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是当今污泥处理的主题,但污泥含水率过高问题制约着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太阳能干化技术、微波干化技术、热液干化技术等污泥干化技术,并对新型污泥干化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在茶树铁观音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干化污泥能有效促进茶芽生长,提高新梢密度、百芽重和茶叶产量。茶叶重金属的含量低于茶叶卫生标准(GB2762-2005)中规定的重金属含量限值,为推广生物干化污泥在茶树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探求温室太阳能和热泵技术在污泥干化领域的应用方法,设计一种新型温室太阳能污泥干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温室、翻泥机、辅助热源、通风系统、保温系统组成。在河南地区对系统的核心部件,扰流风机、翻泥机和热泵系统进行了热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扰流风机扰乱了温室内部的温度分布,使上部的热能向下部流动,温室底部温度提升了3~5 ℃;在本研究涉及的风速范围内,风速为2~6 m/s时对污泥干化起促进作用,6~8 m/s时,干化含水率减小缓慢,此时对污泥干化系统扰动较大。翻泥机翻泥的时间间隔与温室内热能相关,间隔为30~70 min范围内与干化含水率存在线性关系;在太阳能不足的冬季使用水源热泵系统较使用空气源热泵系统污泥干化含水率提高了11%,双系统较水源热泵系统提高了8%。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 000 m2的温室污泥干化系统,日均处理污泥约10 t。  相似文献   

4.
将干化剩余污泥和土壤按不同质量比例混合(干化剩余污泥添加比例分别为0,10%,25%,50%,75%和100%)后作为草坪基质进行马尼拉草坪盆栽试验,分析干化剩余污泥作基质对草坪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尼拉的生长势随基质中干化剩余污泥添加比例的提高而增强;马尼拉中Hg的含量与草坪基质的Hg含量存在较高相关性;各处理草坪基质的Cr,Cd和Hg含量随干化剩余污泥添加比例的提高而显著提高,但均未超过污泥园林绿化泥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对大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开展了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对大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作为基肥能有效促进大白菜的生长,提高株高、叶球直径和单株重量,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能够降低大白菜硝酸盐的含量,提高粗纤维、VC含量,从而提升大白菜的品质;大白菜重金属的含量在《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脱水污泥生物干化及产物农用性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泥的生物干化及产物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调理剂对生物干化堆体温度和产物含水率的影响,分析了干化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及干化产物生物稳定性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稻草为调理剂的堆体最高温度可达67℃,干化产物含水率可从73%降至52%,产物4日耗氧呼吸速率降至10mgO·2g-1DM,显示了较好的稳定性。生物干化过程中,蛋白质和腐殖质含量逐渐降低,而多糖含量比较稳定。生物干化后产物重金属含量有所提高,除Zn部分超标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出《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1984)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7.
王青叶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05-105,147
以河南省三门峡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干化污泥作为有机肥盆栽种植番茄,研究不同数量的污泥对番茄的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三门峡污泥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施用污泥能明显提高番茄产量,但施用过量产量反而下降。污泥的施用增加了番茄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泥高水分含量和存在重金属已成为影响我国污泥处置与资源化的重要"瓶颈"。生物沥浸技术被证实是一种即可以有效去除污泥重金属,同时显著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生物方法。