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王华 《现代农业》2007,(1):23-23
近几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抓住农民增收这个重点,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把保护地蔬菜开发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首选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在保护地蔬菜开发生产上,以提高蔬菜质量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手段,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促进了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全市蔬菜产销呈现出总量增长、品种丰富、质量提升、出口扩大的良好势头。到目前,铁岭市保护地蔬菜生产面积达到近40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16万亩。预计总产量达310万吨,可实现总产值27亿元,总纯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 “十五”以来,蔬菜生产的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成为河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1 蔬菜生产现状分析 1.1 生产规模日趋扩大。2002年河北省蔬菜种植面积为1543.4万亩,比上年增加154.8万亩,增长11.1%;总产量5477万吨,比上年增加536万吨,增长10.8%。面积、产量均为河北蔬菜生产历史上  相似文献   

3.
山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拉动,山西省蔬菜生产发展较快,特别是自2010年起省政府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以来,蔬菜播种面积逐年扩大,蔬菜产业已成为种植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并向区域化、基地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1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到2014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71万亩,总产量2 227万t,总产值达到392亿元,全省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4.
《河北农业》2009,(5):4-4
连日来,我省各地农村掀起了春耕春管的高潮。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调查显示,今年农民春播种植呈现粮食和蔬菜面积增加、棉花和油料面积减少的趋势。预计全省春播总面积4860.5万亩,比上年减少2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272.5万亩,比上年增加20万亩;蔬菜面积794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棉花面积950万亩,比上年减少85万亩;油料作物面积575万亩,比上年减少3万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绵阳市加大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有力地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绵阳市蔬菜种植面积首次突破百万亩,达到101.42万亩,同比增加4.1万亩(其中专业菜地增加3万亩,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增加8000亩),蔬菜总产量193.44万t,同比增长14%。  相似文献   

6.
我国蔬菜产后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蔬菜营养丰富,是重要的副食品之一。发展蔬菜生产,保障蔬菜供应,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农村经济,繁荣城乡市场,满足外贸需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已由1978年的333.1万hm^2增加至2003年的2030.77万hm^2,蔬菜产量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 河北省的蔬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广大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生产面积、生产结构、产量、质量和产后加工、市场流通、出口等均得到了迅猛发展。面积、总产居全国前列,产值占全省种植业产值的1/4,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丰富京津及我省人民的菜篮子作出了突出贡献。1 建国五十年来的发展里程 河北的蔬菜生产随着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自产不足到成为全国蔬菜输出大省之一的巨大变化。蔬菜播种面积1950年只有155.2万亩,总产391万吨,到1998年面积达1001.6万亩,总产3587.8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6.5倍和8.2倍。设施蔬菜从无到有,1998年全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8.
于凤玲 《河北农业》2013,(10):59-60
一、我省蔬菜产业发展上升到了需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一是支柱地位更加牢固,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凸显。2012年瓜菜播种面积达1965万亩,总产8224万吨,分别比2009年增加了8.9%和14%;其中设施菜播种面积达1002万亩,比2009年增加了25%,已建成千亩以上的蔬菜标准园502个。产值达到1544.6亿元,占种植业产值比重达55%。二是生产设施和技术进步有新突破。各地新品种引进、优化设施、新技术集成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步。带动全省105个县市建成特色蔬菜基地715万亩。三是品牌建设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蔬菜生产因其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近几年在达县得到了长足发展,时令菜、设施菜、水生菜、加工菜基地初具规模。2010年全具蔬菜播种面积达到了50万亩,总产达到95万t。蔬菜产业已经成为达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州题,经过近几年努力,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虽然有了明显改观,但总的来说,蔬菜质量安伞管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村,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9万人,总耕地面积87.87万亩。境内海拔930~1460米,年平均日照2274小时,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555毫米,无霜期174天。2013年全县果品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果品36万t,蔬菜种植面积16.5万亩,年产蔬菜21万t;牛、猪饲养量和年未存栏量分别达到21.38万头、30.29万口和12.87万头、11.02万口,形成了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农村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广东 1992—2020 年蔬菜生产时空变化特征,为广东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优化与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 1992—2020 年广东蔬菜生产数据为基础,利用时序统计、生产规模指数、生产集中度指数、变化检测等方法,分别从省、市和县域尺度分析广东蔬菜生产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分布格局与时空变化。【结果】省域尺度上,1992—2020 年广东蔬菜播种面积、产量与单产呈波动上升趋势,播种面积共计增加 73.23 万 hm2,产量共计增加 2 503.31 万 t,单产由 19.07 t/hm2 增至 27.19 t/hm2。市域尺度上,蔬菜种植与产量强市为广州、湛江和茂名;汕头、揭阳和潮州的蔬菜单产相对更高。县域尺度上,蔬菜播种面积≥ 2万 hm2、产量≥ 50 万 t 的县域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布格局从零星分散向聚集连片发展;蔬菜单产≥ 30 t/hm2的县域分布格局由粤东地区零星分布向全省多地聚集连片发展。【结论】1992—2020 年,广东各地市蔬菜生产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建议广东蔬菜生产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确保蔬菜稳产保供基础上,促进各地市及县域蔬菜生产的高效化、优质化与专业化。  相似文献   

