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应朝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现代生产系统和现代经营体系进发,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体现了乡村振兴在我国新时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全国各地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路径,促进乡村振兴建设更深入、彻底。以甘肃省现代特色农业为例,归纳其发展现状,并提出深化发展的有关路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向,乡村发展与振兴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基于此,以长春市为研究案例,在探讨乡村发展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对长春市周边乡村地区调查分析,系统梳理长春市乡村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科学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长春市乡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响应号召,广西以乡村振兴基本要求为导向,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以广西北流市河村为例,从念好土地经、打好特色牌、改造村风貌及旅游兴乡村等方面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经验与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多项农村建设、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点强调了充分发挥农村的增长活力及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些政策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主要介绍海南省乡村振兴及农业发展现状,探讨应如何通过发展橡胶产业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建设目标,又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发展乡村经济、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文化动能的涵养与释放,既能够为乡村振兴"铸魂",又能够成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重要推动力量。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优化内容、创新方式4个方面提出了乡村文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乡村经济发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是全国的特色农业大省,具有发展旱作农业、杂粮产业、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全国一般性特征,又有自身的路径选择。山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应是以深度贫困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以村庄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突破口,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以人才要素"上山下乡"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抓手,走出乡村振兴的山西路径。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多规合一”编制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农村地区发展,村庄规划管控手段也不断加强,但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是规划编制的短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着眼于城乡规划体系最基层乡村,自上而下去考虑"多规合一"能更加有效地解决快速城镇化地区长期存在的规划"打架"问题。基于此,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村庄规划编制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村级"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并以永安市罗坊乡新吴村为例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和研究自然本底资源、历史文脉资源、景观生态资源,以规划指导村庄产业、形态的建设,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使村庄管理工作能够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报告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基于此,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作为切入点,探讨该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振兴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苏中地区独特的水网乡村景观格局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遭到严重侵袭,造成格局混乱、环境恶化、文化衰败等问题。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系统性的景观营造策略,保证苏中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的良性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提出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通过检索文献分析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三农"问题及城乡发展的关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丁雪 《核农学报》2022,36(2):488-489
乡村振兴是我国近几年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其中"三农"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他们对于现代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现实意义,只有在优秀人才队伍的带领下,我国农村地区才能更快地实现脱贫致富与全面走向小康社会。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不仅缺少足够的"三农"人才,而且在优秀"三农"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现代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培养更多优质"三农"人才、提高农村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打造全新的农业生产发展队伍,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落实与走向成功所需要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制定,我国越来越注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增加耕地面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实现城乡用地布局的科学化管理。但是,当前实行的土地增减挂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因此,主要通过从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增减挂钩的"再分配"本质等方面,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日益引起国家的重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党中央指明了农村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要针对当前乡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的客观实际情况,进一步从深化土地改革、强化支农惠农、指导产业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以及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此,从嘉善县姚庄镇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总结姚庄镇近年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提出路径建议,以供其他乡镇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8年1月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拉开序幕。近年来,随着"家庭农场""乡村民宿""特色乡愁"等乡村旅游概念不断提出并运用到农村发展中,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是我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中郝峪村特色旅游发展模式,在对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求同存异,针对乡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立足于乡村的经济产业、生态环境、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而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提高乡村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聚焦"三农"的重大战略举措,金融支持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河南省唐河县是全国著名的粮食基地,充足的粮食储备为贯彻乡村振兴政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通过分析唐河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乡村振兴与金融支持有机结合的对策建议:推进金融支持深化改革,契合乡村振兴发展现状;打造绿色金融,改良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在综合实力、城乡收入差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湖州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对照"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高标准,乡村振兴同样面临着产业短板、基础设施短板、人才短板等,应在提升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认同度、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夯实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农民富裕是关键。近年来,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探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振兴之路。基于此,以山东省莱阳市为例,阐述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标农产品"莱阳茌梨"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莱阳茌梨"品牌建设的优势及劣势,并提出了促进"莱阳茌梨"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业院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广大青年学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为例,分析了农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及相关做法,总结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四领"学生成长成才计划,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20.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全面推进"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作为"大花园核心区"的丽水市以"花园乡村"为特色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丽水版",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便是乡村植物景观。以丽水市三县(区)七个村的植物景观为调查对象,调查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调查发现乡村绿化植物155种,深入分析其分类、来源、生活型组成、应用频率及观赏特性,提出丽水市乡村植物景观的发展对策:注重节点景观打造,提升整体绿化水平;精选乡土观赏植物,丰富冬季景观效果;凝练水域植物景观,营造宜人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