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阜蒙县新民镇1个肉鸡养殖户饲养的6000多只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将病例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14日龄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17日龄时因天气潮湿突然发病,并出现死亡。最初少数鸡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第2天早晨许多鸡同时出现了以上症状,排白色石灰样稀便,并死亡30多只。  相似文献   

2.
用发霉饲料喂畜禽,轻者引起发病,停止生长;重者导致中毒死亡。但如属轻度发霉尚未变质的,其营养成分并没有受到多大破坏,经过去毒处理,仍可与新鲜饲料混合在一起饲喂。现将轻度发霉饲料去毒利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一、高温蒸煮法 将发霉饲料煮沸30分钟或蒸1小时后饲喂。 二、碱化处理法 用10%的石灰水将发霉饲料  相似文献   

3.
正1.饲料配制问题农村养鸡大多自配饲料,营养不全,过度追求蛋白质含量,品种单一;仔鸡、中鸡、蛋鸡和肉鸡多采用同一种饲料;或选择低价饲料,不重视饲料质量;或饲料存量过多,一时用不完,维生素及部分营养物质损耗,饲料发霉变质。应对措施:一是自配饲料要根据鸡种、类型、用途、日龄等,按照饲养标准配制,雏鸡料  相似文献   

4.
1 发病情况 丹东市宽甸县大西岔镇一农户共饲养60日龄当地笨鸡300只,所喂的饲料为某一厂生产的浓缩料,在2005年6月12日发生部分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下痢,排黄色粪便,个别鸡粪便带血,日死亡20只左右,最多时日死亡30只.曾用炎瘟清粉治疗3天,不见效果,累计死亡近100只.  相似文献   

5.
肉用仔鸡腹水症,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也是我国肉鸡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危害较为严重。1病因鸡舍内空气不新鲜,含氧不足。肉鸡生长快,采食饮水多,对氧气的需要量大。如密度大,通风不良,空气含氧不足,鸡的呼吸与心跳加快,如此日久,不仅肺部受损,而且心脏衰弱,右心房不能正常接收来自肝脏的静脉血,导致肝脏瘀血,其血管内压力升高,血浆渗出,形成腹水。发病日龄:21日龄左右,死亡高峰在34~38日龄。中国最早的5~6日龄,25日龄为死亡高峰。发病季节:冬季发病率最高。通风换气:肉鸡的肺容量比普通鸡低25%左…  相似文献   

6.
雏鸡嗉囊炎又名软嗉病,是2~7日龄雏鸡多发病,中雏和成鸡也有发生。多由于舍温忽高忽低,或经常温度偏低,或突然更换饲料及饲喂发霉饲料等原因而引发本病。患鸡嗉囊膨大且其中充满液体或气体,常从鼻  相似文献   

7.
法氏囊病近几年的流行新特点:一是流行季节由原来多发于5-6月份,转变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秋季育雏发病较多;二是发病日龄鸡由原来多发于30日龄雏鸡转化为8-145日龄均可发生;三是同一鸡群可重复2-3次发病;四是可继发新城疫、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造成死亡率较高;五是部分养鸡户使雏鸡遭受各种应激或超剂量使用灭活苗而诱发本病,出现非典型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8.
霉菌中毒是指家兔吃了发霉饲料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一、霉菌的来源 1.饲草饲料中夹带:触地的饲草茎叶因阴湿而发霉;秸秆和人工种植草料在晾晒、贮存过程中被雨淋发霉或晾晒不彻底、含水量过高而发霉;原料在湿热的夏季发霉;原料隔年贮存;麸皮加工后未烘干或未晾干即装袋保存而发霉;粗放加工的骨粉也可带来霉菌.  相似文献   

9.
雏鸡嗉囊炎又名软嗉病,是2~7日龄雏鸡多发病,中雏和成鸡也有发生。多由于舍温忽高忽低,或经常温度偏低,或突然更换饲料及饲喂发霉饲料等原因而引发本病。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了817肉杂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征新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日龄集中在12~18日龄,发病时排粉色稀粪,并呈现典型的死亡曲线,死亡率30%~40%;剖检的特征性病变为腺胃与肌胃交界处陈旧性出血、溃疡,胰腺萎缩。在分析致死原因的同时提出了诊断与治疗方案,为肉杂鸡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雏鸡嗉囊炎又名软嗉病,是2~7日龄雏鸡多发病,中雏和成鸡也有发生。多由于舍温忽高忽低,或经常温度偏低,或突然更换饲料及饲喂发霉饲料等原因而引发本病。患鸡嗉囊膨大且其中充满液体或气体,常从鼻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7,(1)
<正>黄曲霉素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性的霉败饲料中毒病,对养禽业危害极大。2016年4月,岫岩县前营镇养鸡户李某共养殖罗曼蛋鸡2000只(90日龄),发病鸡占鸡群30%,现已死亡57只,死亡率占发病鸡10%。检查饲料、饮水,发现饲料有霉变气味。病  相似文献   

