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贮玉米为草食家畜最主要的饲草料来源之一,因其品种、株型及种植生态区域不同,适宜栽培密度也不同。为筛选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在武威地区的合理种植密度,对引进的青贮玉米品种雅玉26号、五谷8818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雅玉26号、五谷8818均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植株田间长势整齐、抗倒伏,折合鲜生物、干生物产量均最高,分别为82 600.5、75 883.5 kg/hm2和30 060.0、28 369.5 kg/hm2。说明青贮玉米雅玉26号、五谷8818在武威地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的玉米品种,2016年5—10月,在云南省新平县漠沙镇胜利村开展了8个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胜玉10号667 m~2产量达663.4 kg,比对照宣黄单5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抗逆性表现较好,可以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靖单12、北玉0913、安特8000、云瑞89、雅玉78在该地区使用,应当使穗期错过雨量较多的月份;雅玉891茎腐病和穗腐病发病率高,不适合在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烤烟栽培过程中,烤烟品种对烤烟个体性状有着重要影响,决定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现有品种资源表现出一定的退化现象,需选育新品种以适应烤烟生产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在黔东南黄平县开展烤烟品种6028示范试验,以NC102为对照,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该品种在黔东南黄平地区的推广配套栽培措施。结果表明,该品种的田间抗病性、经济性状优于对照,可在黄平县先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研究比较了甘肃引黄灌区主栽玉米品种沈单16号与引进的10个玉米品种对盐碱地适应性。结果表明,与沈单16比较,敦玉2号增产最为明显,KWS 2564、甘鑫吉祥1号的增产不明显,其他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从籽粒变异系数分析,变异系数高的品种受盐分胁迫后的适应性较差。种植敦玉2号土层的离子含量较其他品种的低,种植KWS 2564、甘鑫吉祥1号的土层离子含量也较低。敦玉2号无论是在耐盐碱以及稳产方面均有优势,可作为耐盐碱玉米品种在当地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我国2个杂交玉米品种在坦桑尼亚的产量表现及抗逆性,中坦双方专家于2017年1—6月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开展联合生产性试验,以当地主推品种STUKA、SITUKAM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新中玉801、Q玉7号均表现出产量高、抗性优等特性,杂种优势强,增产幅度为22.4%~52.2%,适宜在坦桑尼亚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宜在高海拔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对引进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星619折合产量最高,为10 838.07 kg/hm2,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增产52.80%;五谷703折合产量为10 392.99 kg/hm2,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增产46.53%。这2个品种在当地均能正常成熟,经济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旱作区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TW72和金穗306生育期适中,也有较好的丰产性,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分别增产30.91%、24.97%,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搭配品种在高海拔旱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玉米产量的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作物品种表现的分析缺少对空间和时间因素的考虑,难以揭示环境效应、互作效应的空间规律,更不能将品种在测试点的表现外推到目标推广环境。因此,该文结合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公司在黄淮海夏播和东华北春播玉米区的多年多点品种测试数据,以产量为例,提出了一种品种-环境互作效应的空间分析方法。首先,计算和确定了环境效应值、互作效应值的空间渲染分级标准;结合地理数据和玉米种植区划分区结果,利用空间可视化技术初步探究玉米种植环境效应、品种基因-环境互作效应的空间分析方法和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分析品种表现的环境效应和互作效应的空间规律,一区(夏播中晚熟区)环境效应普遍为负,即胁迫较重;二区(春播中熟区)环境效应普遍为正,环境胁迫轻。互作效应的正负反映品种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其年际和空间波动大小则反映品种的稳定性。生态区一区稳定性:农华101郑单958先玉335,适应性:郑单958农华101先玉335。生态区二区稳定性:郑单958农华101先玉335,适应性:农华101郑单958先玉335。该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玉米品种互作效应的空间分析方法和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探究,可为进一步建立作物表现的空间模型提供依据,也可提高品种评价和推广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8.
