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ANSYS的浅层土壤温度场特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洋  谭峰  廉琦  韩国鑫  辛元明  张乃夫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102-104,127
通过分层安装温度传感器采集黑龙江省大庆市某地区的浅层土壤温度值,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地下1 m内土层进行相应的模拟分析,探究地下浅层土壤温度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土壤深度为70100 cm范围内的温度变化趋向比较相近,整年白天的地表最高温度在7月,最低在12月,3—5月、7—9月的地表温度变化趋向均高于地下浅层土壤温度,土温整体是呈地表向地下逐渐降落的趋向;整年黑天的最高地表温度在7月,最低在12月,4—5月、7月的地表温度变化趋向均大于地下浅层土壤温度,土温随深度的增加呈地表向地下逐渐增高-降低-增高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常用温度检测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生活中,温度测量日益重要。新型温度传感器不断涌现。通过对现代常用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的分析,便于在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日光温室内部不同高度和不同水平面位置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实验与分析,总结出日光温室在不同工况下的的温度分布情况,在植物生长区温度分布较均匀。建议在日光温室控制系统中,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可将一个温度传感器放在温室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倾斜地表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方法,考虑倾斜地表对隧道埋深的影响,建立了倾斜地表下隧道开挖模型和三维情况下单元体开挖计算模型.采用随机介质理论,推导出三维倾斜地表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例选取监测数据和计算数据对比验证,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最后针对地表倾斜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地表斜面倾角越大,地表不均匀沉降越明显.该倾斜地表沉降计算方法对隧道开挖地表沉降预测有一定的工程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依据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样本,提出了一种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辨识传感器逆模特征的校正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不需逆模型函数形式的先验知识,能够保证找到的极值解就是局最优解,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实例应用表明,其检测精度可达到0.1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非线性校正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晋西黄土区坡面糙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面糙率是研究地表径流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对坡面水文过程和土壤侵蚀过程模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野外实地冲刷水槽法,在测定不同地类地表糙率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表鲜草量、枯枝落叶量和地表硬度对地表糙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地表糙率与地表径流泥沙含量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地表糙率差异显著;地表糙率与鲜草量成线性关系;枯枝落叶对地表糙率的影响存在极值;地表糙率随土壤硬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成幂函数关系;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随地表糙率的增加而减小,二者成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覆膜对柠檬园地表蚂蚁群落的影响,于2016年4月和7月采用陷阱法对云南省瑞丽市覆膜种植和常规种植模式下3种类型柠檬园地表蚂蚁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柠檬园RG采集地表蚂蚁17种276头;柠檬园RH采集地表蚂蚁22种527头;柠檬园RI采集地表蚂蚁16种273头。3种类型柠檬园间地表蚂蚁相对多度和物种丰富度均有显著差异,柠檬园RH中地表蚂蚁的相对多度和物种丰富度均显著高于柠檬园RG和柠檬园RI。3种类型柠檬园间地表蚂蚁群落结构互不相似。覆膜降低了柠檬园地表蚂蚁群落的相对多度和物种丰富度,除草剂对柠檬园地表蚂蚁的相对多度和物种丰富度无影响,但可以改变地表蚂蚁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8.
针对温室大棚需严格监测温度的实际情况,在介绍了新型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内部结构和操作命令的基础上,建立了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的温室大棚温度检测系统,设计了温度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9.
揭示潍坊市地表温度变化规律及特征。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DPS7.05软件,利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将潍坊市1971~2015年逐月的地面0 cm温度及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云量和风速等相关气象要素为研究对象,建立年代际、年、季的数据序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潍坊市地表平均温度和地表平均最低温度的年序列呈现上升趋势,地表平均最低温度增温达极显著水平;地表平均最高温度显著下降,倾向率为-0.37℃/10 a;地表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年代变化均呈现"升—降—升"的趋势,21世纪10年代变化最为显著,对地表温度的增温贡献最大。(2)地表温度月变化均呈现单峰式曲线。(3)地表平均温度的年、季变化均未发生突变;地表平均最高温度的年、春季变化在1990年附近发生突变;地表平均最低温度近45年出现一次明显突变;地表温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性。(4)地表平均温度和地表平均最低温度与气温正相关最为显著,降水量对地表平均温度和地表平均最高温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利用微机、温度传感器电路、湿度传感器电路对果窖环境进行控制的工作原理和概念级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干旱地区因开发建设项目区而产生较为强烈的以风蚀为主水土流失风蚀特征,选取新疆卡拉贝利工程区作为研究地点,以原始地表和破坏地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沙仪和风速仪进行风沙的收集和风速的监测,利用土壤筛和天平进行风蚀物粒径分级测量,并利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得到了该地区近地表不同下垫面风蚀规律特征。研究表明:破坏地表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风蚀的可能性,反复碾压地表和弃土场是该地区破坏地表的主要风蚀源;该地区风沙主要集中在距地表高度30cm内,主要土壤风蚀粒径0~500μm;输沙量和风蚀物粒径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输沙量沿高度呈指数函数递减;下垫面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近地表土壤风蚀特征,破坏地表对输沙量的影响主要在近地表30cm内,反复碾压地表对风蚀物粒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距地表50cm内,弃土场对风蚀物粒径的影响则超过55cm。新疆卡拉贝利工程区不同下垫面地表在土壤可侵蚀性、土壤风沙流结构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ndsat ETM+影像的城市热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61-13963
