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世界鲟鱼类计2科6属26种,分布在北美洲水域的有2科3属9种。在鲟科中有鲟属6种,铲鲟属2种;在白鲟科中有匙吻鲟属1种。北美鲟鱼类主要为3种,即高首鲟、美洲鲟和匙吻鲟。其次是湖鲟、大西洋鲟和太平洋鲟,其他鲟类有短吻鲟、密西西比铲鲟和密苏里铲鲟。本文就北美洲鲟形目3个主要种类的生物学作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2.
北美鲟鱼种类及其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鲟鱼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软骨鱼类 ,它们大多个体较大 ,大约在 2亿 5千万年前演变而成。鲟鱼目前尚保留了不少原始鱼的特征 ,如尾鳍歪形 ,体内除头骨外都是软骨 ,体外表皮无鳞但有五行骨板 ,多数个体大且寿命较长。在分类上 ,鲟鱼属于辐鳍亚纲 ,硬鳞总目 ,鲟形目。全球现存的鲟鱼有两个科 ,即鲟科和匙吻鲟科 (或称白鲟科 ) ,共 2 8种。在北美现存有鲟鱼共 8种 ,包括鲟科鱼 7种和匙吻鲟科鱼 1种 ,具体见表 1。北美鲟鱼与世界各地的其它鲟鱼一样 ,有表 1 北美现存的鲟鱼种类中文名英文名学  名匙吻鲟Americanpaddle…  相似文献   

3.
董颖  胡红霞 《中国水产》2014,(10):70-72
<正>鲟鱼是一类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亚冷水性鱼类,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鱼类之一,距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水中活化石"。全世界现存鲟鱼共27种,全部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鱼总目的鲟形目。其中鲟科(Acipenseridae)有鳇属(Huso)2种、鲟属(Acipenser)18种、铲鲟属(Scaphirhynchus)2种、拟铲鲟属(Pseudoscaphirhynchus)3  相似文献   

4.
鲟鱼是鲟形目鱼类的俗称,在自然界中现存2科(鲟科和匙吻鲟科)、6属、27种,但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况,有的濒临灭绝,例如分布于中国长江的白鲟(Psephurus gladius)自2003年以来就没有被发现过。鲟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鱼肉脂肪少,无刺,脊椎骨是软骨,特别是由其卵加工成的鱼子酱更是国际高端食品。依鲟鱼种类不同,目前每千克鱼子酱售价300~1500美元。  相似文献   

5.
欧洲鲟形目主要种类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相忠 《淡水渔业》1999,29(3):24-27
世界鲟鱼类计2科6属26种,分布在欧洲水域的有1科2属8种。也即欧洲鳇、俄罗斯鲟、裸腹鲟、闪光鲟、小体鲟、波斯鲟、大西洋鲟及意大利鲟。本文就欧洲鲟形目5种主要种类生物学概述如下。1欧洲鳇Husohuso(Linnaeus,1758)11形态与食性鱼...  相似文献   

6.
<正>鲟鱼是世界上现有淡水鱼中体型大、寿命长、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我国出产的品种有长江流域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黑龙江流域的史氏鲟和达氏鲟等。目前我国养殖品种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从欧洲(主要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欧洲鲟鱼,以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为代表;另一类是我国自有的种类,以黑龙江流域出产的史氏鲟、达氏鳇和史氏  相似文献   

7.
史氏鲟隶属鲟形目、鲟科、鲟属。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均有分布。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现只有在黑龙江水域才能扑到。史氏鲟是我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名贵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属鲟形目、鲟科、鲟属,是中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近年来,史氏鲟人工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疾病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细菌性疾病是鲟鱼养殖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制约鲟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但是缺乏史氏鲟肿嘴病病害防治的相关报道。本实验室从哈尔滨市鲟鱼养殖地区鱼苗培育期间发病的史氏鲟幼鱼体内分离鉴定到了异常嗜糖气单胞菌。本文总结了患史氏鲟肿嘴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养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鲟鱼类增殖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鲟鱼类为冷水性鱼类,仅见于北半球,目前已发现的鲟科鱼类共25种,白鲟科2种。由于鲟鱼大部分为洄游性,个体大,性腺成熟周期长,其数量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和在江河上修建水坝等)的影响。为了保护和增殖这些种类和数量都很少的鱼类,国内外都致力于进行鲟鱼类自然繁殖保护和人工增殖的研究。现将鲟鱼的主要产地苏联、北美和我国的研究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史氏鲟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曲秋芝 《水产学报》2003,27(4):377-380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隶属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鲟科(Acipenseridae)、鲟属(Acipenser),是黑龙江特产和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淡水定居种类。鲟鱼是古老的生物类型,世界上约有28种,仅分布于北半球。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所有鲟鱼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有的已近灭绝[1,2]。我国有8种鲟鱼,其中黑龙江2种,即史氏鲟和达氏鳇。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完善,史氏鲟成为国内最主要的鲟鱼养殖种类。有关史氏鲟人工养殖、基因组DNA含量、胚胎发育等国内有较多研究,而对受精生物学方面研究尚未见报道。特殊…  相似文献   

