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广场     
<正>河北省淡水养殖创新团队与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对接暨淡水养殖新技术培训班在廊坊召开为加强与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联系,提高河北省淡水养殖创新团队建设水平,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于10月17日在廊坊举办了河北省淡水养殖创新团队与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对接暨淡水养殖新技术培训班。各岗位专家技术团队、综合试验站团队、试验示范基地所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技术骨干,共计72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8月20—21日,河北省淡水养殖产业创新团队石家庄中华鳖和冷水鱼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在石家庄召开了生态养殖技术培训与现场交流会,淡水养殖产业体系全体岗位专家、保市中华鳖和冷水鱼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衡水泥鳅和淡水虾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北京市鲟鱼鲑鳟鱼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以及鹿泉、平山、正  相似文献   

3.
<正>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养殖前景广阔。为配合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实施,优化和完善罗非鱼养殖配套技术,建立商品鱼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于2009年在小汤山良种繁育中心进行了吉富罗非鱼养殖试验,现  相似文献   

4.
《科学养鱼》2012,(12):47
为加快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程,推动当地鲆鲽类养殖品种的繁育、产品质量安全和鲆鲽类养殖新技术推广,2012年11月17日,河北综合试验站、装备与工程研究室、北戴河综合试验站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联合举办了"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昌黎培训班"。此次培训特邀请了装备与工程研究室倪琦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主要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尾水大多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沧州对虾综合试验站于2016-2017年利用海水虾塘养殖尾水养殖卤虫,变害为宝,既利用了养殖尾水,又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爆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焦点之一。如今。南美白对虾生物防控技术在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江苏省连云港市养殖试验,对虾养殖成功率超过90%,养殖产量提高15%。  相似文献   

7.
2019年,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虾蟹类岗位联合唐山试验站,根据唐山沿海海水池塘的不同水层及底泥特性,充分考虑养殖动物之间的生态依存关系,在唐山市曹妃甸区祥盛水产养殖场试验示范了四种池塘多品种生态混养,示范面积48hm^2,并开展了中国对虾与河鲀混养养殖对比试验,养殖面积13.33hm^2。虾鲀混养是河北省沿海地区对虾池塘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本试验在虾鲀混养的基础上混养了海蜇、硬壳蛤、日本对虾、梭子蟹等养殖品种,不仅模拟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了养殖空间,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饲料是水生动物代谢的能量基础和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水产养殖中选用优质饲料开展科学投喂是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水产品品质及养殖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丹阳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承担了2019—2020年江苏现代农业(青虾)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作为省青虾体系丹阳推广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丹阳基地"),主要实施青虾新品种引进、苗种繁育、生态健康养殖等试验示范内容。现通过青虾专用料与其他商品饲料在"太湖2号"青虾池塘春季养殖的对照试验,为广大青虾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福瑞鲤在甘肃临夏地区的养殖模式,2012年永靖示范县在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白银综合试验站的支持下,引进福瑞鲤进行了养殖试验,并与当地鲤鱼品种进行了比较。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时间、地点试验时间为2012年5月7日-10月21日。地点为永靖县大川村泽鑫养殖园。  相似文献   

10.
4月9日,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区启动会在广西水产研究所召开。 2008年,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5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其中农产品34个,畜产品11个,水产品5个,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是其中之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两个层次构成。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承担,研发中心由育种与繁殖研究室、养殖与病害研究室、加工与综合研究室3个功能研究室组成。  相似文献   

11.
《河南水产》2009,(3):F0004-F0004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是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2008年由农业部、财政部批准创建,建有1个研发中心、6个功能研究室和26个综合试验站;设立首席专家1人,25位岗位科学家和26名综合试验站站长。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重点解决大宗淡水鱼类优质高产、模式升级、提高养殖效率、延长产业链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罗非鱼创新团队支持建设的南宁综合试验站,于2012年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罗非鱼不同密度(池塘)养殖比较试验。为了探索适合南宁地区池塘罗非鱼健康养殖的最佳养殖密度,本试验利用广西省级水产良种场南宁佳盈罗非鱼良种场精养池塘,投放罗非鱼越冬鱼种,设计放养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抚州综合试验站于2018年开展了"不同养殖模式池蝶蚌的生长情况对比试验",探索不同养殖模式下池蝶蚌生长情况,以便于推广到应用中。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本次试验共选用了4口池塘及1条环沟。分别为:施用生物制剂养殖的4.7亩池塘,施用有机复合肥的5.3亩池塘,传统养殖模式的7.5亩池塘,鱼蚌混养模式的7.5亩池塘,以及总面积为50亩的"稻-鳖-蚌"综合种养田中的环沟。平均水深均为1.5米、采光好、水源充足、进排水系统以及吊蚌等设施完善。2.试验方法试验分为两组。第一组以一龄  相似文献   

14.
松浦镜鲤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利用德国镜鲤第4代选育系(F4)与散鳞镜鲤杂交而成功选育得到的鲤新品种。与常规养殖的鲤品种相比,具有体形完好、含肉率高、鳞片少、生长速度快、抗寒力强、易垂钓、养殖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是农业部“十二五”主推的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为在山东省发展松浦镜鲤这一优良品种,加快本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增强鲤市场竞争力,济南综合试验站承担了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大宗淡水鱼新品种扩繁与养殖技术研究示范”的试验任务,并于当年进行了松浦镜鲤池塘养成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从浙江省杭州市水产研究所引进三角鲂1龄鱼种,开展商品鱼养殖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上海金山丰泽淡水鱼种场(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金山试验片)。2.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为3.8亩,加水深度可达2.5米,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同时各配备3千瓦增氧机和120瓦投饵机各一台。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推进2017年水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衡水市水产品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发展衡水水产特色养殖,5月10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衡水泥鳅和淡水虾养殖练台试验推广站在衡水市举办了"衡水特色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暨座谈会"。会上,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李中科副站长介绍了我省泥鳅养殖的现状,传授了泥鳅的养殖技术;廊坊市水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田建中 《河北渔业》2019,(4):F0002-F0002
<正>3月20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田建中研究员组织相关专家在鹿泉召开了与鹿泉水产龙头企业开展关键养殖技术对接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龟鳖高效绿色养殖、绿色饲料研发、水产品加工等相关岗位专家、石家庄综合试验站长、企业代表等20余人。鹿泉区政府张子叶副区长、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处周永刚副处长、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高峰处长、鹿泉区农业农村局聂榆峰局长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逐渐打开,斑点叉尾(鱼回)国内养殖面积稳步增加,(鱼回)鱼苗种需求旺盛。为了更好地满足(鱼回)鱼养殖需求,解决养殖生产中苗种短缺问题,2020年,江苏省(鱼回)鱼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与环境创新团队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与准备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由于养殖品种单一加上投饲过量、施肥过多,导致水体环境越来越差、水产品品质日趋下降、经济效益持续低迷。探索一条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是水产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2019年,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岳阳试验站在示范基地岳阳县中洲苗种场进行了池塘鱼菜共生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为提高河北省淡水鱼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病害防控能力,8月11-13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邯郸大宗淡水鱼和冷水鱼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石家庄中华鳖和冷水鱼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唐山大宗淡水鱼高效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以及中华鳖和冷水鱼繁育及高效综合养殖岗位联合邀请全国知名鱼病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