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九寨沟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在九寨沟主要危害油松,也危害其他松类。该虫1 a发生1代,主要以2龄若虫在松针上越冬;3月下旬雄若虫老熟,出壳结茧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若虫孵化,发育至2龄于10月下旬开始越冬。年发生动态分越冬代为害、初孵若虫为害和虫口自然消减3个时期;发生为害程度与温度、湿度、海拔、坡向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松突圆蚧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龄若虫6.7±0.6℃,2龄若虫10.4±2.6℃,蛹期13.8±3.3℃,雌成虫期11.5±2.0℃,整个生活史13.0±2.8℃;有效积温为:1龄若虫227.5DD,2龄若虫172.0DD,蛹期61.4DD,雌成虫期378.8DD,整个生活史728 DD。用有效积温法则估测松突圆蚧在广东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为3~5个世代。这与已发生该虫为害地区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为有关地区防治此虫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在云南宣威1 a发生1代,危害云南松,以2龄无肢若虫在针叶上越冬,3龄雄若虫3月上旬出现,并爬出蚧壳结茧化蛹,雄成虫4月上旬—5月中旬羽化,雌成虫4月上旬出现,4月中旬开始产卵,初孵若虫5月下旬—7月中旬孵化涌散。3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中旬为该虫最佳化学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杏树鬃球蚧在新疆野果林暴发成灾,对野杏生存和野果林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本研究揭示该虫在新疆野杏上的生物学特性,旨在为防控杏树鬃球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巩留县和新源县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研究了杏树鬃球蚧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结果 ]杏树鬃球蚧属于性二型昆虫,雌成虫呈半球形,雄虫有翅。在新疆野果林1年发生1代,主要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越冬死亡率在65%以上,雌雄性比为1.02∶1。雌成虫平均产卵量527粒,卵的发育起点温度9.50℃,有效积温81.17 DD。杏树鬃球蚧在野杏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主要分布在3年生枝条,且同一枝条阴面显著多于阳面。[结论 ]杏树鬃球蚧在新疆野果林的薄弱环节为2龄若虫出蛰期、膨大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和1龄若虫涌散期(6月上、中旬),建议在此时期对该虫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团,有红枣总面积796亩,蚧壳虫危害十分严重,几乎达到毁灭枣树的程度。1994年用5度石硫合剂,洗衣粉25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1995基本达到根治。蚧壳虫每年发生3代,以第3代的2龄若虫越冬,一年中第一、二龄完整,第3龄不完整。越冬若虫在第2年的4月中旬,气温上升到10℃时开始活动。第1代产卵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从6月上旬开始对枣树进行危害。第2代产卵子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危害盛期第3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脱皮盛期为9月中旬至9月下旬。两代都有重叠现象,不整齐。每个雌虫,每代的产卵数为30-100粒,…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龟蜡蚧1~2龄若虫期用6种药剂进行防治,结果表明:施药后第3天40%速蚧克EC防效可达88.30%;施药后第15天24%螺虫乙酯SC防效可达93.00%,而1.8%阿维菌素EC防效仅为66.48%。在日本龟蜡蚧1~2龄若虫期,用24%螺虫乙酯SC 2 000倍液、40%速蚧克EC 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8.
松突圆蚧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松突圆蚧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龄若虫6 912±0 2268℃,2龄若虫10 59±0 5329℃,蛹期11 27±0 9715℃,雌成虫期11 77±1 0422℃,整个生活史9 60±0 5387℃;有效积温分别为:1龄若虫205 04DD,2龄若虫165 53DD,蛹期76 31DD,雌成虫期381 24DD,整个生活史797 22DD。  相似文献   

9.
瘤大球坚蚧最佳防治期的测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大球坚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属同翅目、蚧总科。近年来该虫在南疆三地州泛滥成灾,对当地的红枣、巴旦木、刺槐、榆等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瘤大球坚蚧虫体较小,雌成虫产卵量大,且虫体隐藏在硬化的蚧壳下,对进行有效防治造成很大困难。依据蚧虫的一般习性,选择准确、合适的防治时期是对蚧虫进行防治的关键,通过对瘤大球坚以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以及对蚧虫一般生活习性的研究,我们得出该蚧的关键防治期主要有两个:一是浪荡若虫期,即若虫刚孵化出壳的时期,此阶段初孵若虫在寄生枝条和叶片上爬行,经过一天左右,便开…  相似文献   