本文较系统介绍了目前我国污泥深度脱水的几种方法及生物沥浸处理技术在污泥处理上的优势,生物沥浸法促进污泥深度脱水和重金属去除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00 t污泥的生物沥浸处理———高温发酵堆肥的实际工程为例,阐述该工艺的技术参数、污泥处理及其后续堆肥和土地利用的效果。连续2年多的生产性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经生物沥浸处理的污泥可不加任何絮凝剂能一步机械脱水到含水率60%以下,呈土黄色无臭的半干化饼状。且污泥干基有机质、热值和氮磷养分含量几乎不变,利于后续资源化(如土地利用、焚烧等),处理成本低廉,同时压滤水水质较好,可就近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污泥生物沥浸技术是一项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污泥干化芦苇床运行2年和自然稳定1年后的稳定化污泥为肥料,进行污泥农田肥效试验。试验分时期考察了大豆作物在不同污泥配比下的生长趋势,包括植株高度、果实产量及果实营养成分等。试验共设定6组,污泥和土壤的配比分别为1∶8.0,1∶5.0,1∶3.5,1∶2.6,1∶2.0及空白组。每组设10个平行样,共60株。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株高与污泥浓度呈正相关,大豆产量及果实营养成分也与污泥浓度有关,适当的污泥浓度可以促进大豆增产并增加其营养成分含量,但污泥浓度超过一定限度以后,产量及营养成分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施用污泥对小青菜产量及重金属镉、铬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方式,以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新乡、开封、许昌、郑州四地污水处理厂的干化污泥作为有机肥种植小青菜,研究在连续4季分别施入不同来源和数量的污泥后小青菜的产量变化及重金属Cd、Cr在小青菜中的积累情况,并对采收的小青菜进行农产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施用污泥能提高小青菜产量,但长期大量施用污泥增加小青菜硝酸盐和Cd、Cr的含量,威胁食品安全。因此,研究制定科学的污泥施用限量,严格控制污泥土地利用的年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干污泥返料量对污泥堆肥氮素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条垛式堆肥法,对污泥堆肥温度及氮素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堆体中添加不同量成品腐熟干污泥能够使堆体快速升温并在高温期维持较长时间,所有添加干污泥的处理均能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1987)>要求.添加30%~40%干污泥的处理能够很好地控制氮素以铵态氮形式累积和损失,并且硝态氮损失也较少,堆肥结束后全氮损失量分别为12.26%和9.86%.经过50 d的污泥堆肥化处理,物料由原来的深黑色变为灰黑色腐殖质状,疏松,臭味消失,基本达到腐熟.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新龙达石井猪场每天排放COD值10000mg/L以上的有机废水约60m^3,污水处理设计采用A^2/O-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组合方法,原污水经过固液分离、调解池、初沉池、厌氧消化池、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药剂混合池、斜板沉淀池、砂滤池、pH调解池、排放池,污泥通过干化场得到干化。系统正常运行后处理水可以达到GB8978-1996中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13.
污泥处理(sludge treatment)是指对污泥进行浓缩、调质、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加工过程。污泥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环保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一工作正是对技术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好的污泥处理能够彻底消除细菌滋生、污染、资源破坏等一系列现象,而技术上的缺失、粗暴的处理方式反而会加重环境的负担,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C反应器的污泥颗粒化规律化。[方法]研究了容积负荷、酸化率、选择压、无机离子、停留时间、pH值、碱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对污泥颗粒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试验用普通厌氧消化污泥启动,通过不断增加反应器的容积负荷,缩小停留时间,经122d运行,形成粒径为0.5~1.5mm的形状不规则颗粒污泥,反应器容积负荷达到14kgCOD/m3.d,产气量78L/d,COD去除率达85%以上。[结论]较高的有机负荷及其产生的较高的水力剪切力和Ca2+有利于形成密实的颗粒污泥;工艺流程中的酸化池和循环罐有利于形成甲烷活性强的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5.
