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正> 4 管理 泥鳅有自相残食的习性,尤其在饵料不定的情况下,更为严重。因此,放养的泥鳅苗必须大小均匀。泥鳅苗放养密度为510g/m~2水体,饲养6~7个月后能收获50kg左右的成鱼。泥鳅的繁殖季节在4~6月,这时雄亲鱼长约10cm,雌鱼性成熟时肚大腹圆,胸鳍圆滑,在离岸边约30~40cm处的草丝中  相似文献   

2.
泥鳅的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泥鳅因具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和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外泥鳅消费市场需求和价格不断攀升的刺激下,泥鳅已成为水产养殖领域经济效益较好的一个淡水品种,我国南北各地都具有人工养殖泥鳅的有利条件,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独有的地理条件制定了诸多鼓励政策,把泥鳅养殖产业作为特色地域经济大力发展,且效果效益显著,所以泥鳅成为一种生产潜力大、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3.
泥鳅养殖病害的综合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泥鳅市场价格的逐年上升,带动了泥鳅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泥鳅养殖大多实行高密度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易因水质环境恶化、投饵不当、其他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疾病暴发,一旦发病就会迅速在泥鳅个体间相互传染蔓延,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整个池塘泥鳅发病,而此时用药物治疗是很难控制的。因病害暴发导致泥鳅死亡,使养殖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减少因病害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就应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治原则,尽可能做到泥鳅养殖过程中少发病或不发病。本文从清塘消毒、水质调控、合理放养、营造适  相似文献   

4.
<正> 泥鳅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是人们喜食的水产珍品之一。乐亭县有日光温室面积1333.4万m~2,每年5月份果菜收摘完后温室基本闲置。为提高温室的综合利用率,2000年我们在马头营镇菜园林利用日光温室闲置期进行泥鳅养殖实验,实验温室1个,净水面667m~2,放养当地采捕的体长2.5cm的泥鳅苗10万  相似文献   

5.
泥鳅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明 《内陆水产》2000,(11):35-35
泥鳅是一种分布极广、易于人工养殖的淡水经济鱼类。泥鳅的蛋白质含量约为 20% (远高于四大家鱼 ),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等多种营养成份,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泥鳅对肝炎、痔疮、皮肤病等有一定疗效,在我国的传统药膳食谱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泥鳅的人工养殖已在各地日渐兴起,泥鳅的病害防治问题也随之摆在了养殖者面前。 1水霉病 该病系由鱼体受伤,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严重时可造成泥鳅死亡。该病多发于气温较低时期,症状为鱼体表面附着白色棉花状水霉菌。在人繁孵化过程中的鱼…  相似文献   

6.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具有很高的滋补药效。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过度捕捉,天然泥鳅大大减少,开展泥鳅养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正>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现就泥鳅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一、气泡病1.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因水中  相似文献   

8.
一、泥鳅的繁殖泥鳅二龄成熟即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无异形,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雄鳅个体不肥不大较平扁有纵隆起。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6月水温在25℃时是产卵的盛期。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开春后,修理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注入新水,待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3)放入池中,每平方米放300克左右,当地水温度上升到20℃时,开始放入鱼巢,并注意检查清洗其上的泥尘污物,以免影响泥鳅产卵时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结束。产卵后要及…  相似文献   

9.
一、泥鳅发病的原因 1.鱼体受伤或放养密度过大因人工操作方法不当或不小心,造成泥鳅受伤;放养密度过大或泥鳅本身有伤,给病害侵染创造了条件,从而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所以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防病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饵、施肥,放养密度要恰当,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做好泥鳅的防病工作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一、饲养环境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口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可以繁生一些底栖生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二、苗种质量要选择体…  相似文献   

11.
林建军 《内陆水产》2000,25(8):18-19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ontor)属鲤形目 ,鳅科。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 ,其味道鲜美 ,肉质细嫩 ,营养丰富 ,“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 ,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这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 ,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 ,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现就泥鳅的苗种培育、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作一简单的介绍。1苗种培育1.1池塘条件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 ,面积以30~100 为宜 ,池深40~60c…  相似文献   

12.
<正>本地泥鳅野生资源逐年下降,养殖陷入种质退化(长不大)、病害增多等困局。这两三年来,台湾泥鳅以"个体大、病害少、生长快速"等优势在大陆一跃成为了明星品种,吸引着众多养殖者纷纷参与到其育苗和养殖的行列中来。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白蕉镇丰洲村的禾丰水产种苗场,去年年底也开始做起了台湾泥鳅苗的孵化和培育。禾丰的特别之处,是专门聘请台湾技术员朱政光坐镇苗场,孵化  相似文献   

13.
苏学强 《水产养殖》2014,35(11):47-50
<正>泥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素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近年来,泥鳅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市场,并且需求年年攀升,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苗种又多来于自然,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一般条件下都能成功养殖。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集约规模化、园区工厂化养殖发展迅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也随之增多,相关的疾病问题日渐突现,养殖过程中水质恶化,细菌性疾病、病  相似文献   

14.
泥鳅(misgumus anguillicaudautus)又名鳅、鳗尾泥鳅、真泥鳅,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国内广泛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沟渠、水田、池塘、河流、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也有分布。目前,泥鳅市场平均售价在15~30元/kg,国际售价更可观,口岸价格最低32元,kg,是出口创汇型经济鱼类之一。而且随着人们对营养认识的逐步提高,泥鳅这一既具营养价值又具药用价值的鱼类需求量也在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5.
<正>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可入药。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天然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尤其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6.
钱玉宽 《内陆水产》2005,30(5):37-37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防治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总结了泥鳅养殖过程中的几种常见病害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提出了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及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加上人为的大捕捞强度,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锐减。泥鳅属小水产品,市场销路好(目前时价22-25元/公斤),是百姓餐桌喜食的水产珍品。泥鳅的人工养殖己被我市越来越多广大养殖户看好,2006年产量达269吨。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小塘小池居多,且多为静水状态,水质容易恶化。  相似文献   

19.
泥鳅。是一种分布广、数量多的小型经济鱼类。它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苗种易得、养殖方法简单等特点,因其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养殖泥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抗病性强、繁殖力强、饵料易得等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文章总结介绍了黑龙江泥鳅的池塘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