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南阳是个棉花大区 ,棉花老区 ,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 1 3万公顷左右 ,有四个商品棉基地县 ,棉农植棉经验丰富 ,但虫害、病害严重 ,植棉成本增加 ,种植效益大幅度降低 ,群众期盼抗病抗虫的品种出现 ,减少植棉成本。 90年代初南阳已有抗虫棉的种植 ,1 997年 ,南阳市农科所开始引种美 33B抗虫棉 ,个别乡镇也开始零星种植。1 998、1 999两年 Bt抗虫棉新品种 (系 )迅速在南阳扩展 ,品种 (系 )达 6个之多 ,其中以 33B、黄抗 97- 1种植较多。Bt抗虫棉的抗虫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1 999年种植面积已达80 0多公顷 ,但子棉产量表现差异很大 ,一般每公…  相似文献   

2.
沧州市属黑龙港棉花种植区,常年植棉12万~15万hm^2,以春季直播棉为主,以转Bt基因抗虫棉为主栽品种,一般每公顷产皮棉900~1425kg。近年来,由于品种、气候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原因,棉花早衰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已成为棉花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国欣棉6号为材料,采用“3414”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密度、氮肥、化控3项关键栽培技术对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国欣棉6号的产量及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国欣棉6号在沿海地区高产高效种植的关键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密度每公顷4.5万株、每公顷施纯氮300 kg、分4个时期喷施缩节胺(DPC) 150 g的条件下,国欣棉6号子棉产量每公顷最高达4282 kg.同时由拟合的效应方程(r=0.953)可得,在江苏地区,国欣棉6号在密度每公顷95280株、每公顷施纯N 199kg、DPC用量为343.5 g时,其子棉理论产量最大,每公顷可达5017.1 kg.  相似文献   

4.
河北沧州地区棉花蕾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地区属黑龙港地区,常年植棉12万~15万hm2,以春直播棉为主,以转Bt基因抗虫棉为主栽品种,一般每公顷产皮棉900~1425 kg.近年来,蕾铃期(6-8月份),降水异常,田间管理盲目性大,各项技术措施不能及时到位,难以保障棉花正常生长发育,是棉花产量降低、波动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缓棉铃虫对转 Bt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 ,延长转基因抗虫棉在生产中的使用年限 ,扩大杀虫谱 ,国内外相继开展了转双价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工作。目前 ,我国已转育成功 Bt和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2 0 0 1年在辽宁省经作所对转单双价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1试验基本情况供试品种为 s GK32 1 ( Bt+Cp TI)早熟系 ,美国抗虫棉 33B( Bt)和非抗虫棉辽棉 1 5号( CK)。1 .1室内棉铃虫幼虫抗虫性试验。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 ( 7月 7~ 1 2日 ) ,分别用嫩尖、幼蕾 (直径 1 cm大小 )和嫩叶 (顶尖展开第三、四片真叶 ) ,7月 …  相似文献   

6.
卡那霉素浓度和喷洒时间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检测有两方面,一是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一是对棉株体内Bt毒蛋白的检测。根据转Bt基因抗虫棉本身携带的含嵌合基因卡那霉素特性,国内李燕娥等人均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检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卡那霉素的浓度以及喷洒卡那霉素的时间不同,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对其反应时间不同。为更有效地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不耽误农时特作本试验。1浓度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2005年4月在安徽农业大学棉花实验基地进行了用喷洒卡那霉素法筛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实验,品种是抗虫棉新棉33B,非抗虫棉中棉所35。以40…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统计,2 0 0 3年盐城市Bt棉种植面积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 %以上。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与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已经引起了棉田害虫动态的变化,目前关于Bt棉田害虫测报方法农技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查标准。鉴于此,2 0 0 1 - 2 0 0 3年进行了此类研究,旨在为科学地制定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1棉铃虫的监测1 .1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危…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在生产应用中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6年起,沿江棉区作为安徽省抗虫棉区试点之一,连续开展了抗虫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997年先后引进试种了国抗一号(安徽省种子公司)、苏抗310(江苏农科院)、保铃棉33B(美国引进)、中棉所29(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抗虫棉品种,试种面积由2公顷发展到13.33公顷。通过系统的品比和生产示范,抗虫棉虽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与当地推广的非抗虫棉品种相比仍存在一些缺陷。1 存在的缺陷1.1 抗虫性不稳定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一定的抗性,但随着棉花发育进程的推进,其抗虫性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即抗虫性前期较强后期较…  相似文献   

