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外松采脂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年生松类林木的采脂试验表明,湿地松的松脂产量为马尾松的2.47倍,大炬松为马尾松的1.22倍。通过施用增脂剂,湿地松增加松脂产量37.8%,火炬松增加44.4%,马尾松增加23.5%。  相似文献   

2.
<正>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采脂树种之一。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马尾松的不同个体分泌松脂的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为探讨马尾松本身的形态特征与产脂量的关系,1979年在江西崇义县桐梓松脂林场采脂试验区对17个试验组50年生的524株树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松脂是重要的林产品,经过加工制成松香、松节油,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重工业、轻工业、国防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同时,也是我国大宗出口创汇产品。我市松脂后备资源较为丰富,如果加强采脂林的定向培育,把现有资源优势,通过开发利用,变为发展经济的优势,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创高效林业的重要步骤。为此,谈谈我们对湿地松采脂林定向培育的一些构思,以期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重视和关注,把这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局面,为振兴林业经济作出积极的贡献。1 松脂资源及开发利用的现状我市松脂资源较为丰富,主要采脂树种有马尾松和湿地松。马尾松可供采脂的资源主要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与马尾松松脂混合煮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比量的湿地松松脂和马尾松松脂混合煮炼的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湿地松松脂比量的增加,松香颜色逐渐变浅,软化点逐渐下降,结晶量逐渐减少。作者认为在马尾松松脂中加入30~40%的湿地松松脂混合煮炼,即可提高马尾松松香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增脂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本底产量研究法对2种不同割面负荷率的湿地松采脂树使用增脂剂的对比试验;在40%的标准割面负荷率下使用增脂剂的增产效果明显,达20%以上,同时对生长的影响也最小。从直径连年生长量来看,40%割面负经且使用增脂剂的采脂树为最大,而60%割面负荷率不使用增脂剂的采脂树最小,其余居中。这些结果为指导松脂生产和科学增脂剂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择了高海拔和低海拔2种立地条件,研究了不同立地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高海拔地区湿地松平均胸径为7.65cm,平均树高为4.23m;低海拔湿地松平均胸径为10.69cm,平均树高为6.93cm。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区上,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均显著大于马尾松,高海拔地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1.33g,马尾松为0.41g,低海拔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3.96g,马尾松为2.36g;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两树种的产脂量均为低海拔区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主要采脂树种,产脂量较高,占全国松脂总产量的90%以上。目前常法采脂劳动生产率低,一个采脂农民在一个采脂季节内一般只生产松脂2-3吨,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新的化学采脂技术研究,以提高松脂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我们曾用过53种有关化学药物、植物生长刺激素、生物刺激剂对马尾松进行中长期(采脂年限为10-15年)化学采脂筛选试验,要求选择增产松脂效果好,安全无毒和不损害松树生长的化学采脂刺激剂。筛选结果表明,应用亚硫酸盐酒糟醪液(以下简称“醪液”)刺激马尾松增产松脂效果较为显著,三年试验结果,平均比常法采脂增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8.
对10年生(胸径16 cm以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进行1年的下降式采脂,采用定株、定时收获的观测方法,分析气温、降雨和坡位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气温显著正相关,松脂产量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大幅度降温容易导致松脂大幅减产;降雨对马尾松月产脂量影响不显著;松脂产量随坡位下降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采脂生产活动适宜在春夏季大幅降温天气结束后、秋冬季大幅降温天气出现前开展,以减少采割面损失,延长采脂年数,提高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杂交松产脂量及松脂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7年生杂交松50天内产脂量为588 g/株,分别比湿地松、加勒比松、马尾松高9.91%、23.01%、68.48%;全年产脂量3 057 kg/hm2,分别比湿地松、加勒比松和马尾松高43.1%、59.9%、82.5%.产脂量与树高胸径综合指数密切相关.杂交松松脂成分与湿地松、加勒比松相比,没有显著差别;与马尾松相比,除左旋海松酸偏低、去氢枞酸偏高外,其余组成成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土贡种源纯林与混交林生长量和产脂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土贡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源人工成熟纯林和混交林于2007年和2008年进行连续2年采脂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年均生长指标均高于马尾松纯林,且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马尾松混交林松脂产量大于纯林,但差异不显著;马尾松混交林与纯林各年产脂力和矫正产脂力无显著差异;胸径和松脂产量关系最为紧密,其次为树高和树冠比,而与枝下高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松香、松节油是我国林产化学工业重要产品,是重要的化工、轻工原料,它广泛用于制皂、造纸等40多个行业、600多个工业品种中,也是我国大宗出口物资之一.江苏省松香生产处于空白,全省每年需要量近2万吨,全靠调拨,缺口较大.为开发江苏林区的松林采脂,发展林化工业,句容县于1988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首次采脂提炼松香、松节油获得了成功;并在全县普查了可供采脂的马尾松、湿地松资源,从而为句容开发松林采脂,提供了依据.现将情况整理如下:1 材料和方法以林业部颁发的《松脂采集规程》为依据,并聘请福建省长汀县采脂老农进行技术传授.采脂地点为句容林场的芦塘工区,树种为14年生的湿地松,26~30年生的马尾松.胸径均为18厘米以上.本次共采脂树633株,分别采取常规采脂与强采脂方法.并对采脂树进行标号、分别记载:树种、树龄、胸径、采脂法、割刀数、收脂日期、收脂量及天气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是我省松脂生产的主要树种,也是全国三大采脂树种之一。为提高云南松立木产脂量和采脂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云南松松脂资源的充分利用,特参考亚硫酸造纸废液、乙烯利在马尾松等树种上试验的资料,于1980年7—12月在云南省石屏县大桥公社果腊村后山云南松纯林内组织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13.
用2%、1%、0.5%稀土溶液涂在湿地松采脂沟面上,可促进湿地松泌脂。与对照比较,松脂产量分别提高25.08%、21.93%和24.89%。经实测,稀土采脂每工可割湿地松600株,松脂株产量每年可增加0.703kg。  相似文献   

