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Rehd.) Hughes)的形态特征、种质特性、分布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复杂的多样性,也是苹果属植物中具有多种高抗性的种类.作苹果砧木利用,嫁接亲和性好,嫁接树半矮化,进入结果期早,果实品质好,是极重要的苹果砧木资源.变叶海棠种群是变叶海棠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3 个种的杂交复合体,由于杂种的全部或部分能育子代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和增加基因的突变率,丰富了物种的基因库,从而深入的揭示了变叶海棠具有高抗性的遗传机理.变叶海棠是横断山脉地区特有种,是极珍贵的种质资源.因此,对变叶海棠及其近缘种(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的保护,对于研究物种生物学理论以及资源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单程渗入交形成的杂交复合体,该复合体经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分化形成了多毛海棠,多毛海棠的形态特性与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易于区别,并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按形态-地理学方法,是一个独立的种,是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近缘种,属于陇东海棠系,多毛海棠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种,对其种质特性研究,对丰富我国苹果资源宝库及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单程渗入杂交形成的杂交复合体,该复合体经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分化形成了多毛海棠.多毛海棠的形态特征与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易于区别,并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按形态--地理学方法,是一个独立的种,是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近缘种,属于陇东海棠系.多毛海棠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种,对其种质特性研究,时于丰富我国苹果资源宝库及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苹果优良砧木资源—小金海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金海棠分布在沿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中上游流域之间,称为岷江一大渡河带。该地区有陇东海棠系等10多种苹果属植物的分布,种类间的汇集,表现为地理亲缘。不同物种汇集地,无疑是物种分化及种质渗入十分活跃的地带,耐小金海棠则有可能是物种分化及种质渗入形成的多倍体杂种。小金海棠幼苗的叶形与陇东海棠近似,其分布区与陇东海棠系表现为地理亲缘,因此,小金海棠应归属于陇东海棠系。小金海棠是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的第一个抗缺铁黄叶病苹果基因型,对潜隐病毒也有较强的抗性,是极重要的苹果种质资源。作苹果砧木利用,其综合性状优于M7,是很有希望的苹果半矮化砧木。  相似文献   

5.
绿宝苹果与不同砧木嫁接亲和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绿宝苹果的嫁接亲和性,将绿宝苹果嫁接于4种海棠砧木上,研究不同砧木对其嫁接成活率、新梢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宝苹果嫁接在红果海棠上成活率最高;嫁接在西府海棠上的新梢长度和粗度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嫁接在圆叶海棠上的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低;嫁接在珠美海棠上的成活率、新梢长度和粗度以及Pn均最低,而PPO、SOD活性最高;圆叶海棠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高,珠美海棠的最低。综合各测试指标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认为:4种海棠均可用作绿宝苹果的嫁接砧木,嫁接亲和性强弱依次为:圆叶海棠红果海棠西府海棠珠美海棠。  相似文献   

6.
中国苹果属植物小孢子减数分裂染色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中国苹果属3组5系18种22个类型不同倍性小孢子减数分裂染色体的系统研究表明,在14个二倍体中,隶属真苹果组的8个种:山荆子、丽江山荆子、锡金海棠、垂丝海棠、苹果、花红、西府海棠和楸子为单价体,二价体联合构型;隶属花楸苹果组陇东海棠系的3个种: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为单价体、二价体和四价体构型一;隶花楸苹果组滇池海棠系的2个种;河南海棠和沧江海棠与隶属海棠组的尖嘴林檎仅呈现二阶体构型。6个  相似文献   

7.
变叶海棠多样性的区系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苹果属植物中,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Redh.)Hughes)不同形态类型间,其耐盐、耐旱、耐热、耐涝,抗腐烂病和根腐病等都呈明显的多样性差异。在其主要分布区内,有陇东海棠和花中南海经棠(或其中之一)零星分布。它们在四川西部和甘肃东南部汇集,表现为地理亲缘,其分布区的分异,表现为地理替代(含垂直替代)。变叶海棠以兼性无融合生殖方式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产生渗入杂交变异,又以无融合生殖方式保持新产生变异的遗传,经数千万年的世代繁衍,不断增加种群的多样性,促进物种的分化与进化。  相似文献   

8.
四川阿坝州苹果属植物两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阿坝州18个苹果种及类型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8个试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有7种表型,同一种不同类型的酶谱基本一致;酯酶同工酶有6种酶谱表型,种内酶谱表型分化明显,由此认为,变叶海棠是花叶海棠与山荆系中某种的杂种后代,而不是原生种:小金海棠和马尔康海棠为姊妹种,起源于于变叶海棠与陇东海棠的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9.
花叶海棠地理分布较广泛,分布海拔高度1290~4000m之间.分布区以兰州为中心,区域分异为4个植物亚区:(1)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的中亚东部地区一阿拉善亚地区.(2)青藏高原植物亚区的唐古特地区.(3)中国一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横断山脉地区.(4)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一黄土高原亚地区.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极其复杂多样,因此在苹果属植物中,花叶海棠耐瘠薄土壤,具有最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花叶海棠具有极强的抗旱、耐热、耐盐、耐寒等多种抗逆性;作苹果砧木嫁接亲和性好,嫁接树具有矮化、提早结果、产量高、果实品质好等优良性状,是极重要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变叶海棠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与分化,已构成一个极其复杂多样的群居系统.对居群系统的深入调查分析表明:变叶海棠的某些居群内既存在着渗入杂交变异,基因重组;也同时存在着较稳定性遗传(无融合生殖)和类型(单株)的分化、地方宗(变种)的分化、地理宗(亚种)的分化.经过比较分析,深入地揭示了马尔康海棠的演化历史和分类地位.即从变叶海棠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达到种(马尔康海棠)的分化4个阶段;马尔康海棠是变叶海堂与陇东海棠渗入杂交形成的种间杂种,应归属于陇东海棠系(Ser.kansuenses Rehd.).  相似文献   

