任一元素缺乏,均显著降低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双低油菜徳油8号的产量分别降低了32%、14%、20%、17%,施肥经济效益分别减少了1 544、401、626、1 310元/hm~2;双高油菜中油821产量分别降低了44%、27%、16%、35%,施肥经济效益分别减少了2 122、1 151、166、2 471元/hm~2;两个品种平衡施肥处理(NPKB)的含油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硫甙和芥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相同的施肥条件下,徳油8号产量比中油821高6.1%~43.4%,产值增加365~1 987元/hm~2,施肥经济效益提高8%~52%。说明在相同的施肥及栽培条件下,双低油菜比双高油菜高产高效,在豫南稻-油轮作区油菜种植中应选择双低油菜品种,并重视氮、磷、钾、硼的合理配施,以获得高产高效,提升油菜籽品质。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忠县油菜生产历程和双低杂交油菜生产概况。阐述了自2010年以来忠县采取的双低杂交油菜发展策略:找准支持环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供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必需的硼肥和农药,给予加工设备购置补贴、划拨专项业务经费);推广双低杂交油菜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选用中熟种、发展"旱"油菜、适期育壮苗、栽足窝苗数、施足磷硼肥、培土防倒伏、防治病虫害等);开展高产核心示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为筛选"油蔬两用"适宜品种,于2014年在忠县、潼南区、酉阳县安排品比试验,试验研究德油8号、渝油21、渝黄4号、德新油59、渝黄1号、渝黄2号六个油菜品种摘薹后的再生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双低油菜‘渝黄4号’‘德新油59’‘渝油21’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控制摘菜薹产量在210 kg以内,摘薹后再生能力较强,二次分枝显著增加,可以确保既采收菜薹又收获籽粒,同时油菜籽产量不减,使667 m2净收入增加70~170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这3个品种较适合"一种两收、一菜两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硼水平对双低油菜华双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中油821(双高品种)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硼水平对甘蓝型双低油菜华双4号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看出,两个油菜品种在缺硼条件下,施硼量从B 0.3 mg/kg增加到B 2.5 mg/kg时,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子粒产量显著增加,但增加到B 5.0 mg/kg时,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子粒产量显著降低,硼过量影响产量建成。在硼缺乏和硼过量条件下,华双4号的减产程度均高于中油821,表明双低优质油菜华双4号对缺硼和硼过量的反应较常规双高油菜中油821敏感。硼缺乏或过量时,两个品种子粒含油量和油酸含量均表现降低的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硼肥对子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品质的影响,而高产优质品种华双4号更应注重硼肥的合理施用;我国栽培油菜的土壤有效硼的适宜浓度可以提高至B 1.0 mg/kg.但硼肥的安全施用应当控制在土壤有效硼含量为B 2.5 mg/kg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硼水平对双低油菜华双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中油821(双高品种)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硼水平对甘蓝型双低油菜华双4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看出,两个油菜品种在缺硼条件下,施硼量从B 0.3 mg/kg增加到B 2.5 mg/kg时,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籽粒产量显著增加,但增加到B 5.0 mg/kg时,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籽粒产量显著降低,硼过量影响产量建成。在硼缺乏和硼过量条件下,华双4号的减产程度均高于中油821,表明双低优质油菜华双4号对缺硼和硼过量的反应较常规双高油菜中油821敏感。硼缺乏或过量时,两个品种籽粒含油量和油酸含量均表现降低的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硼肥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品质的影响,而高产优质品种更应注重硼肥的合理施用;我国栽培油菜的土壤有效硼的适宜浓度可以提高至B 1.0 mg/kg,但硼肥的安全施用应当控制在土壤有效硼含量为B 2.5 mg/kg以下。  相似文献   

11.
审定名称:2007年10月四川省审定,定名“长油2号” 品种来源:[9501A(B)×CY18X]隐性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 特征特性:长油2号属甘蓝型中熟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23天。株高221.9cm,幼苗生长半直立,长势中等,叶色淡绿,茎、叶皆具蜡粉,分枝部位中等,匀生分枝,单株有效分枝16.4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590.3个,每角粒数15.01粒,平均千粒重3.56g。籽粒呈圆形,黑褐色,粒大饱满,皮薄,含油量高,  相似文献   

12.
硼对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油菜也是需硼较多的作物,我国几乎所有油菜主要产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有效硼不足现象,严重影响油菜生产[1].80年代中期在推广单低、双低油菜品种时发现优质油菜品种比普通油菜对缺硼反应更敏感,随后我国不少地方开展了油菜缺硼基因型差异的研究[2~4]  相似文献   

13.
"渝油28"是西南大学以黄籽双低化杀不育系T72与双低恢复系L546组配而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分别于2013年10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4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2013年以来的大面积生产种植观察,"渝油28"表现出杆硬抗倒,产量稳定,适应性广的特点;具有种皮薄,含油量高,油清澈透明,饼粕蛋白质含量高,纤维素和多酚含量低,油饼饲料利用价值高等优点,深受农户、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植物油作为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佐料,对其品质的要求非常高。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通过杂交和其他农业技术开发的双低油菜植物油原料具有绿色保健、种植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优点,值得推广。近年来,平江县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双低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朝着双低优质化方向发展。基于此,就平江县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油菜只收获油菜籽,而双低油菜通过油蔬两用栽培,在保证油菜籽产量基本不减或略有增产的同时,增收一季油菜薹,从而大幅度提高油莱种植效益,该技术在浙江、湖北等省推广应用已有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在重庆市垫江县开展了双低油菜品种对比及"一种双收"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一种双收"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摘薹的8个处理除鼎油杂3号以外,其余7个品种均比对照油研10号收益高,其中先油188收益最高,折合每hm2收益21378.0元。在具体操作中,"一种双收"应选用冬性较弱,抗病虫,生育期中熟偏早,苗薹期营养生长旺,易早发,摘薹后再生能力和恢复能力强,菜薹食用无苦涩味、营养价值高,油菜籽产量高的油薹兼用型"双低"优质油菜良种;增施薹肥,促分枝早生快发;适时适度摘薹,当菜薹抽出20~25 cm高度摘薹10~15 cm,基部留足10 cm以上以便分枝,早抽薹的早摘,迟抽薹的迟摘,切忌大小薹一起摘而影响菜薹和油菜籽产量。  相似文献   

17.
以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庆油3号为供试品种,在重庆市城口县、巫溪县、奉节县、石柱县及酉阳县的高海拔山区选择5个试验点开展高山春油菜初步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重庆市高山区各试验点均满足春油菜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气候条件,在适播期内,供试油菜品种可顺利通过春化,正常开花结实,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因此,重庆市高山区种植春油菜是可行的。同时为继续深入开展高山区春油菜种植技术研究和发展高山区春油菜产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的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用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960A与双低材料10843测交转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354A作母本,优良恢复系99R7与双低品系10848杂交定向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恢复系836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F1代0590在重庆市区中两年平均产量2234.25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01%;在国家油菜区试中两年平均产量2588.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8.11%,两年平均产油量1103.55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81%。2010年被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德新油59。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双低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4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华双4号为母本、甘白油菜为父本杂交,后代经轮回选择育成的油菜新品种。在2014 — 2016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964.75 kg/hm2,比对照品种甘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2 769.15 kg/hm2)增产7.06%,田间生长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芥酸质量分数0.67%、硫苷质量分数29.20 μmol/g,含油率为43.10%。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南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