14.
松树钻孔法采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最主要的采脂树种马尾松、湿地松进行钻孔法采脂试验,探索了不同钻孔工艺和受脂方法对产脂量的影响以及钻孔法采脂对松树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钻孔用溶脂剂处理对延长其流脂时间和提高产脂量无明显效果;湿地松采用钻孔法采脂,产脂量除受树径大小影响外,还与孔径大小、钻孔方法、受脂方法等钻孔工艺条件有关,其影响程度孔径大小>钻孔方法>受脂方法;就单株采脂树的年产脂量而言,湿地松钻孔法采脂比常法采脂低,但钻孔法采脂可间隔20~30 d钻一次孔,对提高采脂劳动生产率有一定作用;钻孔法采脂对松树生长的影响比常法采脂小得多,有利于松树在采脂期间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省福鼎市店下虎头坝林场进行了湿加松、马尾松和湿地松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个树种造林保存率较高,生长量均超过了国家颁布的速生丰产林标准,均适合在闽东沿海地区造林。5年生时,3个树种的生长量大小排序是:湿加松、马尾松和湿地松,湿加松生长较好,与马尾松在胸径、树高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0年生时,3个树种的生长量大小排序是:马尾松、湿加松和湿地松,马尾松生长量全面超过湿加松,但差异不显著。5年生和10年生时,马尾松、湿加松与湿地松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湿加松在幼龄早期生长较快,马尾松在幼龄后期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6.
开展16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采脂与非采脂林分生长对比试验,并对连续5年的采脂效益和11年的马尾松松脂和原木市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脂对马尾松中龄林生长的负面影响显著,采脂处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量只有非采脂的65.2%、56.6%、60.5%,因采脂导致林分蓄积生长量减少为32.014 9 m3/hm2,风害损失为6.325 m~3/hm~2。松脂原料收购价格波动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原木市场价格较为低迷,不利于促进林农种植马尾松的积极性。采脂对林分原木收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采脂林总体的经济效益比未采脂林经济效益显著,能有效提高马尾松商品林经济效益和缩短投资回收周期。  相似文献   

17.
去年,涇县马头林埸同河瀝溪林产化工厂协作,对湿地松进行了一次采脂试验和松脂质量化验。通过实验,证明湿地松可用下降法采脂,且产脂量高,开始采脂年龄早。其松脂质量为1级,含油量高,加工成松香、松节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分析接种前后松脂化学组分的变化,为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浙江省临海市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提取接种前和接种松材线虫1、7、15 d的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的松脂组分,分析各松脂组分含量及动态变化;利用松脂内所得有效萜类对松材线虫实施外源处理,测定松材线虫存活率。[结果]从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中检出19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水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含量较高。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马尾松砧木中β-月桂烯含量显著高于湿地松砧木(p<0.05);接种松材线虫7 d与15 d时上述组分含量在不同砧木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抗性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龙脑、长叶烯、α-石竹烯、反式-β-金合欢烯和新枞酸含量在接种松材线虫后变化规律不同,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7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  相似文献   

19.
设置两个试验地 ,对马尾松、湿地松采脂使用松树增脂剂 ,经过及时的测产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知松树增脂剂对马尾松、湿地松采脂增产效果都比较明显 ,湿地松比马尾松的增产优势更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