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桂林青狮潭水库鱼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按季度对青狮潭水库库区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鱼类样本3 750尾(153.28kg),经鉴定有鱼类32种,隶属于5目12科27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的53.13%和61.92%。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表明,鲫(Carassius auratus)、■(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鲤(Cyprinus carpio)为优势种;鱼类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丰富度指数(D)为2.58~3.52,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为1.62~1.92,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53~0.63,其中夏季多样性最高、冬季相对较低;空间上,鱼类多样性呈现从河流入库口、近岛水区向湖心降低趋势。聚类及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鱼类群落组成时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根据 2016 年春、秋季在厦门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 使用种类组成更替率、相对重要性指数、 相对资源量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指标及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厦门湾海域春、秋季共捕获鱼类 100 种, 隶属于 2 纲 13 目 46 科 74 属; 湾内鱼类春、秋季种类组成更替率为 59.60%, 优势种组成的变化主要由鱼类洄游导致, 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皮氏叫姑鱼 (Johnius belengerii)和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为春、秋季共有优势种; 春季平均网获质量和平均网获数量分别为 1744.24 g/h 和 160.51 ind/h, 秋季分别为 3086.18 g/h 和 153.30 ind/h, 鱼类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 0.46~4.07,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 0.61~2.73, Pielou 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 0.44~0.89; Pielou 均匀度指数(J′)春季高于秋季, 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秋季高于春季; 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 春、秋季厦门湾鱼类群落均可大致划分为东北部和南部两个站位组群。厦门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具有明显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3.
珊瑚礁鱼类是诊断和修复退化珊瑚礁新方法的关键组分。为了解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南海典型珊瑚礁鱼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演变趋势, 本研究根据 1998—2018 年美济礁瀉湖区鱼类手钓和刺网调查数据, 对南海美济礁瀉湖区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长期变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与 1998—1999 年相比, 2012— 2018 年美济礁瀉湖区鱼类组成和优势种更替明显, 鹦嘴鱼科(Scaridae)、刺尾鱼科(Acanthuridae)、蓝子鱼科(Siganidae) 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鱼类消失或明显减少; 优势种数目下降, 但其优势度显著增加, 第 1 优势种的相对优势度和所有优势种的平均优势度均明显增加; 1998—2018 年采集单位鱼类种类数所需的捕捞努力量和样本量均明显稳定增加; 手钓努力量增加对相应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有明显影响, 刺网努力量增加对多样性指数增加影响不明显; 刺网采样方式评估美济礁鱼类物种多样性比手钓采样方式更稳健; 基于刺网鱼类样本, 与 1999 年 5 月相比, 2016— 2018 年美济礁瀉湖区鱼类物种多样性极显著降低。结论认为, 人类捕捞和美济礁有效生境面积下降而导致的生态系统承载力下降是鱼类种类或丰度减少及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南海美济礁鱼类资源恢复和保护, 建议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资源, 改善栖息地质量。  相似文献   

4.
福建松溪鱼类群落的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08年松溪8个采样站位鱼类资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松溪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常见种、生态类型以及鱼类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点。调查共采集鱼类63种,隶属5目、17科、49属;其中包括外来物种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罗非鱼(Tilapia sp.)、福建省保护动物鳗尾鱼央(Liobagrus anguillicauda)、福建省特有种纵纹缨口鳅(Crossostoma stigmata)和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采用Pinkas的IRI指数进行分析,松溪鱼类优势种有细鳞鲴(Plagiognathopsmicrolepis)等7种,常见种有黑脊倒刺鲃(Barbodes caldwelli)等5种。松溪鱼类区系特点按群落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栖和适应缓流生活的鱼类为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示,S3站位最高,为2.94,S1站位指数最低,为1.87;Margalef多样性指数表明,S3站位也是最高,为5.95,S8站位最低,为3.0。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S2站位最高,为1.05,S1站位最低,为0.64;其中,S3站位为重点保护的江段。