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小麦冠层光合器官不同时期对千粒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小麦冠层光合源叶和芒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千粒重的影响 ,比较分析了上部叶、芒在子粒形成过程中的贡献及补偿能力的大小 ,着重讨论了不同时期冠层光合器官中旗叶、芒、倒二叶、倒三叶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开花后小麦下部叶片光合功能衰退较快 ,冠层光合器官对千粒重起重要作用 ,其中旗叶作用最大 ,芒、倒二叶次之。  相似文献   

2.
随着小麦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 ,小麦“高、稳、低”的育种目标显得越来越重要 ,增加粒重也就相当于提高产量 ,为此我们要注意光合产物的积累 ,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是源、库、流综合作用的结果[1 ] 。光合产物的源包括叶片、叶鞘、绿色茎、绿色穗部附属物(如芒和颖片 )。有人通过剪芒处理证实了芒也是重要的光合源[2 - 4 ] 。本试验在小麦抽穗期进行三种处理即 :穗部遮光、穗下节遮光、剪芒 ,研究各处理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为小麦育种有关性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选用适宜本地生长…  相似文献   

3.
叶片垂直分布对小麦冠层方向光谱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株型小麦冠层叶片垂直分布的方向光谱响应进行研究,探索精确描述小麦冠层空间信息的途径,为农田作物快速、无损的光谱监测提供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以2个株型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自下向上分层切片方法,分析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对冠层方向光谱的影响。【结果】去除不同叶位叶片后,小麦冠层光谱在300~700,800~1 300,1 400~1 800 nm波段差别明显;不同观测角度中,与传统90°视角获得反射信息比较,30°和60°视角反射光谱包含较多下部叶片信息,下部叶片对冠层光谱反射率贡献较大,0°视角反射光谱包含较多上部叶片信息,上部叶片对冠层光谱反射率贡献较大;小麦冠层的穗层和倒1叶对方向光谱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的2个小麦品种,ZY9844上部叶片对反射率的影响比P7弱。【结论】小麦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对冠层方向光谱影响不同,根据冠层特点,通过改变光谱观测角度,可以提高作物冠层光谱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剪穗处理,人为增大源库比率,研究籽粒库对功能叶片同化产物积累及转运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源库互作条件下叶片的衰老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偃6号和9430小麦为供试材料,在小麦扬花期,从穗顶部向下剪去穗长的3/4,留基部的1/4小穗,以不剪穗为对照,于剪穗后每隔7d测定小麦顶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灌浆后期顶三叶的丙二醛含量。【结果】剪穗处理后,小麦顶三叶出现明显的"叶色倒置现象"。剪穗处理21d后,小偃6号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旗叶;剪穗后28d,9430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高于旗叶。剪穗处理增加了干物质、可溶性糖在功能叶片中的积累,增加了淀粉在旗叶、倒二叶中的积累,而使倒三叶中淀粉的积累减少;剪穗处理使旗叶的丙二醛含量增加,倒二叶和倒三叶的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剪3/4穗处理明显加速了旗叶的衰老,而使倒二叶和倒三叶的衰老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不同光合器官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6个超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对其剪叶、剪芒、包茎、包穗等不同处理,研究了不同光合器官对不同类型超级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同;不同品种类型的相同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高秆大穗型品种对穗粒重的贡献以叶片为最高,中间型品种以穗器官的贡献为高,多穗型品种则以茎鞘和贮藏物质的贡献对其穗粒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紧凑型小麦冠层叶片对籽粒的影响,选用紧凑型小麦高优503、郑麦004、济麦20为材料,对小麦冠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不同剪叶处理籽粒灌浆期的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紧凑型小麦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倒2叶>倒3叶;光合速率表现为旗叶>倒2叶>倒3叶;旗叶对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影响最大,冠层叶片对强势粒的影响是旗叶、倒3叶>倒2叶,而对于弱势粒则是旗叶>倒3叶、倒2叶。  相似文献   