9.
1998年平度市从外地引进美国抗虫棉新棉3 3 B,在市良种棉加工厂示范面积 1 0公顷 ,并在 1 2处植棉镇进行了试验 ,结果均获得了大丰收 ,平均每公顷产皮棉 1 76 2 .5kg,比常规棉石远 3 2 1增产2 1 .1 % ,毛收入 2 .6 4万元 ,扣去费用 6 585元 ,公顷纯收入 1 .98万元 ,比常规棉增收 480 0多元。 1 999年全市种植 3 3 3公顷 ,因受严重伏旱影响 ,每公顷产皮棉 90 0 kg,比常规棉增产 2 0 %。两年的实践证明 ,种植抗虫棉确是高产高效 ,经济效益显著。1 株型较理想 ,叶功能期较长 该品种株型紧凑 ,茎杆坚硬 ,果枝上举 ,叶片中等大小 ,且皱折较大 …  相似文献   

10.
朱玉国  邹琴  石钰 《中国棉花》2002,29(3):30-31
1997年以来,我站承担美国岱字抗虫棉与国家863转基因抗虫棉试验与示范繁殖.2000年用历年区域试验与1999年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的几个品种(系)开展生产试验,对其早熟性、丰产性、品质特性等性状进行比较鉴定,以筛选出优质、高产、高效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系),为棉花新品种(系)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美国 :转基因棉总面积 32 0万公顷 ,占美国棉花该年度总面积的 60 %,比 1 998/ 99年度的 2 4 3万公顷呈增加之势。其中 ,转 BXN基因 (抗草苷磷 )的面积 7.9%,转 RR(抗溴草 )基因的面积 2 0 .5%,转 BG(抗棉铃虫 )基因的面积 1 5.5%,双价转基因BG RR的面积 1 6.4%,常规棉的面积 39.7%。估计 2 0 0 0 / 0 1年度的面积分配仍维持这个数量。澳大利亚 :转 Bt基因棉的面积为 1 2万公顷 ,占当年植棉总面积的 2 699/2000年度美国、澳大利亚转基因棉花品种面积@王淑民…  相似文献   

12.
1转基因抗虫棉应用情况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 ,处于冀、鲁、豫三省交界 ,植棉历史悠久 ,常年种植面积 4.5万公顷。由于 1 992~ 1 994年棉铃虫的大面积发生 ,严重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使广大棉农“谈虫色变”。自 2 0 0 0年以来 ,我市开始示范推广转基因抗虫棉 ,2 0 0 2年已发展到 1 .82万公顷 ,占全市棉花总面积的 90 %。据调查 ,转基因抗虫棉减少用药 60 %~ 80 % ,每公顷减少用药费用 90 0~ 1 5 0 0元 ,减少用工 1 5 0个左右 ,每公顷减耗增效 2 0 0 0元以上。近几年来我市推广转基因抗虫棉 2万公顷 ,减耗增效40 0 0万元以上。同时…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棉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Bt棉种植现状与表现1 .1 品种。 1 995年本植棉区引种了中棉所 2 9试验、示范。 1 996~ 1 999年在射阳县棉花原种场开展了转 Bt基因棉的品比试验和常规治虫与少治虫的试验。具体品种有转 Bt基因棉苏抗 6号、转 Bt基因棉泗棉 3号、中棉所 3 0、R— 6 8、省抗 1 0 3、省抗 1 0 1、省抗 3 0 1、盐抗 1 2 0 5、盐抗 1 2 1 1、中棉所 2 9、中抗杂2号、山东 951 3、黄杂 1号、黄杂 2号、惠抗 2号、新棉 3 3 B等 1 0多个品种 ,其中以中棉所 2 9为代表的抗虫杂交棉的应用速度最快、面积最大。1 .2 分布与面积。起初本地区的抗虫杂交棉主要…  相似文献   

14.
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7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棉研27号(原代号鲁9154)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采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综合性状优良的鲁613系为母本、泗棉3号转Bt基因抗虫棉选系鲁55系(GK-12初始系)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全国黄河流域麦套棉新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进行生产试验。2006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棉2006013)。1特征特性鲁棉研27号为早中熟品种,黄河流域麦套棉区试全生育期132d,比对照豫668早4d,铃重5.3g,衣分41.8%,子指10.2g。该品种株高中等,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果枝上冲,株型较紧凑,前期发育快,…  相似文献   

