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采用无盘抛秧剂种子包衣后旱育秧,在秧苗根部形成集“小水库、小肥库、小药库”于一体、直径2.5~3.0 cm的吸湿泥球,实施带药、带肥、带土育苗抛栽,具有简化育苗工序、提高秧苗素质、秧龄弹性大、抛植立苗快、减少塑盘污染环境等特点。既增强秧苗的发根力和发根量,促进了抛栽秧苗的生理立苗;又增加秧苗根部带土量,并使秧苗矮壮多蘖,促进了抛栽秧苗的机械立苗,显著提高了水稻旱育秧抛栽的直立苗率和立苗速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盘抛秧剂”种子包衣后旱育秧,在秧苗根部形成集“小水库、小肥库、小药库”于一体,直径2.5~3.0cm的“吸湿泥球”,实施带药、带肥、带土育苗抛栽,具有简化育苗工序、提高秧苗素质、秧龄弹性大、抛植立苗快、减少塑盘污染环境等特点。既增强秧苗的发根力和发根量,促进了抛栽秧苗的生理立苗;又增加秧苗根部带土量,并使秧苗矮壮多蘖,促进了抛栽秧苗的机械立苗,显著提高了水稻旱育秧抛栽的直立苗率和立苗速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杂交晚稻免耕抛栽早穗的原因,即没有掌握盘育秧的秧龄特性和品种特性、早晚稻熟期搭配不当造成秧龄过长,以及适期足龄抛栽后,平躺苗和部分斜立苗的立苗期长而"变相秧龄过长",均导致主茎在本田的营养生长期缩短,不正常地提早进入生殖生长而产生早穗.提出了严格控制秧龄,稀播匀播增加秧龄弹性、清理大田、高抛匀抛扶苗以缩短立苗期,并合理肥水促早发等预防和补救早穗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编织布育秧不同秧龄对免耕抛秧稻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编织布育秧不同秧龄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秧龄抛栽时,早抛早立苗、早分蘖、早成熟,迟抛迟立苗、迟分蘖、迟成熟。在秧龄25-35d抛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水稻肥床旱秧抛植配套技术研究Ⅰ.肥床旱秧抛植的立苗技术吴永祥,黄祥熙,陈留根,高德友,陆秀华,于圣筛(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东海县作栽站)(泰州市泰东农科站)水稻肥床旱秧,苗期长势平稳,秧龄弹性大;苗株矮壮,发根力强,拔秧时不带泥,...  相似文献   

6.
编织布(无盘)育秧尤其适用于晚稻感光型品种能够提前播种,延长秧龄,确保晚稻产量。它综合旱育秧、湿润育秧和塑料育秧三者优点,能省秧苗地,省种子,节省塑盘开支,而且好起秧,秧龄弹性大,秧壮带土可抛栽,抛栽后立苗快。其育秧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7.
编织布资源丰富,取材容易,育秧成本低廉,采用编织布育秧不但秧苗健壮,且能显著提高水稻免耕抛栽立苗率.本试验通过对不同秧龄移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编织布隔层育秧最佳移栽秧龄为3.5~4.5叶.在此秧龄内移栽,水稻抛栽后不但立苗快、低位分蘖多、成穗率高、产量高、节本增收,而且低碳环保.  相似文献   