Cd是农田土壤主要的污染物质之一。本研究以1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对Cd富集的差异及Cd对玉米品种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生物干重和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玉米品种的茎叶和籽粒Cd含量差异显著(p0.05),差异表现为茎叶籽粒,根据GB13078-2001饲料卫生Cd中的限量标准(≤0.05 mg·kg~(-1)),茎叶Cd含量超标率为7.69%,而根据GB2762-2012食品卫生Cd中的标准(≤0.1mg·kg~(-1)),籽粒中Cd的含量全部达标;不同玉米品种植株富集能力和籽粒转运能力差异显著(p0.05),从茎叶到籽粒富集Cd的能力较弱。筛选出的玉米品种先玉335、登海669可在湖南省中、低度土壤Cd污染地区推广种植,品种登海605、纪元101、湘农玉13可供作物修复方面的品种研究。  相似文献   

9.
秸秆深翻还田显著影响土壤性状,但作为玉米秸秆还田的重要方式之一,秸秆深翻还田是否影响玉米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东部湿润冷凉地区秸秆深翻还田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鸿福玉1号,德美亚1号,先达101和先玉1219)苗期地上部和根系性状,包括玉米幼苗的株高、根系数量、绿叶面积、叶片SPAD值以及干物质质量等。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秸秆深翻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深翻还田条件下4个供试玉米品种幼苗的株高、先达101和先玉1219地上部干物重以及德美亚1号的根系数量均显著增加。而4个品种玉米叶片的绿叶面积和SPAD值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贵州省鲜食(糯)玉米新杂交种的选育和推广,筛选出适宜黔中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选择筑糯63208等12个品种开展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筑糯63208、筑甜糯J208HT10和筑糯XZ819三个玉米品种的产量高,病虫害抗性较好,抗倒伏能力强,感官品质及蒸煮品质综合评分均在85分以上,适宜在黔中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前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玉米籽粒机收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人们对玉米品种的选择也趋向于耐密植、抗倒伏和籽粒脱水快等优良性状。为了筛选出陇东旱塬区适宜的籽粒机收玉米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进的17个玉米品种表型性状和籽粒机收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和恒5266产量高,但是机收表现不理想;迪卡159、先丰9号、先玉1483、五谷737和新农育6003等5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可以作为陇东旱塬区籽粒机收玉米品种贮备品种加以推广,尤其是五谷737产量高、抗性好、机收表现好,宜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在清水县旱作农业区对引进的13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3个玉米新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其中以金科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 10 969.7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6.77%;宝单918次之,折合产量为10 909.1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6.13%;伟隆105、中种8号、巡天1102、高玉811折合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4.84%、14.19%、 12.90%、10.32%。这6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抗病、抗逆性强、丰产及适应性好,建议在清水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在重庆市铜梁区对基于氮肥减施20%试验条件下的36个玉米新品种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间比法比较其产量,并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评判机收综合适应性,旨在筛选适宜西南地区种植的机收类型玉米新品种,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步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29个品种增产,增产率1.98%~64.94%,7个品种减产,减产率4.23%~24.48%;机收综合适应性表现较好的品种分别为雅玉6188、真玉2369、渝单8075、黔543、正昊玉201及湘荟玉1号,不仅产量较高,且抗倒性、穗位整齐度、机收质量均较好。认为在重庆独特丘陵地貌及气候特点区域,宜机收玉米品种不仅需要产量较高,还需具有抗倒力强、籽粒含水率较低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烤烟栽培过程中,烤烟品种自身遗传因素对烤烟个体性状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了烟叶的产量。基于此,对烤烟品种贵烟9号开展栽培试验对农艺性状、抗病性及经济性状、栽培技术及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该品种在黔东南地区的推广配套栽培措施,以期为实现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天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筛选适宜在天水旱作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2021年对从当地收集的27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7个参试玉米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以优迪919折合产量最高,为13 014.29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1.08%;玉源7879次之,折合产量为12 995.24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0.92%;翔玉218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12 941.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0.46%;登海182、德单1403、龙博士7号、翔玉329、登海9号、金凯3号折合产量也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9.31%、9.05%、8.56%、8.16%、8.12%、7.56%。