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自然降雨经济效果的关键,是用好自然降雨,使其充分发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这是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类型地区,当前农业增产的战略性问题。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类型,也叫大陆型或欧亚大陆草原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面积较小。我国绝大多数干旱地区都属于这种类型。其降雨量,下限通常规定在250毫米年雨量的等雨量线上,其上限规定在450—550毫米之间,个别地区也有高达600毫  相似文献   

2.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在云南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干旱进行监测,有助于各级政府及时了解旱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旱、抗旱措施,促进水利设施建设与合理布局,确保农业生产发展与粮食安全。该文采用MODIS多时相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遥感影像产品,分析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特征空间,应用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对云南省2009年9月-2010年3月干旱的时间、空间特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云南省旱情随时间有所波动,但整体旱情呈发展趋势;监测期内云南省旱情分布较广,受灾面积超过70%,仅西北角小片地区受干旱影响较小,特旱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对干旱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监测结果可信,能够为防灾减灾相关部门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吉智 《土壤》1959,(9):1-4
土壤盐渍化乃是干旱地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土壤盐渍化,乃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限制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9.6%,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西亚和我国的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约占27.6%,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欧洲南部、西南亚以及我国北方等。干旱地区的特点是降雨量少,是发生水土流失灾害问题最多的地区。位于西亚的约旦是水资源不足的国家,年平均降雨量约100 mm。约旦水土保持方案的特点是有长期水土保持设想,实施水资源再利用计划,有效利用泥沙资源,治理与绿化同步进行。相比之下,我国有些干旱地区仍存在视水土流失危害而不顾,肆意掠取自然资源的现象,有些水土保持工程也只是为治理而治理。虽然多年治理成效显著,但总趋势是流失面积在减少而侵蚀强度在增加,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反省,否则,干旱贫穷的约旦将是我们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5.
新疆南疆干旱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其生态修复相比于其它省及地区的生态修复难度更高,在修复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虑生态修复方法的可行性,更要考虑到新疆南疆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只有选择适合的生态修复模式,才能提高南疆干旱区生态修复的效果。以现有的研究资料为基础,总结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原则,提出适合南疆干旱区生态修复的模式,通过研究希望总结新疆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基本经验,并使其成为推动干旱区生态修复工作进行更深的探讨契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国外近年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开发概况,初步整理了各国开发治理的措施与途径,并指出这类地区,仍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威胁。土地开发整治工程,就是从保护观点出发,开发利用这一自然特定地域,建设农业基地,控制生态恶化。文中还指出,随着世界农业发展进程,如何合理、有效、适度地进行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开发和建设,仍是当今急待解决的世界性课题。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开发整治,正面临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7.
菊春燕  刘志辉  周绪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174-176,180
应用分形理论,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吐鲁番市和鄯善县水系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从分维数上揭示了这两个研究区内水系空间分布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该地区水系网络结构简单的原因,及其流域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系现状进行了探讨,为分形理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荒山绿化一直是辽西地区林业发展中十分重视的工作,面对辽西常年干旱少雨、荒山荒地较多的实际情况,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在进行辽西干旱地区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工作中,必须合理分析"大陆性季风气候"对辽西天气状况造成的影响,然后科学运用抗旱保水造林技术,以提升辽西干旱地区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创刊于1983年,是国内旱农领域创办最早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期刊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本刊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介绍国外有关旱农最新研究进展。以旱作农业为重点,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应  相似文献   

10.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创刊于1983年,是国内旱农领域创办最早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期刊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本刊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介绍国外有关旱农最新研究进展。以旱作农业为重点,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应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年降水量偏少 ,干旱时常威胁着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因此 ,有必要研究预测干旱地区的干旱周期 ,把握降水波动性 ,充分利用天气条件 ,安排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应用“GM模型”对辽西地区年降水量波动周期进行预测分析。辽西地区在 2 0 0 6年以前的年降水量比较平稳 ,年降水变率 <30 % ,比较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近期旱灾将发生在 2 0 0 6~ 2 0 0 8年前后。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一种作用或数种作用结合导致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其中包括:①风蚀和水蚀所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或经济特性的退化;③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是指年降雪量与潜在蒸发散量之比在0.05~0.65之间的地区,不包括极区与亚极区。世界荒漠化现状及趋势荒漠化是全球…  相似文献   