针对松溪鱼类多样性胁迫因素(如水电站建设、水体污染和过度捕捞),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甘峪河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下称"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评析保护区成立5年来的保护效果;在保护区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定1个样点,共计10个样点,采取电捕法分别于2011年5月和2016年8月在各样点进行采样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指数(D′)分析鱼类多样性,采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鱼类物种优势度。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组成单一,仅2目3科3种鱼类。鲤科、鲑科和鳅科鱼类各1种,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为主要种,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为一般种,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 minxianensis)为少见种。两次调查中,拉氏鱥分别占73.76%和71.73%,秦岭细鳞鲑分别占21.63%和26.18%,岷县高原鳅仅占4.61%和2.09%。较低的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简单、脆弱,极易受外界干扰。两次调查共捕获161尾秦岭细鳞鲑,均重(16.6±17.1)g,最大个体重仅81.5g。2016年采集标本的最大个体重和均重均小于2011年。保护区成立5年后,重点保护鱼类秦岭细鳞鲑占比增加,鱼类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反映出保护区对该鱼种的保护效果显著。保护区内秦岭细鳞鲑个体呈明显小型化,岷县高原鳅的资源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秦岭黑河是西安市主要水源地, 其水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西安市乃至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 为分析秦岭黑河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 揭示生态环境改变对鱼类群落的影响, 本研究结合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 于 2018 年和 2019 年的 1 月、5 月、7 月和 11 月对黑河流域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鱼类 7020 尾, 隶属 3 目 5 科 16 属 17 种, 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最多, 占种类总数的 82.35%。在生态类型方面, 产黏性卵、杂食性和底栖性鱼类在黑河鱼类中占多数, 分别为总种类数的 76.47%、64.71%和 64.71%。流域中鱼类优势种为拉氏鱥 (Phoxinus lagowskii)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鱼类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物种数(S)(12~17)、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1.55~1.88)、Pielou 均匀度指数(J)(0.56~0.66)和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1.54~2.15), 同时通常夏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和 NMDS 分析可得, 黑河鱼类可划分为Ⅰ~Ⅲ共 3 个群落, 其中群落Ⅰ由水库生境鱼类组成, 群落Ⅱ和Ⅲ由峡谷生境鱼类组成。ABC 曲线分析显示, 不同季节中数量优势度曲线都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 W 统计值范围为–0.146~ –0.181, 秋季最高, 其次为冬季和春季, 夏季最低。与历史资料相比, 2010 年代和 20 世纪 80 年代的鱼类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中等不相似(0.46)。研究结果表明, 秦岭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推测水库建设和生境破坏是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7年4月于嵊泗列岛邻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渔获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度分析、生物量曲线等方法分析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量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该海域共鉴定出鱼类33种,其中优势种有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银鲳(Pampus argente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凤鲚(Coilia mystus)等4种;与历史数据相比,该海域春季鱼类种类数锐减,优势种更替显著。根据适温性可分为暖温性和暖水性2类,分别为17和16种。各站位鱼类物种数在9~20种之间,整体呈嵊泗列岛北部海域高于南部海域的趋势。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均匀度指数(J′)值较低,可能是舟山水域的污染导致多样性指数偏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差异较大。ABC曲线结果表明,舟山嵊泗列岛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综上所述,嵊泗列岛邻近海域鱼类资源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鱼类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空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澜沧江中上游功果桥—乌弄龙江段现有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我国境内澜沧江中上游不同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共获鱼类39种,隶属于5目10科8亚科32属,其中鲤形目有26种,占总种数的66.67%;土著鱼类占调查总数的56.41%,外来种占总数的43.59%;鱼类食性结构较单一,大多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其中杂食性鱼类24种,占调查总数的61.54%,肉食性鱼类10种,占调查总数的25.64%,其他食性不详的占调查总数的12.82%;在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56.41%。该江段鱼类的优势种是光唇裂腹鱼、长须纹胸鱼兆、大鳞副泥鳅和澜沧裂腹鱼,7个采集点的平均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48、0.41、2.69和0.80。总体看,处于中游(功果桥库区、腊马登村)采样点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数要高于处于上游的5个采样点;乌弄龙库区与里底库区、里底库区与拉古村、腊马登村与功果桥库区的鱼类种类相似性指数(I...  相似文献   

9.