这9个品种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幅度均在7.50%以上,且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优良,总体表现相对较好,可在天水市旱作农业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0、180、240和300 kg·hm-2,分别标记为N0、N1、N2和N3,研究并探讨不同氮肥模式下2个高产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效益特性。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2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增加,且以N2处理最高,其中先玉335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郑单958。随生育进程的递进,2个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均呈降低趋势,随施氮量增加,2个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在不同氮肥模式下,先玉335叶面积指数、花后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高于郑单958。2个玉米品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期之前差异不显著,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开花后;2个品种花后物质积累量以N3处理最高,而分配比例则以N0处理最高。本研究可为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2017年,重庆市渝北区种子管理站在海拔分别为350 m、430 m、560 m的大盛镇大盛村3组、古路镇熊家村14组、大湾镇金凤村2组,对29个杂交水稻品种、28个杂交玉米品种开展了抗逆性观察试验。初步评价水稻品种:适合在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有Q优28、川优8377、Q6优28、成优489、宜香优2115,适合在中海拔地区种植的有德优4727、隆两优1146、川优6203、润优318、晶两优1377、隆两优1206、科优21,适合在低海拔地区种植的有冈优916、晶两优华占;其余在不同海拔地区表现均较好的有内6优138、蓉18优2348、Y两优1号、禾优1号。初步评价玉米品种:适合在低海拔地区种植的有金穗98、鼎玉8号、康农玉3号、金穗33、隆庆1号,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有同玉18、天单101、西大211,适合在中海拔地区种植的有高瑞171、帮豪58、秦奥23、中单808,适合在中低海拔地区种植的有金123、金穗36;隆庆2号、绵单1256、渝单33、金123、金穗98、隆庆159、康农玉901、隆庆1号、康农玉108、中单808在低洼地带有穗萌现象,应慎重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以前期筛选的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正红311和先玉50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氮肥(0,90,180,270,360,450kg N/hm~2)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玉米的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和氮素表观损失,而收获指数、氮收获指数、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产谷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利用效率、氮肥生理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等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与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相比,耐低氮品种正红311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和产量更高,而氮素转运率、转运贡献率、收获指数及氮收获指数更低。正红311叶片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有利于其生育后期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使其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先玉508,而氮素表观损失显著低于先玉508。川中丘陵山区土层瘠薄,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随施氮量增加玉米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损失率均显著增加,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具有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能显著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从而有效减少氮素的表观损失。因此,在川中丘陵山区中低氮水平下推广种植耐低氮品种正红311既能充分发挥其产量优势,又能有效的控制氮素的表观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品种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给河西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主栽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农华101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播期推迟,生育进程逐渐加快,生育期逐渐缩短。播期对株高、穗位影响显著,平均播期每推迟5 d,株高增加11.6~14.8 cm,穗位高增加1.2~4.8 cm。播期对穗长、穗粗和秃尖长影响不明显,对穗粒数影响显著,最高穗粒数对应产量最高指标值。播期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先玉335、农华101于4月26日播种较5月6日播种产量分别提高了14.8%、7.6%;郑单958于4月21日播种产量较5月6日播种产量提高了14.0%;先玉335、农华101、郑单958在河西地区最适宜的播期分别为4月26日、4月26日、4月21日。  相似文献   

20.
在庄浪县川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以先玉335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耐密型玉米新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锦华150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抗旱性强,折合产量为11 902.95 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先玉335增产23.25%,可作为主栽品种在试区推广种植;农华101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好,抗旱性强,折合产量10 404.56 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先玉335增产0.49%,可在试区示范种植;先玉335经济性状好,抗旱性强,折合产量为10 354.05 kg/hm2,可继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