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用对家蚕雄蛾具有较强镇静作用的安氟醚处理羽化3hr的雄蛾,调查不同处理时间与雄蛾的成活率、交配率、产卵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镇静剂处理后,能延长雄蛾的成活力,提高雄蛾的交配率,且用镇静剂处理雄蛾后与正常雌蛾交配的卵质与0处理(羽化3hr时与正常雌蛾交配)的卵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家蚕雌蛾交配时间早迟与产卵的关系,对家蚕雌蛾羽化后1~5h交配对产卵速度、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蛾羽化后4~5h交配的雌蛾产卵速度快、产卵量最多、不良卵最少。  相似文献   

3.
王庆忠 《北方蚕业》2006,27(2):38-39
在柞蚕制种过程中,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在生产上常常容易出现雌蛾提前大批出蛾而无雄蛾交配,对此一般种场只能将先出的雌蛾淘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产卵量,浪费了资源。针对这一情况,我所2005年春季主要对柞蚕雌蛾在冷藏中温度、时间、产卵量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柞蚕雌蛾完全可以在7℃的温度中保存72h,并且在产卵上比正常雌蛾交配产卵要高,卵质要好。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保存雄蛾多采用低温保护法,张国英等(2000)用安氟醚等镇静剂对家蚕雄蛾活力的影响以及对家蚕雄蛾存活率、交配率及卵质的影响做过研究并作了报道。但与传统的低温冷藏蛾比较孰优孰劣?为此本人进行了试验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镇静剂对家蚕雄蛾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国英  吴敏 《江苏蚕业》2000,22(3):53-54
为探讨镇静剂对家蚕雄蛾的镇静效果及其对雄蛾活力的影响,我们用几种镇静剂处理雄蛾,试验表明:安氟醚、乙醚对雄蛾的镇静效果较好,刺激5分钟,便能抑制其震翅;用安氟醚处理12小时以内的雄蛾,其交配能力与对照(未处理)相同,用乙醚处理的雄蛾交配能力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贵蚕七号组合原蚕781×57A和7532×826的羽化和产卵性状,进行了原蚕羽化发蛾习性研究以及原蚕雌蛾产卵速度和不同交配时间对卵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原蚕羽化集中,雌蛾拆对后7h盛产卵,产卵快而集中,卵质优良。两原种对交时间在1—4h,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不受精卵减少,产卵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平衡致死系“平30”原种生产中,往往由于浸酸及催青等原因造成孵化不齐,或由于大量淘汰迟眠蚕,导致后期雌蛾先行羽化,同时造成雌雄蛾比例严重失调,以致雄蛾一日行多交都无法满足需要,在不得已情况下需要对雌蛾进行冷藏处理。通过对雌蛾进行5℃、10℃2个不同温度及分别冷藏1 d~3 d和雄蛾1日3交及2交后雄蛾经冷藏后于次日再行3交后的雌蛾产卵试验,调查雌雄蛾不同处理对卵质的影响,为蚕种生产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家蚕雌蛾冷藏产卵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养蚕制种时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对交亲本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生产上主要依靠在种茧保护期通过对温湿度的调节或对雄蛾进行冷藏来达到对交目的,但有时由于对交批次在数量和时间上相差太大,形成雌蛾提前大批涌出无雄蛾可用或因雄蛾交配能力差不能二交而缺乏雄蛾,给蚕种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对此一般蚕种场的做法是将雌蛾静置待第二日交配产卵,这样做会出现雌蛾未交配大量产不受精卵和产卵前死亡.针对上述情况,2005年春季我们进行了雌蛾的冷藏产卵试验,结果表明雌蛾冷藏完全可行,并有部分品种在产卵上较正常雌蛾交配产卵优.  相似文献   

