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位于植物液泡膜的 Na+/H+逆向转运蛋白(NHX1)是将 Na+区隔化到液泡中的主要蛋白,对植物耐盐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NHXFS1 基因是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和菊花(Flos chrysanthemi)的液泡膜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AtNHX1、OsNHX1 和 DmNHX1 为模板,通过 DNA家族改组技术,对其进行体外定向分子进化获得的一个功能显著增强的新基因。本研究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rfaciens)介导的叶盘法将 NHXFS1 基因转入烟草 (Nicotiana benthamiana)中,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出再生植株,经PCR 和 Southern blot 鉴定证实 NHXFS1 基因成功地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耐盐性测试结果显示,高盐胁迫条件下,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转基因烟草长势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烟草叶片中积累了更多的脯氨酸和Na+。 RT-PCR和 Real-time PCR 结果表明,NHXFS1 基因在烟草中正常表达,盐胁迫条件下NHXFS1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 1.01、0.60 和 1.79倍,跟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研究结果提示,体外改组获得的新基因 NHXFS1 在植物耐盐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证明通过基因改组方法开发新基因用于改良植物耐盐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DNA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于DNA分子的多种技术在提高作物育种效率、保护种质资源、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显示出很大潜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为更好地了解DNA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情况,并达到促进DNA技术为现代化农业服务的目的,本研究对DNA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以及基因信息等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较有特点的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菌突变菌株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Rep-PCR的两对引物Pot2-1/Pot2-2和PMC1-2/PMC1-3、 177条RAPD引物和MGR586为探针的3种RFLP 分子技术对温室的9个和自然病圃上的5个致病性突变菌株进行分析。3种技术鉴定了温室9个菌株与其起始菌株的DNA指纹基本一致,检测到7个菌株DNA条带缺失1~3条,2个菌株没有变化;分析了病圃上的侵染携带抗病基因Pi-1和Pi-2的5个突变株的起源,依据DNA指纹和致病类型证明后者起源于具有无毒基因Avr-1的菌株,排除了外来菌株的漂移作用,证实了突变是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进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重组DNA技术、PCR技术的产生极大的促进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但是,大量的事实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例如,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后,他们在性格、健康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并不符合经典遗传学理论预期的情况,让人产生疑问;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量植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及EST数据库的充实,利用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精细的研究基因功能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时,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可以克服现有转基因技术的基因沉默和位置效应等诸多缺陷,在植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在酵母和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已经比较成熟,但在高等植物中同源重组频率非常低,限制了其使用。新近研究发现,利用锌指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引入DNA分子的定点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 DSBs)可以高效介导基因的同源重组,使得ZFN成为遗传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利用嵌合寡核苷酸(Chimeric oligonucleotides)可以介导基因的单碱基定点突变,在植物遗传改良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同源重组相关的调控途径进行基因修饰也可以提高植物的基因打靶效率。植物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难题的攻克,必将加快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步伐,同时给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带来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各学科的交叉融汇,以膜蛋白纳米孔为基础元件的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显现出诱人的前景,尤其是以a-溶血素纳米孔为核心元件的检测器件在单分子分析、单分子化学反应研究和DNA测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而受到重视。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对以a-溶血素纳米孔为代表的膜蛋白单分子检测的研究进展、功能化制备及组装机理进行了总结,主要概述了膜蛋白作为单分子传感器件在基因测序方面的应用发展状况、可能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RAPD校正及玉米肿囊腐霉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APD校正是指以RAPD的扩增能力为尺度对DNA模板进行调速以使RAPD具有最合适的扩增能力。RAPD校正的理论 可重复的碱基误配率的存在以及RAPD片段间的扩增竞争,误配率的大小决定了RAPD竞争性条带的有无和强弱,本研究应用RAPD校正的DNA对玉米肿囊腐霉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筛选,找到一个呈反向连锁的分子标记DPB17800,其遗传距离为8.1cM。结果一,RAPD有显著地提高RAPD扩增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郑燕  贾仲君 《土壤学报》2016,53(2):490-501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复杂土壤中微生物DNA/RNA的技术难点是13C-DNA/RNA的鉴定。本研究针对我国六种典型水稻土,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3CH4示踪活性的甲烷氧化菌,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获得不同浮力密度DNA/RNA后,以甲烷氧化菌独有的pmo A功能基因和16S r RNA特异基因作为分子标靶,通过半定量凝胶电泳技术评价了特异基因作为分子标靶判定13C-DNA/RNA的可行性,进一步利用克隆文库技术研究水稻土中的活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甲烷氧化菌功能基因pmo A作为分子标靶,能够准确鉴别13C-DNA,而甲烷氧化菌特异的16S r RNA基因则能较好地区分12C和13C标记的RNA,但13C-RNA中的非目标微生物污染高于13C-DNA示踪技术。进一步以13C-DNA和13C-RNA为模板,分别构建了pmo A和16S r RNA基因的克隆文库,系统发育分析表明I型菌主导了土壤甲烷氧化过程,其中江西鹰潭和黑龙江五常土壤中活性甲烷氧化菌全部属于Ia型,而四川资阳、浙江嘉兴、江苏常熟和江都土壤中Ia型和Ib型甲烷氧化菌均有发现,并且后者比例较低。这些结果表明分子标靶基因能够有效判定复杂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13C-DNA/RNA,在DNA和RNA水平的结果基本一致,我国典型水稻土中活性甲烷氧化菌可能存在一定的地理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9.
