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绵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 代,以2 龄若虫在珊瑚树的枝叶上越冬,4 月中旬雌雄开始分化。雄成虫羽化高峰在4 月下旬,雌成虫孕卵在4 月下旬到5 月下旬,孕卵高峰在5 月上旬。产卵期在5 月上旬到6 月上旬,产卵高峰在5 月上中旬。若虫期发生在5 月中旬到6 月中旬,若虫孵化高峰期在5 月底6 月初。  相似文献   

2.
绿绵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珊瑚枝的枝叶上越冬,4月中旬雌雄开始分化。雄成虫羽化高峰在4月下旬,雌成虫孕卵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孕卵高峰在5月上旬。产卵期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产卵高峰在5月上中旬。若虫期发生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若虫孵化高峰期在5月底6月初。  相似文献   

3.
花绒穴甲室内发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研究在实验室人工条件下饲养完成花绒穴甲两个发育世代.结果表明花绒穴甲成虫用人工饲料饲养,成虫将卵产在虫道的缝隙和折形纸条上,卵孵化率最高为89 % .花绒穴甲初孵幼虫寄生力强,一头初孵幼虫足以麻痹体重在0 .5 ~0 .9 g 的松褐天牛老熟幼虫,同样还可麻痹杀死多种昆虫幼虫.花绒穴甲幼虫连续寄生取食寄主5 ~7d ,历经6 个龄期,发育为老熟幼虫并结茧化蛹,花绒穴甲幼虫多寄生时发育不良,中途将花绒穴甲幼虫转移到新寄主体上继续取食较困难.室内饲养花绒穴甲的生活周期,从第一代成虫产卵发育至第二代成虫羽化需50 ~70 d.  相似文献   

4.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是柳绵蚧重要寄生小蜂。在黑龙江省林甸县1年两代,以幼龄幼虫在柳绵蚧2龄雌若虫体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经定期观察,越冬代蚜小蜂雌成虫产卵进度是紧跟柳绵蚧雌成虫羽化而发生,第一代蚜小蜂产卵进度紧跟柳绵蚧1龄固定若虫发育进度。为了利用自然控制柳绵蚧种群,笔者建立了越冬代与第一代蚜小蜂种群增长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豆黄蓟马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豆黄蓟马(ThripsnigropilosusUzel)在黑龙江省密山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成虫越冬。第一及最末一代世代平均历期24d。中间各世代平均历期16.7d,雌成虫平均寿命17.6d。该虫主要以成虫和1~2龄若虫为害。叶背面虫量多于叶表面虫量,豆株上部幼嫩叶片多于中下部叶片。植株各器官上的虫量以叶上最多,次为嫩荚,茎及花器上很少。雌成虫可行孤雌生殖也可行两性生殖。每年的危害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防治指标定为2~3片复叶时20头/株。药剂防治以具有内吸作用的乐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白蜡虫在淮南市的发生规律。白蜡虫一年发生一代,寄主单一,在淮南市只危害大叶女贞和小叶女贞,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枝条上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以后便在枝条上固定为害,成虫雌雄异形。夏秋季二、三年生的枝条上裹着厚厚的白蜡,树势衰弱,甚至死亡。可通过修剪和化防等防治。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以来,在黑龙江省林甸县对柳准球蚧采取了野外定期观察,室内饲养观察及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在柳树的枝干部越冬,成虫的发生期为5~6月中旬,6月中旬出现初孵若虫。柳准球蚧有三种寄生蜂,其中跳小蜂的控制力最强,一年发生两代,越冬代寄生率为12.1%,第一代寄生率为65%。  相似文献   

8.
柳绵蚧在黑龙江省林甸县主要为害行道绿化柳树,其为害高达90%,使树势生长衰弱,导致枝条枯死。一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在柳树的枝干部越冬,成虫的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中旬,初孵若虫出现在7月中旬。柳绵蚧有两种寄生小蜂,其中食蚧蚜小蜂对柳绵蚧的控制力最强,一年发五两代,越冬代寄生率为16.9%,第一代寄生率为50.79%。  相似文献   

9.
德清真片胸叶蜂1991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德清县对河口乡和筏头乡,主要危害毛竹、石竹和浙江淡叶,该虫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变为预蛹越冬。幼虫共6龄。1-5龄食叶量平均31.7cm^2,第6龄不取食,成虫发生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幼虫危害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雌雄性比为1.0:1.2。  相似文献   

10.
禾本科作物新害虫耕葵粉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葵粉蚧(TrionymusagrestisWang)仅为害禾本科植物。在山东泰安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寄主地下根茎、秸杆及根部周围上中越冬。生活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禾本科作物之间和杂草上转移寄主生活,另一种是终年生活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代主要为害小麦。一代主要为害夏玉米,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一年中有两次转移寄主高峰,分别在4月下旬和6月中旬。若虫共3龄,单雌产卵量430~610粒。农业防治方法是控制该虫为害的有效途径。用5种化学药剂田间地下灌根试验,结果表明:久效磷对成虫、若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甲基1605和辛硫磷对1、2龄若虫防效良好。此外,文中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图示。  相似文献   