西泉眼水库鱼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至11月对西泉眼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调查鱼类3095尾,鉴定出鱼类种类30种,分别隶属于6目11科30属,其中鲤科鱼类21种,占全部种类的70%。并利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Shannon-Weaver多样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三种分析方法,对水库鱼类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西泉眼水库鱼类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得出,中小型鱼类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蛇(Saurogobio dabryi);放养鱼类优势种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主。Shannon-Weaver指数(H′)值在0.1373~0.2129之间,Pielou指数(J′)值在0.0404~0.0626之间。总体来说,西泉眼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偏低,稳定性不高。最后提出了西泉眼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0~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春季、夏季和秋季共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包括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鱼类群落季节更替指数(AI)、迁移指数(MI);并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评价游泳群落受干扰程度,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游泳动物资源密度。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99种,其中鱼类55种,甲壳类40种,头足类4种;优势种分析表明虾虎鱼和枪乌贼类成为主要捕捞物种,优势种正逐步演变为更为小型化的中上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虾蟹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季节更替和迁移指数仅在2010年春季相对变化较大;ABC曲线分析表明,游泳动物群落正处于严重干扰;游泳动物资源密度均值在重量和数量上分别达到635.9 kg·hm-2和43.8×103ind·hm-2,资源情况有所改善,但渔获物小型化、低质化现象明显。综合来看,调查水域游泳动物优势种变化较大,资源继续向小型化中上层鱼类方向演变,且群落受到干扰较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系统开展莱州湾海洋生物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与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赤水河流域鱼类多维度β多样性的纵向空间格局,以期为鱼类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基于2019和2020年赤水河流域40个样点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各个样点对鱼类物种、功能、分类和环境β多样性的贡献程度(又称样点独特性),同时对各个指数间的互补和冗余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赤水河共采集到鱼类125(亚)种,隶属于7目20科80属,其中土著鱼类112 (亚)种,外来鱼类13 (亚)种。鱼类物种β多样性的值为0.719,样点S1、S2、S22和S27的物种独特性显著不同于其他样点。鱼类功能β多样性的值为0.009,样点S10、S20、S21、S28和S36功能独特性与其他样点存在显著差异。鱼类分类β多样性的值为0.004,样点S20、S21、S28和S32的分类独特性显著高于其他样点。样点环境独特性的变异范围为0.010~0.058,最高的4个点为S22、S29、S33和S34样点。随着鱼类丰富度的增加,样点物种独特性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不同维度的样点独特性指数间互补程度较高,然而样点功能独特性和样点分类独特性比样点物种独特性解释了较多的多样性变异。研究表明,β...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楠溪江鱼类资源现状,于2013-2014年在楠溪江6个江段共设置24个采样点,对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每次调查时间为15~20 d。结果表明,楠溪江共采集到鱼类9目、22科、56属、65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共3科、31属、35种,占采集种类数的53.8%。楠溪江鱼类主要以宽鳍鱲(Zacco platypus)和温州光唇鱼(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为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21.45和10.17,部分江段也以凤鲚(Coilia mystus)、盎堂拟鲿(Pseudobagrus ondon)、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小鳈(Sarcocheilichys parvus)、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为优势种,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有所差异;主要捕捞对象为定居性鱼类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温州光唇鱼、宽鳍鱲、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鮻(Liza haematocheila)、凤鲚、盎堂拟鲿、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但鱼类捕捞规格较小,存在过度捕捞现象。楠溪江下游感潮河段与其它5个调查河段的相似性较低(0.288~0.356),属轻度相似;北溪水库与其它江段的相似性略低(0.333~0.537),其它江段达中度相似(0.615~0.737)。楠溪江鱼类多样性指数较高,Shannon-Weiner指数为2.178~2.956,Wilhm改进指数为2.207~3.009,其中北溪水库、下游河口感潮江段的鱼类多样性指数略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7813~0.933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848~0.6008。研究表明,楠溪江感潮河段及北溪水库的鱼类生物多样性低于其它干支流河段。受过度捕捞、水利水电工程梯级闸坝建设、河道采砂、环境污染等影响,楠溪江鱼类资源处于衰退之中,需要加强鱼类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福建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夏季溪流鱼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7月,对福建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支流的溪流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设置采样点6处,采集鱼类19种,隶属于5目8科16属,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区系特征.大部分鱼类属山溪性鱼类,营底栖性生活,食性多为杂食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点群落多样性差异较明显.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优势物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和侧条厚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  相似文献   

14.
