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良斌 《茶业通报》1994,16(1):28-29
唐代宫廷茶道专用饼茶试制程良斌(陕西紫阳县科委)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但我国唐代的宫廷茶道却早已失传。为弘扬祖国灿烂的古代茶文化,为当今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实有恢复唐宫廷茶道之必要。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首先提出了恢复唐宫廷...  相似文献   

2.
饮茶与佛教     
饮茶与佛教赵蒯芳(安徽省九华山科技办公室)"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茶之历史远溯于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时期。如今,茶成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饮料,也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大享受,也成了人们文化艺术的一种品赏,并形成了茶礼、茶德、茶俗、茶道,及...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有关学者对中国茶道和茶道精神概念的不同理解,分析了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并论述了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秦巴红茶”在镇巴初试成功"秦巴红茶"已由陕西省汉中地区镇巴县秦巴雾毫开发公司秦巴红茶研制车间初试成功。镇巴,乃至陕西省,历史上只生产单一的绿茶。1993年5同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段建真老师亲临指导.终于6月1日制出了陕西第一批红茶,茶样送权威人...  相似文献   

5.
香港的茶道文化团体是挺多的。不过它们通常则皆以“茶艺”的名义而命名之,至于以“茶道”的名义命名的,止是凤毛麟角耳——不久之前,由叶荣枝先生创办的香港茶道协会始告问世。据我所闻,多少茶界人士往往藉由“不轻言道”之说,而将“茶道”这个本属我国的传统称谓,...  相似文献   

6.
苗家茶道     
李阳 《茶业通报》2002,24(1):13-13
苗族是云南省3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苗家饮茶成俗,祭祀必备茶,喜事不离茶,待客先敬茶,世代相袭,形成了别具风情的苗家茶道。苗家茶道,苗语“主吉”,其风格古朴,带有明显的楚文化色彩,贯穿着浓郁的苗族风情。整个茶道包括“敬祖”、“叙史”、“献茶”三部分,分别以吟、诵、唱的形式表现口耳相传的苗族文化,把饮茶与苗族说唱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在较为隆重的大场合,茶道仪式须由“巴迪雄”(苗)主持,一般场合则请村寨上有威望或辈份高的长者主持就行。主家先用鼎装入井水或山…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道的本质及茶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道的本质及茶文化的发展董德贤(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430070)一、中国茶道的本质儒道佛教与茶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三家思想的统一形成了今天中国茶道精神。“道”一般是指事物的来源、本质和规律。中国茶道是指饮茶过程中的技艺、美学观点以及茶礼仪中的哲理...  相似文献   

8.
陆羽茶道十咏欧阳勋(湖北省天门市陆羽研究会)以作者为策划,王厚林先生为编导的陆羽茶道表演队.近来活跃在陆羽故里及兄弟县市。他们以陆羽《茶经》为理论指导,以陆羽茶道一“清、和、俭、怡、健”五字精蕴为内涵,创立了从“蓬莱拜圣”至“徐韵悠远”等“十规四十式...  相似文献   

9.
朱自振 《茶业通报》2002,24(2):42-43
讲“茶道文化”当然要先讲几句“茶道”的词义。在近出的一些论著中,不乏有人为“茶道”和“茶文化”下定义,我看后,觉得其中有些是故弄玄虚,实际自己也不甚了了,说不清,讲不透,可偏偏搜肠索肚,把一些生僻的字句联缀起来,说得玄而又玄,把大家说得糊糊涂涂,以显自己的学问。其实“茶道者”简单说,也即“饮茶之道,讲究饮茶之道也”。说白些,也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阶层的饮茶习俗和对饮茶的讲究。可能有读者会问,现在“茶道”不是千姿百态,各式纷呈,为什么还言建设和发展呢?我要说的是,现在中国包括台湾、港澳和海外…  相似文献   

10.
沈佐民 《茶业通报》2002,24(2):44-45
“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大众的、覆盖全民的、高雅的普通文化,起源于我国。本文对“茶道”的定义,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茶道所包含的内容及中国茶道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主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姚华 《茶业通报》2013,(4):190-192
将品悟茶道的层次简述为四层,即饮茶一满足生理生命;品茶——浸润心理生命;悟茶——融贯宇宙生命;无茶一奉献全部生命。这四层在品悟茶道中圆满人生,圆融世界,圆通宇宙,达到四点共圆的化境。  相似文献   