7.
通过疏株、疏茎、疏小穗小花,剪叶、剪芒和穗部、叶片徐布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组试验,明确了本生态条件下小麦抽穗开花后的光合同化量是粒重的主要决定因素。同一植株主茎对分蘖、同一穗基部小穗对上部小穗以及同一小穗基部小花对上部小花,在养分征集上有竞争优势,消除这种优势可以提高粒重及籽粒均匀度。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为深入研究剪叶对不同源库类型小麦品种粒重的影响,河南省清丰县农技中心以源限型周麦16与库限型百麦1号为研究对象,对黄淮地区小麦冠层叶片进行了实验与探究。众所周知,小麦种植源和库的协调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的产量。按照小麦作物源库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源限型;库限型;源库互作型。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在生育后期阶段的剪叶工作能够影响其自身的粒重。在我国的黄淮麦区,小麦的主要种植品种是源限型与库限型。文章通过对周麦16  相似文献   

9.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结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小麦抽穗后,多穗型品种叶片对增加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我国引进和选育的穗重型小麦品种(系)的冷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重型小麦除冠层温度高于对照(冷型小麦陕299和小偃6号)外,叶片输出功能期、净光合速率、旗叶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另外,穗重型小麦潜在库容量比冷型小麦大,但其饱满指数小,这是穗重型小麦实现高产潜力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冷型小麦表观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多年试验研究表明 ,在相同的试验处理条件下 ,小麦品种的温度型不因年份、试验、栽培因素的改变而逆转 ;小麦冠层顶三叶各叶位的叶色消褪和失绿面积变化存在显著的温度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随叶位的降低和衰老的加剧而逐渐增大 ;小麦开花后芒的衰老程度与开花后天数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 ,不同温型小麦芒的衰亡状况从花后 2 0天开始有明显差异 ,冷型小麦芒褪色和衰亡的速度比暖型小麦慢。在育种实践中 ,可考虑将冠层温度、冠层叶片和芒等表观性状有机结合 ,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冷温材料 ,选择冷温后代  相似文献   

12.
大麦芒对籽粒产量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1987年剪芒、剪叶试验结果表明,大麦诸光合器官对产量的作用表现为:芒>旗叶>倒2叶>倒3叶。芒的作用因品种类型和结实期的气候生态条件不同而异,6棱大麦芒的作用大于2棱大麦。在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和雨量较少的年份,芒对粒重的贡献较大;反之,在温度较低,光照不足和雨量较多的年份则较小。灌浆期芒上喷尿素加KH_2PO_4液体肥料能显著提高芒的光合强度,增加千粒重1.3~3.4g。芒对产量贡献卓越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同化细胞结构复杂,光合面积大和叶绿素含量多。  相似文献   

