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东部草原煤矿区土壤贫瘠、生物种群单一以及植物抗逆性差等问题,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施氮(0mg/kg、100 mg/kg)与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0 g/kg、50 g/kg)协同对玉米生长状况、抗逆性和根际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单接种AM真菌、联合施氮和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玉米干质量23%~62%,全株氮吸收量77%~538%,磷吸收量39%~191%,钾吸收量42%~135%。其中,施氮+接种AM真菌处理效果最好。同时,3个处理也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增强了其抗逆性。其中施氮+接种AM真菌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相对电导率最低,单施氮处理的脯氨酸含量最低。同一施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显著降低土壤pH值,却显著增加了土壤电导率、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总球囊霉素(T-GRSP)含量和易提取球囊霉素(EE-GRSP)含量。与单接AM真菌处理相比,施氮+接种AM真菌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电导率、速效钾含量和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综合来说,氮肥与AM真菌协同处理有利于促进菌根效应的发挥,促进玉米生长,有效改善土壤肥力,这为菌根肥料应用于东部矿区以进行微生物复垦和生态恢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重金属污染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玉米生长、光合生理、养分与镉铅含量的影响,以云南会泽、兰坪铅锌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为供试土壤,玉米为宿主植物,设置接种和不接种AMF处理,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AMF显著增加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蛋白(EE-GRSP)与总球囊霉素相关蛋白(T-GRSP)的含量;降低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降幅为34.6%~79.5%;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增幅为30.9%~206%。接种AMF显著增加玉米植株氮磷养分含量,增幅为17.6%~38.5%;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植株生物量;降低植株镉铅含量,降幅达30.0%~68.7%。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T-GRSP与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EE-GRSP、T-GRSP与有效态铅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玉米植株镉、铅含量与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根系氮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植株磷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接种AMF增加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含量,降低污染土壤镉、铅生物有效性,减少玉米植株镉、铅的含量;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改善玉米矿质营养和光合生理,提高玉米植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重金属胁迫下生物炭和AM真菌的协同效应,研究了煤矿区污染情况下施用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对玉米重金属As含量和土壤有效态A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均能够降低玉米重金属As含量,也能够降低土壤有效态As含量。而施用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结合对降低玉米重金属As含量和土壤有效态As含量效果最佳。施用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复合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玉米地上部、根系和土壤有效态As含量74.47%、56.07%、74.22%。该结果可为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联合用于玉米安全生产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不同AM真菌处理对桔梗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真菌对桔梗幼苗的株高、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接种摩西球囊霉处理较不接种AM真菌处理株高提高8.66%;接种混合AM真菌对桔梗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影响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20.40%、23.32%和26.90%,接种地表球囊霉处理地下部分生长旺盛,较对照提高26.35%。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模式和土壤含水量对温室青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温室春夏茬青椒的适宜覆膜模式及灌溉量,以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灌水变量,在滴灌条件下研究覆膜与不覆膜2种栽培模式对青椒长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一栽培模式下,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青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有机酸含量达到最大值,而VC含量相对较高;在同一水分处理下,与不覆膜处理相比,覆膜处理的青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VC和有机酸含量高。因此,当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覆膜青椒的产量(46 426.20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22.59 kg/m3)最高,青椒的品质也较其他处理有所提高。