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分光光度法对12种野生食用菌和2种栽培食用菌中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2种野生食用菌总三萜含量极显著高于栽培食用菌;多糖含量在12种野生食用菌和两种栽培食用菌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食用菌中总三萜和多糖含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高效液相色谱对野生食用菌三萜酸进行分析结果,野生食用菌所含三萜酸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家检测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桉树糠、桉树皮栽培的平菇和灵芝的铅、镉重金属含量,并结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及《绿色食品-食用菌》(NY749-2012)对被测食用菌中的重金属铅、镉含量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桉树糠、桉树皮栽培的平菇和灵芝的铅、镉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且符合绿色食品(食用菌)的质量要求。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以不同栽培原料生产的食用菌铅、镉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蛋白质评价及品种间氨基酸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见野生食用菌松茸、革质红菇、美味牛肝菌和人工食用菌香菇、双孢蘑菇、金针菇中营养成分蛋白质进行质量评价及互补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食用菌因其品种、来源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和几种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与WHO/FAO模式谱接近程度有一定差异,但通过利用各食用菌品种之间的氨基酸互补性,可对其差异加以改善,极大提高了食用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旨在为居民平衡膳食提供食用菌营养素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4.
四川部分地区3种食用菌中7种重金属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四川部分地区木耳、香菇、平菇3种常见食用菌中Cu、Mn、Cr、Hg、As、Pb和Cd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被检测的食用菌中Cr的平均含量最高,As的平均含量最低,所有样品中Cr含量均超标,33%样品中Hg含量超标,11%样品中Cd含量超标;同时还发现,不同菌种对这7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不同来源地的同种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水平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采集自云南省楚雄州的青头菌、鸡油菌,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的鸡菌为原材料,设计了正交试验探讨这三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案,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同一地区的不同野生食用菌子实体所含粗多糖含量的差别,不同地区的不同野生食用菌子实体多糖含量的差别。结果发现楚雄青头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75℃浸提3 h,料液比为1∶40;楚雄鸡油菌最佳提取工艺为75℃浸提2.5 h,料液比1∶20;马龙鸡菌子实体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80℃浸提2 h,料液比1∶20。楚雄青头菌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率高于其他两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河北省承德市5种野菜(叶底珠、山马灡菜、北豆根、苜蓿、蕨菜)和5种常规蔬菜(茄子、茼蒿、胡萝卜、黄瓜、西红柿)中6种矿质元素(钙、镁、锰、铁、锌、铜)的含量,以期为指导人类健康饮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测定的6种矿质元素中,钙、铜、铁、锌、锰5种元素在5种野生蔬菜的总含量均大于5种栽培蔬菜的总含量,只有镁在野生蔬菜中总含量小于常规蔬菜的总含量;试验表明,野生蔬菜含有比常规蔬菜更丰富的矿质元素,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五指山野生灵芝1号、2号、3号、4号、5号和对照7号灵芝为材料,研究4种母种培养基配方和4种原种培养基配方对野生灵芝菌种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不同灵芝品种中灵芝蛋白、多糖、三萜的含量。结果显示,在4种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的差异极显著,生长速度最快和生长势最强的是培养基配方B(PDA+木屑),最差的是配方D(PSA);在4种原种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和生长势强弱的先后顺序为配方3配方4配方2配方1;在5种野生灵芝中,灵芝多糖、蛋白质、三萜含量最高的分别是5号(0.732 mg·g~(-1))、2号(0.088 mg·g~(-1))、5号(1.193 mg·g~(-1)),3种成分综合含量最高的是5号。该试验为五指山野生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黄瓜品种(含品系)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以不同黄瓜品种叶片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8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不同黄瓜品种叶片中均具有较丰富的矿质元素,其含量分布为K>Ca>Mg>Na>Fe>Zn>Mn>Cu;K和Na元素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8-津绿60,Ca和Mg元素含量最高的品种为津早圆润,Fe和Mn元素含量最高的品种为S312,Zn元素含量最高的品种为20-津绿80,Cu元素含量最高的品种为WGP91。不同黄瓜品种叶片的矿质元素比例也存在差异,其中K∶Na和Fe∶Mn差异较大,而Ca∶Mg和Zn∶Cu差异较小。20个黄瓜品种可聚类成四类:第一类K、Na、Mn、Cu、Zn、Fe含量较高,但Ca、Mg含量较低;第二类Ca、Mg含量较高,但K含量较低;第三类K含量较高,但Ca含量较低;第四类K、Ca、Mg含量较高,但品种S29的Mg含量偏低。相关分析表明,Mg和Ca、Na和K、Mn与Fe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品种S312、津早圆润和20-津绿60矿质元素含量综合得分排前3...  相似文献   

9.
以3种大宗野生牛肝菌(黑牛肝菌、黄牛肝菌、红乳牛肝菌)和3种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杏鲍菇、猴头菇、灵芝)为原料,对其基础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总糖、膳食纤维、氨基酸.结果表明,所选6种食用菌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特点,所选野生牛肝菌与栽培食用菌在基础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云南7种红菇科(Russulaceae)野生食用菌营养价值,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17项营养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7种红菇科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丰富,风味氨基酸含量高,17项营养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系统聚类分析将7种红菇科野生食用菌分为3类,第1类:玫瑰红菇(Russula rosea);第2类: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青头菌(Russula virescens);第3类: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静生乳菇(Lactarius quietus)、稀褶多汁乳菇(Lactarius hygroporoides)。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综合评价的4个主成分,建立了综合得分函数模型:Z=0.469Z1+0.252Z2+0.122Z3+0.070Z4,揭示了不同种类红菇营养价值的差异,得到了综合评分较高的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  相似文献   