8.
水稻肥床旱育抛栽是指在肥床旱 育秧的基础上,利用新型高吸水材料 制成的种衣剂“旱抛成功”拌种,在肥 床上培育出根部有“吸湿泥团”的秧 苗,实现带土抛栽。它明显提高旱育抛 栽的立苗速度和抗植伤能力。同时培 育出秧苗矮壮多蘖,能防止青枯死苗 及苗期恶苗病的发生。它与塑料软盘 旱育秧相比,具有省工(指播种上)、省 投入(软盘旱育每亩秧盘投入25元, 肥床早育每亩“旱抛成功”种衣剂投入 6元左右)等优点。同时,使秧龄弹性拉 大,缓解农忙季节劳力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直立苗、倾斜苗、平躺苗3种物理立苗姿态.研究不同物理立苗状况对抛秧稻生育的影响,从整地、抛栽高度、水层深度、不同球土比例等方面试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以及免耕抛栽效果。结果表明,无盘旱育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提高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从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出发,无盘旱育是今后水稻抛秧育秧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秧苗素质好,根系带土量大,发根力强,抛栽后易于物理立苗和生理立苗,本田早生快发,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是试验条件下效果最好的一种育秧方式;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纱窗垫底秧苗起秧方便、植伤轻、发根力强,但根系带土少,免耕抛栽后部分秧苗立苗困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有待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1.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对于水稻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合适的技术参数对于水稻生产至关重要。本试验探索通过育秧时增加每盘播种量,同时适当缩短秧龄,从而减少每亩用秧盘量、降低育秧成本的可行性。试验研究四种播量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用的技术参数支持。试验结果表明:播量130克/盘和150克/盘可有效节约成本,进而实现节本增效目标,这一创新技术可在陕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类型的晚稻品种为材料,观察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晚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选晚稻品种均能满足双季机插生育期要求,相同田间管理水平下粳稻机插分蘖能力较弱,有效穗数较少,产量较低。秧龄应控制在15 d左右,长秧龄秧苗不仅不利于机插,而且田间产量也较低。机插晚籼稻分蘖力较强,应加强水分管理,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子粒充实度;粳稻机插应培育壮秧,增加机插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13.
以晚籼三系杂交新组合天丰优1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和秧龄期对秧苗素质、生育进程、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的秧龄期为30 d,最长不宜超过35 d,作二季晚稻常规栽培适宜移栽叶龄为7叶左右,9叶期为其早穗的临界叶龄:在适宜的秧龄条件下,播种量为225.0 kg·hm~(-2)左右:该品种收获指数高、千粒重高、适应性强,其高产措施主要是稀播壮秧、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  相似文献   

14.
对晚稻"秀水123"进行了4种不同秧龄抛秧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 d秧龄产量最高,15 d秧龄产量次之,25 d秧龄产量第3,30 d秧龄产量最低。晚稻抛秧栽培的秧龄以15~20 d为宜。  相似文献   

15.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在移栽和抛栽方式下的生长特点、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和抛栽表现趋势相同,适龄早栽具有早发和早熟优势,秧龄20 d时大田营养生长期延长3~10d,早熟2~6 d;秧龄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早稻不同育秧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比较了早稻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产量构成、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旱育秧的总体效果好于塑盘育秧 ,塑盘育秧又好于水育秧。旱育秧比水育秧增产 1 7.7%~ 2 0 .6 % ,比塑盘育秧增产 5.4%~ 7.9%。在旱育秧 4种不同方法中 ,以简化旱床育秧的效果最好 ,其次是种子包衣旱育 ,再次是育秧肥旱育 ,以壮秧剂旱育的效果最差。不同育秧方法对稻米的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两种育苗技术对秧苗素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龙粳18为试验材料,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新合村进行水稻新基质(稻壳)盘育苗与常规土壤育苗(对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基质盘育苗的秧苗素质整体上要略好于对照,尤其是发根力方面(新生根数),这更加有利于秧苗移栽后迅速缓苗;产量略高于对照;品质性状方面也略好于对照。从整体而言,新基质育苗可以替代土壤育苗,为水稻栽培提供一项新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集成双季稻吨粮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双季稻不同育秧方式、抛插密度、施氮量及氮肥后移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作试验研究。种植超级稻良种,采用配套无盘育秧、每公顷抛插32万蔸115万苗左右、每公顷施纯N195kg、N:P2O5:K2O=1:0.5:1.2、晚稻氮肥适当后移、补施偏施肥料促进全田平衡生长、水气平衡管理、病虫综合防控等双季稻吨粮高产栽培措施,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最为有利,可实现每年每667m2产吨粮目标。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水稻集中的地区,旱育稀植育秧取土成为一大难题。本项研究针对这一难题,采用稻壳进行无土育秧,从根本上解决春季育秧取土难、稻壳堆放、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桂林市早造超级稻品种试验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进经农业部确认、可在桂林市作早稻种植的超级稻株两优819、两优287、中早22等5个品种进行抛秧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株两优819产量、生育期等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单产达515.9kg/667m2、增产5.4%,日产量达5.01kg/667m2、增产14.6%;其次是中早22,单产达499.2kg/667m2、增产1.9%,日产量达4.62kg/667m2、增产5.7%;其他组合作早造综合性状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