15.
海盐县地处浙江北部,杭州湾北岸,属长江下游棉区,植棉历史悠久。2003年开始引入抗虫杂交棉品种,经过几年的试种、示范,逐步为棉农所接受、认可。从目前供种数量看,2006年抗虫杂交棉已占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的40%以上,且发展势头迅猛,预计2007年将占全县植棉面积的80%以上,成为当家主栽品种。1抗虫杂交棉品种的表现1.1增产明显。抗虫杂交棉品种结铃多、铃大、衣分较高,增产明显。据本单位试验对比和典型田块调查,通常每公顷可增产皮棉300kg以上,增幅20%以上。1.2抗虫、抗逆性强。所引入的抗虫杂交棉品种均为转Bt基因抗虫棉,在田间生产中对棉铃…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 ,棉铃虫在我国北方棉区大面积暴发成灾 ,化学防治成本逐年增加 ,化学防治措施险些失控 ,造成棉花生产严重滑坡 ,大大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在此紧要关头 ,我国成功培育出了转 Bt基因抗虫棉 ,它对我国棉花生产无疑是雪中送碳 ,但是随着转 Bt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示范与推广 ,它同化学农药一样 ,也同样会面临抗性问题。针对生产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1 996~ 1 997年笔者开展了棉铃虫对 Bt毒素敏感性测定工作。1  Bt毒素制备  Cry IAc菌株由澳大利亚棉花研究所提供 ,本所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制备。2 试虫来源  1 996年四代棉铃虫…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南抗3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抗 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 Bt基因抗棉铃虫杂交棉组合。该组合 1 995年选育成功 ,1 998~ 1 999年参加江苏省品种区域试验 ,2 0 0 0年进入生产试验 ,2 0 0 1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选育程序1 993年以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转 Bt基因抗虫棉为基础材料 ,采用本研究所建立的转基因抗虫棉育种体系 ,即卡那霉素抗生素标记、Bt基因 PCR分子标记、抗虫性生物学测定方法相结合检测抗虫性 ,选择出抗虫的植株自交并进行后代的进一步株系鉴定 ;经连续 3代的系选 ,选育出农艺性状稳定、抗虫性纯合…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棉早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丘陵地带 ,全县山岭地占 68%。自1 995年至今承担国家“863计划”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对 GK- 2、GK- 3、GK- 1 8、J- 1 0 3、J- 1、GK- 1 2、GK-1 9、GK- 5、33B等多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示范中发现转基因抗虫棉均有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9月上中旬功能叶即变黄脱落 ,致使棉花不同程度减产 ,质量低劣。为此 ,我们对其进行调查试验分析 ,采取相应措施 ,取得了理想效果。几年来 ,示范田经验收平均每公顷产皮棉均超过1 2 0 0 kg。 1 999年 0 .1公顷高产地块 GK- 1 8平均每公顷…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点及其相应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Bt基因抗虫棉具有高效抗虫、省工节资等突出优势.与非抗虫棉相比,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可以减少治虫70%~80%,节约用药60%~80%,每公顷减少用工150个左右.  相似文献   

20.
赵风娟 《中国棉花》2004,31(7):32-33
为提高植棉效益,吴桥县农林局从2 0 0 1年开始在县境内示范种植棉花与天鹰椒间作种植,到2 0 0 3年种植面积已达到1 333公顷,棉花与天鹰椒间作每公顷收子棉30 0 0~375 0kg,天鹰椒2 2 5 0~30 0 0 kg,经济效益达3.0万~3.8万元,较单种棉花增收1 .1万~1 .2万元。1种植方式棉花与天鹰椒间作的较好模式有两种:1 ) 1 .3~1 .5 m一带,种植一行棉花和两行天鹰椒。棉花行株距为1 .3~1 .5 m×0 .2~0 .2 5 m,每公顷留苗3.0 0万~3.75万株。天鹰椒行株距为0 .3~0 .4m×0 .2~0 .2 5 m,每公顷定植6万穴,每穴双株,每公顷留苗1 2万株左右。2 ) 2 .5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