9.
以云蚕7、云蚕8为试验材料,调查在不同温度下雌雄蛾的不同交配时间对雌蛾产卵数和卵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温度24~25℃,交配时间是4 h左右时,雌蛾的产卵量最多,良卵率最高。在其它温度下,交配时间少于3 h或超过5 h都影响雌蛾产卵数和卵质。  相似文献   

10.
用80KRγ—射线辐照羽化前2—3日的雌蛹,使卵母细胞灭活,羽化后与供试蚕品种雄蛾交配,借助雌蛾卵实现双精雄核发育,产卵后再以高温适当处理,其后代均为雄蚕,均表现父本性状。以后连续多次自交继代,形成自交系,其个体比常规的蛾区内杂交后代个体相对纯化,大大加快了纯合进度,为家蚕育种方法的改进及对基因表达、性状形成、杂种优势机理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桑毛虫成虫的生物学特性,特别对成虫的交配习性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成虫在羽化后的1—7天内都有交配能力,其中以羽化次日晚的交配率为最高,羽化当天交配率偏低.其原因主要与成虫的性成熟程度有关.凌晨3:00—4:00是成虫性活跃的高峰时间,亦是雌雄交配的盛期.而傍晚前后的活动则与交配无关.雄成虫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次数0—3次.雌蛾则多为一次交配,很少交配两次的.在雌雄成虫比例相当或雌少雄多时,其交配率均相仿.成虫从羽化到交配产卵约需1—2天.  相似文献   

12.
天蚕制种中,成虫羽化期在黄昏后的16~23时,羽化规律是雄蛾在先,雌蛾在后,雌雄蛾羽化时间差异显著,在制种后期,雌雄比例非常容易失调,由于缺少雄蛾不能交尾,导致制种数量减少.因此,在制种过程中,除按当日羽化的雌雄蛾按4:6比率投蛾外,要把羽化多余的雄蛾采取不同的低温处理,以解决制种后期缺少雄蛾的问题.隔日交尾,对交尾率、雌蛾产受精卵、孵化等情况进行了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13.
桑螟(Glyphodes pyloalis Walker)是桑树重要害虫。桑螟有成虫取食现象,但是取食获得的水和糖分对于求偶、交配和繁殖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卵巢解剖、行为观察、性信息素滴度的分析,详细研究了喂食对桑螟存活、求偶、交配和繁殖的影响。桑螟羽化后雌蛾卵巢并未成熟,但可以当日交配,雌蛾平均交配次数为1.3次,雄蛾则为2.7次,雄蛾的交配次数显著高于雌蛾,交配间隔时间雌蛾长于雄蛾。饥饿不喂食桑螟成虫存活时间短(雌蛾3.47 d,雄蛾3.13 d)、交配次数少(0.53次)、产卵量低(21.3粒),卵孵化率低(82.2%)。喂食纯水的桑螟成虫存活时间显著增加(雌蛾6.72 d,雄蛾6.13 d),交配次数提高(1.0次),产卵量也显著增加(62.3粒),卵孵化率高(96.3%)。喂食糖水的桑螟成虫存活时间最长(雌蛾10.0 d,雄蛾9.59 d)、交配次数高(1.38次)、产卵量高(204.4粒)、卵孵化率高(92.8%)。由于寿命的极大差异,喂食糖水与纯水的雌蛾在交配次数、产卵量上都有显著差异,但在卵孵化率上无显著差异。饥饿情况下释放性信息素的雌蛾比率比较低,只有45.5%...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状态雄蛾对雌蛾产卵行为和产卵效果的初步试验表明,使用新鲜雄蛾正常交配,雌蛾产卵快、集中,而且良卵率高,残存卵少。  相似文献   

