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杀青工艺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为杜仲复合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不同质量比(9∶1,7∶3,5∶5,3∶7,1∶9)混合,以及在3∶7质量比下,采用不同杀青方式(锅式、蒸汽、微波)生产的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水浸出物)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微波杀青方式,以杀青功率和转速为试验因素,杀青功率设6和4kW 2个水平,杀青转速设350,300和250r/min 3个水平,两因素各水平两两组合形成6个处理,分析杀青条件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杜仲鲜叶与茶鲜叶按3∶7的质量比混合时,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较为均衡适宜;采用微波杀青的方式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杀青功率和转速,尤其是二者的合理搭配对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在微波功率6kW、转速300r/min的杀青条件下,杜仲复合茶中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99.3,39.2,19.3,10.5和406.3mg/g,除茶多酚外,其余活性成分含量均为各处理中最高。【结论】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3∶7质量比混合有利于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保留;采用微波杀青方式较有利于减少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损失;微波杀青条件以6kW、300r/min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杜仲叶的利用价值,更好地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杜仲资源,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研究不同制干工艺对杜仲叶药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叶的绿原酸含量以热风杀青80℃烘干工艺最高,为1.059 7%;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最高,为0.521 6%;总黄酮含量以热风杀青70℃烘干工艺最高,为11.910 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最高,为41.980 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热风杀青70℃烘干工艺最高,为43.490 0%。多指标综合评分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的最高,为0.872 5;建议生产上用蒸青后80℃烘干工艺对杜仲叶进行制干处理。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的杀青方式,探讨了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绿茶以鲜叶直接采用复干机杀青的感官品质最佳;杀青条件以125℃、3min的处理形成的杜仲绿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采摘期(6—10月)鄂尔多斯地区俄罗斯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雌雄株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表明,7月俄罗斯大果沙棘雄株鲜叶总黄酮含量为1.72%、粗多糖含量为3.62%、咖啡碱含量为0.68%、总多酚含量15.7%,为最佳沙棘叶茶原料。以7月中旬俄罗斯大果沙棘雄株鲜叶为原料,进一步比较了热风杀青、微波杀青和烘青3种杀青工艺对沙棘叶茶品质的影响,并优化最佳工艺。主要生化成分分析与感官审评表明,热风杀青为沙棘叶茶最佳杀青工艺,工艺参数为:杀青时长120 s、杀青温度180℃、投叶量1.5 kg。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阴干、不同烘干温度、微波杀青烘干和蒸汽杀青烘干4种加工工艺对亳菊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HPLC方法对上述不同加工处理的亳菊中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阴干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58 %、0.08 %和2.64 %,用不同烘干温度加工的亳菊中木犀草苷含量均达不到药典规定,微波杀青烘干和蒸汽杀青烘干亳菊的3种有效成分含量均达不到药典规定。而阴干处理亳菊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为亳菊适宜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继荣  秦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55-4157
[目的]为杜仲茶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炒青、蒸青、烫青和微波杀青4种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杜仲绿茶的综合得分最高(90.0),在干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其他杀青方式的杜仲绿茶;色差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杀青杜仲绿茶干茶和茶汤的亮度(L*)值最高,而炒青杜仲绿茶最低;4种杀青技术的干茶色相角(Ha*b*)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炒青>蒸青>烫青;而茶汤色相角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烫青>蒸青>炒青。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叶绿素b外,不同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的绿原酸、黄酮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微波杀青效果较好,炒青和蒸青次之,烫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绿茶杀青技术,以茶树品种紫阳群体种1芽2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锅炒联合杀青方式,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合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投叶量、微波功率和微波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杀青条件为投叶量120 g、微波功率560 W、微波处理时间90 s。与对照相比,微波-锅炒联合杀青处理的绿茶中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对比试验表明当投叶量120 g,微波功率560 W,处理90 s时,绿茶中氨基酸含量可提高34.57%,感官审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苦瓜为原料,在研究苦瓜茶制作工艺中苦瓜的切片厚度、杀青时间、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4个单因素对苦瓜多糖含量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苦瓜茶制作的最佳工艺,提高苦瓜茶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苦瓜茶最佳工艺为:切片厚度1 cm,杀青时间30 min,烘干温度60℃,烘干时间12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苦瓜多糖含量为2.026%。  相似文献   

9.
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京尼平苷等含量的影响,提高杜仲雄花有效成分的利用率。[方法]分别采用炒制、热风、真空、冷冻、晒干、阴干的方式对杜仲雄花鲜叶进行干燥,通过感官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进行评价。[结果]真空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含量最高,炒制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含量均高于热风干燥处理,但热风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含量高于炒制干燥处理。[结论]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无论外观还是成分含量效果均最佳,晒干和阴干效果最差,但冷冻干燥成本高、耗时长,因此建议采用真空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沙棘鲜叶为原料,探讨微波杀青工艺,以杀青时间、投叶量、微波火力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水平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以沙棘叶微波杀青后POD相对酶活、茶多酚含量及黄酮溶出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沙棘叶茶微波杀青工艺参数为:投叶量为40 g,杀青时间为90 s,微波(功率1 200 W)火力为60%时微波杀青效果最佳,此时POD相对酶活为1.690%,茶多酚含量为16.981%,黄酮溶出量为2.340 mg/g。  相似文献   