综合考虑,温室覆膜条件下,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对青椒生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接种AM真菌(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提升状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单一接种AM真菌与解磷细菌以及同时接种AM真菌和解磷细菌不同浓度对复垦土壤磷素形态和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基肥处理的复垦土壤相比,3种施用菌群处理的复垦土壤中油菜产量、有效磷含量都表现出显著性提升,其中,同时接种AM真菌和解磷细菌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单施基肥相比,油菜产量、有效磷含量分别提升了6.14%~38.9%,26.61%~70.16%,且均在中浓度时表现出最好的提升效果。3种施用菌群处理的复垦土壤中全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中浓度时表现出最好的提升效果,但3种不同菌群的处理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性。3种施用菌群处理的复垦土壤中Hedley无机磷形态含量表现为同时接种中浓度的AM真菌和解磷细菌的处理效果最好,在中浓度时,H2O-Pi,Na OH-Pi含量比单一接种AM真菌和解磷细菌分别提升了1.89%~12.58%,1.74%~6.95%,而Na HCO3-Pi含量在3种不同菌群处理下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中浓度时,残渣态-P,HCl-Pi含量比单一接种AM真菌和解磷细菌分别降低了15.80%~26.09%,5.68%~7.16%;与单施用基肥处理的复垦土壤相比,同时接种AM真菌和解磷细菌处理的复垦土壤中H2O-Pi,Na HCO3-Pi,Na OH-Pi含量分别提升了9.93%~22.66%,11.39%~14.86%,47.53%~63.54%;残渣态-P,HCl-Pi含量分别降低了15.61%~21.02%,26.68%~32.89%。在此试验中同时接种适量浓度的AM真菌和解磷细菌对复垦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油菜产量的提高效果是最好的。研究结果可为复垦土壤中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蚯蚓粪基质中添加菌根真菌和混合矿物对西瓜苗期生长的影响,于2018年10—11月在中国农业大学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接种灭菌菌根真菌)、AM(接种菌根真菌)、KW(添加混合矿物并接种灭菌菌根真菌)、AM+KW(添加混合矿物并接种菌根真菌),42 d后采样测定基质养分含量、西瓜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生长指标。结果显示:在蚯蚓粪中添加混合矿物可以将基质容重降低42.18%,并显著提高基质的全氮、速效磷的含量(P0.05),进而促进西瓜幼苗地下部的养分吸收,其中对Ca、Fe以及Mg的吸收量分别增加了60.97%、21.21%以及84.52%。同时接种菌根真菌和添加混合矿物可以显著增加西瓜幼苗的赤霉素含量(P0.05),进而显著提高西瓜幼苗的地下部鲜重和根长(P0.001)。综上所述,在蚯蚓粪中添加混合矿物及接种菌根真菌可以改善西瓜幼苗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最终促进西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于盆栽条件下试验了不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混合菌种(Glomus mosseae+Glomus intraradices)对桔梗(Platycodon grandi florum)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 folia)生长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60 d后,桔梗和薰衣草以接种混合菌种处理的侵染率最高,分别为38%和30%;供试AM真菌促进桔梗和薰衣草生长,接种混合菌种的桔梗和薰衣草地上鲜重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了61%和74%(P<0.05);接种处理的植株比对照花期提前、花量增大;接种处理还提高根系活力,其中,以混合菌种效果最佳,接种混合菌种的桔梗植株比对照提高153%;接种AM真菌提高了两种植物叶绿素总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论认为G.mosseae与G.intraradices组成的混合菌剂在桔梗和薰衣草生产栽培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AM真菌对草莓的接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草莓(Fragaria ananassa)菌根化育苗提供依据,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为接种剂,研究了在土壤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AM真菌对草莓生长、果实品质、植株和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后,草莓叶片个数、根长、株高有明显提高,并且地上部分干重在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分别提高了15.9%和2.77%;提早开花2~3 d,果实提前成熟4~5 d;果实的单果重和Vc含量明显提高,有机酸含量明显下降;组织中氮、磷含量均有提高;明显提高了土壤中碱解N、速效P的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土壤灭菌条件下,AM真菌对草莓的促生作用较非灭菌处理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赵金莉  胡士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25-19827,19918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2种磷素形态对黄瓜生长和丛枝菌根(AM)真菌接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磷的条件下,接种AM真菌时,黄瓜的生物量、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没有显著差异,但黄瓜叶片POD活性和磷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接种AM真菌的处理;施磷酸二氢钾时,接种AM真菌对黄瓜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黄瓜地上部磷含量显著提高,但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和保护系统没有显著差异;施用腐植酸钠时,接种AM真菌对黄瓜生物量、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黄瓜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没有接种AM真菌的处理。对接种AM真菌处理而言,在3种磷源处理下,植物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顺序为: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不施磷肥。不施磷肥下AM真菌的侵染率在0.05水平显著高于施用磷肥处理,且磷素形态对AM真菌的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AM真菌在土壤磷较低时有利于侵染黄瓜根系。  相似文献   

11.