13.
Digital plant canopy imager and photosynthesis analyzer system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nopy structure,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and micro-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R4-R5 stage in different yielding soybean cultivars or lines with different matur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ing soybean cultivars were high LAI, uniform foliage distribution in all horizontal directions, less variance of photosynthetic rate between top and bottom leaves in canopy and relatively higher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whole canopy. All these characters combined in all resulted in higher canopy photosynthetic productivity, and pod number, seed number and seed weight per plant, especially pod and seed number in top and middle canopy were increased. The characters of high yielding canopy varied among maturities. Light interception was more important to early cultivars. Less foliage inclination angle was benefit to intercept more solar energy during yield formation. As late soybean cultivars had a more closure canopy and higher LAI, greater foliage inclination angle in all layers of high yielding canopy made more solar radiation penetrate into canopy,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yield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不同熟期大豆R4-R5期冠层某些生理生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应用冠层分析仪和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R4-R5期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生理、冠层内微生态环境。结果表明,不论熟期早晚,高产大豆群体的共同特征在于LAI较高,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全冠层的光合速率相对较高,从而使全冠层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结果增加了植株荚、粒数及粒重,特别是增加了中上部的荚、粒数。不同熟期间的高产群体冠层特征的差异在于早熟大豆的LAI相对较低,截获的光能多少对于产量形成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高产群体叶倾角小,叶片平展,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而晚熟大豆冠层郁蔽,LAI大,高产冠层各层次叶倾角大则有利于太阳辐射透射到冠层内部,增加群体内部受光量,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5.
桂花生长速度和幼叶光合作用的影响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薇  谭翠英  占爱瑶  罗培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54-17356,17363
[目的]研究桂花生长速度和幼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四川农业大学新区主干道两旁的桂花树为研究对象,对其树高、胸径、冠幅、幼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指标、结实情况进行调查,以日照时间长短和是否进行生殖生长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缩短日照时间更有利于桂花的纵向生长;营养生长状况与是否进行生殖生长没有必然联系;生殖生长的幼叶长势较弱,发育迟缓,但不改变其发育顺序;日照时间越长,桂花幼叶发育进程越快。[结论]该研究为西南地区选用桂花作行道树的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铁路风沙危害的特点及植物防沙应用实例2个方面分析了植被恢复对防治铁路沙害的作用,并从植冠种子库的生态功能及植冠种子库对沙区铁路植被恢复的重要性2个方面评述了植冠种子库对沙区铁路植被恢复的意义。指出铁路沿线沙区段的植被恢复对于铁路的安全畅通至关重要,沙生植物植冠种子库的生态功能对铁路沿线沙区段植被恢复的意义不容忽视。并提出应针对铁路沿线的沙生植物植冠种子库,在种子脱落动态、不同尺度上植冠种子库对土壤种子库时空格局的影响、种子库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调节作用等方面展开相关研究,从植冠种子库角度揭示铁路沿线沙区段沙生植物的特殊繁殖适应对策,分析其对铁路沿线沙区段植被恢复的生态功能,探讨植冠种子库所体现的生态功能在铁路建设植物防沙措施中的意义和价值,为沙区铁路建设的沙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对大豆矮化及增产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豆分枝期(V_(4-5))到开花期(R_1)用250ppm多效唑(Paclobutrazol)叶面喷雾(每亩40~50kg药液),可使大豆节间明显缩短,主茎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主茎有效分枝数及绿叶数明显增加,并有推迟叶片的衰老、改善植株间的透光性、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干重,增加单株粒数的效应。一般亩增收大豆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The dispersal unit of wild wheat bears two pronounced awns that balance the unit as it falls. We discovered that the awns are also able to propel the seeds on and into the ground. The arrangement of cellulose fibrils causes bending of the awns with changes in humidity. Silicified hairs that cover the awns allow propulsion of the unit only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eed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ead tissue is analogous to a motor. Fueled by the daily humidity cycle, the awns induce the motility required for seed dispersal.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大麦品种冠层温度差异,应用红外测温仪对大麦的冠层温度进行长期观测,并测定花后功能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调查部分农艺性状,探讨冠层温度与灌浆结实期功能叶生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法瓦维特(CK)相比,95-83、D-18的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甘啤4号、哈瑞特和99-6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与冠层温度偏高品种相比,冠层温度偏低品种功能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及SOD活性等在灌浆前期差异不明显,但在灌浆中后期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冠层温度与千粒质量、株高、叶面积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可见,不同大麦冠层温度存在差异,且温度型与对应植株功能叶生理特性优劣及农艺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化学调控对干旱后棉花冠层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干旱后棉花化学调控增产稳产的可行性,通过模拟田间干旱,采用裂区设计,探究化学调控下干旱后棉花冠层时空分布及产量变化。主区设置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副区设置干旱后复水3 d、6 d、9 d喷施低量缩节胺及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显著提高棉花籽棉产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冠层中上部比叶重及各部位平均叶簇倾角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显著降低冠层下部、上部叶面积指数,并随喷施时间的提前效果更显著。化学封顶显著增加冠层中下部比叶重、下部叶面积指数、上部叶面积指数及各部位TC。干旱后复水6 d喷施缩节胺,采用化学封顶,棉花SPAD值和比叶重较高,叶面积指数分布均匀,叶片保持直立,冠层整体通风良好,棉花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