15.
桑蚕品种932和芙蓉是两广二号的两个中系亲本。在原种繁育过程中因出现932羽化齐一,而芙蓉羽化分散的情况,使芙蓉母蛾与932雄蛾对交经常需要冷藏932雄蛾,但932雄蛾的不耐冷藏性会使杂交原种芙蓉×932出现空圈多、有效卵圈少、蚕种净种率低等问题。为探究冷藏处理932雄蛾对蚕种质量的影响,调查了在不同冷藏温度、冷藏时间条件下处理932雄蛾后芙蓉×932的蚕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对有效卵圈数有显著影响,932雄蛾冷藏温度越低、冷藏时间越长,则芙蓉×932的蚕种表现越差;对不良卵率和良卵量的影响因交配的芙蓉雌蛾的出蛾时间不同有差异;932雄蛾最佳冷藏条件为5℃、24 h。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利用体喷雌二醇和睾丸酮于雌、雄蚕蛾,观察外源性性激素对家蚕产卵速度、交配速度以及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激素处理后,能显著提高蚕蛾产卵速度,投蛾3小时内的产卵量以雄激素处理雌蛾最显著,较对照组增加4.2倍(P<0.05),雌激素处理雌蛾则增加3.6倍(P<0.05);而雌、雄激素处理雄蛾则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8倍和2.0倍(P>0.05)。结果还表明性激素处理使交配成对率显著提高,雌激素处理雌蛾,15分钟成对率达100%,雄激素处理雄蛾10分钟后基本都已成对,显著高于对照组;余二组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调查还表明性激素处理蚕蛾,所产卵的孵化率及蚁蚕的生命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性激素不影响蚕卵质量,并且具有降低不受精卵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隔24小时选出一定数家蚕雄蛹以38℃高温分别处理24、48及72小时,处理以外的期间以25℃保护,查明了蛹期存在造成雄蛹不育的感温期间。(1)24小时处理组死蛹及不交配蛾因处理时期不同而异,可能完全没有,有也很少。成虫形态,无论在哪个时期处理都正常可是在化蛹后144小时处理的雄蛾与正常雌蛾交配时,不受精卵率达94.2%。(2)48小时处理组在化蛹后48小时处  相似文献   

18.
一、X—幅射诱导食性突变田岛于1952年开始的实验是选用一些生产用品种,在蛹的后期,对雌蛹和雄蛹进行辐射处理,采用的x-射线剂量为6~8KR(千伦琴)。处理蛹化蛾后,使与无处理的配偶蛾进行交配。检验其杂种一代能否喂饲甜菜叶。在三龄蚕中检出变种的机率为11/937,910(0.001%)。但只有一只雄蛾存活,因为甜菜叶带有毒性。这只幸存的雄蛾与同系无处理的雌蛾交配,其F_1代显示正常的食性。第二个试验是把变异的雄蛾的后代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杂交原种生产中常出现因品种间发蛾不一致而冷藏雄蛾的现象。为了解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中系杂交原种生产中,对交品种雄蛾6℃冷藏24h对生产杂交原种质量的影响而设计试验。结果显示:932雄蛾6℃冷藏24h后与芙蓉雌蛾交配,芙蓉×932(冷)的有效卵圈率、产卵率、良卵率均显著低于芙蓉×932,并且芙蓉×932(冷)雌蛾单蛾产卵率和良卵率个体间开叉大。芙蓉雄蛾6℃冷藏24h后与932雌蛾交配,932×芙蓉(冷)的有效卵圈率、产卵率显著低于932×芙蓉;良卵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饲育过程中不同营养条件、种茧期不同保护温度、雄蛾每天交配频度、雄蛾冷藏温度及蚕种场生产实际调查,认为相对饥饿饲育除对原蚕茧质有一定影响外,对雄蛾交配性能没有影响;种茧期高温保护对卵质有不良影响,但对雄蛾的交配性能基本没有影响。雄蛾每天交配2次比交配1次的利用率高,雄蛾冷藏温度高于10℃,雄蛾利用率下降,在正常情况下,平30的雄蛾利用率可达500%以上,雄蛾在5交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建议雄蚕杂交种繁育中雌雄原蚕的蚁量比例以不超过3∶1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