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宿主植物,选用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G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 Gm)和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 Gla)3种丛枝菌根真菌(AMF),研究了接种AMF下土壤中AMF菌丝密度、球囊霉素含量与PAHs去除率的关系。35~75 d,接种Ge、Gm、Gla处理的土壤中菌丝密度、总球囊霉素含量、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大,与不接种对照相比,75 d时接种Ge、Gm、Gla处理的土壤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提高了48.58%、55.99%和50.23%,总球囊霉素含量则提高了38.75%、50.95%和46.12%。接种AMF促进了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随着时间(35~75 d)延长,接种Ge、Gm、Gla处理的土壤中菲去除率分别高达83.4%~92.7%、82.1%~93.8%、86.9%~93.4%,芘去除率达42.2%~63.5%、43.7%~69.2%、44.6%~66.4%。接种Ge、Gm和Gla处理土壤中AMF菌丝密度、总球囊霉素含量均与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接种AMF提高了土壤中AMF菌丝密度和总球囊霉素含量,并促进了土壤中PAHs的去除。研究结果为阐明丛枝菌根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规律及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煤炭的大规模地下开采不仅破坏了地表植物,而且对矿区土壤造成了严重影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矿区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在采煤沉陷区紫穗槐接种菌根真菌,系统地研究菌根对紫穗槐根系形态的发育,对土壤性状的改良以及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一年后,接菌紫穗槐根际土壤菌丝密度和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菌根植物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对照增加42%,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9%~11%;菌根植物的根系发育状况良好,接菌紫穗槐根长比对照高30%~40%,根尖数多10~20个,根际土壤总球囊霉素接菌植物比对照高0.2~0.6 mg/g。在采煤沉陷地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改善根际土壤的性状,有利于地表植被的恢复与稳定,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自然条件下菊花与AM真菌共生关系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于2010年7月-2011年6月,每月连续从河北省安国市药材种植基地采集菊花根围土样,分析AM真菌定殖情况以及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菊花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Ⅰ型菌根共生体,AM真菌定殖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夏、秋季显著高于冬季。总球囊霉素平均含量为1.95mg.g-1,与土壤有机C和N平均含量比为25.5%和15.4%,冬季含量显著高于夏、秋季。相关性分析表明,孢子密度和总定殖率与土壤有机C、速效P和碱解N极显著正相关;球囊霉素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有机C和碱解N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和碱解N对球囊霉素有直接作用,而pH通过有机C对球囊霉素起间接作用,说明球囊霉素是菊花根围土壤有机C和N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土壤因子对中药材丹参AM真菌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 年 7 月和 10 月分别从河北省安国市丹参根围 0~30 cm 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因子与 AM 真菌生态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丹参根系能与 AM 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平均总定殖率 68.22%,平均孢子密度 1 755.4 个·100 g-1土.土壤碱解 N 与丛枝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与孢子密度极显著负相关,与泡囊定殖率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 P 与孢子密度、泡囊和总定殖率极显著负相关,与菌丝定殖率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 C 与丛枝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土壤 pH 与菌丝和总定殖率显著正相关.土壤总球囊霉素(TG)为 2.32~4.89 mg·g-1,易提取球囊霉素(EEG)为 1.10~2.71 mg·g-1,二者分别与有机 C 极显著正相关.AM 真菌与土壤因子的高相关性,以及 AM 真菌和球囊霉素与土壤有机 C 的密切相关性,说明 AM 真菌定殖结构、孢子密度和球囊霉素可作为丹参形成共生体能力和土壤环境状况的检测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晋陕蒙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风化煤和砒砂岩添加对晋陕蒙矿区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在晋陕蒙矿区建立了沙黄土(L)、沙黄土+砒砂岩(LS)、沙黄土+风化煤(LW)和沙黄土+风化煤+砒砂岩(LSW)4种新构土体。4年后通过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分析了新构土壤的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沙黄土中添加砒砂岩和风化煤能够增加力稳性团聚体中<0.25 mm的含量,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粒径的平均质量直径与几何平均质量直径,减小土壤分形维数,分别达到0.843、0.751 mm和2.803。