采用Landsat ETM+影像数据,分别利用MODTRAN4和FLAASH对热红外波段和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进行大气校正,采用Valor的植被指数混合模型估算地表比辐射率,以普朗克公式推算地表温度,并以长沙市为研究区,分析了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以及NDVI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有着显著差异,城市地表温度与NDVI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地表温度深受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对维持地表能量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区的地表温度特征与非喀斯特区有所不同,已有研究未能有效控制经度、纬度、地形因子和空间尺度等因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对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的地表温度差异定量分析精度不够。基于近邻成对像元比较的方法,获取贵州西南紫云、望谟两县2000—2018年的地表温度,对比分析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地表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年尺度,喀斯特区地表温度高于非喀斯特区,差值为0.19℃,但两类地区的地表温度波动性无明显差异。在季节尺度,喀斯特区四季的地表温度均高于非喀斯特区,两者差异在夏、冬季节(0.12℃)略大于春季(0.10℃)和秋季节(0.11℃);两类地区的地表温度波动性在冬季最大,在夏季最小,但两者差异在四季均不明显。在月尺度,喀斯特区各月的地表温度均高于非喀斯特区,两者差异在8月最大,为0.24℃;在2月最小,为0.10℃;两类地区的地表温度波动性除在2月和11月存在明显差异外,在其他月份均无明显差异。以上研究结果降低了经度、纬度、地形因子和空间尺度对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地表温度差异的不确定影响,可为同类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产...  相似文献   

14.
地表发射率是表征地表辐射特性的重要参数,也是反演大气参数和地表其他参数的重要参量。微波地表发射率在卫星资料的同化和应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更是辐射传输模式卫星资料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提取了CRTM辐射传输模式中的微波地表发射率模式,对植被覆盖地表发射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地表、大气参数反演及卫星资料的同化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引入地理权重回归模型进行福州市土地利用与地表温度的空间关系模拟,从格网尺度上探讨城市土地利用对地表温度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林草地和水体是影响研究区地表温度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该3种地类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建设用地的增温作用以北部林区最强,中部建成区及耕地分布集中区域最弱;林草地和水体的降温作用均以建成区中心最强,向外逐渐减弱,在水域增加林草地或在林区增加水体则会使地表温度升高。由于地理权重回归模型是对土地利用与地表温度空间关系的局部拟合,可以体现不同土地利用对地表温度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与地表温度空间关系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收集了北京市西北郊玉米地块的夏季降水和地表径流水样,对样品中各形态的汞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的汞含量大于降水中汞的含量,用典型相关分析确定了地表径流中的汞来源及其影响因素。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与土壤接触后发生反应,可溶解土壤中的汞向水体中输送,地表径流的性质影响地表径流中汞的形态。估算出地表径流每年汞输出率约为18.24μg·m-2。  相似文献   

17.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呈“1增3减”、湿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覆盖有所减少、水体先减后增、裸地先增后减、人造地表持续增加等变化特征。全省16个州(市)人造地表扩占耕地并非主导,多数州(市)的林、草、灌地表覆盖面积有所减少,人造地表扩占林草灌是首要矛盾。承载自然保护地的5种主要地表覆盖减少,提出监测地表覆盖变化以维护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建设稳定性,以省级地表覆盖的视角研发省级荒野地图作为规划底数底图,识别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金大智  李刚  王根  朱文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87-22189
针对地表温度和地表发射率的不确定性,提出选取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波长在11~12μm的窗区通道,通过一维变分调整地表温度,并研究地表温度调整后对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分析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一维变分对地表温度进行调整,能够减小位势高度场和风场与FNL资料的均方根误差,提出的利用一维变分调整地表温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采用接触式测针糙度仪量测法,分析了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对地表糙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mm/min雨强下,随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的增加,地表糙度变化呈增大的趋势;随土壤容重的增加,地表糙度的变化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且当土壤容重相同时,直线坡面和耙耱地坡面地表的糙度变化均高于人工锄耕和等高耕作坡面;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地表糙度的变化总体上也呈减小的趋势,且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时,直线坡面地表的糙度变化较其他处理高。并在此基础上,就上述因子相互作用对地表糙度变化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与地表的糙度变化呈负相关,而土壤孔隙度与地表糙度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农村野外变压器采用模拟温度传感器测温,利用有线传输优化远程监控存在的电路复杂、数据错误率高、传输距离有限以及风冷系统普遍不具备节能功能等不足,设计了以MSP430单片机和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为主要控制器件,以变压器油面温度和变压器负荷结合作为控制标准,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变压器的风冷系统实现了自动节能控制。利用GSM网络,将变压器的温度、风机及温度传感器等的运行情况以短信息的形式实时传送至管理员手机和监控中心上位机,实现了农村野外变压器温度的远程集中监控及自动节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使变压器温度在不同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利于延长变压器和风机的寿命和安全运行,方便农村野外变压器的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