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底泥胶散复合体分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多年来对土壤胶散复合体有了很深的研究和应用,但对底泥胶散复合体的研究和应用很少见。在河流水环境污染中应重视从底泥胶散复合体入手研究防治水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土壤胶散复合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散复合体是形成良好土壤结构的重要机制,并密切影响土壤肥力特性的变化。本文对土壤胶散复合体分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原位覆盖层厚度对污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青  胡志华  罗玉红  高婷  赵小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31-13532,13563
[目的]研究原位覆盖层厚度对污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底泥氮磷释放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原位覆盖层厚度对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采用的天然覆土覆盖层可以有效地控制总氮和总磷的释放,覆土厚度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不大。模拟期间,覆盖系统对底泥氮磷释放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87%和77%。[结论]该研究为地表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污染物的释放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底泥碳氮磷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底泥是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场所和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底泥碳氮磷分布特征的概述,突显了底泥碳氮磷在水体污染方面的作用,为底泥碳氮磷在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吉林玉米带黑土胶散复合体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玉米带黑土(耕作黑土、防护林带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丘林胶散分组法分离复合体。结果表明:耕作黑土和防护林带黑土的胶散复合体的绝对含量均呈现出G1>G0>G2的趋势;与防护林带黑土相比经多年耕作施肥的耕作黑土易形成土壤结构体,但结构体稳定性下降。土壤经长期耕种,并且有机肥施用量较少或多年未施,导致有机质含量下降,G2组复合体分解为G1组复合体。使G1组复合体相对含量增加,G2组复合体相对含量减少。受生物气候带影响无论耕种黑土还是防护林带黑土其胶散复合体在三角坐标图中的分布是特征性的,但受耕作施肥的影响,耕作黑土和防护林带黑土的胶散复合体组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胶散复合体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吉林省3种主要的耕作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傅积平等改进的丘林胶散分组法分离复合体。试验结果表明:胶散复合体的总量以黑钙土最低,平均为134g/kg;白浆土与黑土相近,分别为434g/kg和435g/kg。粘粒含量是影响复合体含量的重要因素,复合体的含量与土壤与土壤性质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在各组复合体的分布量,主要取决于复合体本身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7.
底泥是自然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氮磷的释放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污染会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硝酸钙对底泥有机物及氮磷迁移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底泥,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Ca(NO3)2对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氮磷及有机物迁移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硝酸钙会使底泥有机物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且硝酸钙投加量越多,底泥有机质减少的越多。投加硝酸钙加剧了底泥氨氮的释放,投加量越多,底泥氨氮的释放速率越快。厌氧状态下底泥会释放出磷,而投加硝酸钙则可以抑制底泥磷的释放,并且抑制底泥磷释放的有效持续时间随硝酸钙投加量的增加而延长。  相似文献   

9.
湖泊底泥营养参数的空间估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农田退水的主要受纳水体,农田退水中营养物质的流入使湖泊底泥中沉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沉积的氮磷是形成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了解底泥中氮磷的含量可为湖泊水体、水草、底泥中氮磷的迁移转化提供基础数据。为此利用地质统计学中的普通克里格法对乌梁素海底泥中氮磷的含量进行空间估值,估值后进行了精度分析,并对实测值和估值进行了误差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地质统计学中的普通克里格法可用于湖泊底泥营养参数的空间估值。  相似文献   

10.
在夏季环境下以武汉汤逊湖、南湖和墨水湖的底泥沉积物为目标,采用蒸馏水作为上覆水进行静态释放试验,监测各试验柱上覆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计算TN、TP的累计释放量,分析湖泊底泥中氮磷营养盐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各湖泊底泥样本向上覆水中释放的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墨水湖底泥向上覆水中释放的氮最多,南湖底泥向上覆水中释放的磷最多。3个湖泊的底泥向上覆水释放的氮磷总量仅占底泥氮磷总量的极少部分,说明汤逊湖、南湖和墨水湖底泥均具有较大的氮磷释放潜力。  相似文献   