LSW具有最高的有机质含量(21.45 g·kg^-1)和水稳性团聚体数量(60.41%),团聚体破损率(30.85%)达到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晋陕蒙矿区排土场沙黄土中添加风化煤与砒砂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而单独添加风化煤后,虽然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但是却降低了土壤稳定性。研究阐明了添加风化煤和砒砂岩对矿区新构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对土壤质地恢复和水土保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一种重要的补益中草药。由于野生甘草面临过度采撷和资源耗竭,人工种植甘草规模日益扩大,发展低耗高效的甘草种植技术成为迫切需要。通过盆栽试验考查了不同沼液添加水平(沼液/去离子水体积比:10/0、9/1、5/5、1/9及0/10)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对甘草生长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M真菌能够对甘草根系形成良好侵染,菌根侵染率在25.0%~48.4%之间。AM真菌对甘草表现出显著促生作用,接种处理使植株生物量、磷浓度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71%~271%、64%~143%和98%~127%。施用沼液显著提高了植株磷浓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磷的同时,也增加了植物及土壤铬、铜和铅浓度。在沼液稀释比为10/0和9/1水平下,植物铬、铜和铅浓度超标,而接种AM真菌显著降低了植株重金属浓度至安全阈值以内。施用沼液同时接种AM真菌可在促进甘草生长的同时保障甘草品质,因而在甘草人工种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神东矿区塌陷区退化土壤为供试基质,以玉米为宿主植物,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对矿区退化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接种AMF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侵染率和生物量,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色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组玉米地上部分磷、氮、钙和根系部分磷、钾、钙含量显著增加;接种AMF后,玉米根际土壤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增加了36.2%和33%,且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由此可见,接种AMF促进了玉米对矿质养分的吸收,缓解了干旱造成的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矿区退化土壤改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塬不同覆膜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降解/非降解膜和白/黑色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渭北旱塬玉米地为研究对象,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非降解白膜、非降解黑膜、降解白膜、降解黑膜和不覆膜5种处理玉米收获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非降解膜处理土壤温度、含水量、全氮、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高于降解膜处理(P<0.05),在同是降解膜或非降解膜情况下,地膜颜色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影响较小,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取决于其是否可降解。非降解膜处理微生物PLFA总浓度较降解膜处理高29.5%(P<0.05),普通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PLFA浓度较降解膜处理分别高26.3%、29.7%、58.7%(P<0.05),脲酶、碱性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也高于降解膜处理(P<0.05),其中碱性蛋白酶高出幅度最大,为42.4%,脲酶最小,为11.4%,黑色膜处理真菌与细菌PLFA浓度比(F/B)较白色膜处理高20.6%(P<0.05),并且非降解黑膜处理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PLFA浓度比(G+/G-)较非降解白膜处理低27.5%(P<0.05),表明非降解膜在提升微生物与酶活性方面优于降解膜,相同材料的黑色膜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对土壤环境变化的缓冲能力方面较白色膜更有优势。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主要受土壤氮、磷、钾含量影响,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并非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关键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以非灭菌土(农田土∶沙=2∶1)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50%和25%条件下接种 AM真菌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菌根侵染率并降低了植株生物量.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接种 AM 真菌提高了丹参根系菌根侵染率...  相似文献   

20.
黄芩根围AM真菌分布与土壤碳氮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丛枝菌根(AM)真菌分布与土壤碳氮含量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于2010年6-10月每月分别从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种植基地、霍庄和常庄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种植地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黄芩根围AM真菌各结构定殖率、孢子密度、球囊霉素和土壤碳氮含量.结果表明:黄芩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