11.
我国鲟鱼养殖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人工养殖的历史较短,并且设施化养殖基础薄弱,养殖模式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鲟鱼的养殖方式仍以粗放型养殖模式为主,易受地域、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简述了我国鲟鱼设施化养殖的种类,对比了鲟鱼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优缺点,详细分析了鲟鱼设施化养殖的工艺流程及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设施设备,阐述了设施化养殖的技术要点,指出了目前鲟鱼设施化养殖过程中存在问题,总结了鲟鱼设施化养殖的对策,明确了今后鲟鱼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鲟鱼类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我国鲟鱼类天然资源数量稀少,难以满足市场巨大需求,近年来鲟鱼养殖在我国各地快速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鲟鱼养殖的主要种类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等生物学特性.鲟鱼养殖的主要方式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并且阐述了目前我国鲟鱼养殖的规模和发展前景.预计鲟鱼可能是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鲟鱼人工养殖的发展历史及其养殖现状,并对鲟鱼养殖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问题是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养殖规格与结构不合理、商品鱼供大于求等,目前商品鲟的市场价格仅为20~40元/kg,鲟鱼养殖几乎无利可图.主要应对措施有:(1)成立专业机构,对人工养殖鲟鱼产销实行统筹安排;(2)转变消费观念,大力开拓市场;(3)实行信息共享,提高抗风险能力;(4)调整养殖规模和养殖结构;(5)提高商品鱼规格;(6)完善产业结构,深度开发鲟鱼产品;(7)增加区域合作,开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鲟鱼产业技术研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6年中国鲟鱼养殖产量89 773吨。鲟鱼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一些实用技术基本能满足鲟鱼产业的现实需要,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种质退化问题、鱼子酱及鱼肉的品质问题、养殖过程中的氮磷排放问题。本文就中国已经形成的鲟鱼产业技术进行梳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鲟鱼籽酱加工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加强鲟鱼深加工产品开发,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成为鲟鱼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鱼籽酱作为鲟鱼加工的主要产品,加快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将是我国鲟鱼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在阐述全球鲟鱼籽酱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鲟鱼籽酱加工研究及其产业化前景,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鲟鱼病原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我国自1991年后开始鲟类的商业化养殖,主要品种有引进的匙吻鲟、杂交鲟、小体鲟、俄罗斯鲟和西伯利亚鲟,黑龙江流域出产的施氏鲟、达乌尔鳇,以及施氏鲟和达乌尔鳇的杂交种等。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鲟疾病不断增多,严重制约了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发现的鲟致病性病原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概述了目前国内外鲟病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感染种群、致死率、临床症状、病原分离鉴定和药物控制等方面。目前对鲟病害的研究,在发病机制、免疫防治以及结合环境和营养因素的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还十分缺乏,应系统开展鲟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及防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作者的研究经历及国内外相关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和养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鲟鱼及其目前的主要养殖种类、养殖地区、生产方式、生产量和产业发展趋势,并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鲟鱼养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作者的研究经历及国内外相关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和养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鲟鱼及其目前的主要养殖种类、养殖地区、生产方式、生产量和产业发展趋势,并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达氏鳇(Huso dauricus)是黑龙江流域土著鲟,近几十年来野生资源急剧下降,被确定为濒危物种之一。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的Cyt b基因和D-loop区域的多态性信息评估了黑龙江抚远段野生群体、北京房山国家级鲟鱼原种场的保种群体及浙江衢州国家级鲟鱼良种场的繁殖群体等3个达氏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所有测试个体在Cyt b基因位点的核苷酸水平上没有检测到多样性,均具有相同的Cyt b单倍型,而在D-loop区域中发现了9种单倍型,对于D-loop区,单倍型多样性(H_d)达到0.593,但核苷酸多样性(π)仅为0.00213。在8尾野生个体中检测到6种D-loop单倍型,2个养殖群体共计58尾个体共计检出5种D-loop单倍型个体。分析结果显示:野生达氏鳇群体遗传多样性极低,历史上可能经历过严重的遗传瓶颈,同时达氏鳇人工繁殖过程中每批次可能只有极少个体参与了繁殖。此外,基于Cyt b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结果提示,达氏鳇与其他太平洋鲟类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欧鳇(Huso huso)关系较远,传统上鳇属(Huso)的分类地位得不到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Since natural sturgeon populations have drastically declined, aquaculture of these valuable fish is important to meet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meat and caviar, thereby reducing the pressure on natural sturgeon resources. There are two directions in sturgeon aquaculture: controlled propagation for release and commercial farming. The controlled propagation supports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fish populations, while the commercial cultivation of sturgeons supplies the needs of the consumer market with the delicacy production of caviar (mainly). This review deals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ntrolled propagation and stocking in the Volga‐Caspian basin and the commercial farming of sturgeons in Russia. The article also investigates the management of farmed broodstocks of sturgeons, which are used for obtaining seedlings and caviar. It is for sure that the activ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wo directions of sturgeon aquaculture will allow preserving these unique ancient fish on our planet until natural populations can be re‐established by self‐sustaining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