13.
黔中因其地形地貌特殊,干旱情势复杂,研究其干旱特征以及传播过程,能有效预防干旱延续,为该区域干旱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黔中地区1970—2016年的降水以及径流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与标准化径流指数(SSI),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该地区气象水文干旱的演变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的SPI与SSI具有不同的时间振荡频率。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干湿交替频繁,而较长的时间尺度可以检测连续的干旱与潮湿时期。(2)近47年来,黔中地区干旱化态势增强,干旱发生的频率上升,重度干旱以及极端干旱频率增加明显。(3)该地区气象与水文干旱在不同年代际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气象干旱主要发生在黔中南部、中部和西部等地区。20世纪水文干旱化态势最明显的地区主要在黔中中部,而21世纪最明显的干旱化地区则在黔中西北部。(4)SSI—SPI相关性显著,不同时间相关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并且它们的响应关系呈季节变化,其相关系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这与黔中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地貌特征有关。综上,黔中地区气象水文干旱日趋严重,极端干旱频发,气象干旱加剧了水文干旱旱情,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选用RDI指数对辽宁西部区域的干旱进行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RDI干旱指数在辽宁西部地区干旱评价结果和实际干旱情况较为吻合,可用于辽西地区干旱评价。研究区域各气象站点年发生干旱的总频率为23.77%~35.80%,严重干旱均在夏季较易发生。区域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受降水分布影响,RDI干旱指数空间上呈现南小北大的趋势,即南部发生干旱的频率大于北部区域。研究成果对于区域干旱时空评价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的内在规律,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指标体系构建、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探究了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2010—2017年,云南省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处于初级耦合协调状态。(2)2010年,唯一的基本协调类型分布在滇中地区的昆明市; 中度协调类型零星分布; 轻度失调类型独占滇西北地区的迪庆州; 初级协调类型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3)2015年较2010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滇西北地区成对出现轻度失调类型; 滇中和滇南地区集中分布中度协调类型。(4)2017年较2015年有了新的变化。滇西地区的临沧市首次出现中度协调类型; 滇东地区不再有中度协调类型的分布; 滇东、滇西和滇西南地区集中分布着初级协调类型。其形成机理为:(1)GDP影响着城市化水平。(2)城市化水平和水资源系统共同决定着云南省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3)GDP和水资源系统指数的区域差异导致了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综上,云南省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演变,存在着3个方面的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农作物生育期期间对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进行干旱的识别和量化,进行干旱危险性分析,为该地区农作物防旱减灾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5—2014年5—8月旬气象站数据和MODIS的NDVI 10d合成产品,采用空间植被干旱指数(SVDI)研究典型年吉林省中西部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农业干旱减产及粮食产量分析其适用性,进一步利用逐旬SVDI概率密度分布计算旬时间尺度的干旱危险性及月时间尺度的干旱危险性分布。[结果](1)与VCI指数相比,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农业干旱减产和产量波动与SVDI呈现出更高的相关系数;(2)2005—2014年吉林省中西部重旱面积波动较为明显,重旱区域呈现出向中部和西南部地区转移的趋势;(3)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内5月上旬、下旬,6和8月下旬干旱发生概率较高;8月上旬和6月下旬干旱危险性较大;通榆县5—8月间干旱危险性较高。[结论]利用SVDI指数进行干旱的识别和量化是可行的,且在吉林省中西部作物生育期不同阶段干旱有明显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四川省159个站点1960-2010年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资料和水稻生育期资料,分别将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分析四川省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不同气候干旱等级发生概率,构建水稻气候干旱灾害风险模型,评估四川省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以及全生育期的气候干旱风险。结果表明,四川省水稻气候干旱风险较高的生育期主要是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得到的风险区划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其风险分布趋势相近。从水稻全生育期看,风险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四川西北部部分地区,川南地区发生干旱的概率较小。研究结果有利于降低干旱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为水稻干旱评估和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的辽宁省玉米干旱风险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减轻旱灾对辽宁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46 a气象数据和气象站点所在县玉米产量、种植面积的分析,用实际干旱发生频率、农业气象干旱发生频率、玉米生产相对暴露率和单产水平等4个因素构建了辽宁地区玉米干旱风险指数,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对辽宁地区玉米干旱进行了风险分析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辽宁省有30%的站点处于玉米干旱较高或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辽西山地丘陵和辽南沿海地区;玉米干旱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辽西走廊和辽中平原及渤海湾附近地区;玉米干旱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辽东山地丘陵地带。经检验50%以上站点的干旱风险指数与玉米相对气象产量显著相关。所构建的辽宁地区玉米干旱风险指数能客观地反应干旱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该研究为玉米避灾和减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演变规律及其供需状况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 1 994~ 2 0 0 0年的水文资料和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成果 ,运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其近 5 0年来的演变规律 ,定量说明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与水资源分布的一致性关系。评价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平衡状况 ,为该地区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以及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渗水地膜利用旱地小雨量资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经过对半干旱地区降水分布规律的调查和农田生产的实践发现,天然降水中〈10mm/次的发生频率占到70%左右,这部分水极易被蒸发掉,多为无效降水,为了提高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以小雨量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降水资源利用率,我们研制出了渗水地膜(专利号97115761.8)在山西省1997年大旱发生年进行的多点试验示范证明,渗水地膜覆盖可以起到渗水,保水,增温,调温和微通气等多种功能,显著地提高小雨量资源利用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