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只强调刚性,要求员工按规程做事,错了就罚款,强硬的高压政策导致安全始终停留在治标上,忽略触及灵魂的感性教育。对此,四川省平昌供电公司发掘感性教育的优点,以亲情为突破口,发挥亲人、朋友的作用,使单位、家庭形成合力,触发员工安全道德良知,让员工从内心认同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激发员工对安全的渴求,保障安全生产处于可控、能控和在控状态,为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
于翔 《农电管理》2007,(2):45-45
新员工通常比老员工年轻和缺乏经验。刚入企业的年轻人好奇心切、好胜心强,而且有时会急于表现,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可能冒许多不必要的风险;新员工往往未经过系统的全面的技术和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意识较差,技能水平较低,在这个群体中极易发生违章违纪现象;新员工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尚未完全理解。不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完全以“主人翁”的心态进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中,使得新员工成为“三违”的高发群体,应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胡秀国 《农电管理》2006,(10):30-31
在供电企业内部开展企业和员工、企业管理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形成内部互惠服务,达到整体服务安全的模式,用安全文化推动人们良好安全生产习惯的形成,为企业免除后顾之忧。“内服”安全管理模式,包括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意识的内部协调、内部服务,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内部协调、内部服务。  相似文献   

4.
《农电管理》2010,(4):52-52
安全工作重“三抓”。一是抓好现场反违章工作。我所加大自查自纠的力度,切实加大对管理性违章、装置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的督查力度;二是抓好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的定期巡视,强化各类隐患的整改。三是抓员工的培训。强化安全知识和安全思想意识的教育、培训,激励每一位员工加强业务、安全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  相似文献   

5.
声音     
《农电管理》2008,(1):7-7
一些单位的安全教育片内容陈旧乏味,安全宣传图片则是多少年一成不变的“老面孔”,生产工作现场上都是些“老掉牙”、“干巴巴”的宣传标语。其实大多数员工对这种形式性的安全宣传活动都已经麻木了。好的安全思想教育活动,应该是结合员工岗位和工作实际,根据身边人、身边事总结而成的,语言相通.感情相融,入耳、入脑、入心.赋予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易于影响和打动每一位员工,这才是基层工作者从心底期盼的。  相似文献   

6.
班组是供电公司的核心,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小生产单位。班组成员大多处于生产第一线,接触危险、危害的概率也是最高的。加强班组安全活动,对班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的保障手段之一。为了提高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笔者谈几点体会和建议。1提高员工的安全认知意识领导要树立起安全知识宣贯的超前意识。公司领导或安全管理人员每月参加一次班组举行的安全活  相似文献   

7.
江苏阜宁县供电公司把“平安工程”的着力点放在占员工总数40%的青年人身上,开展以“安全是放飞青春的起跑线”为理念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青年员工创新安全活动形式,推动“平安工程”的实施。图为海翔变电所青年志愿者编制以“‘平安工程’大盘点、安全知识大家答、现场违章大曝光、安全规程大图解”为内容的安全知识挂图,在检修工作现场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安全是电力生产的永恒主题,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反习惯性违章,是树立良好安全意识的首要任务。只有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使员工从思想上杜绝习惯性违章,才能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从根本上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保证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人员违章的原因工作态度上的违章违章不仅发生在运行人员的行为操作中。在运行人员的态度上也存在着违章。平时工作中大家都知道“安全第一”的重要性,但安全并不是凭空自己产生,它是落实各种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的结果。要遵守这些措施,就势必产生很多“额外工作”,但有个别运行人员会嫌麻烦,图省事,慵懒散,对待工作态度不端正,时时刻刻想着法子“偷懒”,在安全与效率发生冲突时,往往忽视了安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班组开展安全活动,是企业一直沿用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的实施运作中,这一载体已经渐渐呈现出自身的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建设安全文化同步跟进的要求。江西省赣州供电公司龙南分公司积极尝试实施了大安全活动模式。为企业营造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季季有活动”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真正把安全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在员工中掀起了“共谱安全曲,同唱平安歌”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0.
安全文化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传统意义上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升华,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和生产手段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的产物。它以关注和保障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存权、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中心。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能对企业安全生产形成直接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钱国良 《农电管理》2007,(12):44-45
执行力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企业战略决策、发展目标、工作思路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决定因素不是战略本身而是其执行程度,因为再好的战略也无法自动实施。执行力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生命力,对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意味着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效。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工作有序进行,最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2.
据报载,某基层供电企业在强化安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员工家属安全联保的重要作用,鼓励带动员工家属长吹"枕边风",有效地保证了员工身心健康,促进了企业安全稳定发展。笔者对这一做法拍手叫好。开展员工家庭安全联保活动,是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形式,积极发挥好员工亲人安全监督的作用,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13.
想到的不等于说到,说到的不等于做到,做到的不等于有效,要想提升班组安全管理,就要让员工主动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开展安全教育为契机,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供电企业的一个基层单位,西塘供电所着力做好班组建设和提升优质服务。抓好安全生产,夯实队伍基础。供电所的建设首先要抓安全。通过晨会安全交底、周会安全学习、月会安全分析等,不断提升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供电所组织安全稽查、轮值安全监督员互查,约束员工违章及不规范行为;通过技术问答、实训练兵、比赛、技术讲堂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巩固老知识,提高员工技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在对用电客户进行安全调研时,不少工矿企业反映当前用电安全管理难度大,厂内员工的用电操作能力差,触电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客户表示,他们注重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宣传,但在与供电企业的电力调度配合过程中,厂内电工极易发生误操作。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员工对用电现场的主动确认少、被动确认多,对安全用电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较差。  相似文献   

16.
陈治福 《农电管理》2006,(10):32-33
一种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集体或一群人对价值观的认同,是经过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文化素养程度和共同的走向,通过中坚力量以集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消费文化等等。企业安全文化也一样,是企业以管理者为核心力量,通过管理者自身的言行影响、引领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结果取得统一的认识,形成的一种企业内部的文化,以集体的安全工作风气表现出来,也就是对安全生产价值的统一认同。然而,企业员工文化程度、成长背景、欲望和人生目标等均不一样,要求全员形成安全统一的价值观是我们设定的最高境界和努力方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实工作中我们追求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能使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价值观取向达成一致,通过一种安全价值取向的一致形成集合的理念以工作形式表现出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7.
安全生产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加强自我保护则是电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只有在企业每个员工个人行为无违章和安全无事故的基础上,才会有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良好局面。笔者认为,安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措施,具体做法概括起来有5步,即“一停,二看,三想,四问,五动手”。  相似文献   

18.
<正>国网山西黎城县供电公司在供电所全员中强化"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推行班组、员工、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给每位员工制作了"安全警示天天读"卡,正面是员工的"全家福"照片,背面是安全警言。每日利用早会,组织员工进行"安全警示天天读"和"安全规程天天学"活动。倡导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主体,由过去的被动监督抓安全变为现在的全员主动保安全,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1用电安全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安全工作重心在前沿、在班组,昕以,把安全活动放在一线,确实是抓对了地方,抓住了重点。不少工厂企业,发动职工群众,广泛征集安全警言警句,不能不说是安全工作的一着有效的妙棋。安全警句简洁明了,直观警示,醒目易记,来自员工,发自肺腑,言之凿凿,语之切切,有的单位不但橱窗里张贴,还印成单行本发给职工,读后让人振聋发聩,得以启迪和警醒。  相似文献   

20.
《农电管理》2013,(11):1-1
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电力员工的安康,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它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影响着电力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但安全生产时刻提醒着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足尚存,不能高枕无忧,要不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