将携带外源基因的DNA导入昆虫的基因组中的技术就是昆虫转基因技术,所获得的具有新导入基因表现型特性的昆虫即成为转基因昆虫。  相似文献   

10.
植物转座元件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座元件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DNA分子,在真核生物的基因和基因组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的转座元件分为反转录转座子和DNA转座子两大类,其中,反转录转座子又分为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反转录转座子和非LTR反转录转座子两个亚类,而DNA转座子分为自主元件、非自主元件和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TE)三种类型。基于植物转座元件的分子标记目前主要有序列特异扩增多态性(S-SAP)、MITE显示、转座子显示(TD)、MITE位点间多态性(IMP)、反转录转座子位点(IRAP)、反转录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REMAP)和基于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多态性(RBIP)。综述了这些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分析、基因作图、品种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中不同转基因方法转化外源基因的T-DNA整合特征既具有共性,又具有特性,使得转基因的遗传在各独立转化体间呈现多样性,另外多种遗传因子和限制因素使受体植物中外源基因的表达存在下降,甚至出现基因沉默等复杂现象。本文主要对农杆菌介导及裸露DNA直接转化转基因植物中T-DNA的分子特征和转基因表达的影响因子进行了介绍和概述。转化体中转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和表达主要取决于转基因在植物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置、拷贝数及组成结构。因而,通过对具有表达水平各异的转化体进行深入的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转化体之间进行的比较研究,将对转基因技术自身的完善、定点整合以及更有效的利用转基因技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1980年国外多名学者采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成功地实现了矮牵牛花色变异子代,玉米叶斑病抗性转移等.7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周光宇首先提出外源DNA导入高等植物的受精胚囊,以创造变异的设想.据此,将不同品种、不同种、不同科的外源DNA或目的基因导入棉花、水稻等获得突破性进展.作者从1992年开始,以人参为受体,西洋参种子的DNA为供体,进行了外源DNA直接导入方法的研究,旨在探讨药用植物分子育种的新途径,为人参抗病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人类细胞中发现了一个能够解除并降解外源DNA分子安全系统,这一发现可能为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技术的重大改进打开大门。在生物科学学院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副教授Reuben Harris领衔下,该报告于2010年1月10日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and MolecularBiology》杂志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瑞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纤维素酶的活力,用类似基因改组的方法改造其碳源阻遏相关基因cre1。以瑞氏木霉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cre1基因,用DNaseⅠ消化cre1基因后,回收50-100 bp的DNA片段,用T4 DNA连接酶连接,以连接产物作为模板进行无引物PCR,并将PCR产物转入瑞氏木霉原生质体,通过测定滤纸酶活的方法筛选突变菌株,并在NCBI上比对分析突变菌株的cre1基因。结果表明,筛选获得1株纤维素滤纸酶活比出发菌株提高0.7倍的突变菌株cre2-3。cre2-3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棉花状,而出发菌株呈小颗粒状,菌株cre2-3发酵液的颜色比出发菌株的更黄亮。推测cre1基因与瑞氏木霉菌株的生长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来源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gilops speltoides)的Lr35基因定位于小麦2B染色体上,其抗性二叶期开始表达,六叶期完全表达,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成株抗叶锈病基因。尚未有报道发现它的表现毒性的菌株存在。本研究利用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homology-based cloning)扩增TcLr35基因组DNA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并结合I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Lr35特异性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GA)片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PCR扩增,从融安金柑基因组DNA中克隆出一条2 361 bp的DNA片段,该DNA克隆含有1个2 081 bp的LEAFY同源基因全长序列(FcLFY)。金柑LEAFY同源基因包含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编码398个氨基酸。比对结果表明,金柑LEAFY同源基因与甜橙、枳的LEAFY同源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8%。该研究为今后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金柑开花调控机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蛋鸽早期性别的鉴定一直是制约蛋鸽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方法,对20日龄期的100只蛋鸽的性别连锁基因染色体解旋酶DNA结合基因CHD(chromo-helicase DNA binding)进行跨内含子扩增检测。蛋鸽早期DNA分子电泳检测结果与成年后的真实性别核对结果表明:所有雌性蛋鸽扩增结果含有两条带,其大小分别为280bp和250bp,雄性蛋鸽仅有一条280bp的条带;泊松统计分析发现,蛋鸽早期DNA分子判定结果达到统计学上显著水平,可以作为蛋鸽早期性别鉴定的一种方法。本实验实现了以DNA分子为基础的早期蛋鸽性别鉴定,将对蛋鸽业早期的饲养成本降低和早期雄性蛋鸽的淘汰起到准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简述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主要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和定位、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绘制、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DNA条形码技术在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概述了动物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现状,统计分析了DNA条形码研究中所选用的基因序列和研究对象等,发现目前并没有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地方猪的研究报道;随后,分析我国地方猪种的系统发育研究现状表明,当前中国地方猪的分类体系在分子上的证据还很匮乏,研究所涉及的品种较少,分子标记数量有限,分子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才刚起步;最后,阐述和讨论了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栽培草莓(Fragaria×ananassa)为八倍体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多数农艺和品质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为草莓的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挑战。DNA分子标记直观反映基因组的差异和变化,对于遗传高度杂合、生产周期长的多年生果树来说,能够有效提高育种效率。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辅助育种、基因定位、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品种鉴定和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有力地推动了果树分子育种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草莓生产育种中的研究应用现状,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推动草莓的生产和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