11.
挥发性气味成分是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云南五种常见野生食用菌: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远东疣柄牛肝菌(Rugiboletus extremiorientalis)、翘鳞肉齿菌(Sarcodon imbricatus)、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和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的挥发性气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鸡油菌、远东疣柄牛肝菌、翘鳞肉齿菌、松口蘑和印度块菌中分别鉴定出17、15、14、23和1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鸡油菌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为3-辛醇,远东疣柄牛肝菌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为大叶香烯D,翘鳞肉齿菌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为α-蒎烯,松口蘑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为3-辛酮,而印度块菌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为1-辛烯-3-醇。这些成分可为食用菌的风味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食用菌的病虫害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十余种常见野生食用菌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十余种采自昆明集市的常见野生食用菌的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水解氨基酸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野生食用菌氨基酸含量丰富、组成全面,且各具特色,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姜雪  庞惟俏  杨洋  郭德军 《北方园艺》2016,(22):152-156
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株野生紫色食用菌B5和BF8菌株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不同香蘑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香蘑在分子水平鉴定和品种亲缘关系的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B5和BF8子实体、菌丝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株菌株的28SrDNA高保守区序列和ITS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93%和89.84%。B5菌株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BF8鉴定为紫丁香蘑(Lepista nuda),它们为同属不同种的2种食用菌。  相似文献   

14.
肖军  陈珣  肇莹  马晓颖  龚娜  刘国丽 《园艺学报》2022,(11):2449-2454
对采集于辽宁西丰、辽宁大石桥的3株(C5、D1、D5)野生蛹虫草后代6个分化株(C5-1、C5-2、D1-1、D1-2、D5-1、D5-2)进行菌落形态、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对比,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同一株野生蛹虫草子实体的分化株菌落生长速度、子实体高度、子实体密度多数有显著差异。ISSR标记分析表明同一株野生蛹虫草的分化株D1-1与D1-2、D5-1与D5-2基因型差异较大。来源于同一株野生蛹虫草的分化株虫草素、腺苷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衢州地区主栽柑桔品种椪柑、常山胡柚和新发展品种加工型香橙的青果为材料,于第二次生理落果后一段时期内每隔7 d采摘一次青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青果皮中原儿茶酸、阔马酸、咖啡酸、香草酸、阿魏酸等5种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研究并探讨以上物质的变化与差异性。结果表明,这3种柑桔青果皮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变化规律不同;青果皮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关系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且差异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同一时期青果皮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总含量均为椪柑>加工型香橙>常山胡柚,椪柑和加工型香橙青果皮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总含量均在7月26日最高,常山胡柚青果皮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总含量在8月9日最高。了解酚酸类物质在柑桔青果果皮中含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对日后的生产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13种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物分析及安全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3种野生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在种类间存在显著差异,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表明老人头、谷熟菌、黑虎掌、青头菌和干巴菌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复合污染指数较高,存在明显的复合健康风险。对19种农残污染物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与最大限量值进行了比较,其中须重点持续关注监管溴氰菊酯。  相似文献   

17.
王土金 《食用菌》2011,(6):59-59,64
对三明市场上随机抽取的金针菇、草菇、香菇、杏鲍菇、茶树菇、大杯蕈采用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对这6种大宗销售的新鲜食用菌中钙(Ca)、镁(Mg)、铜(Cu)、锌(Zn)、铁(Fe)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这6种食用菌中微量元素的总含量最高的为茶树菇,最低的为杏鲍菇,其含量顺序依次为茶树菇〉草菇〉金针菇〉大杯蕈〉香菇〉杏鲍菇,5种元素中Mg平均含量最高,Cu平均含量最低。草菇中Ca、Cu、Zn三种元素平均含量值都高于其它5种食用菌平均含量。金针菇中Fe平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十字花科4种蔬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十字花科大白菜、甘蓝、花椰菜和青花菜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贮藏时间的硝酸盐、亚硝酸盐、VC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4种蔬菜以大白菜硝酸盐含量最高,花椰菜最低;同种蔬菜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硝酸盐、亚硝酸盐、VC含量均存在很大差异。大白菜和甘蓝的硝酸盐含量为外叶>中叶>内叶,叶柄中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叶片;VC含量为内叶>外叶>中叶,大白菜叶片中VC含量显著高于叶柄。不同部位的亚硝酸盐含量没有明显规律可循,但外叶的亚硝酸盐含量均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与V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4种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亚硝酸盐含量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力、降低胆固醉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食用菌作为一种绿色食品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对食用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研究愈来愈深入。但多偏重对单个品种营养成分分析,对不同菌类之间的营养成分,尤其对其矿物质元素营养评价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宋素珍  王学锋 《食用菌》2001,23(1):9-10
平菇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域或不同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栽培,其性状表现有很大差异。而就某一品种在当地条件下栽培是否表现优良,必须经过比较试验才能确定。为此,我们对自育的2个品种及引进的4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 平菇天虹1号、天虹2号(由本单位从野生株中分高获得)、冀农11(引自河北微生物所)、江都5526(引自江都市天达食用菌所)、九华191(引自河北省食用菌所)、广温7号(引自高邮市食用真菌所)。母种基质为PDA加蛋白胨;原种为麦粒种,另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