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间伐和修枝抚育经营对云南松幼林生长的影响,以昆明市宜良县禄丰林场的尖山林区12 a生1 m×2 m×5 m的非均匀密度控制造林的云南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 4(23)正交试验设计开展试验研究,并于抚育前和抚育后1 a和2 a时进行逐株对应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抚育后2 a时,处理组合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增长率分别为16.2%~24.4%、33.7%~36.5%和68.8%~93.3%,对照则为10.8%、27.1%和46.4%;同时,抚育处理组合的单位面积蓄积量达69.0~82.7 m3/hm2(对照为120.0 m3/hm2,对照未间伐,故抚育前后的蓄积量相同),其增长率与抚育前和抚育后的相比较,分别提高10.4%~37.4%和64.5%~83.9%(对照的仅提高47.6%)。处理组合间,生长指标的增长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因素水平间,生长量和蓄积量增长率随抚育后1、1~2和0~2 a时的时间变化,呈现动态变化。综合分析抚育后2 a的云南松幼林生长指标增长率,间伐强度53.3%,采用砍刀修枝后保留4轮枝条的组合是该林分较优的处理抚育措施。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此措施可作为短期内促进云南松幼林林木生长的间伐和修枝措施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结合实际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作业设计,从中幼龄林作业设计目的、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调查方法和中幼龄林抚育技术措施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明了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可以提供科学可靠的抚育施工依据以及保证森林抚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幼龄抚育作业设计的要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十一五"期间在湖北省宜昌市大老岭林场按4×3析因设计的欧洲云杉[Picea abies(L.)Karst.]造林不同整地与抚育方式试验林10年生(苗龄3a)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欧洲云杉历年生长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欧洲云杉生长和造林保存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造林次年高生长量影响显著,A1(60cm×60cm×35cm)和A2(40cm×40cm×35cm)10年生立木单株平均树高比其它平均立木单株树高提高1.31%。抚育方式B2(7月上旬挖坑除草1次,在8月中旬再全面割灌1次的抚育方式),10年生立木单株平均树高比其它平均立木单株树高提高2.63%。尽管整地方式与抚育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各年生长量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但整地抚育组合A1A2B2(处理6)的各年生长量均高于其它组合,10年立木单株平均树高比其它平均立木单株树高提高4.4%。  相似文献   

4.
抚育间伐调查设计是合理组织抚育间伐生产、科学合理地培育和利用森林后备资源的基础和依据;是为了达到和实现抚育间伐目的而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在森林经营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调查设计水平,搞好抚育间伐调查设计是当前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提出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抓好"三个环节",把握"两个关键",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多种方法"进行调查设计,从而保证抚育间伐调查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立竹度、施肥种类及抚育覆盖等措施的正交组合试验,筛选出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的最优生产条件为:立竹度800~1 000株/亩,进行抚育覆盖,种植在山坡的中、下坡。  相似文献   

6.
杉木马尾松用材林的抚育间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长禄 《绿色科技》2012,(12):184-186
阐述了杉木马尾松抚育间伐的原则和调查规划,介绍了抚育间伐的作业设计,对加强杉木马尾松抚育间伐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世界银行贷款"林业持续发展项目"2002年完成总体设计,2003年至2009年在全省14个县(市、区、场)完成营造林总面积31366.5 hm2,项目总投资10525.34万元。项目设计与实施中采用了先进的社区林业评估调查方法,使设计充分体现了广大林农意愿;运用计算机技术将资金、树种、技术、科研、产量等五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优化了造林模型;首次设计了人工中幼林抚育间伐内容,为全省中幼林抚育间伐树立了样板;采用和推广了多项先进的林业技术成果,提高了项目的科技含量。2009年全面通过竣工验收,项目建设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是森林经营的基础性工作,是实施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的规范性法定指导方案。笔者介绍了森林抚育作业设计中应遵循的森林经营理念,并从选择抚育对象、进行外业调查、设置抚育标地、确定抚育类型、分类采取作业措施、编制内业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使我区集体中幼林抚育间伐有个统一的调查设计方法,根据林业部和自治区林业厅有关加强集体中幼林抚育间伐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做好中幼林抚育间伐的调查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做法:1.确定抚育间伐作业区。依据上级下达抚育间伐任务的文件,乡镇林业工作站提出的抚育间伐申请,必须经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确定林木抚育间伐的条件是:造林后八年以上;林分郁闭度0.6以上,或林分密度大,开始分化的中龄林;林地无争议纠纷,无乱采割树脂;  相似文献   