11.
苹果属植物叶片角质层厚度与抗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7个苹果种类叶片角质层厚度与抗旱性的关系。通过不同时期叶片角质层厚度的测定,发现:春季各供试种苹果叶片角质层厚度均比夏季叶片的薄。变叶海棠春季叶片角质层最厚,显著高于其它种类,抗春旱能力强,夏季,其叶片角质层也明显加厚。湖北海棠、花叶海棠、新疆野苹果和三叶海棠春季叶片角质层较薄,抗春旱能力差;夏季叶片角质层较春季增厚1倍以上,表明其成熟叶抗旱力强。小金海棠和沧江海棠叶角质层春、夏季均较薄,抗春旱和伏旱的能力差。  相似文献   

12.
苹果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对苹果属植物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研究的结果,分析了Rehder A.和LangenfeldsV对世界苹果属植物分类系统的准确性,权衡了世界个苹果属植物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包括RehderA.1943年确定的25个种,俞德浚1956年增加的10个种和LangenfeldsV.1991及其他作者近年所补充的种和变种。  相似文献   

13.
横断山区苹果属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地中海退却与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隆起,对苹果属植物区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系统发生-植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横断山区苹果属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结果表明,老挝海棠的小果类型通过云南南部河谷流域往北传播到横断山区,由宿萼类型演化成滇池海棠系的种类;由脱萼类型演化成陇东海棠系的种类。横断山区苹果属植物区系演化的特点是历史时期长,种类多,既有种类间小的间断分化,又有组、系间大的间断分化。该区系具有明显的演化中心和辐射状的现代分布格局,揭示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等三维关系间的密切联系。横断山区苹果属植物虽然种类多,但不是原始种的分布地,因此该地区是苹果属植物的演化中心,而不是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4.
部分湖北海棠种质的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17对SSR引物对来自鄂西地区的兴山、房县、竹溪、宣恩、鹤峰、建始以及山东临沂等地33份湖北海棠种质和2个苹果属近缘种进行了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在33份湖北海棠中共扩增出12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7.12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8.3%;除GD15、GD162和Z71981外的14对引物中任意一对均可区分所有供试材料,在17个SSR位点上共检出供试33份湖北海棠试材分属6个基因型,表明湖北海棠种下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倍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均为三倍体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苹果属一新种—马尔康海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尔康海棠 Malus maerkangensis Cheng,Zeng et Jin Sp.与陇东海棠M.kansuensis(Batal)Schncid.近似。但本种树体高大,枝刺粗壮;部分叶片分裂,裂缺较深,缺口部位较低,叶基近圆形或宽楔形;每花序的花朵较少,花朵较大,花柱较多,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6.
唐亮  马香  李明霞  周志钦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3):2717-2729
【目的】通过分析苹果属植物自交不亲合性位点S-RNase基因的序列,研究S-RNase基因在苹果属的进化历史,序列分歧特点和遗传多态性。【方法】利用栽培苹果的S-RNase基因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和鉴定所有已知的苹果属植物的S-RNase基因,同时利用S-RNase基因的保守引物获得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的S-RNase基因序列。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研究S-RNase基因的进化历史,进而计算dN/dS比值揭示S-RNase基因序列分歧的特点,最后估计并比较苹果属不同类群S-RNase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分化。【结果】苹果属植物的S-RNase基因可以分为16个亚类,同一亚类S-RNase基因的序列分歧较小,亚类之间的分歧很大。S-RNase基因的成对dN/dS比值中有50%的大于1,并且滑动窗分析显示S-RNase基因具有多个dN/dS比值显著大于1的区域。栽培苹果和野生苹果在S-RNase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上没有明显差异。在所涉及的苹果属野生类群中,栽培苹果与塞威士苹果在S-RNase基因上的遗传分化最小。【结论】适应性氨基酸替换在苹果属植物S-RNase基因的序列分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的S-RNase基因数据显示栽培驯化没有导致栽培苹果S-RNase基因遗传多态性的降低,基于S-RNase基因的遗传分化支持栽培苹果是由塞威士苹果驯化而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平邑甜茶与M_7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Rehd)和M7(Malus pumila Var.ParadisiacaSchneid)的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暗培养、接种方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二者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暗培养时间是14d。平邑甜茶叶片以远轴面向下接触培养基再生效果好,叶片接种方式对M7叶片不定芽再生无显著影响。适合平邑甜茶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2.0mg/L+IBA0.1mg/L,再生率达93.3%。适合M7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4.0mg/L+IBA0.3mg/L,再生率达96.7%。适合平邑甜茶新梢伸长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0.3mg/L+IBA0.03mg/L+GA30.5mg/L,适合M7新梢伸长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0.5 mg/L+IBA0.05mg/L+GA31.0mg/L。适合平邑甜茶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IBA0.1mg/L,生根率为86.7%。适合M7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IBA1.0mg/L,生根率为9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