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入外源总DNA获得大豆早熟新品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雷勃钧  赵铠 《作物学报》1996,22(2):173-177
本文报道了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利用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提取的含有早熟血缘供体大豆绥农8号的总DNA,直接导入受体大豆黑农26号中。在后代D2代中获得3个早熟株系,熟期比受体提早15天,并迅速稳定。经异地鉴定,D90-1072品系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9.1%,于1993年进入省区试。经过对该组合的受体,供体及转化后代进行RAPD分析,证明供体DNA片段进入受体引起后代基因组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1986~1990年对河南省高粱品种资源(1046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抗冷1级品种29个;苗期抗旱1级品种16个;苗期和芽期均耐盐的品种8个;发病率在12%以下抗丝黑穗病品种8个;抗螟1级品种9个;耐瘠1级品种80个。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蛋含量14%以上的品种7个;赖氨酸占蛋白含量2.6%以上品种14个,赖氨酸占样品含量0.3%以上品种22个,其中赖氨酸占蛋白、占样品均高的品种5个;单宁含量低于0.1%的品种19个;具2个和2个以上优异性状的种质12个,其中具3个以上优异性状的高粱种质2个,这些高粱品种资源是最宝贵的种质材料。实践证明,利用生物措施是稳定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目前河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粱品种多是抗性中上等,丰产性、品质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用大豆黑农33做供体,水稻恢复系R73做受体,化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DNA导入。共处理颖花151朵,当代结实粒52粒,D1代成苗21株,获4株变异株,变异转化率7.7%。变异后代在抽期其株高,穗长、穗型、千粒重、每产粒娄航籽粒白质含量等性状均产生明显变异,经过儿代选择,D4代有2个株系的米质优于受体恢73,其闰透明度高,垩白率低,具有很大的选择前途。  相似文献   

4.
以粳稻87-4为供体,香糯稻35-90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进行外源DNA导入。当代结籽26粒D1代实收单株3株,从D2代中选取8个单株,其抽穗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粒色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出现比较明显变异,有一变异性还出现紫色颖尖,紫色叶耳及叶舌,上述变异说明外源DNA已导入受体,并在子代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金保  葛永福 《作物学报》1997,23(4):450-453
本研究以苏麦3号为染色体供体,一套“中国春”小麦单体系列分别作为受体和轮回母本,连续加交4次,并建立两套独立转育的重复系,对赤霉病抗性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重复系I中,苏麦3号染色体2B、3B和6B与赤霉病性有关;重复系Ⅱ中,染色体7A、2B、3B和6B与赤霉病抗性有关。由此推断,苏麦3号的的抗性基因位于染色体2B、3B和6B上,染色体7A是否具有抗性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2D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黑生101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生10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中心和小麦研究所大豆育种室以黑农35为受体,龙79-3433-1为供体,采用外源总DNA导入技术(即花粉管通道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199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上限种植。1主要特点1.豆高产、稳产、丰产潜力大1995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224.3kg/hm2,较标准品种丰收22增产7.3%,1996年同时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分别为2350.8kg/hm2和2198.9k…  相似文献   

7.
段冰  柳青山  梁笃  闫凤霞  郭琦 《作物杂志》2016,32(1):51-230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高粱主干亲本系,进一步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高粱品质育种效率,选用6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饲用高粱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总淀粉含量、单宁含量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东北1-26A和恢复系HD31是一般配合力较高的饲用高粱亲本系,这两个亲本配制的杂交种蛋白质含量11.70%、脂肪含量3.48%、总淀粉含量73.40%、单宁含量0.75%,是优良的高蛋白质高粱杂交组合。由于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都大于50%,表明这3个性状可以通过选择优良亲本系来提高,而单宁含量的狭义遗传力偏低,特殊配合力较高,所以单宁含量品种选育应侧重于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8.
3个粳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章琦  杨文才 《作物学报》1998,24(6):799-804
自1989-1996年,选用分别个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2,Xa7和Xa14的3个品种为供体亲本,以一个不携有抗病基因的改良型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6次回交,自交直至BC6F4代,经各世代抗性和农艺性状筛选,转育成3个粳型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命名为CBB2,CBB7和CBB14。这些NIL除所带不同的抗病基因外,其生育期,株高,分蘖力,穗型大小等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
高粱幼叶离体培养的衍生系的耐盐筛选与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福光  赵海岩 《作物学报》1997,23(4):491-495
本试验在MS培养基中附加1.0%NaCl胁迫条件下培养高粱幼叶组织,获得了232B衍一系R3代。经田间和实验室鉴定,R3形态性状,生育主籽粒品质都有明显变化。1.0%NaCl水平上,R3-11和R3-8盐害指数分别比原亲代R0下降28.1%和13.1%,耐盐等级分别提高2个和1个等级。  相似文献   

10.
外源DNA导入小麦后的变异系生物学特性及胚乳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亚馥  周文麟 《作物学报》1995,21(4):404-411
应用受粉后的花粉管能通道C4作物高梁DNA和抗逆性强的长穗偃麦草DNA导入小麦,结果在不同组合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广泛变异,在三个组合中已选育出几个稳定遗传的优良变异系,其生物学性状大多是介于原受体和供体之间。主要特性是叶功能期延长,籽粒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增加,增产显著,抗锈病能力增强等,其胚乳蛋白电泳图谱发季了明显变化,在变异系中产生了新的蛋白质组分,而且A区和B区增加的是蛋白质群,相反原受体68-  相似文献   