12.
一、蔬菜生产现状 祁县地处山西省中部,是个农业大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了发展蔬菜生产的力度和规模。2006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12.65万亩,总产达35.41万吨,产值达到18.38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5%、5.1%和34.7%,蔬菜人均收入46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崇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2010年全县蔬菜发展到12.5万亩,销售41.9万t,实现产值3.8亿元,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70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由于受气候条件(低温)限制,  相似文献   

14.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村,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9万人,总耕地面积87.87万亩.境内海拔930 ~1460m,年平均日照2274小时,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555毫米,无霜期1 74天.201 3年全县果品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果品36万t,蔬菜种植面积16.5万亩,年产蔬菜21万t;牛、猪饲养量和年未存栏量分别达到21.38万头、30.29万口和12.87万头、11.02万口,形成了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农村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榆中县总人口42.36万人,行政规划8镇15乡268村,总耕地面积107万亩,引黄灌区有“三电、和电”两个电力提灌工程,保灌面积30万亩,机井灌溉面积5万亩,南山泉水自流灌溉面积1.2万亩。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已始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由98年的4.8万亩,2001年8.87万亩,2002年10.9万亩,2003年12.3万亩,2004年15.7万亩,2005年18.2万亩,扩大到2006年20万亩。产地市场由县城1个蔬菜批发市场发展到县乡(镇) 5个蔬菜批发市场;由1个县级蔬菜协会发展到县乡(镇)蔬菜、马铃薯、百合5个协会,9个基地村产销民间协会;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开展有序,已通过农业部产品认证43个,通过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面积45万亩。其中,和平镇、定远镇15万亩、来紫堡乡5万亩、金崖镇5万亩,连搭乡、三角城乡10万亩,清水乡、甘草乡、小康营乡、城关镇、高崖镇、新营乡、银山乡10万亩,涵盖67个行政村。经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委员会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百合1个。蔬菜产地抽检样品1469个,超标17个,合格率为99.86%;农贸、批发市场抽检样品2578个,超标18个,合格率为99.31%;龙头企业蔬菜保鲜库抽检2480个样品,不合格3个,合格率99.87%,全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土壤、农用水质、大气环境及蔬菜质量均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在政府扶持与社会筹资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支持下,总投资1.2038亿元发展龙头企业,已建成具有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6个(2个配送中心:兰州赛和连锁有限公司、榆中鹏程蔬菜副食配送站),蔬菜保鲜库25个(万吨级菜库4个),总库容量达6万吨,年销5亿多,初步形成西北地区产地型蔬菜集散中心,带动和发展万亩以上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个,千亩以上的基地16个,有力地推进了设施农业和出口外销蔬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瓯海区地处东南沿海,紧依温州大都市,人口密集,交流便利,经济发达。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区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2002年12月,蔬菜种植面积达4.25万亩,全年蔬菜播种面积为12万亩;大棚蔬菜总面积0.64万亩,其中3~5年大棚0.22万亩,5年以上大棚0.26万亩。  相似文献   

17.
一、永靖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状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永靖县蔬菜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4年底,全县蔬菜面积已达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8%,年产各类商品蔬菜14.8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3360万元。蔬菜产业在川塬区6乡镇规模逐渐壮大,蔬菜收入占川塬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8%,产品除满足本县城乡居民需求外,大部分销往青海、宁夏、陕西等周边省区和甘肃省兰州、白银、武威、临夏、甘南等城市,蔬菜产业现已成为我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支柱产业的发展,并将川塬区蔬菜发展列为全县科技兴农与可持续发展、加快科技进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全力组织实施。一是抓服务。组织由农林局牵头,联系科技、科协及各有关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技术服务小组,具体负责各乡镇的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一边对蔬菜“产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兰州市近年蔬菜产销发展问题做了系列专题调查研究后认为,兰州市蔬菜生产的重点应实现“四个转变”:即品种由少变多;供应由淡变旺;质量由低变高;规模由小变大。并通过建立由国有蔬菜公司或其它职能部门牵头的蔬菜产销集团公司,即“市场+公司+农户”模式,对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进行综合服务和管理。这是一条解决城市蔬菜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眉山市东坡区蔬菜播种面积截止2007年达到26.78万亩,总产量72.15万t,总产值4.46亿元。在蔬菜加工业方面,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加工企业现已发展到48家,加工能力达80万t,部分企业年产值超过亿元。全区2007年实际加工蔬菜40万t,生产成品17万t,总产值达8亿元,产品远销36个国  相似文献   

20.
一、明思路。定目标,优结构,开创工作新局面 围绕“调结构、抓产业、推科技、活流通、扶龙头”的思路,宣威市在2006年的农业工作中提出了以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马铃薯、优质玉米、蔬菜、种子等优势产业,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马铃薯种植由去年计划80万亩调增为90万亩,其中秋薯由10万亩提高到15万亩);加大宣黄单系列玉米良种推广力度(宣黄单2号由去年40万亩提高到50万亩,宣黄单4号由去年1万亩提高到4万亩,宣黄单5号由去年1万亩提高到4万亩);蔬菜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商品蔬菜计划10万亩,比去年增2万亩,其中汀单蔬菜计划完成6万亩,比去年增1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