11.
大球坚蚧形态及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球坚蚧主要为害国槐枝条和叶片,其寄主植物有10科11种。在山东济南,泰安每年发生1世代,以二龄若虫在寄主枝条上越冬。越冬后的若虫不再转移,3月中旬就在原处相继为害,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严重为害期。5月上、中旬为雌、雄成虫交配、产卵期,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1943粒。若虫5月中旬开始孵化,沿寄主枝条爬行扩散,最后全部爬到寄主叶片上固定。10月上、中旬寄主落叶之前,变为二龄若虫,然后转移回寄主枝条上越冬。其雌成虫分为皱和光滑两种型。重要天敌是Encyrtus sasakii和Anicetus sp.两种寄生蜂。  相似文献   

12.
柑桔木虱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木虱在浙南平阳一年发生6~7代,以成虫在寄主叶背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产卵于芽缝间,4月上、中旬出现若虫;第一代成虫始见于5月上旬.世代重叠,7~8月柑桔秋稍期为成虫发生高峰期.卵期2~11天;若虫5龄,若虫期11~36天;世代历或共20~67天.成虫寿命13~246天,产卵前期6~30天.产卵期1~72天,一般连续一个月左右;每雌产卵量3~762粒,每代平均172~277粒.性比为1.06:1.  相似文献   

13.
芒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incertus(Baker)在云南元江干热河谷地区1年发生8-9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若虫)成虫越冬,越冬态不明显,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为第1个发生高峰,是全年发生危害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为第2个发生危害高峰期,对梢,叶的危害率分别为100%,96.4%,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其危害率分别降为4.7%,6.2%。  相似文献   

14.
陈阿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99-17300,17339
槐豆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Wu)]在西宁地区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树皮缝里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产卵于芽缝间,5月上、中旬出现若虫,若虫5龄,第1代成虫始见于6月上旬,世代重叠,6~7月为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槐豆木虱形成3个成虫高峰期。卵期21d,若虫期43d,雌雄性比为1.05:1.00。  相似文献   

15.
不同虫态的褐稻虱对杀虫剂的毒力及毒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测定褐稻虱各虫态之间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长翅型雌成虫对叶蝉散等5种杀虫剂的抗药力是5龄若虫抗药力的1.08-4.09倍,而短翅型雌成虫对叶蝉散等6种杀虫剂的抗药力是长翅型雌成虫抗药力的1.08-2.25倍,其抗药力的大小与害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靶标酶)和羧酸酯酶(降解酶)活力大小密切相关,其大小顺序为,短翅型雌成虫〉长翅型雌成虫〉长翅型雄成虫〉5龄若虫,而田间褐稻虱对叶蝉散抗  相似文献   

16.
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卡死克对飞蝗毒力高、胃毒作用强.致死中浓度为5.6ppm。温度对卡死克毒效的发挥具有显著影响,若虫的死亡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死亡时间明显缩短。卡死克具有显著的杀卵效果。飞蝗低龄若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强,死亡率高。经卡死克浸叶饲喂施药剂的飞蝗雌成虫寿命比正常雌成虫的明显缩短约20d,产卵量减少约60~80%。  相似文献   

17.
在恒定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寄生于桃蚜2~3龄若虫的烟蚜茧蜂的繁殖力和寿命。在22℃下在寄主密度分别为5,10,25,100或200头/d蚜虫时,寄生蜂平均寿命为3.6~6.8d。试验证明雌蜂产卵量及寄生蚜虫数量为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呈负加速上升,但当密度高于50头/d蚜虫时,两者均不再明显上升。分析证明烟蚜茧峰的内禀增长力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200头/d蚜虫时达到最大值,为0.3641。当供蚜密度从5增加到200时烟蚜茧蜂的净生殖力增加了18倍,但平均世代长度则不受影响。烟蚜茧蜂对桃蚜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反应,经计算其a=6.0341,Th=0.014。此外,还在7个不同起始密度下测定了烟蚜茧蜂对桃蚜种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龟蜡蚧在红栀子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龟蜡蚧在孝南区每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1~2年生枝条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6月间产卵,若虫于6月下旬到7月上旬孵化,8月中、下旬雄虫化蛹,9月上、中旬羽化。药剂防治以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20%施扑赛乳油1000倍液杀成虫、卵、若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紫斑螽斯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紫斑螽斯最佳的防治方法,于1994 ~1998 年对紫斑螽斯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紫斑螽斯在辽宁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2cm 左右深度越冬,在国内首次弄清其平均产卵量为41 粒,卵的历期为306 .7d ,过冷却点为29 .6d ,结冰点为14 .1 ℃。若虫的孵化率为63 .4 % ,若虫共分5龄,各龄历期分别为5 .36 、6 .18 、8 .01 、10 .19d 和12 .15d ,全龄历期平均为41 .52d 。成虫历期为59 .7d  相似文献   

20.
削尾材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削尾材小蠹是板栗上重要的柱干害虫。该虫在浙江新昌1a1代,以成虫在杂草及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危害期4月至6月。主要危害距地高40~150cm的主干和2~4年生枝条。多雌一雄,雌雄比为16.25:1,10月中旬越冬。卵、幼虫和蛹在成虫修筑坑道内生活。用50%氧化乐果1份加水5份稀释,在树干基部括皮(至韧皮部)涂干,防效可达95.7%。图1表1参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