12.
从紫阳富硒茶开发,谈名优茶规模效益田元成(陕西省紫阳县茶叶局725300)紫阳县是富硒茶发源地。紫阳茶久负盛名,自古以品质优良、"每岁必贡"而著称。清代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境内岩石、土壤、动植物含硒量达3.9826-58.2088ppm。茶叶含硒量...  相似文献   

13.
茶叶的功效     
郑连森 《茶业通报》2003,25(1):45-45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帮,在茶文化交往方面,可以说是最早的,805年日本最澄禅师,空海禅师就到浙江留学,回国后,带了茶子,茶臼,在日本开始种茶树,此后、荣西、圣一、应禅师,先后到了浙江,都把茶子带回,并把制茶技术传入日本,圣一禅师把浙江径山寺的“茶宴”、“点茶法”、“茶道茶具”都传入日本独特“茶道”礼仪,茶道是一种饮茶礼节,是一种道德修养,提倡“和、敬、清、寂”,追根溯源与我国“茶宴是一脉相承的”。日中友好静冈理事长井光一说:静冈茶叶闻名日本全国,追根溯源,还是从浙江传去的。“诗”…  相似文献   

14.
周芳 《茶业通报》2021,43(3):137-140
明治时期,延续百年的封建国家体制崩裂,日本在各方面向现代国家面貌过度,在日本历史上,明治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同时直到现在也一直影响着日本,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本文尝试以明治时期的茶道兴衰为考察点,探究茶道在日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继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成就了自身的变革的;明治时期日本茶道的变迁到底是怎样的.以明治时期的茶道文献为基础,并尝试对这一时期的茶道变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黄友谊 《茶业通报》2006,28(1):37-39
茶文化发展至今,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深化,不少方面己自成体系。然而,目前对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虽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但关于茶道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未有较为明确且较为统一的说法,也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与系统化。同时在目前的茶文化实践中,我们常称茶道,又有称茶道精神,也有称茶道表演,而且又出现茶德,还有叫茶艺精神的。出现这些,是茶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茶道内涵丰富的必然。但目前对这些概念界定不足,自然无法较好地区分它们的关系,以致于不少人把它们等同,造成概念混淆。特别是连一些茶文化工作者自身对这些概念…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闽东古镇斜滩楼下街的复兴信记,是民国时期直到解放初期寿宁县的最大茶业商号,为股份制,掌门人陈朝敦,系周宁籍周墩人。陈朝敦17岁就来到斜滩楼下茶行当学徒,他入道以来手脚勤快、心有灵犀、灵巧好学、深悟茶道,得到股东一致青睐,25岁时就被授命接手掌管茶行。初始时,该商号主要以加工、经销茶叶为主业,兼设染布、烟丝加工作  相似文献   

17.
周东平 《茶业通报》2021,43(2):85-89
在阐明中国文化中"道"的含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处在由粗放式饮茶法的末期向正规的、精细的饮茶法过渡的历史背景下,陆羽茶道的基本特点主要是设定二十四器的仪式,强调"精行俭德"为茶道根本,通古今、重环境、可变通,以及茶道的其他规范要求.并指出陆羽茶道存在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道除了有其共性——中国传统文化本质特性外.儒、道、释三家赋于茶道以各自的内涵。儒家的积极入世,家国天下;道家的自然无为,天人合一;佛家禅宗的色空无我,茶禅一味,体现了三家赋于“茶道”的不同特性。本文试图以简明的语言,用“一颗进取之心吃茶”,“以一颗自然之心吃茶”,“以一颗平常之心吃茶”阐释三家茶道审美之“比德”,“畅神”,“妙悟”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的礼宾之茶,那是很有讲究的。他把中国茶道所固有的礼尚精神和清尚精神,运用得非常娴熟而恰到好处;并在与外宾的娓娓茗叙中,流露出了他那亦庄亦谐,豁达大度的谈吐之风,不时更有精警之语并哲思之论问灼其中,在在表现出了那种不卑不亢,仪态亲切的君子风范。当年他宴请美国总统尼克松之茶,即如是也。这天晚间茶宴上,用来款待尼克松的是茉莉花茶。谁都知道,美国人本是嗜喝咖啡的,不象英国人那么陶情于茶,更不习惯于纯粹的清饮之茶。不过尼克松却并不完全如此,虽说他不怎么精于茶道,可是对于中国式的清饮之茶,…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华 《茶业通报》2012,(3):127-128
对于日本来说,茶道最初是一种中国大陆的"舶来品",后来却发展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一个宝藏。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其逐渐沉淀,不断转型并走向成熟是在日本的武家时代。可以说武家时代是茶道发展历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