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种桑养蚕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蚕丝业是我国具有创汇优势,能占领和垄断国际市场的传统产业.加入WTO后,我国进一步扩大了丝绸出口量,丝绸行业成为众多行业中受益最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这点已成定论,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就称我国为"塞里斯",意即"丝国"。在古代,中国是唯一种桑,养蚕,生产(丝绸)的国家。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化学纤维经历了仿真丝、超真丝的过程,其物理性能已经超过了真丝,因此,现在蚕丝纤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就蚕桑产业的生态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蚕桑产业的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3.
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业,在中华民族史上是历史悠久、对国际市场影响最大的民族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4.
1 国内外蚕桑业发展动态 世界蚕丝业起源于5 500年前的中国.中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祥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黄河中下游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四川盆地的三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都是中国蚕丝业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蚕桑丝绸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维吾尔族农民素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和穿戴丝织品的习惯。这里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栽桑养蚕。早在清朝末年,新疆蚕桑生产曾经达到生丝470吨、蚕茧6000吨的规模,出现发展的第1次高潮。解放后,新疆蚕桑丝绸业恢复迅速。1959年鲜茧产量2130吨,居全国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桑蚕丝绸文化的发源地,距今5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植桑养蚕缫丝织绸,并以先进的植桑养蚕、高超的缫丝织绸技术闻名于世,被称为"东方丝国"。桑蚕丝绸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对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互利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丝绸这种过去的高级材质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对蚕丝的需求量,从而对种桑养蚕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别对种植桑树和养殖蚕虫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种桑养蚕行业有一定的帮助,使我国的种桑养蚕业能够更好的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  相似文献   

8.
正种桑养蚕在我国有几千年历史,丝绸之路就是丝绸在历史上留下的符号。但是沧海桑田,如今的丝绸市场已经被合成纤维布料所影响,逐渐地缩水,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持续走低,如何提升该行业的利润,成为从事该行业人士关心的话题。其中省力化种桑养蚕被提了出来,而且一度被认为是带领蚕桑行业冲出重围的唯一办法。省力化种桑养蚕和传统种桑养蚕又有哪些区别呢?笔者比对二者,总结出省力化种桑养蚕的综合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我国蚕桑行业带来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琼中县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区,这里阳光充足,雨量丰富,气侯温和湿润,十分适宜桑树生长。一年中桑树生长历时近11个月,比内陆江浙一带种桑养蚕的地区生长期要长5-6个月,且这里的桑叶养蚕所产蚕丝质量等级较高,因此在当地种桑养蚕具有较好的自然优势和前景。2007年以来,该县农户在外来蚕业公司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下,不断探索种桑养蚕经验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桑蚕产业发展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丝绸之路就说明了我国桑蚕业的悠久历史.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蚕丝出口更是供不应求。据山东省丝绸总公司计算.采用现阶段的桑树杂交新品种及新技术养蚕.到2020年方能达到现阶段出口量的需要量。主要原因:一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如日本、巴西等生产蚕丝的大国已逐步退出了植桑养蚕的行列,将桑园改种价值更高的可可和咖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古老民族之一。她与兄弟民族一道为发展我国的蚕桑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让桑蚕业在苗族人民的文化宝库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我对苗族桑蚕科技发展史作了一些考证,现整理分述如下。一、苗族桑蚕历史悠久我国的蚕桑业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要考证苗族桑蚕史离不开这个基本前提。“我国是世界蚕丝生产的发源地,据考证: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养蚕缫丝业。殷商时代,在华北黄河流域一带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生产已具有相当的水平。殷末周初养蚕业开始外传到朝鲜,战国时代到秦从黄河流域发展到北纬30度,即长江流域沿岸,又外传到日本”。苗族人民的祖先从黄河流域被迫往长江沿岸向江南迁徙,把蚕业代代往下传。“尧舜禹时期,禹武力最大,禹做大酋长时,对苗战获大胜利,苗族被迫退向长  相似文献   

12.
清末浙江的蚕丝业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惠芬 《农业考古》2003,2(3):197-201
浙江省的蚕丝业生产历史悠久 ,是中国出口贸易的大宗。因此研究这一地区蚕桑生产盛衰发展史的成果较多。不过 ,以往大量的研究着重关注繁盛的明清时期 ,如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手工业织造局的产生 ,专业性丝绸市镇的出现等 ,而对清朝末年 ,浙江蚕丝业在外国先进技术面前 ,针对自身所暴露出的弊端 ,在蚕种和缫丝工具方面所采取的改良措施则探讨较少。本文希望做一个小小的尝试 ,以补充以往研究的不足。一、浙江蚕丝业历史浙江省气候温和 ,土质肥沃 ,栽桑养蚕 ,最为适宜 ,自古以来就获得了“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的美称。 195 8年 ,浙江省文物管…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云南曲靖陆良县的种桑养蚕情况,对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进行概述,希望文中内容对陆良县种桑养蚕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进而确保陆良县中种桑养蚕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户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种桑养蚕的成本,增加蚕业养殖户的收入,根据种桑养蚕的实践经验,总结近几年宜州市种桑养蚕省力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情况,为蚕业生产提出有效的应用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种桑养蚕效益分析至关重要,其效益决定该产业链是否能够稳定持续发展.本文以河池市为例,从经济和社会角度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对经济效益而言,从种桑养蚕的种桑投入成本、养蚕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投入成本以及利润情况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接着从蚕业的结构和发展前景出发,探讨了种桑养蚕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推动种桑养蚕业产业化发展,最后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6.
《农家科技》2010,(8):24-24
湖州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之乡,当地种桑养蚕的农户就有20多万户,要问到一些关于蚕桑和丝绸的知识.很多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蚕丝生产大国,养蚕缫丝织绸的历史悠久,随着现代纺织科技的发展,对生丝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作为缫丝原料的蚕茧,其品质对生丝品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绵茧就是影响生丝品位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绵茧是指茧层浮松缩皱,手触绵软无弹性的蚕茧,分为重绵茧和轻绵茧2种.重绵茧用肉眼可以识别,选茧时容易选除,但轻绵茧却不易识别,常混进上茧进入缫丝生产,如果比例过大,会产生掉绪,解舒下降,生丝成品类节较多等后果,严重影响生丝生产及生丝品位的提高.因此,要从养蚕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提高蚕茧质量,从而减少绵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淳安县是浙江省重点蚕茧产区之一,栽桑养蚕与缫丝织绸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种桑养蚕成为该县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自2009年起,该县蚕桑产业呈现持续下滑态势。为进一步稳定和提升淳安县蚕桑产业,文章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蚕业大国,种桑养蚕的历史有5000多年.但传统桑蚕业仅是获取蚕丝,经济效益低.因此,抓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依靠科技创新,加强蚕桑产品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蚕桑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种桑养蚕是我国一个古老又新型的产业,它的经济收益情况决定了该产业能否稳定持续的向前发展。本文主要对某市的种桑养蚕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如何提高农村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