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危害及症状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2.
<正>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2侵染循环。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土壤习居菌,除了能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  相似文献   

3.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4.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  相似文献   

5.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  相似文献   

6.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  相似文献   

7.
一、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在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小皱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危害严重时,植株变黄,  相似文献   

8.
百合球茎溃疡病是由担子菌门真菌引起.发病特点是以菌丝在病残组织上,病菌可直接或间接侵入百合的茎基部。在苗期连续阴天,气温低于20℃时和高湿环境下、土壤黏重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应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淋水,增强植株抵抗力。  相似文献   

9.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12.
1 发生规律与症状 青椒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保护地、露地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7~9月成株期危害最重.该病可经雨水、土壤、气流等多种途径传播.大雨后7天,地势低畦、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积水地发病重;偏施氮肥、草多、红蜘蛛严重地块发病重;连作地重.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呈环状褐色病斑,地上部出现成片青枯状萎蔫.潜育期非常短,短期内即能引起植株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13.
正黄瓜菌核病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引起的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秋季至翌年春季发病重,一般情况下损失10%~30%,严重时可达90%以上,是保护地栽培黄瓜的重要病害。一、感病症状主要危害瓜果,也能危害茎蔓、叶片和花等部位,以近地面5~30厘米处发病重。瓜被害脐部形成水浸状病斑,软腐,表面长满棉絮状菌丝体。茎部被害,开始产生退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茎表皮和髓腔内形成坚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形成苗腐或基腐。成株期形成茎基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严重。发病时一般1—2个小穗被害。有时很多小穗或整穗被害。最初小穗基部为水渍状,以后逐渐退色呈褐斑,颖壳合缝处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病害可以向上、下蔓延,为害相临的小穗,并可深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坏死.小穗得不到水分而枯死,后期病部产生紫黑色粗糙颗粒(子囊壳),发病子粒皱缩干瘪。  相似文献   

15.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16.
孙会 《河北农业》2006,(5):18-18
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予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  相似文献   

17.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相似文献   

18.
棉花立枯病俗称烂腰、折倒病,是棉花苗期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常与碳疽病混合发生.苗未出土前可造成烂芽烂种,出土后半个月内危害幼苗茎基部.受害苗茎基部初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大,绕茎四周向下凹陷为黑褐色,严重时棉苗萎蔫、倒伏枯死.子叶被害产生棕色不规则病斑,以后病斑脱落穿孔.  相似文献   

19.
一、烟草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烟草黑胫病在苗期发生较少,主要危害大田成株,苗期发病首先在烟茎基部发生黑斑,或从子叶发病蔓延至茎,当苗床温度高时,黑斑很快向上扩展,并布满白霉,迅速传染附近的烟苗,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大田成株期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但以茎基部受害最重,其发病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一、豇豆根腐病俗称烂根、死藤、豇豆瘟,各地均有发生,为害较重。1.病征豇豆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主要侵害根和茎蔓。根部发病,呈典型根腐,主、侧根及茎基部变褐色腐烂,病部略凹陷。地上部叶片由基部向上逐渐萎黄,严重时全株枯死,有时根部及茎基部出现褐色纵向裂痕,剖视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