何东  蒲贵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45-13346,13390
鉴于非生物方法处理城市污泥重金属存在成本高、污染大等缺点,重点探讨了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及微生物治理(厌氧、好氧、生物淋滤)、动物处理和植物富集等生物技术去除重金属的机理。提出以生物治理为主,非生物处理为辅的工艺是今后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畜禽养殖氨排放特征及减排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畜禽生产-污染防治大协同、污水-废气-固废处理小协同目标,开展各畜禽养殖模式氨排放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相同清粪方式下,机械通风封闭化圈舍氨排放速率要小于自然通风开放式圈舍,相同通风方式下,圈舍氨排放速率表现为水冲粪 < 干清粪 < 垫草垫料 < 水泡粪,各畜种肥水储存模式氨排放最大;通过养殖模式与减排技术的政策、规范协调性分析,发现圈舍封闭化+机械通风、堆肥发酵、厌氧发酵等养殖模式,低蛋白日粮、排风口处理、覆盖、密闭堆肥+废气处理、粪肥机械深施等控氨技术可作为畜牧业氨减排的方向。明确了氨减排模式与技术的对应关系,构建了模式替代和技术减排相耦合的畜禽氨减排体系,提出了制定大气氨环境质量标准、畜禽养殖氨排放标准及配套的氨监测技术规范、畜禽养殖场氨减排核算技术规范及配套的氨减排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等配套落地政策建议,为顺利推动畜禽氨减排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三种污水污泥对两种地被植物和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施用量下的干化污泥、消化污泥和堆沤污泥,对结缕草和葱兰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供试污泥对促进2种地被植物生长的作用明显.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结缕草和葱兰的主要生理指标在施用量0~3kg/m~2范围内均有显著增加,但是结缕草的叶绿素含量在施用量1~3 kg/m~2范围内增幅呈减小的趋势.3种污泥之间,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大小顺序为:堆沤污泥,消化污泥,干化污泥.从施用污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的角度看,供试污泥在园林地被植物上短期施用的最高用量可为3kg/m~2.
Abstract:
In a field experiment, two ground cover plants (Zoysia japonica Steud and Zephyranthes candida Herb) were supplied with air-dry sludge, digested sludge and composted sludge, which were processed by draft sewage sludge as material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applied sludge on th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plan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sludges tested could improve th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ound cover plants. In the range of 0-3 kg/m~2 , the main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two pla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pplication rate of the sludge. However,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of Zoysia japonica Steud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sludge application within the rate range of 1-3 kg/m~2. The growth-promoting effect of the sludges was in the order of composted sludge > digested sludge > air-dry sludge. When the effect of sludge application on soil heavy metals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 maximum rate of sludge of 3 kg/m~2 is recommended for short-term application to landscape cover pla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聚合氯化铝(PAC)对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方法]以青岛市某污水处理厂预浓缩池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污泥连续中温厌氧消化试验,研究了投加PAC对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考察了不同PAC投加量下,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pH、沼气产量、组分、热值以及沼气中H2S含量等参数.[结果]投加PAC对污泥厌氧消化有消极影响,投加浓度越大,消化罐pH越低,消化产沼气量越低,沼气中CH4含量越低,CO2略高,热值也越低.当PAC投加浓度为150 mg/L时,消化罐内平均pH为6.93,累计产气量为空白罐的62.72%,所产沼气中CH4含量比空白罐低6.25%,CO2含量高17.21%,H2含量高4.65%.投加PAC对消化系统中H2S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在利用厌氧消化法处理污泥时,混凝工艺中混凝剂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啤酒糟作为调理剂,与贮存污泥混合进行生物干化,研究了生物干化过程中温度及水分的变化情况,细菌群落结构(门及属水平)和真菌群落结构(门及属水平)的演替规律,以及优势菌与水分及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生物干化过程中堆体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最终降至室温,在高温期时温度最高可达62.5℃;含水率逐渐下降,由最初的71.22%降至最终的54.12%;微生物群落结构处在动态变化中,在整个生物干化过程中门水平的优势细菌为Firmicutes、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和Chloroflexi,在属水平的优势细菌为Ureibacillus和Bacillus;门水平的优势真菌为Ascomycota,属水平高温期的优势真菌为Pichia;微生物群落活性与水分及温度变化密切相关,且Bacillus、Ureibacillus和Pichia等嗜热菌对水分去除及物料升温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污泥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工艺,在整个堆肥周期采用固定翻堆频率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翻堆策略对堆肥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翻堆策略对堆体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翻堆作业可以显著降低堆体温度,加快降温期的降温速度。高温后期开始翻堆(处理3)可提高堆体达到的最高温度及整个堆肥周期的温度,同时更有利于堆肥物料的脱水干化、提高挥发性固体降解率,但会增大氮素损失量;不同翻堆策略对物料pH值和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3个处理均可实现物料的腐熟和无害化。为了保证污泥的脱水干化效果,建议采用处理3的翻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