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我是一名盆景爱好者,平时喜欢摆弄盆景,也喜欢阅读《花木盆景》杂志及一些盆景书籍。我读书刊,主要是想从中学些盆景的制作技艺和养护方法,希望能直接指导我的实践,而对于盆景的理论与历史则兴趣不大。去年五月号上,“盆景教室”栏目开始连载由中国农业大学李树华老师撰写的《中国盆景文化史》一书。这些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我国盆景文化的发展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赵士湛 《花木盆景》2004,(4):30-31,4
曾宪烨先生的文章或树桩设计图稿,常常刊发在《花木盆景》杂志上。平时朋友间手相互切磋、争论、探讨,一经曾先生总结,成为文字,则一些久思未能理解的问题,豁然开朗。曾先生是笔者的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花木盆景》2008,(6):79-79
我的盆景情缘 自与花木盆景结缘,我的兴趣爱好几乎全部倾注在盆景上了。日思夜想,梦寐以求能有几盆《花木盆景》介绍的那样的盆景佳作,借以美化家园,饱我眼福,满足我对盆景艺术的情感追求。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完中国盆景文化的历史之后,自本期起,我们将连载由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编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名家教你做树木盆景》一书,以期使大家获得一些关于树木盆景的素材选取、造型技法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5.
师父     
何锦道 《花木盆景》2003,(11):48-48
笔盆景帅父是苏州市德高望重的盆景名家朱伟民先生,师父亲手创作的刺柏盆景《千古一绝》在扬州第四届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中夺得金奖,在盆景界曾轰动一时,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白荷 《花木盆景》2005,(5):20-20
泉州盆景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优势,原以榕树盆景见长,有“海内独步”之美誉。榕树盆景《凤舞》历经三代人创作养护,集全国盆景展、亚太地区盆景展、世博会盆景展金奖于一身,是泉州盆景的活古董。  相似文献   

7.
朱克 《花木盆景》2006,(4):32-33
在《花木盆景》2006年一期本人拜读了盆友段庭建《当年下山桩的养护》与徐良平答读者问一文,颇有感触,两人均对盆景下山桩的养护提出了一些经验见解。根据我自己十多年对盆景下山桩的了解及栽种新桩的心得, 在下结合自己养护体会,谈一点补充浅见,与盆景界同仁相互探讨,以期相互提高进步。  相似文献   

8.
盆景源于中国,在许多关于中国盆景制作技法与鉴赏的理论当中,对于“气韵”的追求和研究一直相当沣重。在权威的《汉语大词典》中,对“气韵”一词的具体解释是“指章、书画风格、意境或韵昧”。那么,引申到盆景艺术上来,气韵是指盆景艺术作品的风格、意境或韵味。但是,如果  相似文献   

9.
《花木盆景》2008年第七期刊登了张超中先生的《浅析成型盆景的老化原因及其更新复壮》一文,并再读张辉明先生《如何预防盆景植物老化失枝》的文章,感触很深。看来近年来,人们从造型热潮中,逐渐地移视到盆景植物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在这几十年盆景培育和养护技术的实践里,使实践者感受到许多艰辛和无助,也意识到科学培育是盆景艺术的发展基础。没有先进的培育和养护技术,盆景艺术的繁荣,只是过眼的云烟,在国际上没有应有的地位,更谈不上接轨。  相似文献   

10.
广贤 《花木盆景》2004,(2):20-21
初读贺淦荪先生的盆景佳作《秋思》是1986年在武汉汉阳公园举办的盆景展览上。在浏览众多的佳作时,被一盆题名《秋思》的作品吸引,作品标明“中国首届盆景评比展览一等奖”,如此高的荣誉,更使我肃然起敬。立读许久,随之赞叹不已。也许是从事美术工作的职业性敏感,初读感  相似文献   

11.
肖华先生的《听雨》(《花木盆景》2003年第五期B版第6页)为一树石盆景,作品构图采用了绘画中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以一粗壮的“巨树”作近景,依次以两株渐小的矮树作远景,简单的三棵树,却表现了广阔深远的山野意境。在三树之间,以空白盆面隔成两组,以白色大理石盆面作水域  相似文献   

12.
沈福加 《花木盆景》2000,(1A):68-68
《花木盆景》1994年第2期彩页《粤东汕头盆景欣赏》中的《榔榆》与同年第6期载于封面上的《榆》。系汕头陶大奎先生的二幅盆艺作品,观赏之余,仿佛迎面吹来了阵阵融融的岭南风.令人在那种严谨的构图前、道劲的枝法下拜倒。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盆景代表作 这件作品创作于1976年,1984年刊发于本刊试刊号封底,在1985年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上被誉为“给我们古老盆景带来新意”的作品之一。“《秋思》这件盆景作品问世的意义在于:一、在贫景中去探求艺术的共性规律和美的规律,并用以指导盆景的艺术创作和造型。  相似文献   

14.
在《花木盆景》B版2004年8期8页,欣赏了清苑《桧柏》盆景后,谈点不同的构思建议供作参考,不妥之处请朋友们指正。  相似文献   

15.
单位为我们每个职工各订了一份全年的《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当然,我也很幸运地拥有了一份。  相似文献   

16.
读本刊2005年第九期B版刊登的《海天佛国》盆景,及对该作的“鉴赏”解读,笔者觉得其中摆件与有些解析,实在有悖中国传统盆景的优良古雅风格,难于认同。下面笔墨劳动,与上述作者参与推进中国盆景向前开跋的目标是一致的,我的“偏见”只为寻求一个正确的判断。不妥之处,请大家匡正。一、关于盆景《海天佛国》制作中的问题探讨。据传说,浙江普陀山是观音普萨修行得道的地方。以佛教“五蕴”皆空的思想,普  相似文献   

17.
日前同好论及《花木盆景》今年第四期张锋先生《品思“台风”中的大陆盆景》一,笔认为,张先生中“多言不是”并非“讽喻”,而是让人“收视反听”,意在“警觉”,旨在“革新”。有的事实言谏也是笔的代言。但张先生章立论事关全国盆景评判,有的观点就失之偏颇。对两岸盆景比较,“品思”也缺客观与深层的透视,  相似文献   

18.
读者心声     
我要为《缘结盆景 千里而行》叫好 收到2008年第12期《花木盆景》B版,看了《缘结盆景 千里而行》一文,眼前顿觉一亮,心里激动得好几天难于平静。我拿了那本《花木盆景》去告诉了好几位盆友,让他们也分享了这份喜悦心情。大家看了文章,异口同声说道:《花木盆景》将又有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9.
4月26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花木盆景》杂志编委、中国盆景大观园总经理谢克英先生联袂《世界盆景金奖集》主编、广东省盆协常务理事陈志就先生,出席谢大师故乡广东省化州市盆景奇石协会成立庆典。  相似文献   

20.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4年11期第6页上刊发的“安庆市第二届盆景展览作品选”,读后感到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均达到较高的层次,展现出徽派盆景的新的形象,现就其中的三件作品与大家一起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