11.
海河底泥氮磷营养物静态释放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海河底泥氮磷污染负荷很高.在分析了海河外环河桥(淡水)、中心桥处水(接近海水)中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表层底泥中有机质、TN、TP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柱状模拟反应器模拟研究了静态条件下海河底泥N、P释放规律.研究表明,海河外环河桥、中心桥处水体氮磷污染严重.底泥中有机质和TN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静态条件下,底泥中氮磷释放有很大差别:原水模拟柱中,无论是外环河桥还是中心桥,上覆水TP浓度都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底泥中磷呈负释放;TN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先降低后略升,总趋势是降低.自来水模拟柱中,外环河桥柱上覆水TP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升高,中心桥上覆水TP浓度变化趋势正好相反;TN浓度变化趋势相同,都是随时间增加而升高.高盐度可能会抑制底泥中氮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妫水河底泥和上覆水为受试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底泥氮磷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底泥总氮总磷释放强度均加强。本试验研究结果对于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表水体底泥中氮磷及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澜  刘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51-8152
通过对地表水体底泥污染特性的分析,论明水体沉积物与水体之间具有复杂的迁移规律。分类介绍了影响水体底泥中氮磷及重金属释放的各种因素,主要分析了温度、pH值、溶解氧、沉积物形态、水体扰动的影响,认为影响释放的主导因素因地而异,指出开展污染底泥综合整治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渔肥施用后氮磷元素在水体中留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上覆水高度、水温条件下生物渔肥中氮磷元素在水体中的留存规律。结果表明,上覆水高度为1.5 m时,生物渔肥的氮磷元素溶解率高于1.0和2.0 m的上覆水高度,留存最多;8℃比28℃更有利于生物渔肥磷元素在水体中的留存,连续投肥会导致底泥可溶性正磷酸盐释放;而28℃更有利于生物渔肥中氮元素在水体中留存,连续投肥会导致底泥NH4+-N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对太湖竺山湾14个水质和4个底泥站点取样,测定其理化性质,研究水-表层沉积物边界层氮磷交换情况。结果表明:竺山湾污染比较严重,污染项目主要是TN(总氮)、TP(总磷)。 TN变化范围1.2~37.5 mg/L,相对于Ⅴ类水体超标89.13%。 TP含量在0.028~21.4 mg/L之间,相对于Ⅴ类水体超标20.80%。近底层水样铁、锰的含量远低于底泥含量,而硝酸盐含量接近或大于底泥含量。竺山湾不同站点的氮磷释放率跟底泥的硬度、孔隙度有关,呈正相关关系,氮的释放率普遍高于磷的释放率,表明竺山湾富营养化现象主要受N控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层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1)Ca^2+会促进方解石对磷酸盐的去除,并且Ca^2+浓度越高,对磷酸盐去除的促进作用越强,而Na+则会抑制方解石对磷酸盐的去除。(2)采用CaCl2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可以提高沸石Ca^2+的交换量和降低Na^+的交换量;而采用NaCl改性则可以明显提高沸石Na^+的交换量,并且大幅度地降低沸石Ca^2+的交换量。(3)沸石与方解石复合覆盖层不仅可以控制底泥氨氮的释放,而且可以抑制底泥磷的释放,并且复合覆盖层对底泥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受沸石改性的影响,控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CaCl:改性沸石〉天然沸石〉NaCl改性沸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塘堰湿地底泥氮磷的释放情况,为稻田排水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湿地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漳河灌区两处理化性质较接近的典型塘堰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形管槽静态模拟不同水深处理下底泥氮磷释放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水流扰动会加速底泥中磷的释放.不稳定的水—泥环境以及溶解氧含量会影响微生物生长及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进行,良好的好氧—厌氧根区环境对于保持湿地的净化能力非常重要.不同的水质指标的净化,其适宜的湿地水深是不同的,底泥在25、45cm水深条件下,分别对上覆水中总氮、总磷浓度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结论]应根据不同的湿地、水质以及净化需求,确定最优的水稻灌区塘堰湿地水深,当底泥中营养物质富集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周期性的疏浚对于保证湿地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天然沸石活性覆盖层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天然沸石厚度以及pH值等),结果表明:1)厌氧状态下,天然沸石覆盖层可以有效地控制总氮和总磷的释放;2)温度越高,底泥总磷的释放量越大,沸石层抑制底泥总磷释放的效果越差;3)天然沸石层厚度与底泥总磷释放相关性不明显;4)温度的高低及沸石层的厚度对沸石层抑制底泥总氮释放的影响不大;5)对上覆水进行酸碱性的调节,有利于提高沸石层对总磷、总氮的控制效果,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塘堰湿地底泥氮磷的释放情况,为稻田排水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湿地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漳河灌区两处理化性质较接近的典型塘堰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形管槽静态模拟不同水深处理下底泥氮磷释放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水流扰动会加速底泥中磷的释放.不稳定的水—泥环境以及溶解氧含量会影响微生物生长及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进行,良好的好氧—厌氧根区环境对于保持湿地的净化能力非常重要.不同的水质指标的净化,其适宜的湿地水深是不同的,底泥在25、45cm水深条件下,分别对上覆水中总氮、总磷浓度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结论]应根据不同的湿地、水质以及净化需求,确定最优的水稻灌区塘堰湿地水深,当底泥中营养物质富集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周期性的疏浚对于保证湿地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丰产鲫精养池塘氮磷的动态与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个不同的丰产鲫(Carassiusauratus var.pengzenensis)池塘的氮、磷动态和收支进行为期3个月的测定。结果表明,养殖期间水柱中各种形态的氮磷含量在试验后期有显著的提高,其中A塘的总氮和总磷分别上升了7.8倍和4.4倍,B塘总氮和总磷分别上升了3.6倍和2.4倍。但2个池塘底泥氮磷含量在试验前后并无显著差异。饲料是鱼塘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平均分别占池塘的氮输入的88%和磷输入的96%。A塘中的氮磷营养盐以鲫鱼鱼体产出分别占氮磷总支出的29.73%和10.06%。而B塘分别占氮磷总支出的31.29%和9.03%。大部分的氮(平均为53%)和磷(平均为87%)以沉积物的形式沉积到底泥,或者随着渗漏水流失以及通过脱氮作用、氨挥发等其他的途径离开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