13.
唐山市丰南区某动物饲养场养殖的七彩山鸡于2008年10月间发生了一起以眼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为眼型大肠杆菌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场于2008年9月从外地引进500只七彩山鸡,1日龄运到该场,1日龄新城疫Ⅳ系饮水,7日龄新城疫Ⅳ系二次免疫。30日龄开始有2只山鸡发病,表现为单侧眼病,该场传染性鼻炎进行治疗。饮水中加入环丙沙星、维生素C、速补20多种的药物。病情有所控制。40日龄,禽流感H5N1,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增益素对肉仔鸡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及对肉仔鸡增重的影响。将150只艾维因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只。1~4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第1、2组鸡在1~14日龄以每天0.2mg/kg体重的量饮水饲喂增益素,第3、4组在1~7日龄以同等量饮水饲喂增益素,所有鸡在7日龄时以3亿/只的含菌量人工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待有发病症状后,第2、3组喂庆大霉素,1、4组不喂庆大霉素,第5组不用增益素也不用庆大霉素,观察各组发病及死亡情况,记录各组鸡的日增重并计算料肉比。结果表明,饲喂增益素后的鸡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具有一定抵抗力,可降低发病率,还可以促进鸡的生长,增加日增重,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肉鸡猝死综合征是造成商品代肉仔鸡后期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以肌肉丰满、发育好,无明显症状,眼观健康的肉鸡突然死亡为特征,死亡率0.5%~5%,最高可达15%.该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倾向于认为是以营养代谢失衡为主. 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多发于8~21日龄的雏鸡,病程短,发病前没有任何异样.发病鸡肌肉丰满,体重多超出日龄相应群体的标准体重.常常在饲养员进舍喂料时,个别鸡只突然失控,翅膀急剧扇动或离地跳起,从发病到死亡持续时间1分钟左右.死亡后一般为两脚朝天,颈部扭曲,肌肉痉挛.病鸡嗉囊和肌胃内有刚进食的饲料,十二指肠内容物呈奶样外观,胸肌呈粉红色或表现苍白.  相似文献   

16.
<正> 白痢杆菌病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常见病,对养鸡业危害极大。近年来该病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容易被误诊误治,应引起广大养鸡者和兽医人员的重视。一、发病新特点 1.育成鸡鸡白痢杆菌病其特点是:(1)发病日龄在50~120日龄之间,多发生于50~80日龄。(2)发病时往往有应激因素存在,如中雏改笼养或平地饲养,气候变化和室温降低,饲料突然改变或喂发霉变质饲料,密度过大等。(3)症状最明显表现是腹泻,排出颜色不一的粪便;病程比雏鸡  相似文献   

17.
硒是畜禽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畜牧业生产中, 因缺硒而引发的疾病也时有发生。 2004年7月中旬,临夏市折桥镇某养鸡户饲养的1 200只从外地购进的70日龄鸡发病,发病数由最初每天1-2只逐渐增加到10- 12只,至就诊时,先后共发病135 只,死亡54只。据畜主讲,曾用青霉素、病毒灵等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经剖检和鉴别,查询饲料配合过程,诊断为缺硒症。经治疗和预防后,除个别重症外,病鸡痊愈,全群再未发病。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2006,(6):13-13
一、发病原因1.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长期过高引起的疾病(也称痛风)。商品肉鸡在生长过程中如果蛋白质含量过高,造成代谢中尿酸增多,生成的尿酸盐不能及时排泄出去则沉积于肾脏、尿道等处,导致鸡只死亡。发病鸡一般在14日龄左右,死亡率占肾病死亡鸡的20%~30%(下同)。2.饲料中矿物质比例不当,主要是钙、磷比例不当,钙、钾盐太多而引起的疾病。多数发病鸡食欲下降,饮水增多,排白色稀粪,并伴有骨骼发育不良,导致不能站立,消化障碍而消瘦,直至死亡。死亡率占肾病死亡鸡的2%~5%。3.维生素A不足引起。病鸡表现为肾苍白肿大,肾小管内沉积大量尿酸盐,…  相似文献   

19.
1发病情况主述:2010年9月,张北县张北镇村民刘某从涿鹿县某养鸡场引进1批雏鸡300只,地面平养。保温效果良好,但通风条件差,3~5日龄发病,饲养的雏鸡表现不食,羽毛蓬乱,挤在一起,下痢,有"糊肛"现象,共有100多只发病,经过1~3天后,先后有20只病鸡死亡,遂带病死鸡到张北县化验室诊治。  相似文献   

20.
袁登富 《农技服务》2004,(10):44-44
某鸡场购回商品代罗褐雏鸡1500只,在引进后前几天按常规方法投药预防鸡白痢杆菌病。第3日龄开始出现死亡,外观似鸡白痢症状,马上用治疗量的药拌料,没有控制住,反而病情加重,死亡率逐渐增高;6日龄死亡率达到40%。寻找原因时发现.喂的饲料已过期,有发霉味。经过综合诊断后,确诊为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