10.
板栗大球蚧在安徽省此虫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为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经生产性防治研究试验表明,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1%溶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枣林梨笠圆盾蚧生物学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光禄  李捷 《林业科学》1997,33(2):161-167
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是枣林的重要微小害虫,在山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若虫于1—3年生的枝条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雄若虫均为两龄,第2代和第1代成虫分别于5月上旬和7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和8月上旬分别产出第1代和第2代若虫。雌雄性比分别为1:0.26和1:0.35。本文也研究了寄主不同部位、不同方位与各代虫口密度、自然死亡率的变化规律;若虫在叶面的分布规律;寄主枝龄与寄生密度对种群的影响;各虫态发生的起迄日期;发育进度与温湿度的关系;发育所需天数。为测报成虫羽化盛期和产仔盛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角倍蚜越冬期间的生物学特性和数量变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虫瘿内飞出的秋迁蚜到达冬寄主并产幼蚜者,其比例很小,产于冬寄主上的幼蚜也只有一部份能取食而继续生长发育,其中,一部分发育为性母,一部分发育为无翅孤雌成蚜,越冬蚜的死亡率特别高,大约90%以上在一龄若蚜阶段死亡。此种数量变动规律 遗传特性所决定,环境因子,特别是藓层水分状况对越冬蚜存活的影响也极大。  相似文献   

13.
白蜡窄吉丁幼虫的龄数和龄期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林间定期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白蜡窄吉丁幼虫的龄数以及各龄的龄期;分别测量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体长、体宽(第7腹节最宽处)、前胸背板宽、口缘宽、尾又长和尾叉前缘宽等6项指标,以期找出区分和判定幼虫虫龄的最佳形态特征及指标。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幼虫有4龄,尾又及其长度可作为理想的分龄特征和分龄指标;幼虫的口缘宽度也可作为指标之一;体长、体宽、前胸背板宽和尾又前缘宽变异较大,不宜用于分龄。研究还发现:幼虫尾叉内侧的形态特征是区分幼虫虫龄的简洁而方便的方法。利用种群众数龄期法测定各龄的平均龄期分别为:1龄18.1d,2龄11.2d,3龄10.7d,4龄261.2d,幼虫期共为301.3d。  相似文献   

14.
Water extracts, methanolic extracts and the petrol ether phase from the fruit and leaves ofMedia azedarach L. were tested against different instar nymphs of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oides (R. & F.)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Water extracts caused various degrees of mortality and a significant dela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locusts. Treatments with 3% concn of water extracts from the fruit and leaves at a rate of 40ml/m2 gave 93% and 100% mortalities, respectively, of first instars, and a 3% concn of leaf extract resulted in a mortality of 93.2% of third instars. Antifeedant and/or stomach-poison effec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MeOH extract had the same efficacy as water extracts, but the petrol ether phase did not show much effect on the locusts.  相似文献   

15.
16.
谢映平 《林业科学》1994,30(5):445-450
朴平刺巢沫蝉HindoloidessparsutaJacobi模式标本采自福建邵武,寄主不详。生物学尚无详细报道。作者在山西太谷小叶朴树CeltissinensisPers.上发现其密度很大。1990—1992年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寄主专一为小叶朴。一年发生一代,以老龄若虫在当年生枝上结钙质巢越冬。4月上旬,小叶朴发芽开花期,越冬若虫出蛰。成虫羽化期从4月中旬到5月。成虫雌雄比为1:1.08。每雌虫平均产卵量为80粒。卵产在小叶朴果实表面,成单列横排,一块有2-14粒,以8—10粒者为多,一果有1—4块;单粒卵为靴形。卵期约30天,孵化率82.8%。若虫共5龄,各龄历期分别为18天、20天、30天、30天、230天。6月和7月,幼龄若虫以排泄物在果柄上结夏巢,隐蔽巢内取食;8月份第3龄若虫退出夏巢,迁移到当年生枝上结冬巢。并在其中取食发育,越冬,直到翌年春末羽化为成虫。夏巢和冬巢均为螺旋形,蜗牛壳状,灰白色,质硬,化学成份主要为碳酸钙CaCO3。但夏巢远小于冬巢。对各虫期形态特征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17.
绿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是红树林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的重要害虫,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对该虫的取食行为和取食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绿黄枯叶蛾幼虫喜食无瓣海桑、尾巨桉,拒食秋茄、桐花树;幼虫5龄,1~3龄幼虫具有聚集性,4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1~2龄幼虫取食量少,3~5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8.12%,其中5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74.52%;幼虫期平均取食无辨海桑叶片178.94 cm2/头,确定防治指标为9.8头/千叶。  相似文献   

18.
柞蚕蛹胶囊饲养蠋蝽对其捕食枸杞棉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胶囊饲养的蠋蝽Aram chinensis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捕食功能的影响,在室内分别测定柞蚕蛹和柞蛹胶囊饲养不同虫态蠋蝽对枸杞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种内干扰效应.结果表明:2种饲料饲养的同一虫态蠋蝽对枸杞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无显著差异,均符合Ho...  相似文献   

19.
弧目大蚕蛾幼虫取食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 Schawerda幼虫5龄,平均龄期29.67 d。1龄幼虫取食量较少,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4.25 mm2,2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7.00 mm2,3龄幼虫取食量猛增,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83.06 mm2,4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231.90 mm2,5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278.86 mm2。2龄以前幼虫食量较小,仅占全部食量的1.19%;3龄后幼虫食量占全部食量的98.81%。5龄幼虫日均食量较多,取食天数也达到8 d,占总取食量的52.35%,危害也较2龄以前的幼虫严重。弧目大蚕蛾幼虫头宽、体长、体重、取食量与龄期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