10.
对"八五"期间在湖北省宜昌市大老岭林场按4×3析因设计的日本落叶松不同整地与抚育方式试验林15 a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日本落叶松历年生长量的影响,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该区发展短轮伐期纸浆用材林提出了适宜的整地、抚育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日本落叶松生长和造林保存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造林次年高生长量影响显著,对15年生蓄积量的影响也达10%的显著水平,A1(60 cm×60 cm×35 cm)的造林次年高生长、15a蓄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15年生时A1的胸径、树高、单木材积和蓄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36%、3.61%、12.29%和38.98%.抚育方式对造林后第3年保存率的影响达10%的显著水平,B2(7月上旬挖坑除草1次,在8月中旬再全面割灌1次的抚育方式)的保存率显著高于B3(8月上旬全面割灌1次的抚育方式),但3种抚育方式对各年生长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尽管整地方式与抚育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各年生长量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但整地抚育组合A1B2的各年生长量均高于其它组合,15年生时其胸径、树高、材积和蓄积量比A0(对照)B2分别提高12.56%、14.65%、53.13%和68.16%,且A1B2的净现值最高,资金利用效果也较好;而A3B3的盈利率最高,其净现值也高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EL-5100计算器进行抚育强度的计算,并对设计抚育强度和计算抚育强度进行了比较。通过建立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和几何解析,证实该计算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外业调查在1 min~2 min的时间内现地控制抚育强度,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快速确定抚育强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林西县富林林场从一九八○年,开始实行抚育采伐标号制度。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标号是保证抚育采伐质量的重要措施。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严格的标号制度。根据抚育采伐设计任务书,场部明确规定,采伐时必须由专管技术员严格掌握按抚育设计要求进行作业。做到不标号不作业,标号员业务不熟练不作业。二、培训好标号员。标号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抚育采伐质量的优劣。因此,在采伐之前,我们首先在被抚育的林地内按设计要求作出标准地,然后由技术员在标准地内向标号员作标号技术示范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油茶林地的耕整管护水平,专门设计研制了一款适合南方丘陵地区使用的油茶抚育机。首先,介绍了油茶抚育机整体结构和相关参数;构建油茶抚育机爬坡运动学方程,并对爬坡过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基于Recur Dyn动力学仿真软件搭建油茶抚育机的多体运动学模型,同时基于贝氏理论建立爬坡仿真的坡面,坡面坡度设定为30°;开展油茶林地软地面工况下的爬坡运动学仿真。结合设计参数及仿真试验结果研制一台油茶抚育机样机,选择油茶抚育机重心高度和行驶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油茶抚育机样机实地爬坡性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重心高度对油茶抚育机爬坡过程稳定性影响大,行驶速度的影响小。从实地试验数据可知,当油茶抚育机重心位置为420 mm,爬坡速度为1.5 m/s时,油茶抚育机爬坡过程最稳定,其俯仰角的平均值为18.7°。与同一条件下的仿真试验的结果相比,实地试验与仿真试验的吻合程度为93.1%,两者基本吻合,验证了油茶抚育机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试验证明,所设计的油茶抚育机满足爬坡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和次生林改造工作中,做好抚育改造工作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简化和改进作业设计办法,谨根据林业部调查规划院主编的《角规测树原理》及现行的《国有林场抚育改造作业设计施行办法》,提出利用角规进行次生林抚育改造作业设计的方法。现将具体方法分述如下:一、角规外业调查按照次生林抚育改造设计要求,在落实作业地点、划分作业小班、测求作业面积的基础上,利用角规进行林地小班因子调查。调查的程序是:(一)确定角规缺口宽度:按照林木平均胸高直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角规缺口宽度(见表1),角规杆长为50厘米。在坡地上,根据坡度,从表2确定杆长。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为了发挥生态效益,福建省从2010年全面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由于不炼山造林后杂草、杂竹、灌木等生长旺盛,苗木前期生长较慢,林分郁闭推迟,因此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是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最重要的环节。以不炼山造林小班的杉木幼林(1~3年)的抚育技术为研究对象,试验1采用常规设计的"221"抚育模式,试验2采用改进设计的"321"抚育模式,对1~3年杉木幼林的抚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为不炼山造林的幼林提供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天然次生林抚育的看法方山林场场长高喜明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区森林抚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每年上级不仅有任务、有投资。而且专门进行抚育培训工作,从设计到施工、检查验收配备专业技术员。因而抚育质量较高,但抚育的重点是人工中幼林,忽视了对天然次生林的抚育...  相似文献   

17.
在参加抚育采伐设计工作中发现,设计的抚育采伐量低于按设计作业实际采伐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中集材道末按皆伐计算采伐量,实际作业中集材道上的林木是全部采伐的,且设计中集材道又占有较大比重,这样就造成实际作业采伐量高于设计的  相似文献   

18.
人工林抚育采伐作业中的几个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目前在人工林抚育采伐中普遍存在着林分密度不均,各地块采伐强度不一,作业设计与实际脱节,林分抚育滞后,欠帐过大等问题.藉此提出重视后续资源培育,加强森林抚育工作,在作业设计中灵活应用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我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根据各地生产经验和我们工作的体会,将防林体系的造林设计作一简要介绍。 防护林体系是由好几个林种的有机组合构而成的。造林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就是造林树种的选择、混交类型、整地方式、改良土壤措施、造林方法、造林密度和幼林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的确定,让造林单位施工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管理的基础上,对幼林抚育工作实行了专项设计和专项验收等管理技术。实践证明,这不仅为幼林抚育作业的计划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充分依据,而且便于上级部门对幼林抚育作业质量和完成数量进行检查核实和监督,并能有效地控制个别单位弄虚作假、虚报完成面积的现象,保证该抚育的地块及时得到抚育,促进幼树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