11.
将电磁微波共轭杀青工艺应用于乌龙茶杀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电磁杀青滚筒温度、转速以及微波磁控管开启个数、微波杀青带速等因素对乌龙茶杀青叶理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微波共轭杀青较佳工艺参数为:高温滚筒杀青温度310℃,滚筒转速为10 r·min-1,低温滚筒温度150℃,配套微波杀青,微波电磁管开启6个,输送带带速为0.14 m·s-1,且共轭杀青最佳含水率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超声提取法提取,分别对绞股蓝鲜叶杀青时间、杀青强度、烘干时间、烘干强度对其总皂甙提取率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失水量与皂甙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皂甙提取率:杀青样>烘干样>鲜叶样>风干样;失水量与皂甙含量之间无规律;高强度杀青4 m in皂甙得率最高,其次是80℃烘干5h得率也较高;随杀青强度减弱、杀青时间减少、烘干温度降低、烘干时间减少皂甙得率逐步减少;高温微波干燥和低温可作为保存皂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安1号新品系的加工特性,提高其加工新安江白茶的品质,促进地方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方法]对不同晒青、摊放、杀青和干燥处理条件下新安1号新品系制作的新安江白茶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日晒15~30 min能够明显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摊放4~8h,茶叶香气和滋味品质好于热风快速萎调和摊放20h;微波杀青和滚筒杀青所得干茶色泽、汤色、香气和滋味均好于理条杀青;烘干所得茶样干茶色泽、汤色、香气和滋味均优于炒干.[结论]日晒15 ~ 30 min,摊放4~8h,210℃滚筒杀青或功率800 W微波杀青,160℃理条做型,70℃烘干,有利于该品系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茶叶加工过程中现代杀青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而为贵州扁形茶加工提供参考,促进贵州茶产业的优质化发展,设计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微波杀青3种杀青方式,以杀青前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和样品茶感官审评结果为判断依据,对比3种杀青方式对贵州扁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筒+微波杀青效果较好,茶样感官品质优于滚筒杀青和微波杀青处理,微波杀青的样品在外形形状上明显优于滚筒杀青和滚筒+微波杀青处理。  相似文献   

15.
将采摘的新鲜桑芽、桑树片叶采用微波加热、蒸气加热、开水煮和直接烘干的方法进行桑叶(芽)杀青处理,分析其成品桑叶(芽)茶的硒含量。结果表明:强桑一号桑品种桑叶茶硒的含量0.168 1~0.369 0 mg·kg~(-1),农桑14号桑品种桑叶茶硒的含量0.234 4~0.531 3 mg·kg~(-1);使用片叶制作的桑叶茶硒含量极显著高于桑芽制作的桑芽茶;桑叶(芽)茶制作时杀青工艺影响硒的含量。综合认为,使用片叶制作的桑叶茶硒含量高,同时桑树片叶量大又比较好采摘;桑叶茶杀青优先采用蒸汽、烘干、微波方法,避免使用开水煮的杀青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桂香22号茶树为原料,通过感官品质审评和理化成分检测分析探究桂香22号茶树品种制作抹茶最适宜的杀青及干燥工艺组合方式。结果表明,桂香22号茶树制作抹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蒸汽杀青+微波干燥。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茶树花资源,以不同杀青方式(未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滚筒杀青)加工白茶花,进行感官审评、理化分析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对白茶花的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白茶花以未杀青的感官品质最佳,其次为微波杀青和蒸汽杀青;以微波杀青更有利于内含成分的保留,且微波杀青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可见以微波杀青更有利于白茶花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探索卷曲形绿茶机制加工工艺,筛选得到其机制加工工艺最佳流程为:鲜叶—摊放—滚筒杀青—揉捻—烘干做形提毫。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薄荷挥发油萃取的浸泡时间、溶剂用量、微波处理时间和烘干温度4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挥发油萃取率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浸泡时间烘干温度溶剂用量微波处理时间。薄荷挥发油萃取最佳组合为A3B3C2D1,即浸泡时间5h、溶剂用量600mL、微波处理时间40s、烘干温度30℃。该组合挥发油萃取率为2.23%。  相似文献   

20.
绿茶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以秋茶和春茶为原料,通过改变杀青机的微波辐射功率和转速,并辅助远红外照射的方法,探索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处理,对秋茶、春茶鲜叶杀青效果及干茶品质的影响。秋茶试验表明,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时,在高微波辐射强度,高转速情况下,杀青效果较好,杀青效果较好的杀青叶含水量在61%左右。春荼试验表明,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时,在低微波辐射强度、低转速情况下,杀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