11.
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法,将外源DNA导入栽培大豆中,供体的一些抗逆性、优质和其他优良性状,在受体的导入后代中得以表达,分析受体遗传变异规律,发现大豆蛋白质这一生化指标独立于其他农艺性状,是由简单基因控制的遗传。并且从变异后代中筛选出有突出优点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与玉米奥帕克——6位点连锁的RFLP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文鹏 《作物学报》1998,24(1):34-41
以具有奥帕克--6基因遗传背影的、已知基因型的和不透明籽粒的四类玉米材料作试材,用玉米第8染色体RFLP连锁图上的部分标记作探针,通过多态性、连锁性和实用性的实验分析,筛选出与奥帕克-6位点连锁的3个RFLP标记,即BNL9.44,BNL9.08,BNL7.08。其中,以BNL9.4的连锁性及实性较好,以它作探针与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玉米基因组DNA片段杂交,所得2.0kb的DNA片段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扩增优质蛋白玉米育种新种质,用普通玉米种质转育创制优质蛋白玉米(QPM)近等基因系;利用SSR标记phi057进行辅助选择,以优质蛋白玉米种质为o2基因供体,转导、构建来自不同遗传背景普通玉米种质为受体的QPM近等基因系。结果表明:利用共显性SSR标记引物phi057在o2基因供体自交系与普通玉米受体自交系间表现多态性,能区分O2O2、O2o2和o2o2等3种基因型,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种质所构建获得的QPM近等基因系赖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赖氨酸含量达到0.36%~0.42%,不同遗传背景受体自交系赖氨酸增加幅度9.1%~64.0%。普通玉米种质导入供体o2基因后能够提高种质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4.
晋杂1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1992年以外引不育系黑龙11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七抗七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早熟高粱杂交种。1998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晋杂15株高170cm,幼苗叶片绿色,穗长25cm,穗粒重65.3g,千粒重22.5g,红壳红粒,粉质,穗呈纺锤形。在春播早熟区生育期127天左右,属早熟品种。1996~1997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综合抗性鉴定,高抗高粱2号丝黑穗病,抗旱,耐瘠水平达2级,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田间自然鉴定,抗青霉颖枯病…  相似文献   

15.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5份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系和3份陆地棉亲本交配后,杂种F1的1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产量性状霜前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幅度为-28.88%~13.17%,平均为-3.06%,6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的幅度为18.14%~80.12%,平均为53.08%,15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的幅度为-15.32%~46.43%,平均为11.27%,10个组合具有正向的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和比强度的优势明显,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多数产量性状F1代平均值与高亲值相关性密切,因此在组合筛选时应注意对常规亲本的选择。配合力上,GCA效应显著的性状,中棉所19和石321分别在产量、品质性状方面表现较优,96-1、96-67、96-33等3份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系表现较优;SCA效应显著的8个性状中,A1B28个性状的SCA效应值均为正,A2B2和A4B1均有7个性状的SCA效应为正。文中对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及亲本选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回交法转导水稻广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林  曹立勇 《作物学报》1996,22(5):595-602
以热研1号为广亲和基因(S)的供体亲本,粳型雄性不育保持系76-27B作为轮回亲本,用回交和测交鉴定进行的方式,将S基因逐步导入到76-27B中,在BC2F3后代中选得8份材料,其中5份材料73-2-1、73-2-4、73-2-6、73-2-7和73-2-8带有S基因,以下简称B(S5S5);另3份材料73-2-2、73-2-3和73-2-5带有S5基因,简称B(S5S5)。亲和性比较分析表明,B  相似文献   

17.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不能进行常规有性杂交的生育期长、茎秆多汁、含糖量高的热带高粱总DNA导入到黑龙江省当地高粱品种中,7.9%的导入后代的茎秆含糖量有所提高。通过对部分导入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外源DNA片段已整合到受体基因中,并得到表达。此项技术可作为甜高粱常规育种的一个辅助手段,丰富黑龙江省甜高粱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8.
用7个F1代具高竞争优势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_2代和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鄂棉15(对照)为材料,研究了F_2代及皮棉产量等经济性状的竞争优势,又对它们与株高等在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正确选配亲本,能将高产、优质、早熟综合于一体,多代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种。384×361F_2,鄂荆1号(3247)×361F2显著优于对照,分别增产15.49%、12.16%,且纤维长度、早熟性与对照相近,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决定F_2代皮棉产量主要是单株铃数、衣分以及它们之间的互作。同一农艺性状对不同经济性状影响程度很不相同,每个经济性状一般都受1~3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它们之间,或它们与其他农艺性状互作所制约。在湖北生态条件下,高产、优质、早熟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_2代应具备棉抹较高,果位适中而果高偏低,纵横比较大,果枝夹角较小及主茎节距较大等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9.
章琦  施爱农 《作物学报》1996,22(2):135-141
自1986至1993年,我们选育了第一批携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3、Xa-4和Xa-12的3个粳稻近等基因系:CBB3、CBB4和CBB12(暂名)。以1个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自交直至BC5F5代。各世代经抗性测定和株型选择,直至各系的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趋于一致。进行了3个近等基因系与其供体基因的抗性反应型比较、农艺性状考查及抗性遗传分析。通过育  相似文献   

20.
河东乌麦526(2n=42)属半冬性,颖壳白、籽粒黑、硬质。富含天然黑色素、有机营养和多种微量元素,与白粒小麦晋麦21相比,其蛋白质含量高19.3%,脂肪含量高13.3%,磷含量高33.3%,赖氨酸、苏氨酸含量分别高33.3%和31.6%;与鲁麦14相比,硒含量高112.8%,碘含量高78.3%,铁、锰、钴等含量也分别高33.3%、34.4%和28%,而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铅比鲁麦14低72.2%,氟未检出。1997年5月该品系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考察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