北盘江董箐水电站库区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董箐水电站成库后库区内渔业资源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情况,给董箐水库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库区鱼类资源保护以及增殖放流活动提供技术参考和科学依据,于2013-2015年在董箐库区进行6次生物采样和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渔获物668尾,隶属3目、8科、29属、39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60.8%;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i)为库区的优势种;董箐库区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作为评价指标,其平均值为3.811、0.914和2.649,分析发现鱼类物种多样性呈减少趋势。对比历史资料发现,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已发生改变,喜静水或缓流生境的鱼类逐渐成为库区优势种群;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原河段流水型鱼类逐渐被替代,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干流鱼类资源现状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三峡库区干流现有鱼类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状况,2013-2015年在三峡库区干流涪陵、云阳、巫山和秭归4个江段开展渔获物调查,分析了该区域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收集到鱼类84种,隶属于5目、13科,以鲤形目和鲇形目为主,其中包括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等1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鱼类种类数没有显著变化;多样性分析显示,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2%为标准,三峡库区鱼类群落优势种共15种,其中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黑尾歺又鱼(Hemiculter nigromarginis)的优势度最高。渔获物调查表明,三峡库区日平均单船产量为8.93kg;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基于本调查结果,提出了栖息地恢复、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等措施,以保护三峡库区干流的鱼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蓄水后大宁河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和2012年的5-6月,2010和2011年的10-11月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共监测129船次,统计渔获物393.8 kg,生物学测定11 569尾,共采集鱼类68种,隶属于5目13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光泽黄颡鱼(Peltevbagrus nitidus)、瓦氏黄颡鱼(Peltevbagrus vachellii)、鲇(Silurus asotu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宽鳍(Zacco platypus)为主要优势种。在对3个采样点的鱼类组成、相似度、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后,发现河流生境改变对大宁河下游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明显;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和铜鱼(Coreius heterodon)作为库区最主要渔获对象,数量现已剧减;鲇、鲤(Cyprinus carpio)及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等在渔获物中比重相对上升;不同采样点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1月,按地理区域将贵州省清镇市猫跳河梯级水电站拦河而成的典型喀斯特高原型深水人工水库红枫湖水域划分为南湖(S1、S2、S3)和北湖(S4、S5、S6)共6个采样点,利用eDNA(environmental DNA, eDNA)宏条形码技术探究了贵州喀斯特高原水域鱼类多样性。结果:共监测到鱼类28种,隶属于4个目、13个科、25个属,其中梭鲈属(Sander)、鲚属(Coilia)、鳜属(Siniperca)、乌塘鳢属(Bostrychus)和鲈属(Perca)为优势属;南北湖鱼类群落空间分布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各样点鱼类群落组成差异明显,其中S2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Chao1 618.9;Shannon 3.16),S6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Chao1 190.87;Shannon 0.98)。在所有鱼类组成中,鲈形目共13种,占46.43%,这表明该水域可能受人工养殖及引种放流等影响而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结果表明,环境DNA技术可用于喀斯特高原水域的鱼类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研究,并丰富了红枫湖鱼类基础资料及调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桂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维持水生生物多样性,于2015年1月(冬)、4月(春)、7月(夏)和10月(秋),对桂江平乐(S1)、昭平(S2)、五将(S3)、马江(S4)、木格(S5)、大郎(S6)、京南(S7)、倒水(S8)、梧州(S9)共计9个采样点,进行4次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93种,隶属于6目、17科、 66属,其中以鲤形目为主(63种),占总种数的67.74%。鱼类相对多度(Relative density)显示,全年优势种为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占总个体数的12.75%。不同季节的优势种有差异,冬季优势种为伍氏半歺又鱼(Hemiculterella wui)、歺又鱼和宽鳍鱲(Zacco platypus);春季优势种不明显,个体数较多的有南方拟歺又鱼(Pseudohemiculter dispar)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夏季优势种为歺又鱼、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和南方拟歺又鱼;秋季优势种为歺又鱼、莫桑比克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us)和尼罗罗非鱼(T.niloticus)。无度量多维排序图(NMDS)和单因素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显示,除夏季与秋季外(P=0.1780.05),其余季节之间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是珠江水系鱼类繁殖期(4-6月)及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所致。采样点S1与S7、S8、S9,S6与S7、S8、S9,S2与S6、S9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河流库区化、过度开发以及外来入侵种是导致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变化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上海市崇明县明珠湖内轮虫的数量分布、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年度变化,在湖内设点采样后镜检计数并进行种类鉴定。调查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轮虫46种,隶属于17科21属;轮虫生物密度的年均值为2 065.25 ind/L,生物量年均值为6.177 mg/L,其密度在夏季最高,生物量在春季最高;明珠湖轮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鱼类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2013-2015年调查了黄河陕西段鱼类资源。结果显示:黄河陕西段有鱼类7目15科58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为36种,占总种类数的61.1%,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6种。优势种有4种,数量占渔获物总数量50.3%,生物量占65.8%。分析渔获物组成和群落多样性,黄河陕西段鱼类年龄、个体规格小型化趋势明显,不同河段鱼类群落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府谷段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结构稳定,港口段丰富度指数最高,资源种类较多,港口和壶口的鱼类群落结构没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